第456章 挾天子

扶風郡,陳倉縣。

此處是陳倉道的出口。秦漢時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即從此經過。

縣南便是秦嶺北麓,有周時散國之關隘,名爲大散關,乃關中與川蜀的咽喉。

李隆基倉皇行到此處,也就算是初步安全了。即便有叛軍追來,他只需退入散關,叛軍騎兵之利便發揮不出來。

於是,南狩的隊伍終於可以稍微休整,暫時在陳倉縣城駐紮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尋找吃食。

因逃得太匆忙,自出京以來,飢餓一直就伴隨着他們。莫說萬餘禁軍士卒一直沒有吃食,便是天子本人也是時常飽一餐餓一餐。

好幾次,都是楊國忠親自派人去鄉村市集上“徵納”,纔給李隆基帶回些乾糧、野菜之類的吃食。

由此事就顯出了善徵稅之臣的好處了,哪怕是兵危戰兇,他也不忘本職。

但李隆基已經受夠了那些硬梆梆的乾糧,難得進了城池,立即就命楊國忠獻上佳餚。他帶着楊玉環坐在陳倉縣署大堂內,眼看一盤盤熱菜端上,方覺前陣子落掉的面子找回了一些。

“太真,你近來受苦了,今日多吃些。”

楊玉環原是有種豐腴之美的,現已清減了許多,成了一個有些清瘦的美人,完全是另一種風韻,這自然是餓出來的。

危難之時,還是能看出後宮之中最受聖人寵愛者依舊是她,此番同行的雖有江採萍、範女等妃嬪,今日賜宴卻只有她在聖人之側。

菜餚不算多,一隻現烤的全羊被分切成小塊端上來,再配上胡餅。

難得的是胡餅也是熱的,之前路上即使有胡餅,那也是冷硬難咬,李隆基年紀大了咬不動,每次都需要用水泡過才能下嚥,今日終於可以用胡餅卷着羊肉嚼用了。

楊玉環餓得狠了,等聖人一開動,親手捧起一塊吃着,她往日嫌羊肉羶,今日卻覺那肉味混着谷面入口真是香。

“啊!”

忽然聽到旁邊的李隆基大叫了一聲,還伴隨着細碎的“噠”的一聲。

“三郎?”

楊玉環轉頭看去,唯見聖人捂着嘴,臉色痛苦。之後吐出了一顆斷牙來。

其實換做尋常人到了李隆基這個歲數,牙差不多要掉光了,而他原先之所以沒掉,吃得精細而已。可當這些光環被拿掉,他也只不過是個普通人。

一個普通老人有的一切缺點,斷牙、體臭、佝僂、長斑,他不可避免地都開始顯現,老態龍鍾,狼狽不堪。

楊玉環見了,莫名眼一酸,紅了眼眶。也不知是心疼李隆基還是什麼。

“聖人!”

宴上的重臣們紛紛一涌而上,關切不已。楊國忠毫不嫌惡,用手指撥開李隆基方纔吐出的食物,撿出掉落的龍牙,又找出了一小塊羊碎骨。

他大怒,轉頭向那切羊肉的廚子叱罵道:“你怎麼切肉的?!”

那廚子一輩子在陳倉縣,從未伺候過天子、朝臣,如何能答得出來?連忙慌張跪在地上,磕頭不已。

“拖下去,斬了。”

“饒命啊!”

李亨站在一旁,眼看着這一幕,年邁昏庸的聖人、青春美貌的貴妃、作威作福的宰相……心中涌起無盡的憂慮。

~~

“今日因一塊碎骨,楊國忠便要斬殺一個無辜百姓。來日到了蜀郡,是否他想要殺我父子,也是想殺便殺了。”

入夜,李亨住在城中驛館,召來了長子李俶、三子李倓,同時在場的還有他的王妃張汀,以及宦官李輔國。

擺在他們眼前有一個已無法忽視的問題,等隊伍轉進陳倉道前往蜀郡,便是去往了楊國忠的地盤,須知楊家本就在川蜀,楊國忠早年爲新都縣尉,平定南詔之亂時還是名義上的主帥,一直坐鎮蜀郡。

李亨與李隆基的立場不同。

若長安城破,李隆基在蜀郡能安全,李亨卻不安全,只怕不等他討好李隆基以再次被冊封爲太子,或已死於楊國忠之手了;而若李琮真的守住了長安,還是得與李隆基談條件,迎他回長安,李隆基至少也是個太上皇,李亨卻只會徹底喪失爭奪皇位的資格。

立場擺開,他便看兩個兒子的態度。

先開口的是長子李俶,他態度果決,沒有任何廢話,徑直道:“絕不可使聖人入蜀,阿爺若入蜀,必爲楊國忠迫害。”

“三郎以爲呢?”李亨又看向李倓。

李倓因與高力士、李琮關係頗好,近年來在政堂上頗活躍,如今竟是這父子三人之中聲望最高者。

可某些時候,他的立場總顯得有些曖昧。比如,那夜他預感到李琮有可能要宮變,出手阻止,將此事告知了李亨。可等到李亨要隨李隆基逃出長安時,他卻勸阻李亨留在長安助李琮守城,是李亨、李俶苦苦勸說,方纔將他勸出長安。

這種在皇位之爭中搖擺不定的立場,使得李倓有些兩邊不討好。

“阿兄說得不錯。”

李倓一開口就支持了李俶對這件事的看法,同時,也給出了一些不同的理由。

“一旦聖人南下,而賊兵燒絕棧道,則散關以北再非大唐所有,百姓失望,民心既離,無以複合,中原之地拱手予賊。”

同樣是拒絕南下,但一番話在格局上卻高了一籌。

其實這也是李俶的心聲,只是今夜是私下商議,他遂用個人榮辱安危提醒了李亨,以爲不必要談論大局,卻沒想到被比了下去。

既然父子三人都是第一個看法,之後則是商議該如何做了。

李俶先開口道:“阿爺不妨勸聖人就留在扶風郡,觀長安戰事?”

“觀望?你莫非認爲李琮還能守住長安?”李亨問道。

“長安無兵、無糧,必守不住。”李俶道:“然李琮得薛白支持,手中有安祿山爲質,或能阻擋叛軍些許時日。今安西四鎮、河西、隴右、朔方邊軍將士已在趕來。阿爺可藉機招兵買馬,靜觀其變,待叛軍立足未穩而收復長安。”

道理很簡單,想要漁翁得利,首先得在一旁觀戰。另外,既是“收復”長安,自然是先等李琮兵敗,除掉這個儲君,再談平定叛亂了。

相比於叛軍攻破長安,李琮能守住城池,反而是對李亨最不利的結果,也是最不可能發生的結果。

“大郎所言有理……”

“不可!”

這次,李倓卻是表露了完全相反的意見,道:“阿爺萬不可坐壁上觀,待賊兵攻破長安,傷的不僅是慶王之性命,乃宗室之威嚴。阿爺確當儘快收邊屯之士,請聖駕東歸,與慶王併力守城,使社稷危而復安,方爲上策。”

李亨聽到了最後一句“與慶王併力”時,臉色不由凝固了一下。

他想要開口反駁,但作爲父親,那樣的言論是不方便說的,遂轉頭看向了李輔國。

李輔國當即會意,連忙上前道:“三郎所言極是,卻沒考慮到人心險惡。難道忘了?慶王當夜欲宮變逼聖人退位,聖人南狩正因他所逼。一旦助慶王擊敗叛軍,他豈非更要加害聖人以及殿下?”

“閉嘴!”

李倓叱道:“我父子相談國事,沒你這奴婢開口的份,往後休再教我見你干政!”

平日李輔國與李倓關係不錯,他平生最在意的人是宮婢小蛾子,她正是得李倓收容才一直平安無恙,彼此間一直多有來往,沒想到,一旦牽扯到國事,李倓竟是如此不假顏色。

“奴婢知罪。”李輔國惶恐,退了一步。

李倓其實知道如今這情形,根本離不開這些宦官幫忙,可李輔國既敢開口離間皇家兄弟之情,務必要狠狠叱責,遂又厲聲道:“自去我帳中領三十鞭……”

“你這孩子,何必如此?”

張汀忽然笑着開口了,打斷了李倓的話。

她年歲與李倓差不多大,卻是故作老氣橫秋。自從李亨被降爲忠王,她反而得了一個好處,那便是由太子良娣改封爲忠王妃了,名正言順的正妻,有了說李倓幾句的資格。

“這奴婢話不中聽,卻是爲了你阿爺好。李琮欲行謀逆,此爲事實,他驅走聖人,佔據長安,是爲叛賊。如今兩個叛賊相鬥,你卻要與一個併力守城,豈非太心軟了?”

李倓聞言,那雙劍眉不由皺了起來,正要開口反駁。

李亨上前拍了拍他的肩,道:“我知伱是以李氏社稷爲重。”

“阿爺……”

“我問你。”李亨問道:“你是更支持李琮繼位嗎?”

“不敢。”李倓道:“孩兒當初之所以表態支持慶王,乃因局勢所迫,又實在不願朝堂動盪。可慶王既敢逼宮政變,孩兒自是支持阿爺,可是如今逆胡犯闕,四海崩分……”

“殿下莫怪這孩子了。”張汀柔聲道:“他總不能是爲了給李琮當太子才說這些話。”

李倓臉色一變。

“好了,不說了。”李亨道:“既然你們兄弟都認爲不該入蜀,而該收邊屯之兵,那便這般做。至於之後是與李琮併力而守,還是收復長安,到時再談便是。”

“是。”李俶拉了拉李倓。

“奈何聖人昏了頭,不聽良謀,只聽楊國忠之言,他一心要入蜀。”李亨嘆道:“這豈是我能左右的啊?”

話題終於是到了他近來一直在思忖的事上。這一點,兩個兒子都非常支持他。

“入蜀誤國,阿爺唯有掃除逆賊,迎聖人回宮城,方爲至孝,萬不可因區區溫情,而猶豫不決!”

這是要發動政變的意思了,被打壓、猜忌了這般多年,李亨終於走到這條路上,手指都微微有些發顫。

可擺在面前有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而今我非儲君,名不正而言不順,何以號召邊屯之軍,掃除逆賊?”

李俶道:“當請聖人下詔,廢李琮,復阿爺儲君之位。”

“豈可如此?”李倓道,“一旦如此,長安必定不守。”

“長安本就守不住,聖人如今下詔,待消息傳回長安,李琮早已敗亡。而阿爺有了名義,方可儘快招兵買馬,克復二京,削平四海。”

“外敵當前,豈可自亂陣腳?”

“李琮宮變在前,豈可存婦人之仁?!”

吵來吵去,話題竟又繞回了方纔糾結之處。但這次,張汀、李輔國卻沒有開口,只是看向李亨。

此間誰是自己人,誰胳膊肘往外拐,已經是很清晰的事了。

李亨沒有責怪李倓的想法,反而勉勵了他幾句。次日,私下裡與李隆基說了對李琮的擔憂。

~~

一路上都只顧着逃竄,如今終於停下來,李隆基才顧得上處理諸多事務,關心長安城到底如何了。

他連番派出人去打探,同時也遣使西向,督促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領兵回援。

“朕出城之日,李琮非但無認罪之意,反而敢以糧草馬匹要挾於朕,索要監國之權,其心悖逆,以至於斯。若他真守住長安,豈非要逼朕退位?”

“聖人明鑑。”楊國忠應道。

他們這個判斷當然是對的,只要李琮守住長安,必然登基稱帝,到時天下歸心,誰也阻止不了。

李隆基遂沉吟道:“朕若現在罷其儲位,你以爲如何?”

原本他們都考慮好了,長安那點兵力、糧草,肯定是守不住。暫時不罷免李琮,是爲了讓他擋着叛軍好讓他們逃到蜀郡,現在既然安全了,也就不那麼用得上李琮了。

這與楊國忠無關,問題在於,一旦罷了李琮,該由誰來當太子?

立儲之事,楊國忠當然想要插一手,於是毫不猶豫道:“聖人何不等到了蜀郡再行定奪?”

“朕恐薛白是個變數啊。”

這般一說,楊國忠也擔心帶到蜀郡的皇帝變成了個太上皇,覺得得給薛白加一點難度,遂道:“慶王有悖聖意,當有所懲治,但……立儲之事,恐將等平叛之後再行定奪了。”

一提醒,李隆基也知該防備着李亨,點了點頭。

當此戰亂危急之際,本是社稷最需要儲君之時,有國本方可使人心穩定。偏這君臣二人卻是默契地認爲該在此時把儲位空懸。

“拿筆墨來。”李隆基開口,準備下達他安全之後的第一份詔書。

“聖人,是否再考慮一二?”高力士不得不提醒道:“或許待長安的消息回來?”

以高力士與李琮的關係,大可以留在長安的。隨聖駕出逃,倒不是他年逾七旬還怕死,而是一心要服侍李隆基。

也就是仗着聖人知他這份忠心,他纔敢開口,可李隆基依舊有些不悅,招手道:“去拿來。”

“遵旨。”

高力士無奈,退出這殘破的大堂,只見陳玄禮正執守在門外。

兩人相對一眼,同時嘆息。

陳玄禮道:“朔方節度使判官杜鴻漸前來迎聖駕了。”

“怎不去稟報?”

陳玄禮走了兩步,低聲道:“杜鴻漸還未入城,廣平王到城外去見了。”

高力士臉色有些凝重,嘆道:“若讓聖人知曉,恐要有所疑心了。”

“疑不疑的,眼下襬明瞭楊國忠想讓聖人入蜀,忠王想留聖人在扶風,慶王想挾聖人回長安。”

一番話,竟有了一種“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意味,兩人皆感不安,對此也是毫無辦法。

高力士遂讓人去取了筆墨,伺候着李隆基寫字,同時頗爲委婉地提醒了方纔聽到的杜鴻漸一事。

李隆基筆尖一頓,接踵而來的叛亂與異心,終於讓他感到心力交瘁。

但他想了想,依舊是繼續動筆,寫完了那封廢太子的詔書,正吹着筆墨細細思量,有消息到了。

“聖人,慶王遞來了奏摺。”

高力士連忙上前接過,以旁人無法察覺的動作飛快地用目光掃了一眼,遞到聖人面前。

一瞥之間,他隱隱看到了“洛陽復失,薛白已死”的字樣,心頭一驚。

“逆子,如今想起朕來了。”李隆基看過,淡淡說了一句,將信丟在一旁。

這是李琮在最慌亂的情況下寫出的信,以無比懇切的姿態請求他回守長安。

李隆基當然不會回去,可卻無意識地把那封廢太子的詔書折了起來……薛白若死,這暫時當是不必了,等到了蜀郡再談。

沒過多久,又有消息傳到。

“聖人,李齊物趕來了。”

李齊物前兩年被調回朝中擔當將作監,這次沒來得及隨隊伍逃出長安,本是想那就不逃了,可待了幾日之後,聽聞薛白身死的消息,連忙出逃,正與李琮派出的信使一前一後抵達。

跪在御前狠狠地哭訴了一番對聖人的擔憂之情,待被問及長安之事,李齊物道:“慶王軟弱無能,易爲奸人所左右。”

“他上奏求援,稱只要朕遣兵,即可守住長安,可是真的?”

“陛下萬不可信。”李齊物道:“慶王一邊遣使請援,次日便當衆平反了三庶人案……”

“什麼?!”

李隆基頓時大怒,鬚髮皆張。

相比於背地裡的各種勾當,這是在明面上否認他這個天子的權威,他決不容忍。

然而,更讓他發怒的事情還沒說完。

“不僅如此,慶王還稱薛白是廢太子瑛第三子李倩,已下詔宣告長安百姓。”

一言既出,衆人皆訝,反應卻各不相同。

高力士首先想道原來薛白真是李倩,慶王纔是當年的知情人,若薛白未死,或是宗室之中最能平定叛亂、再造盛世的一個。

楊國忠則是想到了與薛白同起於微末的當年,心說原來是皇孫,難怪能像他那般上進,不過那豎子處心積慮終究還是死在正名之前,而他猶身爲宰相,將挾天子入蜀。

李隆基那雙原本怒瞪着的雙眼則是眯了起來,顯得十分警惕,更準確地說是後怕。

他早就意識到薛白的居心叵測,以及漸漸對他產生的威脅了,果然,竟是那麼一個滿懷仇恨的孽種。

“假的!”

他忽然暴喝了一聲,眼前閃過的是三個兒子跪地訴冤的情形,是張九齡在激憤進言,是武惠妃驚恐大喊……前塵往事樁樁件件,他要厲聲喝破它們。

“那不是朕的孫子,假的!”

李隆基竟是上前,一腳踹翻了李齊物,旋即回身把方纔那詔書摔在李齊物臉上。

“朕要廢了李琮,再詔告天下,那廢物是被薛白給騙了,薛鏽之子薛平昭居心叵測,上欺君王,下蒙百官,該開棺戮屍!”

一封詔書輕飄飄的,砸在李齊物臉上並不痛,但因爲它,是夜,小小的陳倉縣城裡開始風波暗涌。

~~

“聖人已下詔了,廢太子。”

一個宦官把聖人的衣物送出衙署浣洗,第一時間遞出了這個消息。

很快,正在親手縫補衣物的張汀得知了此事,放下手裡的針線,牽着她的兒子李佋回到了住處。

李亨皺着眉在來回踱步。

張汀卻沒有馬上說話,任由他發着愁,她徑直坐下,道:“我想吃餺飥了。”

在戰亂中的小縣城,這顯然是個爲難人的事。李亨卻是被她支使慣了的,當即招過李輔國,吩咐他去找餺飥。

張汀這才轉嗔爲喜,勾了勾手,讓李亨上前說話。

“殿下可以一展抱負了。”

李亨聞言大喜,拉着張汀的手稱了謝,方纔快步而出,先去找到李俶。

“計成,速去準備。”

“是。”

吩咐妥當,李亨擡頭看天,長舒了一口氣,一時間想到了很多。

天寶五載,他先因韋堅案牽連,無奈休妻,又因杜有鄰案迫害,無奈休妻,這休掉的是什麼?是他作爲太子,甚至一個大丈夫的尊嚴。

如今,終到了把這一切屈辱還回去的時刻。

隱隱有歌聲從高牆大院中傳了出來,聲音很遠,但很美。

那是楊玉環在唱歌。

~~

楊國忠不停地抖着腳,聽着屬下官員的稟報。

“朔方節度使判官杜鴻漸想必很早就是忠王一系,早年在大理司任官,因對付薛白不成,被貶至朔方。這些年得了安思順的重用,官位升得很快。我看他着急趕來,不似要迎聖人,倒像是要擁立忠王……”

說話的是楊國忠的心腹,御史大夫魏方進,功勞不顯,卻已是朝中重臣。

“我就知道,到了陳倉,李亨是不想入蜀,準備有所動作了。”楊國忠啐了一口,道:“我得讓聖人處置李亨。”

魏方進聽了不由着急,暗忖楊國忠凡遇事只會告狀是沒用的。

“右相,此事聖人當已知曉。”

“那爲何不召見我?”

“該是……杜鴻漸不可輕動,萬一逼反了他帶來的朔方軍。”

“那便棘手了。”楊國忠沉吟道:“我當拉攏禁軍,早日帶聖人南下才是。”

“事宜急,不可緩。”

“我去見陳玄禮。”

楊國忠才起身出門,迎面卻與匆匆趕來的楊暄撞了個滿懷。

“阿爺。”

“滾開。”

“我有事與阿爺說。”

“回頭再說罷。”

楊國忠正要走開,楊暄卻是一把拉住了他,附到他耳邊道:“阿爺,有危險,我們得救楊家啊。”

“你在胡說什麼?”

“李亨已收買了禁軍,馬上就要來殺阿爺了。”

楊國忠大怒,叱道:“誰與你說的?”

楊暄縮了縮頭,眼珠子四下一瞥,卻是吐出了一個死人的名字。

“薛白。”

楊國忠驚愣地瞪大了雙眼,雖不知薛白如何還活着,確知對方前來必是爲了帶聖人回長安,他是絕計不允許的。

既然薛白未死,那便由他來弄死。

“豎子竟敢追來?他人在哪?”

“讓阿爺去虢國夫人處便知分曉。”

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166.第163章 謀職242.第239章 地頭蛇第422章 恩人223.第220章 話別79.第79章 不虧290.第284章 招搖撞騙23.第23章 撿來237.第234章 撕開一角64.第64章 上元夜第2章 大禍臨門276.第272章 當歸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80.第80章 小禮物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217.第214章 長生殿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239.第236章 背郭第438章 都是對的59.第59章 選婿110.第110章 新搭子81.第81章 鄰居第412章 詩言志第463章 真與假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257.第255章 新田181.第178章 狀元50.第50章 坐實301.第295章 擔責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179.第176章 挑唆者第359章 成王敗寇155.第152章 新派系第446章 豬龍第341章 互幫互助285.第280章 隱藏第471章 郡王275.第271章 不歸第456章 挾天子第483章 坦白局47.第47章 羅織罪名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258.第256章 隱田第387章 岩羊26.第26章 鐵案255.第253章 爐火(2合1)第391章 忤逆不孝256.第254章 深耕266.第264章 定罪63.第63章 佳節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232.第229章 援手第382章 同宗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26.第26章 鐵案102.第102章 攢局第466章 燕帝321.第313章 道姑189.第186章 狂202.第199章 家人188.第185章 衣冠戶217.第214章 長生殿149.第146章 詐37.第37章 節外生枝169.第166章 教坊第391章 忤逆不孝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55.第55章 落地生根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164.第161章 醉態第117章 魚鉤第401章 擺棋第470章 立威第449章 喜與狂181.第178章 狀元35.第35章 狠角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72章 靈武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86.第281章 痿厥328.第320章 軍器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220.第217章 順臣純臣213.第210章 昭應尉139.第136章 用人190.第187章 曲江宴75.第75章 報案174.第171章 去與來58.第58章 人脈網192.第189章 輸贏第405章 還沒反第346章 川西高原166.第163章 謀職281.第277章 壓不住第391章 忤逆不孝71.第71章 燈火闌珊307.第301章 遮羞布100.第100章 請帖275.第271章 不歸
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166.第163章 謀職242.第239章 地頭蛇第422章 恩人223.第220章 話別79.第79章 不虧290.第284章 招搖撞騙23.第23章 撿來237.第234章 撕開一角64.第64章 上元夜第2章 大禍臨門276.第272章 當歸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80.第80章 小禮物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217.第214章 長生殿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239.第236章 背郭第438章 都是對的59.第59章 選婿110.第110章 新搭子81.第81章 鄰居第412章 詩言志第463章 真與假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257.第255章 新田181.第178章 狀元50.第50章 坐實301.第295章 擔責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179.第176章 挑唆者第359章 成王敗寇155.第152章 新派系第446章 豬龍第341章 互幫互助285.第280章 隱藏第471章 郡王275.第271章 不歸第456章 挾天子第483章 坦白局47.第47章 羅織罪名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258.第256章 隱田第387章 岩羊26.第26章 鐵案255.第253章 爐火(2合1)第391章 忤逆不孝256.第254章 深耕266.第264章 定罪63.第63章 佳節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232.第229章 援手第382章 同宗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26.第26章 鐵案102.第102章 攢局第466章 燕帝321.第313章 道姑189.第186章 狂202.第199章 家人188.第185章 衣冠戶217.第214章 長生殿149.第146章 詐37.第37章 節外生枝169.第166章 教坊第391章 忤逆不孝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55.第55章 落地生根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164.第161章 醉態第117章 魚鉤第401章 擺棋第470章 立威第449章 喜與狂181.第178章 狀元35.第35章 狠角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72章 靈武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86.第281章 痿厥328.第320章 軍器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220.第217章 順臣純臣213.第210章 昭應尉139.第136章 用人190.第187章 曲江宴75.第75章 報案174.第171章 去與來58.第58章 人脈網192.第189章 輸贏第405章 還沒反第346章 川西高原166.第163章 謀職281.第277章 壓不住第391章 忤逆不孝71.第71章 燈火闌珊307.第301章 遮羞布100.第100章 請帖275.第271章 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