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燕帝

洛陽。

上元夜,剛登基的大燕皇帝安慶緒下詔辦了一場燈節,並在明堂設宴,招待諸將。

這場宴席哥舒翰也參加了,他中了風,身體癱瘓,倚在小案几後面只管張嘴,由曹不遮夾菜餚喂他,看起來反而比安慶緒還氣派。

潼關大敗之時,哥舒翰也許有逃脫的機會,可他的部下將領火拔歸仁因高仙芝前車之鑑,不敢回長安,挾着他投降了叛軍。當時,哥舒翰大罵火拔歸仁,自稱寧死不降,可等到了叛軍之中,許是想着來都來了,他很快就對安慶緒俯首稱臣,表示願爲大燕朝招降在河東的李光弼、河南的來瑱、南陽的魯炅。安慶緒大喜過望,認爲哥舒翰往日連安祿山都不放在眼裡,如今卻願投降於他,可見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於安慶緒而言,這是他取代安祿山之後感受到的權力快感之一。可漸漸地,他還是開始對哥舒翰有些看不順眼,覺得對方的氣勢有些蓋過了自己。

便如此時,諸臣皆起身敬酒,唯哥舒翰掙扎了幾下,愣是站不起來。

“臣等祝聖人上元康泰,大燕國運昌盛!”

“與諸卿同賀!”

安慶緒的目光略過哥舒翰,看到一旁還有一個位置空着,那是留給崔幹佑的。如今崔幹佑正在潼關坐鎮、準備對長安城的攻勢,原本說好要趕回來參加上元宴,卻到得比安慶緒還晚。

國家初立,這些臣子們還是太不懂禮儀了,往後該想辦法提醒提醒他們。

“原本這場上元宴,朕打算到長安城辦,可惜不湊巧。但沒關係,既然把昏君嚇得望風而逃,很快,朕便要在長安城再設宴款待諸卿。”

安慶緒這裡說的不湊巧是指薛白還活着一事,薛白宣揚他弒父言論給他帶來了不少困擾,耽誤了攻取長安,他也是不久前才處置清楚。

冒頓單于弒父自立,還不是一統漠北,建立了草原上最強大的匈奴王朝?安慶緒如今便是以冒頓爲崇尚對象,相比於李隆基的膽怯,他這區區弒父的謠言又算什麼?

果然,諸臣紛紛大笑,嘲笑着李隆基。這是宴上的第一個節目,很好地活躍了氣氛。

“臣想起一件事,有次,臣在南市買了一隻雞,走着走着低頭一看,發現雞竟不在籠子裡了。你們猜,這是怎麼回事?”

“我知道。”

座中,大燕國戶部尚書武令珣酒已微醺,站起身,笑呵呵道:“因爲它是李隆基。”

安慶緒問道:“這是何意?”

“離籠雞,離籠雞嘛。”

安慶緒滯愣了一下,心裡其實覺得這種耍笑有些無聊。但還是撫掌大樂,帶動氣氛。

“哈哈哈哈。”

殿內一羣人笑得前仰後合,安慶緒拍着膝蓋,余光中卻見到唯獨哥舒翰沒笑,反而透着一股英雄遲暮的悲涼,他心中頓覺不滿。

事實上,哥舒翰寫信招降的三人已經明確表態不會投降了,且還把信使痛罵了一遍。安慶緒用心良苦,爲了不影響到今夜的御宴纔沒有公之於衆。

很快,舞姬入殿,長袖飄搖,香風襲人。

安慶緒的目光落在她們的香肩玉臂上,漸漸走了神。

他近來正在尋找當皇帝的樂趣,卻發現皇帝也並非想要什麼就都能得到的。比如,他原以爲一個年紀輕輕就立國的皇帝勢必會受到小娘子們的愛慕,但洛陽城內歸附的幾家五姓女,卻還是瞧不起他,偏偏他糾纏着她們,以此爲樂,終日茶不思、飯不想。

李唐的郡主,他兄長都娶得。如今他貴爲天子,豈還拿不下一個五姓女的心?安慶緒不信這個邪,認爲是粟特人的習俗讓他顯得粗魯,正在學着如何像世家望族一樣變得高貴。

殿內擁戴安慶緒反唐的將領們不是寒門庶族便是胡人,舉事正是因爲對世家望族滿腹怨氣,卻不會想到,他們的皇帝的心已經倒向世族了,另一方面,他們自己也在努力變爲名門世家。

歌舞融融,不知不覺竟是歡宴了徹夜,衆人皆醉,恍然不覺天光大亮。

崔幹佑的位置始終空着,想必是攻取長安有了勝機,沒能如約趕回。沒想到,御宴將散之時,他竟是到了,還是連夜趕回來的,騎馬進了紫微宮,在明堂外才下的馬。

安慶緒聽了稟報,酒醒了一半,有些不太高興,認爲明堂附近有太多馬屎會影響他天子的威望,崔幹佑還是沒把他放在眼裡。

登基稱帝之後,他沉浸於英明神武的讚譽,渾然忘了潼關之戰時若非有這些將領,他已經投降於薛白了。

“哈哈哈,崔卿,朕以爲你不來了。快,罰酒三杯。”

“陛下!”崔幹佑披甲入殿,一拱手,徑直大步走到安慶緒面前,道:“昏君已回長安了。”

“什麼?”安慶緒想不明白,問道:“他怎麼敢?不知我們十餘萬精騎馬上就要發兵拿下長安嗎?”

崔幹佑道:“他自不會是回來送死的,必有所憑恃。我思來想去,若不是河朔的精兵到了,那就是郭子儀、李光弼部已經回師了,故而趕回面呈聖人。”

他雖然走到近處說話,但並沒有故意壓住聲音瞞着旁人。諸將聽了,紛紛叫囂起來。

“正好!我等殺入長安,活捉了這昏君!”

“竟敢舉事,誰還怕了那老物?!”

話雖如此,可誰都知道,李隆基在或不在,長安城的防禦力量必然會有很大的差距。

別的不提,唐皇守在長安,城中士氣必然振奮,燕軍攻破堅城的時間就要拉長很多,這期間,各地勤王的兵馬還要陸續趕到。那麼,燕軍需要派出的兵力、糧草就得比原定的多出很多。

必須一開始就做好打大仗、打長久仗的準備。

否則,崔幹佑何必親自趕回來?向安慶緒問計不成?

安慶緒不想顯得自己很在意此事,也擔心倉促之間被逼得答不出話來,故作豪邁地朗笑道:“此事明日再議,崔卿且坐,看看朕新排的歌舞,哈哈,你恰好趕上了最後一支舞。”

他不太像安祿山,卻已有幾分李隆基的風采。

崔幹佑正打算開口討要兵馬、錢糧,話被這般堵住了,遂點點頭,道:“我在關中攻掠了諸縣,甚有所獲。聖人若喜歡歌舞,改日把在藍田縣俘虜的王維帶回來,給聖人作詩。”

安慶緒還未完全酒醒,沒聽出崔幹佑的敲打、譏諷之意,反而想到他近來討好的幾個五姓女都喜歡詩,不由大喜,笑道:“好啊!我早聽聞此人名氣,大燕國也該多些人才了。”

~~

在洛陽歇了一宿,崔幹佑醒來,沒有急着再去見安慶緒,而是招過屬下,聽其稟報。

“朝中這幾日確有不少消息,郭子儀、李光弼原本打算攻打范陽,如今都退兵了,還主動放棄了河北諸郡縣。”

“果然,他們豈敢不先勤王?”

“將軍救了史思明啊。”

當初,薛白在河北號召諸郡歸唐,安祿山便派史思明北上,結果史思明先是讓薛白逃了,之後屢次敗於郭子儀、李光弼之手,退守范陽。於叛軍而言,局勢確實是到了千鈞一髮的地步,所幸,潼關之戰大勝,李隆基出逃,一舉逆轉了這局面。

崔幹佑沒有高興太久,便聽下屬繼續稟報了一句。

“聖人命張忠志領精兵三萬,收復河北,打通與范陽的通道,而且把金帛子女送回范陽……”

“你說什麼?”崔幹佑皺了眉頭,當即怒道:“我等攻破潼關,離長安近在咫近,指日可破,他猶在眷戀范陽不成?!”

“末將不知。”

“給我換上朝服,我去面聖。”

崔幹佑站在窗邊,擡頭便能看到遠處的瓊樓玉宇,隱隱還能聽到歌舞之聲。

他不由在心裡嘆息了一聲,才立國半月,他竟已能感受到大燕國的君臣們正在迅速腐化……

~~

安慶緒宿醉之後,從女人堆裡爬了起來,推開搭在他身上的一條白嫩大腿。

他目光遲滯了好一會,才喃喃道:“這是大燕聖武元年,我是大燕聖人安慶緒。”

說實話,這個皇位來得實在是有些突然,再加上他縱情淫樂,酒後往往需要醒醒腦纔會記起自己是誰。

“聖人,昨夜輪到奴婢了。”

“滾!”

安慶緒一把推開那些纏過來的舞姬,心裡又想着何時才能征服那些高貴的五姓女。

攻破洛陽後他當然也擄獲了一些,用強了幾次,漸漸發現自己想要的不僅是肉慾,而是一種尊貴的感受。

“就是賤。”他輕輕給了自己一巴掌,之後又傻笑了兩聲。

這就是他還在適應的、既奢靡享受又索然無味的帝王生活。

“聖人,崔幹佑求見。”

“召。”

享受得太多,也讓人疲倦,安慶緒寧願坐着發呆也不想處置朝政。他近來在想,有沒有一種辦法,既能享受天子之權,又不需要如此日理萬機。比如,任命一個懂自己心意的宰相?

可軍權又該如何安排呢?如田幹真這等有勇有謀的將領若不仔細看着,難免要生出異心,若是有個可以信得過又沒資格僭越的將領替自己掌軍就好了。

這些,也就是想想而已,安慶緒依舊不得清閒。他轉到大殿上時,崔幹佑已經站在那恭候多時了。

“聖人,若要攻下長安,需調派更多兵馬錢糧。”

“崔卿啊。”安慶緒聽到“錢糧”二字就頭痛,道:“你也知道,含嘉倉是空的。如今顏杲卿、張巡又擋着我們南下取江淮錢糧的道路,你要朕從何處湊出錢糧?”

崔幹佑順勢便問道:“我聽聞,聖人遣精兵收復河北。”

安慶緒道:“范陽是根基,若不收復河北,打通范陽的通道,則軍心不穩。此事朝中衆臣皆贊同,朕便不曾問崔卿了。”

“那聖人是否迫不及待把金帛子女運往范陽?” “朕何曾下過這樣的旨意?”安慶緒惱道:“你自己想想我們軍中有多少胡將,他們的家在哪裡?一聽說郭子儀、李光弼撤軍了就嚷着要去范陽,朕攔得住嗎?!”

崔幹佑眉頭一皺,提高了音量,喝道:“陛下是何想法?是開邦立國當秦皇漢祖,還是裂土自封爲一小國王足矣?不如給我一個準信吧!”

安慶緒被嚇了一跳,不太情願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爲他從沒想過。

登基以來,他只顧着享樂了,此時只好現想自己的志向到底是什麼,過了一會,他想說自己要成爲冒頓單于,可猶豫着,卻沒開口。

萬一呢?李隆基都逃了一次了,萬一憑着這些驕兵悍將,真爲他開創基業呢?就好像李淵立國,未必是其人多有本事。

“朕自是要攻下長安,君臨天下!”

“既如此,請陛下孤注一擲,全力攻長安。”

安慶緒有些尷尬,道:“除了收復河北、連通范陽的兵力,其餘兵馬錢糧,皆聽崔卿調度如何?朕封你爲天下兵馬使,總攬兵權。”

崔幹佑沒有立即領命,再問道:“陛下必富有四海,何必還眷戀一范陽?”

“朕的叔父安太清以前很窮,後來搶擄河南得了家資無數,他將這些家資運回祖宅,保子孫無憂,然後繼續搶擄。”安慶緒苦口婆心地作了解釋,道:“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他們纔好全力作戰啊。”

崔幹佑不認同安慶緒這種謀大事而惜身的想法,可既得到了他支持自己攻打長安的允諾,也達成了這趟回來的目的。

~~

數日之後,一杆書着“大燕天下兵馬使”字樣的大旗豎在了潼關城頭。

崔幹佑如願請到安慶緒的允諾,將率七萬精兵攻打長安城,算是他對李隆基迴歸長安的重視。

這一趟洛陽之行,他能夠感受到大燕朝堂上的烏煙瘴氣,也深深覺得安慶緒不足與謀。

但,他對這一戰依舊有信心,尤其是當他回到潼關,看到了他麾下的那些兵將。

當今世上,皇帝或許不怎麼樣,宰相也不怎麼樣,怠政的皇帝、好妒的宰相提拔了一個個庸人坐上高位,但,在邊軍之中那些尋不到出路的將士們卻是個個有真本事、個個是久經沙場的好男兒!

朝常上的嫉賢妒能正好是在這十餘年間之事,而大唐“立軍功、覓封侯”的傳統還保持着,於是,大唐與大燕的皇帝雖然昏聵,麾下卻都有着最精銳的兵馬。

“有新的消息!”田承嗣一見到崔幹佑便道:“唐軍的朔方兵馬要到了。”

說着,一封戰略圖便遞到了崔幹佑手中。

他一看,先是詫異道:“何處得來的?消息可靠嗎?”

“可靠。”田承嗣道,“一個叫邊令誠的宦官,與薛白是死對頭。若不投靠我們,他便要死在薛白手裡,這是他的信。”

崔幹佑並不先看邊令誠的信,而是死死盯着那張戰略圖,眼神重新凝重起來,喃喃道:“來得這麼快?若有這般手腕,他一開始何必逃?”

“長安城池堅固,朔方軍也是精銳,這是一場硬仗。”

“若是讓聖人知曉了,只怕又要動搖。”

可以想見,一旦發現長安是這麼難啃的一塊骨頭,大燕國那些習慣了邊塞生活的胡將們又要嚷嚷着劫掠一番便回去了。

“能攻下。”崔幹佑思慮了許久,緩緩道:“長安最大弱點本就不是兵力少,而是……”

“無糧!”

兩人異口同聲地指出了這點。

“不錯。”崔幹佑指着地圖道:“薛白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讓人從子午道運糧往長安,並讓朔方軍先趕到子午道接應糧草。”

“一旦讓唐軍打通了糧道,攻破長安就遙遙無期了。”

“我們先堵住子午道?”

“不。”崔幹佑搖了搖頭,“若有朔方精兵接應,不走子午道他們也能找到別的運糧路線,派兵馬堵住只會暴露了邊令誠。”

田承嗣當即明白過來,沉吟道:“伱我暫作不知唐軍計劃,遣一支伏兵,待朔方軍立足未穩,襲擊殲滅他們,拿下唐軍糧草。”

“如此,長安無援,要不了多久便會斷糧,不攻自潰,到時你我可擒下那昏君。”

~~

長安。

薛白與顏真卿等人在城樓上等待消息。

待哨馬歸來,果然稟道:“叛軍增援了。”

“賊兵精銳至七萬人。”顏真卿目露憂色,又往地圖上擺了幾枚兵棋,緩緩道:“想起一樁故事,長安有一童子在渭水邊垂釣,以肥厚泥蚯爲餌,欲釣大魚,可等魚咬了勾,卻是把這童子拖入了水中啊。”

“爲何?”

“魚太大,童子拉不動啊。”

薛白苦笑道:“丈人這是在打趣我?”

顏真卿指了指薛白,也指了指自己,再指了指長安城內,道:“長安兵力寥寥,如同一稚兒啊。”

“魚再大,只要魚簍一蓋住,它也掉不出來。”

薛白說着,執筆在地圖上畫起來。

“我們的計劃是這樣,設伏兵於子午道,以火油、炸藥扮作糧車,引叛軍搶擄。同時,以一支兵馬虛張聲勢,使叛軍以爲朔方大軍已至。”

顏真卿拿筆桿敲了敲他的手背,嫌他寫的字醜,之後,再在圖上畫了一筆,道:“彼時賊軍主力必在圍攻長安,得知朔方主力已至,必要遣兵馬支援子午道。”

“如此一來,潼關空虛。”薛白道:“我方只需以一支奇兵事先伏於黃河北面高阜,趁亂佔據潼關。則叛軍前後斷絕,糧草不濟,成甕中之鱉。”

“想得雖美。”顏真卿道,“可這是七萬精騎,來去如風,由長安至子午道,不過一個時辰,我方有多少兵力,可與之野戰,並使之誤以爲朔方兵馬已至?賊騎由長安至潼關,半日可達,誰可如此迅捷拿下潼關?再者,僅憑這點兵力,豈能逼得賊將出動潼關兵馬?”

做計劃總是這樣,一開始只有大概的框架,之後難免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

薛白原本想着安慶緒魄力不足,眼看李隆基歸長安,一定會起意退回范陽,那麼,攻長安的兵馬便不會多,可以試着截留下來。

可事態並沒有沿着這個最好的情況發展,那自然該準備更多的後手了。

“叛軍增兵,我們也增兵。”薛白指點着地圖,道:“郭子儀、李光弼也該前來勤王了,卻有可能出些變數,一怕叛軍在黃河阻截,逼他們繞道朔方,二是怕他們繞道朔方,爲李亨截留,需再派人前往聯絡。”

顏真卿點了點頭,招過顏季明,道:“你可願再往太原一趟?”

“願往。”顏季明毫不猶豫便答應。

薛白看着顏季明,卻想到了在雍丘的顏杲卿、張巡。

之後又想到了他當時留在洛陽善後的殷亮、嚴莊,在潼關之戰後,他們既主動放棄了洛陽,自是退往雍丘,與顏杲卿、張巡匯合。

還有,當時老涼送顏嫣去了揚州之後,也該已經召齊人手、收集糧草,運往偃師。若是因戰亂阻隔,很可能也是抵達雍丘。

若是雍丘沒被包圍,有心聯絡,這幾日也該有信到了。

另外,在土門關的李晟、獨孤問俗、李史魚等人,或許也該遣人來了。

此時此刻,是薛白最需要增援的時候,偏是預料中的消息還未到。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他喃喃着這一句詩,心知不會是好幾處全被包圍了,消息沒到最大的原因是關中的通道不暢,於是看着地圖,思忖着該從何處尋找破局的契機。

~~

藍田縣,輞川。

輞川位於藍田縣南十餘里,青山逶迤,也是處在武關道的路上,武關道則是連接長安與南陽的要道,有“秦楚之要衝,三輔之屏障”之稱。

如今叛軍攻打長安,此處自然成了南陽兵馬勤王的要道。

是日,就在薛白苦思冥想着如何聯絡到舊部之際,輞川附近的嶢山之上,有人正舉着千里鏡望向輞川的秀麗景色。

“啖狗腸,嶢關被叛軍佔了啊。”

“繞道過去嗎?”

“繞不過去的。”

老涼搖了搖頭,又看了一會,忽道:“那邊都是王摩詰的別業吧,也許可以聯絡他,設法助我們過去?”

“可我聽說,王摩詰已經投降叛軍了。”

“是嗎?”老涼想了想,忽道:“這是好事啊,他人降了,心可未必降……”

332.第324章 今時寵296.第290章 師徒223.第220章 話別第349章 大樹寨第414章 傳承95.第95章 讒言第358章 奪城第479章 最後的瘋狂214.第211章 法海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298.第292章 一片冰心250.第248章 鑄鐵325.第317章 掖庭宮152.第149章 點火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第397章 小團體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第454章 身份第411章 心急76.第76章 春雨264.第262章 奪印69.第69章 案發235.第232章 暗宅162.第159章 切割第424章 自欺欺人第388章 交朋友第351章 靈關道52.第52章 贈禮34.第34章 價高者得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393章 下一步第387章 岩羊25.第25章 攀高枝第451章 風吹去第479章 最後的瘋狂125.第123章 共識第422章 恩人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第372章 彭娥136.第133章 歲考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39.第39章 借刀324.第316章 太池宴221.第218章 心結50.第50章 坐實第412章 詩言志110.第110章 新搭子274.第270章 歸不歸121.第121章 舊事14.第14章 偃月堂第9章 放長線78.第78章 租庸調327.第319章 隱患第461章 餘燼52.第52章 贈禮39.第39章 借刀270.第266章 發苗154.第151章 造相15.第15章 大理寺17.第17章 還家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192.第189章 輸贏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第382章 同宗53.第53章 珍饈第444章 內應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第407章 血口噴人189.第186章 狂274.第270章 歸不歸第395章 緩兵之計310.第304章 右相府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第416章 局面向好第446章 豬龍184.第181章 誰貪174.第171章 去與來294.第288章 冬至322.第314章 設套328.第320章 軍器317.晚半小時發165.第162章 志不滅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232.第229章 援手99.第99章 得寶歌48.第48章 船票第458章 譁變314.第308章 嚴網322.第314章 設套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317.晚半小時發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第401章 擺棋253.第251章 進入角色第12章 引見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第400章 調動31.第31章 尋親
332.第324章 今時寵296.第290章 師徒223.第220章 話別第349章 大樹寨第414章 傳承95.第95章 讒言第358章 奪城第479章 最後的瘋狂214.第211章 法海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298.第292章 一片冰心250.第248章 鑄鐵325.第317章 掖庭宮152.第149章 點火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第397章 小團體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第454章 身份第411章 心急76.第76章 春雨264.第262章 奪印69.第69章 案發235.第232章 暗宅162.第159章 切割第424章 自欺欺人第388章 交朋友第351章 靈關道52.第52章 贈禮34.第34章 價高者得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393章 下一步第387章 岩羊25.第25章 攀高枝第451章 風吹去第479章 最後的瘋狂125.第123章 共識第422章 恩人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第372章 彭娥136.第133章 歲考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39.第39章 借刀324.第316章 太池宴221.第218章 心結50.第50章 坐實第412章 詩言志110.第110章 新搭子274.第270章 歸不歸121.第121章 舊事14.第14章 偃月堂第9章 放長線78.第78章 租庸調327.第319章 隱患第461章 餘燼52.第52章 贈禮39.第39章 借刀270.第266章 發苗154.第151章 造相15.第15章 大理寺17.第17章 還家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192.第189章 輸贏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第382章 同宗53.第53章 珍饈第444章 內應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第407章 血口噴人189.第186章 狂274.第270章 歸不歸第395章 緩兵之計310.第304章 右相府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第416章 局面向好第446章 豬龍184.第181章 誰貪174.第171章 去與來294.第288章 冬至322.第314章 設套328.第320章 軍器317.晚半小時發165.第162章 志不滅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232.第229章 援手99.第99章 得寶歌48.第48章 船票第458章 譁變314.第308章 嚴網322.第314章 設套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317.晚半小時發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第401章 擺棋253.第251章 進入角色第12章 引見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第400章 調動31.第31章 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