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決戰大同

一聽胡萬里說要放進來打,夏邦謨立刻躬身道:“殿下,微臣不知兵事,但至少是二三十萬大軍圍攻京師,若是全部都放進來打,河南山東北直隸必將生靈塗炭,微臣懇祈殿下慎思。”

慎思個屁!生靈塗炭就不打仗了?九邊重鎮屯兵數十萬,長城關卡林立,卻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這難道是老子的責任?瞥了他一眼,胡萬里才淡淡的道:“長痛不如短痛,這一戰能打下數十年甚至是數百年的太平,縱使有些傷亡,也是值得的,你們先退下,待的仔細勘察,確定了嘉靖和俺答的進軍路線,再組織沿線百姓撤離。”

翟鑾腦子裡這時卻猛然冒出一個念頭,大着膽子擡頭看了胡萬里一眼,卻還是鼓不起勇氣,猶豫了下,終是沒敢開口,躬身道:“微臣遵旨。”

見翟鑾這副神情,胡萬里道:“仲鳴是首輔,尚不敢直言,看來這朝堂風氣的好好整飭一番了。”略微一頓,他才道:“有話儘管直言,本王沒那麼小肚雞腸。”

“殿下。”翟鑾連忙起身跪下,道:“還請殿下恕臣無罪,微臣纔敢直言。”

“還是批鱗之言?”胡萬里不以爲意的道:“本王雖做不到從諫如流,卻也不以言罪人,放膽說。”

“殿下。”翟鑾叩了個頭,才起身道:“恕微臣斗膽,此番聯兵大舉壓境,並非是衝着京師而來,而是衝着殿下和東興港護衛隊而來,京師之圍,並非無解,主戰場擺在哪裡,完全可由殿下做主,若欲將戰場擺在塞外,殿下只需出京,移師宣府或是大同。”

這話膽子是大到了極點。翟鑾說完,便趕緊跪伏在地,夏邦謨也被他這番話嚇的不輕,連忙跟着伏在地上,不論是大同還是宣府,城池的高大堅固結實程度和防禦體系都不可能與京師相比,城中的儲備也及不上京師。而且一旦戰敗,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置君王於險地!

不得不說,翟鑾的這個提議膽子大到了極點,胡萬里略微沉吟,便對外吩咐道:“來人。”

聽的吩咐來人。翟鑾、夏邦謨心裡都是一緊,正暗自琢磨,難道要被架出去廷杖?就聽的胡萬里沉聲吩咐道:“宣成國朱希忠、劉思武、兵部右侍郎翟鵬覲見。”

說完,他瞥了翟鑾、夏邦謨二人一眼,道:“平身,這個建議極有見地,你二人也參與討論。移師關外雖然兇險,卻能救百姓於水火,不過,兵兇戰危,此事須的慎重考慮。”

聽的這話,翟鑾連連叩首道:“殿下有此一念,便是大明社稷之福,天下萬民之福。殿下真若出關,微臣懇祈隨侍聖駕左右。”

夏邦謨亦叩首道:“殿下聖明。”

“別讓本王養成喜聽奉承之言的習慣。”胡萬里打斷他的話頭,道:“先下去琢磨一下。”

待的二人退下,胡萬里起身轉入左邊的廂房,着人將大同宣府的地圖掛起,細細的審視,移師關外。風險之大,自不待言,但此舉不僅能夠極大的減少百姓傷亡,節約鉅額的白銀。而且能夠攬盡天下人心!

嘉靖與韃靼結盟,攻擊京師,益王爲免河南山東北直隸百姓遭受戰爭荼毒,鋌而走險,不顧自身安危,揮師出關,引誘數十萬大軍在關外決戰,這消息一傳開,益王的威信立刻就會急劇攀升,再來一場大捷,一洗土木堡慘敗之恥,他的聲望更將如日中天!

不過一個時辰,朱希忠、劉思武、翟鵬三人便匆匆進了宮,胡萬里也沒移地方,直接在西廂房召見了幾人,待的翟鑾、朱希忠五人進來見禮後,胡萬里便吩咐翟鑾將情況詳細的介紹一遍。

一俟翟鑾落音,熟悉九邊情形的朱希忠便出言反對道:“殿下,移師關外,大爲不妥,切勿因小失大,自陷險地,此戰雖說對京畿破壞極大,但以逸待勞,必然能重挫來犯之敵,些許損失也是值得的。

移師關外,風險之大,非同小可,況且就算是移師宣府,宣府距離京師不過四百里,大戰一起,京畿之地仍然要遭受荼毒,除非是移師大同,才足以吸引俺答和今上的所有兵力於大同,但大同距離京師八百里,眼下又是冬季,一應後勤軍需難以補給,京師火炮也無法及時運送大同。”

聽的這話,兵部右侍郎翟鵬也頗爲贊同,翟鵬是正德年間的進士,已經六十有三,因耿介剛直,爲官清廉,得罪人太多,屢屢被罷官,卻因爲整頓軍務有方,屢屢起復,說到底就是個官場中不受歡迎的人,他原本就是兵部右侍郎,兼督山東、河南軍務,在武清被李健的打的大敗,反而投了過來。

略微沉吟,翟鵬便躬身道:“成國公擔憂的不無道理,即便殿下移師大同,敵軍亦會派遣偏師騷擾京師,以切斷京師對大同的補給,此戰對俺答和嘉靖而言,可謂是背水一戰,必然傾盡全力,估計兵力應在四五十萬間,時間可能持續數月之久,消耗極大,若是補給跟不上。”

聽聞來犯兵力可能高達四五十萬,翟鑾、夏邦謨心裡不由一沉,自土木堡一役之後,大明已經數十年沒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了,雙方交戰兵力將近百萬,這已經是國運之戰,勝了還好說,若是敗了,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聽的朱希忠、翟鵬兩人都反對,劉思武不由的擡頭看了胡萬里一眼,才緩聲道:“後勤補給應該是雙方的,天寒地凍,護衛隊補給困難,敵人的補給應該也困難,在補給方面,咱們其實還佔着先機,再說,護衛隊不懼與韃靼騎兵野戰,即便補給跟不上,也隨時能夠回撤宣府,大同至宣府,只有四百里地。強行軍,四日便至。”

“說的不錯。”胡萬里接過話頭道:“俺答也好,嘉靖也罷,都是意圖消滅護衛隊的主力,本王移師大同,敵軍大部也會跟着往大同移動,這其實也打亂了他們的部署。在補給方面,咱們完全是佔有先機。

四五十萬大軍圍攻京師,造成的破壞將極爲驚人,不論是人口還是財物的損失,都將超出咱們的想象,因此。這一戰必須的立足於移師塞外!”

見胡萬里定下了調子,劉思武連忙躬身道:“微臣尊命。”

胡萬里微微頜首道:“大同、宣府兩鎮本就有重兵駐守,護衛隊四萬大軍入駐一城,糧草和彈藥補給壓力太大,況且,不論守城,還是出城野戰。數萬大軍都施展不開。

宣府至大同,不過四百里,一路頗爲平坦,我意分守大同、宣府兩鎮,互爲呼應,如此,也更能吸引敵軍拼死攻擊,至於火炮。考慮到運輸不便,彈藥補給困難,一律只攜帶便於攜帶,殺傷力巨大的卡隆短炮,京師則交給京師和薊州鎮的五萬新兵。

這是我初步的設想,你們商議一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另則,塞外作戰,不僅是與人鬥,還要與天鬥。令大同、張家口、宣府找有經驗的牧民和老人預判今冬有無大的雪災。”

“微臣等遵旨。”幾人忙躬身道。

今冬是否有雪災,這方面俺答應該比他更清楚,胡萬里並不怎麼擔心,真若有雪災,俺答不可能出大舉出兵,倒是奇襲豐州灘的計劃必須馬上終止,如今俺答怕是正在四出調集人馬,李健如是按計劃奇襲豐州灘,變數太大,有被重兵阻擊的可能,略微沉吟,他才道:“嚴密監視塞外蒙古各部的動靜,五百里加急通知李健,情況有變,停止奇襲,着其率部在大同待命。另外,將嘉靖與俺答結盟,聯合出兵圍攻京師的消息散播出去,對此不辯是非,有違大義,有傷國體,嚴重損害朝廷威信和聲譽,嚴重損傷國民感情,無顏見列祖列宗的行徑,必須大力鞭撻!”

“微臣等遵命。”衆人忙躬身道,心裡都是竊喜不已,嘉靖此舉確實是自掘墳墓,雖然是迫於無奈,但一衆士紳商賈百姓,尤其是深受其害的京師百姓必然對欠其恨之入骨!

不過半日功夫,嘉靖與俺答結盟,聯手起兵五十萬圍攻京師的消息就在京師傳揚開來,立時鬧的人心惶惶,因爲益王鼓勵士紳商賈百姓關心國事,不禁百姓議論國事,因此,消息一傳開,京師官員士紳商賈百姓登時就罵聲一片,自然也有不少人對此消息將信將疑,更有人質疑消息的真假,懷疑是益王有意敗壞嘉靖聲譽,一時間爭論不休。

不過京師一衆要求上進的官員對此卻是深信不疑,他們自然清楚從翟鑾、夏邦謨、朱希忠、翟鵬等人口中傳出的消息不會有假,而且益王就算要無中生有,污衊嘉靖,也不敢撒下這彌天大謊,無中生有捏造五十萬大軍圍攻京師的消息,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一衆官員,尤其是言官一個個立即抓緊時間,連夜趕寫文章,或是親自執筆,或是請人捉刀,趕寫攻訐嘉靖的奏摺,還有機靈的,稍稍將奏摺一變,改寫成文章,通過急遞鋪五百里加急送往南京,以爭取儘早在金陵報見報!

六日後,金陵報就在頭版頭條刊載了這一消息,連同還有不少言官以及官員大肆攻訐嘉靖的奏摺和文章,舉國上下登時一片譁然!

京師,大同、宣府、薊州、太原、西安等地源源不斷的傳來消息,延永,綏鎮邊軍調動,西安大隊兵馬調動,太原鎮各關兵馬集結,大同、張家口、萬全、古北口等地紛紛幾報發行大隊韃靼騎兵。

胡萬里並未隱瞞這些軍報,直接就刊載在邸報上面,一時間京師人心惶惶,不少士紳商賈富戶又收拾行裝準備出京躲避戰亂,家中有子弟在護衛隊新兵營的更是悔的腸子都青了,五十萬大軍圍攻京師,二萬新兵肯定是戰參與京師保衛戰的,一戰下來,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隨着金陵報一日一刊的轉載邸報,整個大明都將目光投向了京師,誰都清楚,這是嘉靖與益王爭奪皇位最關鍵的一戰,原本不少士紳還站在正統大義的一邊,支持嘉靖。但隨着嘉靖與俺答結盟,聯手出兵攻打京師的報道,不少人都轉變了立場。

就在這時,西安爆發了動亂,起因是翻譯在無意中將嚴嵩與乞慶哈簽訂的協議內容泄露了出來,秦王朱惟焯聽聞之後,忍無可忍。陝西一省都割讓了,他這個秦王自然也就當到頭了,怒火中燒的他前去質問嘉靖,卻被囚禁了起來。

王府的官員親侍隨即將消息散播出去,消息一傳開,西安登時大亂。嘉靖無奈之下,只的率着扈從的兵馬和一衆官員前往太原,一路上,不僅兵丁私逃,官員也不斷私逃。

消息在金陵報刊載出來之後,輿論再次大譁,對嘉靖的聲討登時就鋪天蓋地!

胡萬里抓住機會。適時的發佈令旨,爲免河南山東北直隸所有百姓遭受戰亂之害,決意率領四萬護衛隊移師大同,與韃靼在大同決一死戰!

邸報一出,整個京師立時爲之沸騰!幾乎沒人敢相信,益王爲了不讓京師成爲戰場,居然不顧自身安危,甘冒奇險。揮師出關,前往大同與韃靼死磕!誰不知道京師的防禦要遠遠強於大同,誰不知道東興港在京師配備了大量的火炮!益王留在京師,根本就不懼怕韃靼的騎兵!更別說邊軍了!

一時間,京師官員紛紛上摺子,到左順門去跪諫,懇祈益王留守京師。這個消息一傳開,無數士紳商賈百姓也自發的趕往大明門外跪求益王以江山社稷爲重,留守京師!

聽聞稟報,胡萬里連忙叫人張貼告示。天子守國門,本王既爲監國親王,守土有則,親赴國門決戰外敵,護全治下子民,義不容辭,本王心意已決,大軍後日啓程,無須再勸!本王自籌建東興港以來,護衛隊東征西討,未嘗一敗!此番決戰韃靼,必欲一洗土木堡之辱,合城軍民,靜候佳音!

告示一刊載出來,大明門外隨即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益王必勝!益王萬歲!”的高呼聲!

武英殿內,翟鑾跪地叩首道:“移師關外,系微臣建言,微臣懇祈殿下允准隨駕遠征。”

朱希忠亦跟着叩首道:“微臣熟悉西北情形,懇祈益王允准隨駕前往大同。”

見這情形,夏邦謨雖然不想去,卻也不得不跟着道:“殿下親征,微臣乃閣臣,豈有不隨駕之理?還懇祈殿下允准。”

看了幾人一眼,胡萬里才含笑道:“仲鳴何須執意去太原?京師纔是根本,雖說本王移師大同,會吸引住敵軍主力,但京師必然會有騷擾,京師安然無恙,本王在大同亦才能心安,你們都無須隨駕,負責留守京師,大同、宣府巡撫、總兵都熟悉西北軍情,無須擔憂,守住京師,你們同樣是大功一件。”

“殿下,京師有翟鑾閣老、夏閣老,祝總兵亦熟悉京師防務。”朱希忠叩首道:“宣大總督曾銑乃是新上任,大同、宣府巡撫、總兵皆是一鎮之才,微臣懇祈隨駕。”

“行,貞卿隨駕。”胡萬里頜首道,說着,他看了幾人一眼,才道:“留守京師不僅是守城,必要之時,還須提供糧草彈藥補給,擔子不輕,仲鳴、舜俞無須再爭,安心鎮守京師。”

略微一頓,他纔看向薊州總兵祝雄,道:“我給你留下了兩營炮兵,京師城牆高大堅固,防禦周密,不出內亂,斷不會破城,來敵若是勢大,則閉城堅守,若是小股之敵,可大膽出擊,護衛隊的兵丁是從實戰中訓練出來的,新兵訓練已有數月,新兵軍官,皆是護衛隊骨幹,可大膽使用,不必怯敵。”

“末將遵旨。”祝雄忙躬身道。

次日一早,薊州鎮邊軍和新軍便源源不斷的開進京師,緩了一日,胡萬里才率領着三萬護衛隊拔營前往大同。

金陵報隨即將益王率領四萬護衛隊移師大同,與韃靼在大同決一死戰的邸以及安民告示報刊載出來,朝野上下所有的官員士紳都爲之振奮,兩京十三省地方大員紛紛上摺子,就連原本對益王篡位心懷不滿的官員,也爲之心折,上摺子表示歸附。

嘉靖與韃靼結盟,聯手出兵攻打京師,割讓陝西,實是盡失人心,而益王爲保全治下子民不遭受戰亂之苦,不惜甘冒奇險,揮師出關,決戰韃靼於大同,則是攬盡了人心,兩相一比較,可謂是雲泥之別,高下立判。

豐州灘,土默特萬戶的中心地,也是俺答汗的大本營,快馬趕回的乞慶哈大步踏進俺答汗的王帳,對着俺答汗一鞠躬,起身便道:“父漢,朱厚燁如此高調的出兵大同,是對俺答的挑釁,孩兒願爲前鋒前去挫一挫他的銳氣。”

第391章 擴兵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143章火器大家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406章 堅守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392章 跋扈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394章 爭權第72章 試探第5章 明朝銀錠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56章 科舉革新第45章 南京(一)第 99章 錢法第366章 摻沙子第10章 三寸金蓮第101章 錢弊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8章 收禮第308章 夜襲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142章 火炮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170章金星晝現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97章 鑄私錢第228章 賑濟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330章 招安第381章 缺錢了第92章 一盆冷水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110章 離衙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06章 硬骨頭第102章 臺東第141章婚事第477章 求盟第69章 逛街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428章 部署第102章 臺東第64章 聊勝於無第51章 南京(七)第189章不歡第50章 南京(六)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 401章 動手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278章 雙嶼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75章 望遠鏡第203章 嚴世藩第52章 南京(八)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87章 恩威並施第214章 鬧大了第195章 籌錢第238章 下套第 389章 生路第49章 南京(五)第284章 算總賬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66章 琉球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413章 前景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六章 買僕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105章 緝私錢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236章 被逼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八章 試探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03章 嚴世藩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69章 逛街第174章發軍餉第59章 釜底抽薪第117章如意算盤第399章 佳人來第207章 被逼第1章 被點撥
第391章 擴兵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143章火器大家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406章 堅守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392章 跋扈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394章 爭權第72章 試探第5章 明朝銀錠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56章 科舉革新第45章 南京(一)第 99章 錢法第366章 摻沙子第10章 三寸金蓮第101章 錢弊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8章 收禮第308章 夜襲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142章 火炮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170章金星晝現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97章 鑄私錢第228章 賑濟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330章 招安第381章 缺錢了第92章 一盆冷水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110章 離衙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06章 硬骨頭第102章 臺東第141章婚事第477章 求盟第69章 逛街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428章 部署第102章 臺東第64章 聊勝於無第51章 南京(七)第189章不歡第50章 南京(六)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 401章 動手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278章 雙嶼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75章 望遠鏡第203章 嚴世藩第52章 南京(八)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87章 恩威並施第214章 鬧大了第195章 籌錢第238章 下套第 389章 生路第49章 南京(五)第284章 算總賬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66章 琉球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413章 前景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六章 買僕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105章 緝私錢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236章 被逼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八章 試探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03章 嚴世藩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69章 逛街第174章發軍餉第59章 釜底抽薪第117章如意算盤第399章 佳人來第207章 被逼第1章 被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