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

原本破破爛爛的大明王朝,存在着諸多的弊病,雖不是烽煙四起,天下動盪,但也是相差不多。

東北有後金威脅,北有蒙古騷擾邊境,西北有連年的天災和民亂,西南也有安奢之亂,東南有海盜肆虐,內有土地兼併嚴重,百姓的怨念越來越深,用怨聲載道來形容,也不爲過,還有朝廷的財政急劇緊張,等等。

然而,就是這麼多的問題,在那位年輕的皇帝崇禎手中,不過是兩年的時間,不是得到了解決,就是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不僅阻止了大明不斷地走下坡路,還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國力蒸蒸日上,幾乎是一天一個變化,天下也漸漸穩定了下來。

這一刻,只要是稍有理性之人,略微思考一下,就會有這樣的判斷,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哪怕他的智慧堪比妖孽,如此年紀,也不可能有着這樣的成就!

畢竟,一件事情還好說,但是太多了,如果要每個行動都能夠成功,不出現太大的偏差,若無相應時間的謀劃,細化其中的細節,反覆論證,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根本就不做到。

所以,在衆人的潛意識裡,在崇禎的背後,不僅有那麼一個高人,爲其出謀劃策,還存在着一個規模不小的智囊團,爲崇禎出主意。

否則的話,這根本就解釋不通,年紀輕輕的崇禎,在那麼短的時間裡,爲何輕易地就做到了那些事情?

“所以,大汗,微臣以爲,大明的這位年輕皇帝並沒有那麼大的危險性,只要查到他幕後的籌謀之人,並使用離間計,使崇禎對那人產生懷疑和猜忌之心,大明的局勢就會再次逆轉,繼續走下坡路,變得對咱們後金有利。”

說這些話之時,那副侃侃而談的模樣,范文程顯得是那麼的自信,很是篤定,就是認定了,崇禎的背後就是有那麼一個人,爲其出謀劃策,分析天下時勢。

然而,不僅是范文程,還有皇太極那些人,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崇禎的背後沒有什麼高人,更不存在什麼智囊團,之所以表現的如此妖孽,只因他是一名穿越者,還是一名穿越的歷史學家。

有一些事情,無需瞭解,就直通本質,並能有相應的解決之策;有一些人無需觀察,就知忠奸,可以放心的去用。

如此一來,就可以省去許多時間和精力,只需將“拿來主義”發揮到淋漓盡致,理直氣壯地說是自己的,將相應的能臣幹吏擺到合適的位置,選出能征善戰之將,就能緩解大明緊張的局勢。

當然,其中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那就是相應的耐心和信任,對於那些文官武將。

興城,薊遼督師府....

此刻,督師府中瀰漫着一股極爲緊張的氛圍,大廳之上,孫承宗一身的戎裝,筆直地站在那裡,而在他的對面,分別是遼東的諸多主將。

“各位將軍,本督剛剛得到消息,林丹汗與黃豬皮的密使暗中往來,尤其是最近幾天,越來越頻繁,根據察哈爾內部的線報,兩者似乎是達成了某種共識,林丹汗許以黃豬皮某種好處,而後者以遼陽、瀋陽等地作爲報酬......”

然而,衆人的反應很是平靜,並不覺得意外,就好像早有預料一般,兩者遲早有一天會勾結在一起,任由孫承宗沉聲講述,這些大將只是靜靜地聽着。

這個時候,若是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這些遼東的諸多將領之中,神色中有幾分不滿夾雜其中,就好像受到什麼不公正的待遇。

“事到如今,各位將軍,本督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想必你們也有耳聞,聽到了一些消息,朝廷準備對遼東用兵,收復全部失地,本官可以在這裡言明,這條消息是真的。”

“但是,出於謹慎考慮,爲以策萬全,儘可能地將折損降到最低,此次的軍事行動,皇上和本督以及兵部的那些同僚商討了一下大概的行動方案,咱們遼東兵擔任佯攻任務,和大同總兵滿桂,一起威懾察哈爾的林丹汗,讓其動彈不得,輕易不敢社稷遼東局勢,待到袁可立他們收復了金州、復州和蓋州三地,遼東東部的區域,從海陸出發。”

“然後,纔是咱們一起行動的時候,三路大軍會合在一起,以雷霆般的排山倒海之勢,一舉收復海州、遼陽、瀋陽和安樂州等地。”

儘管衆人的神色好了一些,但臉上的那股不滿之色愈發的明顯,祖大壽更是直接問道:“大人,末將實在想不通,不管怎麼說,在這次的行動之中,也應該是以咱們遼東兵作爲主力,纔對啊?”

“畢竟,相對而言,咱們對遼東更熟悉,對建奴更加地熟悉,更加了解他們的作戰風格,若是以咱們遼東兵作爲主力,將會更快地收復遼東失地,並將韃子趕出去。”

“何況,袁可立的部衆多是山東人,有的人從未到過遼東,更談不上與建奴作過戰;而孫元化的遼東水師,雖是掛着遼東二字,但是,他的兵員組成駁雜,不僅有遼人、山東人,還有北直隸人,最關鍵的是,其中一多半都是新兵,毫無對敵經驗可言......”

“祖將軍,無需多言,你想說什麼,本督心裡清楚。”

祖大壽情緒頗爲激動的還想繼續說下去,試圖說服孫承宗,想要他向朝廷爭取一下,遼東兵作爲征戰的主力,卻被後者所打斷了。

看着祖大壽那不甘的模樣,孫承宗故作淡然的笑了笑,又看了看四周,目光緩緩掃過其他將領,其中的不少人和祖大壽的神情何其相似?

這一刻,孫承宗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心裡想着什麼?又怎麼可能不知道他們爲何不滿?

如此輕易就能夠得到的功勞,這些人怎麼可能眼睜睜地任其從眼前溜走,而不做出一番的爭取?

“各位將軍,本督知道,你們的心裡,一定也存在着和祖將軍相同的疑問,這麼大的戰事,還是在遼東,咱們自己的地盤,爲何用多是新兵的遼東水師和多是山東人的袁可立部屬,而不是咱們這些人?”

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那麼簡單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那麼簡單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聲下氣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
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六百零二章 啓動後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四百四十八章 摘出去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那麼簡單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七十六章 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五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那麼簡單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聲下氣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