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

第三十四章沐昂折戟

朱祁鎮手中捏着象牙筷子。

這象牙筷子上面嵌着金線。這種後世該放在博物館之中的筷子,手感好極了,但是依舊讓朱祁鎮提不起食慾。

因爲他眼前的都是蝗蟲。

雖然這一次不是生的,是王振親自盯着並好生料理過的蝗蟲。

一個個炸的金黃,還有各種配菜醬料,有一種吃大蝦的感覺。

但是朱祁鎮一看見他們,就想起當時生吞蝗蟲的感受,只覺得有些反胃。他本意是壓制住這種感覺。

卻不想,越不想去想,卻感覺卻清楚。

他忍不住一口吐了出來,只是什麼也吐不出來,只有一肚子酸水而已。

王振見狀,忍不住上前,輕輕敲着朱祁鎮的背部,說道:“皇爺,何必如此?只需應付一下樣子,就行了,奴婢爲你換幾道菜。”

朱祁鎮一擺手,說道:“不用了。吾欺誰乎?欺天乎?”

朱祁鎮之所以要吃蝗蟲,不爲別的,就是因爲北京的糧食,雖然楊士奇還能將糧價壓在六百文之下,但是能維持多久,楊士奇自己都不知道。

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如果災情再繼續嚴重下來,楊士奇即便有天大的本事,都堵不住這糧食缺口。

所以,朱祁鎮與楊士奇商議過後,明發詔書,鼓勵天下百姓吃蝗蟲。並在宮中,延請內閣六部,上都就是全蝗宴。

人每多吃一口蝗蟲,就能少吃一口糧食,多節省一口糧食,就可能多活一條人命。

所以朱祁鎮要以身作則。

甚至楊士奇等大臣,也都以身作則,下面百官最少在明面上,大家都開始吃蝗蟲了。

畢竟朱祁鎮都喊出,蝗蟲不去,一日不能斷蝗蟲。

所以,朱祁鎮即便對蝗蟲有幾分心理陰影了,但是依舊一日三餐,蝗蟲小米瘦肉粥,全蝗宴,每一道菜都與蝗蟲脫不了干係。

一種東西吃多了,都會厭煩的,更不要說朱祁鎮都有心理陰影了,更是絕對難熬的很。

“都是大蝦,都是大蝦。”朱祁鎮心中默唸,似乎這樣一念,盤子裡面的東西,就從蝗蟲變成大蝦了。

隨即朱祁鎮草草吃了一下。卻聽外面,忽然有一個太監急報道:“雲南八百里加急,沐將軍戰敗。戰死將領數名,折兵兩萬有餘,麓川大舉東進,直撲景東,震動雲南。並有沐將軍並督師王驥上奏彈劾保定侯孟瑛,坐觀成敗,見死不救。”

“啪”的一聲,朱祁鎮手中的筷子落在紅案之上,朱祁鎮臉色鐵青。幾步過去,奪過奏摺,匆匆一看。深吸幾口氣,努力讓他自己平靜下來。

因爲怒火本身對事情判斷,沒有一點用處。

朱祁鎮將幾封奏疏翻來覆去的看,又命王振將錦衣衛東廠所有關於前線的戰報情報,都拿了出來。

細細分析,這才讓朱祁鎮理出一個頭緒來。

事情要在往前退上一個月。

就是朱祁鎮在京師與內閣諸位一一交談的時候,沐昂就從景東出並,大舉西進了。

沐昂被孟瑛一激。帶本部人馬進駐景東之後,越想越怒不可遏。

正統五年二月初二,沐昂領雲貴兵五萬,土司兵三萬,在景東誓師。發兵八萬大舉西進,一路上,幾乎所有土司都望風而降。

沐家在雲南經營幾十年的威望不是白給的。

之前沐家無力大舉西進,各部土司自然要做牆頭草,而今大明十幾萬大軍挺進雲南,雖然還沒有開打,但是這人心就已經動搖了。

所以,以刀氏爲首的當地土司,紛紛投靠沐昂,並願意爲大明先鋒。

沐昂自然統一,一時間沐昂大軍膨脹起來,居然有十幾萬之衆。

所謂此消彼長。

沐昂這邊有不少土司投靠,麓川那邊就少了不少土司,雖然麓川號稱盛兵三十萬,幾乎可比一西夏了。

但其中麓川本部人馬,大抵有十萬多一點而已。其餘都是各地土司。

如此一來沐昂極大的消弱麓川的力量。

沐昂之後,繼續西進,攻入木邦。圍繞着木邦。思家寸步不讓,因爲這已經威脅到他們基本盤了,而且方氏兄弟在北,沐昂在南,夾擊之勢已經成了。

麓川將陷入戰略被動之中。

故而思任發不敢對沐昂放任不管。

沐昂在木邦苦戰月餘。寸步難行,才感到麓川的難纏之處。除卻沐昂五萬雲貴兵之外,各部土司只能打順風仗。

畢竟這些土司兵都是他們的本錢,都折在這裡,讓他們回去之後,如何掌握本部的權力。

所以對於他們能打得過的敵人,他們自然願意出力,但是對於他們打不過的敵人。他們自然要保存實力。

而麓川恰恰是他們打不過的敵人。

所以,幾戰下來,沐昂就明白了。要打敗麓川兵,還是要明軍上陣。

雖然比起全盛之時的明軍,而今的雲貴兵大不如前,但是比起後世不能打的衛所兵,卻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最少與麓川軍隊大戰,戰而勝之,卻還是可以的。

所以在沐昂親自督戰,各部將領,紛紛死戰之下,麓川終於退出了木邦。

沐昂大舉追擊,直撲漢龍關。

而漢龍關之北不過數裡就是麓川城了。

漢龍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麓川附近的幾個小平原,又是麓川的根本之地,麓川人口百萬,都生活在這一帶,思家更是將這一帶經營的鐵桶一般。沐昂攻之不下,真想分兵繞過此關,卻不想思任發終於反擊了,一出手就是好幾百頭戰象。

戰象夜襲各土司營寨。

各土司營寨都是相當簡單,他們連戰連捷,已經決定勝券在握,自然也分心了。被思任發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頓時象踏連營,殃及了整個明軍的營地。

一時間亂成一團。

這個時候沐昂的本事纔算顯露出來。

之前都是順風仗,一般庸將也能打出來。但真正看一個將領如何,還要看關鍵時候的關鍵決斷。

各路土司紛紛向沐昂請援。

很多人都建議按兵不動。但是沐昂卻否決了,覺得各部土司乃是爲朝廷而戰,今日不救乃是棄人心於麓川。

故而沐昂派人出戰,營救各部土司。

於是這一場夜襲,就打成了夜戰。

麓川是有備而來,明軍是倉促迎戰,而且麓川早已將各地土司之中埋下暗子,故而正打的激烈的時候,一部土司忽然叛變,將明軍的糧草給焚燒了。

這個時候,終於大勢已去。

沐昂不得已這才收攏人馬,連夜退回景東。

只是麓川哪裡這麼容易放他走,思任發窮追不捨,並傳令對各部土司既往不咎,否則斬盡殺絕,各部土司除卻刀氏之外,紛紛投降。

讓思任發的兵力更加充裕。而刀氏見狀,只能跟隨沐昂一口氣從木邦逃回了景東。

等沐昂回到景東之後,清點人數。

卻發現只剩下兩萬雲貴兵,至於追隨的土司,只剩下刀氏,以及一些在滇東的土司,加起來不過萬餘人而已。

戰死千戶,指揮使,都有好幾個,可以說雲南明軍的精銳,都被一戰斷送了。

以上,朱祁鎮從各方消息之中歸納出來的,雖然細節上,或許有出入,但是大體上不差。

朱祁鎮對沐昂這一場大敗,震動之餘。卻還不煩惱。

他煩惱的卻是下面人互相攻訌。沐昂攻擊保定侯見死不救,說他數次向保定侯請兵,保定侯一直不發兵,而且北路進攻緩慢,這纔是在漢龍關下戰敗的主要原因。

更讓朱祁鎮感動有問題的是王驥居然附和沐昂。

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六章 困境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
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六章 困境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