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豐收

第五十八章 豐收

正統二十年整個正月,徐有貞都在忙碌之中。

六百多家兩班貴族,以及他們的家眷僕役奴婢乃至於姻親,大概有幾十萬人之多。

給是查抄出各種田畝,幾十萬頃之多,可以說朝鮮近乎一半的土地都變成了隸屬於大明的官田

當然了,這一切都不會是非常順利的。

畢竟如此將人給逼到絕境之中,自然會遇見反抗,兔子急了還要咬人的,更不要說赫赫有名的兩班貴族了。

只是,曹義早就準備好了。

這些各地兩班貴族只要一動,大明的騎兵就會立即殺到。

朝鮮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

這種寒冷對大明軍隊行軍不利,但是對兩班貴族更不利,他們創促起兵,首先要面對是惡劣的天氣。

這個時代朝鮮百姓過得比大明百姓還差。

在沒有冬裝的情況下,讓他們與大明精銳作戰,結果如何,根本不用說來了

他們即便是想逃亡山中也是不行。

在冬季,萬物寂寥,沒有準備糧食的情況下,在山中只會凍死餓死。根本不可能佔山爲王,準畢竟有什麼冬天連土匪都在山中活不下去了,必須下山搶糧

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死守某個城市。

這一點,正中徐有貞下懷。

畢竟大明七八萬軍隊,比起朝鮮人還是少的。

他們既然不流竄,就事先放一放,並派出朝鮮降軍進攻。

從正月開始,到了二月中旬,春暖花開的時候,朝鮮的局面再次安定下來。

除卻動用武力之外,徐有貞也做了很多準備,比如開縣試,按大明的規矩來,只要身世清白,沒有作奸犯科。都可以。全面向大明科舉制度靠攏。

還有重新丈量土地,將大量收沒的田產分給了百姓。

等等。

至於廢除朝鮮文字,與之相比,就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畢竟,朝鮮文字還是世宗年間開始推行的,而今不過幾十年,對朝鮮上層人來說,從來是以說漢語,寫漢字爲榮的。

這也大大減少了大明對朝鮮的統治成本。

從結果來看,徐有貞完全完成了他向朱祁鎮的承諾,五百萬兩的白銀是搞到手了,還有大量的土地,乃至於不能變現的古董珠寶。

至於徐有貞本人已經東征軍上上下下,也都吃得肚圓。

甚至在今年秋天,朝鮮就能向北京交納第一批秋賦了,雖然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但是大致上已經清朗了。

而這也一件事情上最大功臣,就是金承琉。

無他,金承琉雖然是金宗瑞不成器的兒子,但是他的身份也是能接觸朝鮮內部的圈子,由他做引子,找到了很多大家族的庶子加入錦衣衛中,這一次發動之中,徐有貞是制定計劃,真正執行的時候,卻是以金承琉爲首的帶路-黨。

徐有貞自然要論功行賞,將金承琉叫到身邊,說道:“這一次你是首功之臣,我已經準備在陛下那裡爲你請賞了,不過,有些事情,卻還要問問你。”

“錦衣衛千戶,不過是我臨時給你的身份,如果你想加入錦衣衛,那麼你今後就是真真正正的錦衣衛千戶了。”

“如果你不想,我還給你推薦文武兩途,調入內地任文職,去海西任武職,至於具體的差遣,我也不清楚,但是決計不會虧待了你。你也要好好想想。”

錦衣衛在各省的主官,在外國各地的主官,都僅僅是千戶而已。

金承琉如果能坐穩一個千戶的位置,也不失爲大有前程。至於文武路途,也各有千秋,一時間金承琉也說不清楚那個選擇更好一點。

金承琉小心翼翼的說道:“小人不知道那一個選擇更好,還請大人指點迷津。”

徐有貞聽了,嘴角輕輕一勾,徐有貞可不想一直當地方官,他可是想回到京師,在內閣之中坐一把交椅的人。他自然要注意栽培自己的羽翼。而金承琉就是其中之一。

無他,金承琉是投降大明朝鮮人的代表。

而且真正細說起來,所有朝鮮人都承認過李瑈爲朝鮮王,這就是一個污點,唯獨金承琉並沒有。

今後一段時間內,爲了安撫朝鮮百姓,朝廷一定會推出一個朝鮮人典型的,這個人很多機率是金承琉。

只要將這個人攏在手中,朝鮮人就是徐有貞的地盤了。

徐有貞說道:“我不建議你去錦衣衛,錦衣衛之中有太多人都是世襲枉顧,你進了錦衣衛,很大可能一輩子,就是一個錦衣衛千戶,至於專任文官,你估計能擔任一地知府,但是你不是進士出身,縱然文采不錯,但是今後升官也步步艱難。唯獨在武將這一條路上。卻沒有限制,畢竟大明海納百川,軍中朝鮮人,蒙古人,安南人,回回,色目,倭人,都是有的。而今又是用武之地,你只要有本事,將來封侯都不是問題,十幾萬朝鮮降軍要歸入海西,想來也是要大明朝鮮軍官的。”

“你未必不會因此,立即成爲大明高級將領,機會難得。”

金承琉大喜過望,說道:“多謝大人指點迷津。”

徐有貞說道:“好,既然你選武途,我就給你安排,這一次押送這些人去海西,你也去吧,大概在三四月雪水融化的時候,就要啓程了。 你下好好準備吧。”

金承琉說道:“末將明白。”

金承琉緩緩的退了下去。

徐有貞將朝鮮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寫在奏摺之轟,送往京師。

朱祁鎮在京師看到徐有貞的奏疏之後,心中大喜過望,暗道:“徐有貞此人果然是一把快刀。”

誠然,徐有貞做的很多事情都不算太地道,但是政治自然有骯髒的一面,就好像是朝鮮兩班貴族這些貴族之中大貴族,朝廷不管怎麼安撫他們都不會滿足的。

即便維持他們原來的待遇也不行。

既然滿足不了,那就不用滿足了。

道義上雖然有所欠缺,但是這是政治上的必然。

“徐有貞多在朝鮮待上幾年吧,等幾年之後,我在六部給他留一個位置。”朱祁鎮心中暗道。

朝鮮畢竟初定,朱祁鎮不會在這個時候,輕易的調換人選。

只有時間將朝鮮李氏的影響力消磨幾年,朱祁鎮纔會將徐有貞調回中央的。

而朱氏朝鮮國,還是要存在幾年的。知道讓朱祁鎮覺得,不需要這個幌子的時候。

朱祁鎮想了想,在奏摺上批閱道“朝鮮一切物資,無須上繳京師,徑直交付海西即可。”朱祁鎮看着外面的天氣,已經是春天了,但是還處於一種加衣服顯熱,脫衣服覺得冷的感覺之中。

想想這個樣的情況之下,海西方面還不能開工,真正能開始修建海西各地的城堡,恐怕要在三月左右了。

有朝鮮的人力物力,可以節約朝廷很多財力了。

朱祁鎮想到了朝廷今春的局面,一時間也有一聲感嘆。

春旱如約而至。

還好,北方水利還行。河北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對於朱祁鎮來說,河北水利是維持大明穩定基礎了。

沒有河北糧草,朱祁鎮想要一面救災一面打仗也不能,畢竟北京都處於饑荒之中,如何能指望前線能夠打勝仗。

朱祁鎮一連免了去年數百萬石的賦稅,只爲了讓地方緩上一口氣。不過比去年年初,雪災旱災,今年算是好多了。

但是如果今年再與 瓦刺打上一仗,朱祁鎮手中依舊是緊巴巴的。

一想到了錢糧的事情,朱祁鎮就問範弘說道:“西北那邊有消息沒有?”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十一章 孫氏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十四章 遺詔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
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十一章 孫氏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十四章 遺詔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