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

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

成國公固然是考慮道路通行能力。

其實在邊牆之外,是沒有人工修建的道路。大軍挺進的道路,都是天然的山脈缺口,或者說平坦的地勢。

大多是約定成俗,比較好走的天然通道。通行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與其大軍都堵在一條路上,還不如分兵數路,而且成國公還有一個想法,他聽前面說,貓兒莊既然打成一片,就說明這戰事,一時半會兒是結束不了了。

大軍一出,自然能勝利。

但是成國公怕這些人逃之夭夭,根本抓不住尾巴。

所以,成國公先派出兩支騎兵,迂迴到後面,斷他們歸路。

只是很不巧,也先也是這樣想的。

於是在貓兒莊這邊還沒有打起來,在貓兒莊偏東。偏西兩個地方又開闢了一面戰場。

總計二十幾萬大軍,都分佈在方圓幾十裡三個戰場之上。

隨着瓦刺本部大軍,與成國公大軍慢慢臨近。

貓兒莊的廝殺也告一段落了。

卻是吳可忠勝了。

在交戰的時候,吳克忠抽空子,搶了貓兒莊。此刻貓兒莊,已經貓兒莊附近的輜重都歸大明所有了。

所以成國公到了,直接將本部駐守在貓兒莊之中,在殘破的城堡上升起了成國公的帥旗。

剩下數萬騎兵,列成五陣,以貓兒莊爲中心展開。

而瓦刺也先,也帶着本部數萬鐵騎,已經兩側輕騎,已經到了。

雙方相距十幾裡,紛紛下馬修整。

大軍相距在咫尺之間,卻好像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

一時候半會兒是打不起來的。

畢竟這種大戰,對雙方來說,都是幾十年的國運下注,怎麼能不謹慎啊?

也先與成國公都是宿將。

越是大戰,此刻就越是謹慎。

貓兒莊之中。

成國公帶着人,視察奪回來的物資。

什麼鐵鍋,破爛衣服什麼的,成國公看都不看一眼,卻對幾萬石糧食,卻讚不絕口。說道:“好,今日之戰,恭順伯乃是首功之臣。”

爲了提高速度,成國公所部帶的糧食不多。大隊輜重此刻纔剛剛到了大同,讓後勤從大同到這裡,最少需要小十日。

而此刻俘獲這麼多糧食,足夠大軍用上一陣子了。

如此一來,成國公在戰術戰略的選擇之上,就有更多的自由度了。

至於蒙古人搶劫金銀珠寶之類,也可以用來賞賜全軍,激發士氣。

什麼?有人說這是大明百姓的?

很抱歉,大明官軍可沒有那麼高尚的情操,且不說,這苦主大多都已經不在了,即便這些苦主在,被大明官軍搶過來的東西,也會按照軍中戰利品分配。決計不會還給百姓的。

吳克忠說道:“末將謝過國公。”

成國公伸手抓了一把麥子,說道:“你與瓦刺交手一陣,你感覺怎麼樣?”

吳克忠說道:“秉國公,瓦刺軍隊特別堅韌,如果是兀良哈的軍隊,決計不可能與末將堅持十合。”

所謂十合,是指騎兵列陣對衝十次。

“末將與瓦刺騎兵對衝,都記不清楚幾十合了,但是對面依舊能挺得住。”

蒙古騎兵之間的交戰,大體上就是雙方列陣對衝一次,然後拉回馬,再次對衝一次,就如此反覆,一旦誰撐不住了。

就會演變成一場追殺。

吳克忠自詡也是一個人物,但是此刻想起瓦刺騎兵的堅韌,不管落馬多少人,不敢死多少,有一種死磕到底的狠勁。

與兀良哈等部,是決計不一樣的。

成國公眉目之間有一絲陰沉,瞬間被遮掩下來,他雖然來的遲了一點,但也看見雙方交戰的末尾。

對這戰況也是非常吃驚的。

三千營,五軍營乃是大明騎兵精銳之中的精銳。瓦刺能與三千營對衝這麼多次,而不崩潰,已經超出他對瓦刺騎兵戰鬥力的預料。

不過,成國公而今是方面大將,一軍之主,很多表情都不能外漏。

“還有?”吳克忠說道:“末將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

成國公說道:“你說。”

吳克忠說道:“貓兒莊的物資太多了一點,末將受命偷襲瓦刺後軍,但是末將看了貓兒莊的物資,單單是這數萬石糧食,就是瓦刺人不能放棄的。”

“他們爲什麼將這些物資放在大軍最後面?”

這一個疑問,吳克忠很早就有了。

一般糧食即便是撤退,也不會將重要物資都丟在後面,這不是拱手讓人嗎?

成國公微微一笑,說道:“吳將軍過慮了。不過是也先轉運不及而已。如此一來,卻幫了我軍大忙了。”

“而今我軍糧草充足,可以堅壁待戰,我看看也先能不能嚥下去這一口氣,願不願意就這樣兩手空空的回大漠。”

成國公立即下道:“傳令各部,下馬休息,依靠貓兒莊佈防。”

成國公一聲令下,外面的陣勢就慢慢變化起來。

在明軍陣前,多了不少車輛,多是太平車與獨輪車。他們都堵塞了瓦刺鐵騎衝鋒的道路,而又有不少,漢人騎兵下馬,挖起了壕溝矮牆,一副要堅守的意思。

也先遠遠的看見了這一幕,說道:“朱勇這是逼我進攻貓兒莊。”

也先猜得不錯,成國公正是逼迫瓦刺先行進攻。此刻的成國公甚至後悔沒有將幾營步卒來。

讓他們在陣前列陣,想來瓦刺也不能撼動。

此刻更多是擺擺架子,迫使瓦刺下定決心與大明決戰。

否則不要看雙方主力相距不過十幾裡,瓦刺人一心想逃的話,成國公是死活追不上的。倒不是瓦刺退兵速度多快,而是不敢追得太猛。

蒙古人這種誘敵深入,然後伏擊的手法,誰不知道啊?

也先說道:“也好,就如朱勇所願吧。”

也先立即召集所有將領,說道:“我們這一次南下,搶了不少好東西,此刻都在貓兒莊之中,不奪回來,我們就這樣回灰溜溜的回到草原之上,我們如何面對各部首領,已經諸位的妻兒老小。”

“而今敵人就在這裡,我們打贏了就擁有一切,打輸了,就等着明人如當初一樣,一遍遍邊燒邊,一遍遍橫掃草原,讓你們的妻兒父母在倉皇之中,凍餓而死。”

“不想再過這樣生活的人,跟我殺。”

雖然太宗皇帝后三次北伐,大多是無功而返,但是蒙古人並非沒有損失的。

不僅僅是農業需要看天時,即便是畜牧業也是需要看的。爲了逃避明朝大軍,該讓羊羣養膘的時候,一遍遍的折騰,他們的收穫能好纔怪。

於是當草原上極端天氣到來的時候,自然是大量的減員,很多人沒有死在大明的刀兵之下,卻死在大自然的威能之中。

對於一些強盜來說,有什麼比沒有搶到東西更加讓人沮喪的事情?

有,那就是搶到手的東西,又被人搶回去,特別是很多小部落,瓦刺各部底子厚,即便是沒有這些物資,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很多小部落則不然,這些一點點物資,在明軍看來,大多是破爛,但是在他們看來,就是救命的東西。

即便是再破爛的衣服,那怕死人的衣服,多包裹幾層,也能讓人在冬天活下來。

所以,這些人聽了也先的話,自然是嗷嗷直叫,一心要奪回貓兒莊。

也先見狀,心中暗道:“很好,這樣也不枉我將這些東西都送到明軍手中。”

不錯,正如吳克忠想不通的地方,貓兒莊的守備有些鬆懈,而這種鬆懈正是也先暗中放水的結果。

因爲也先要以這裡爲眼,下一盤大棋。

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
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