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南局勢

第七章西南局勢

太祖時期很多時候都派出監生辦事,而黃冊此事,更是監生的責任。南京國子監每過十年,都要派一批人做這件事情。

其實朱祁鎮暗地裡摻了不少私貨。

不管是清丈土地,還是編寫黃冊,都是需要一點技術含量的。

而朱祁鎮建立的幾個學院,都規定了算學,是必修課,所以在這方面,朱祁鎮覺得這些學生要比進士出身的官員好用。

這也是爲提高各個學院地位一個伏筆。

朱祁鎮雖然摻了私貨,但總體上還是李賢主持了。

李賢確定了兩個原則,一是既往不咎,二是由北到南,逐省清丈。

既往不咎,就是不管之前,黃冊上面是多麼荒唐,都當做看不見,不去追究責任,不過從今以來,就是以新黃冊爲準備。

由北到南逐省清丈,這也是因爲大明首都在北京,不免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明對北方各省的控制能力,要勝過對南方的控制能力。

京師對地方的控制能力,會隨着地方距離北京越遠而降低。

京師控制能力最強省份,不是別的,就是直隸省,也就是河北省,所以清丈是從河北開始的。

李賢想要將這一件事情平穩的推行下去。

去年一年,直隸省清丈已經結束了,又多出了十幾萬百姓,這些百姓有些是從南方逃荒而來的,自然也有一些是多出來剛剛成丁的百姓。

太小的孩子朝廷從來是不登基的。無他,古代孩子夭折率相當高。

李賢說道:“今年,臣想要將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四個省份一起清丈。”

朱祁鎮說道:“人手夠嗎?”

李賢說道:“已經夠了,直隸省土地清丈基礎好,所以提前結束,但是其他各省就不好說了,臣想讓他們先達一個架子,明年科舉之後,可以將新科進士全部派出去。爭取三五年之內,將內地清丈完畢。”

朱祁鎮說道:“就按先生的意思去辦吧。”

朱祁鎮從來知道,在具體某一件事情如何來辦這方面。他從來不能與內閣之中的老油條比。

不過,朱祁鎮看似不管,但並非真沒有關注。

他派出了不少錦衣衛參與其中,每月錦衣衛都會彙總的情報。朱祁鎮通過這些情報來詳細瞭解大明底層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此刻朱祁鎮忽然想到一點,那就是太子在西北也有一段時間了,要不將他加入清丈組之中。也好好磨礪一遍。

朱見濬並不知道,自己另外的苦日子就要開始了。

李賢又說了下一件事情,說道:“廣西賊屢戰不定,言官都在彈劾韓雍用兵不利,而且侯大苟,甚至越界攻廣東?言官以爲換人。陛下以爲如如何?”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李賢說道:“先生以爲如何?”

李賢說道:“韓雍此人是一個幹吏,臣看過他的《平瑤策》,可見欲謀長治久安。只是而今羣情紛紛,陛下當保全一二。”

“保全一二。”朱祁鎮細細咀嚼這個詞。

這個詞真是萬金油,上下進退都可以用。

維護韓雍也能說保全,拿下韓雍也能說是保全。

看似說了意見,其實又將皮球踢到朱祁鎮這邊了。

這就是朱祁鎮這個位置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他大概率是聽不到真話的,李賢明顯是想看朱祁鎮先表態之後,再發表意見。幾乎等同某些大臣上朝的時候手中放着兩本完全不同的奏疏,一本是贊成某事,另外一本就是反對某事。

都是在看風向而已。

其實李賢已經不錯了。還是比較能堅持原則的,只是在某些具體事務上,李賢依舊不敢輕易與朱祁鎮唱反調。

朱祁鎮也知道,如果這樣踢來踢去,就不用說正事了。

朱祁鎮說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廣西各地山高林密,欲長治久安,非修道路,列郡縣,此事急不得。韓雍做的還不錯。”

李賢說道:“陛下對韓雍信任,韓雍如果知道了,定會粉身碎骨以報陛下之恩。”

朱祁鎮不在意這一點,他之所以不想動韓雍,除卻這個原因就是,韓雍的指揮之下,南方一些衛所已經撤銷好幾個了。

在這一件事情上,韓雍深明朱祁鎮之心。

“只是有一件事情,陛下還是要知道爲好。”李賢說道:“韓雍的母親病的很重。”

朱祁鎮猛地一愣,立即想起了丁憂制度。

就是因爲丁憂制度,朱祁鎮特別給地方錦衣衛安排了一個任務,就是但凡朝廷大員的父母健康情況,也是他們每月要向朝廷報告的內容之一。

不過,韓雍母親的情況,與其他大臣又有不同。

因爲韓雍祖籍長洲,但是在永樂年間被朝廷遷到了北京,他現在家就在宛平縣,李賢稍稍打聽一下就知道。

當然了,李賢也不是一直關注這個,也是看到了錦衣衛報告之後,他才吩咐下面的人打聽一下,就知道韓雍之母的情況。

朱祁鎮也知道,韓雍四十歲上下,就爲兩廣總督,可以說是年輕有爲,又可以說資歷淺薄,更不要說而今又被很多人詬病。

除非朱祁鎮想毀了韓雍,奪情是決計不能的。

也就是說,如果他母親病故,那麼兩廣總督換人,也就是必然了。

朱祁鎮立即說道:“傳令太醫院,讓他們立即去韓府醫治老夫人,另外將脈案拿來給朕看看。”

古代士大夫大多都精通一點醫學。

就是因爲中醫所用的君臣佐使,五行陰陽,這一套思想理論,大明士大夫都是很熟捻的,在哲學層面的相同,對中醫也就很容易理解。學起來並不困難。

朱祁鎮多年薰陶之下,脈案也是能看懂一二的。

當然了,定然有太醫的解讀,朱祁鎮要知道這位韓老太太到底能支撐多長時間,這個關係到廣西局面該怎麼辦。

甚至如果真的不行了,朱祁鎮還要提前讓人家兒子回京,見最後一面,畢竟韓雍在兩廣好幾年都沒有回家了。

總是不能太不近人情了吧。

朱祁鎮心中暗道:“倒黴。”

李賢隨即說道:“陛下,廣西賊有一兩次出入貴州,而今李賊禍亂湘西,雖然項忠已經保證,不可能讓李賊進入湖南地區。”

“只是臣擔心,李賊入貴州,臣以爲朝廷該預作準備。”

朱祁鎮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李賢說道:“罷項忠湖廣巡撫,讓湖廣佈政使接任,令項忠總領湖廣,貴州士卒,專司剿滅李賊。”

朱祁鎮心中暗道:“正合我意。”

朱祁鎮對這一點也有一些預料了,說道:“就依先生之見,任項忠爲湖貴總督。”

朱祁鎮雖然已經任命了兩廣總督,三邊總督,東北總督,而今又有一個湖貴總督,但是對總督從來是專事專設,遇事則設,無事則罷。

這是原則問題。

朱祁鎮又覺得不放心,說道:“從京營之中抽調一個營,奔赴湖廣效力。”

李賢說道:“臣遵旨。”

李賢這個時候,纔將話題轉到正題之上,說道:“白蓮教之亂,雖然是此輩處心積慮,但也有臣執政不當之過,還請陛下責罰。”

朱祁鎮心中暗道:“終於來了。”他等李賢主動說起這方面的事情,已經很久了。

看起來君臣之間,親密無間,其實就這一件事情都對峙之中。李賢先開口,就等於他先輸了一籌。

朱祁鎮說道:“先生何須如此?這又怎麼是先生的過錯?”

李賢說道:“謝陛下寬解,但吾豈敢欺心,這一件事情總要有一個了結。”

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
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