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

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

楊珍領命之後,自然親力親爲,爲了不給楊家丟臉。他馬不停踢的西進,一路上並沒有見過太多抵抗。

日本島上自然是有馬的。

但是這馬都是相當的矮小的。

大明的戰馬大多也是蒙古馬,與西方一些戰馬是沒有辦法比的。但是在日本眼中看來,就是一等一的戰馬。

更不要說五千騎兵了。

另外五千騎兵並比意味着五千匹戰馬。

如果不需要渡海,以楊洪的影響力,楊珍想要一騎三馬都能做到的。但是渡海而來,所需要的就多了,但是即便如此,楊珍也是帶了一千多匹備馬。

如此一來,更是滾滾而來,將各地日本人給嚇住了。

所到之處紛紛投降。

這也是王英派楊珍的原因。

因爲只有騎兵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進退自如。

如果派步卒,如同推進太深,很容易被人抓住,到時候想要撤回來,就不大好辦了。但是騎兵,日本軍隊想要抓住大明的騎兵,還要練上幾百年。

即便是萬曆朝鮮之役,經歷過日本戰國時代鍛煉出來的百戰精銳,對大明的騎兵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更不要說這個時代了。

楊珍傳來的消息,頓時激勵了清州城的人心。

足利義政更是大喜過望,立即向西遷移,進入近江地區,靠近琵琶湖。表現是反攻京都之意。

而今這個消息更是很快就傳到了京都。

細川勝元而今已經是一個五十歲的老者了。

他此刻帶着幾十個護衛走在京都的街道之上,有匆匆而來,在細川勝元耳邊耳語,將情況告訴了他。

細川勝元顏色不變,說道:“知道了,稟報將軍,在評議廳召集各大名商議。”

“嗨。”這個武士大聲說了一聲,然後緩緩的退了下去。隨即小步跑着走了。

細川勝元的速度不變,依舊漫步在京都的大街之上。他輕吟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細川勝元之所以想到杜工部這兩句詩。實在是因爲細川勝元眼前所見,就是這般的場景。

京都城作爲雙方的主戰場,戰場從京都內部,到京都城外,到底都戰鬥的痕跡。更多是百姓的傷亡。

這一戰引線之一,就是足利義政轉而支持畠山義就,畠山政長知道自己在京師危險了,當時他的決定,就是帶上身邊的武士,一把火燒了自己的宅子。

那一把火,就燒了京都好幾條大街,之後細川勝元想要控制住足利義政,足利義政退出京師,也是一路廝殺。

纔有而今的局面。

之前繁華的街道,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唯有野狗出沒。

甚至街道之中,還有餓死的白骨。

爲什麼細川勝元知道他們是餓死的,原因很簡單,支撐十幾萬大軍作戰的後勤物資是相當多了。

大戰後期,雙方軍隊都出現的糧草短缺的情況。

雙方主帥都不約而同的下令就地徵集糧草。

所謂的就地徵集糧草,其實就是劫掠的代名詞。

於是京都的繁華,就付之一炬,雙方戰死的人並不是太多。但是有多少百姓因此而死,卻是不知道的數字。

細川勝元心中隱隱約約的有痛楚之意。

細川勝元在日本也是數代元老了,在足利義政父親時候,已經是重臣了,經歷足利義政的哥哥,足利義政到而今。

大多數時候,細川勝元都在京都輔佐將軍。

京都幾乎是細川勝元第二個家。

演變成這個局面,是細川勝元不願意見到的。

說實話,細川勝元真的對足利義視忠心耿耿嗎?要知道說起來細川勝元也算足利義政的老師。

是足利義正自己將這個老臣與足利義視綁在一起的。

然後足利義政決然的舉動,寧肯向大明請兵,也不願意與細川勝元緩和關係。

這更讓細川勝元傷心。

但是政治家的感情,本來就是多餘的。

細川勝元只能做了最壞的選擇,那就是更換幕府將軍。

但是細川勝元知道這有很多隱患。

最大的隱患就是細川勝元與足利義視的關係。

說起來,足利義視看上去比足利義政有本事,最少精明強幹,敢於承擔的責任。但是足利義視越有本事,細川勝元就越發現細川家族的未來的危機。

細川家族本來就夠強盛了。掌控天下十國,但而今又以細川家族作爲,行廢立之事,想來就會在山名,斯波,等家族的遺產之上,分割更大一塊。

到時候細川家族佔據十幾國二十國,固然是天下霸主。但是同樣也到了衆矢之的的地位。甚至連他一手扶持上來的 足利義視,恐怕也想辦法對付細川家。

這其實不是細川勝元想見到的。

說起來,細川勝元而今就站在時代的轉角處,只是他自己沒有感覺,很多人在歷史之中,卻感受不到歷史的轉動。

細川勝元並不知道,所謂的戰國時代要來臨,足利幕府已經進入倒計時之中,他所思所想都是在足利幕府之框架之中。

細川家的所做所謂,足利幕府這個框架已經容納不下來的,至於推翻足利幕府,建立細川幕府,卻是細川勝元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而今更是聽說明軍騎兵大舉西進的消息,更是讓細川勝元感染愁腸。無限感嘆,放有剛剛那一句脫口而出。

只是日本從來是一體兩面。

細川勝元只有片刻感傷,目光就陰沉下來,猶如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天空。細川勝元從這個愁緒之中,抽離出來,又變成了縱橫日本政壇幾十年的大佬。

隨即大步向幕府而去。

將來的局面,只能將來應對,而今如果不想辦法驅除明軍,細川家族是沒有未來的。

等細川勝元到了的時候,評議廳之外,已經放滿了木屐,每一個人都是穿着白色的襪子,跪在光滑的木製地板之上。

連新擁立的將軍足利義視也在主位上了。

細川勝元去履,下刀,登殿,行禮說道:“老臣來遲請將軍恕罪。”

足利義視連忙說道:“老師請起。這一件事情還需老師來辦。而今明軍大舉而來,當如何應付?”

細川勝元之所以來遲一會兒,倒不是擺架子,而是爲了穩定人心。

他是西軍的主心骨,他如此不在意的樣子,才能讓人們不驚懼明軍。畢竟朱祁鎮登基以來打過些什麼戰事,日本雖然是偏遠之地,但也是有所耳聞的。

細川勝元說道:“請將軍放心,日本雖小,亦不可辱,縱然有元寇兩次入侵,也自有天佑,而今也是如此。”

“日本必有天佑。”

“與明軍交涉,也應先禮後兵。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再好不過了。如果戰,老臣願爲主帥。東征。”

細川勝元喊口號倒是很響亮,但是說到底,他並不願意與明軍大戰。倒不是細川勝元覺得打不過而今的明軍。

以細川勝元的耳目,明軍有多少人馬是瞞不過他的。

但打贏容易,但是如何收場啊?

安南與大明之戰,安南並非沒有勝仗,但是結果如何?

細川勝元也從明軍出兵的數量之上,也能看得出來,明軍並沒有滅日本之心,那麼就有的談。

足利義政能給大明的,足利義視也能給的。

這雖然有些不大好聽,但是小國面對大國的時候,有時候也只能如此了。

不過,爲了不影響足利義視與細川勝元的光輝形象,這些談判都是在秘密進行的。僅僅飽含在“禮”之中,至於如何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外人就不必知道了。

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十六章 經筵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
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十六章 經筵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