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

第三十二章天下大蝗

朱祁鎮回到宮中,直接去了內閣。

內閣七位包括張輔在內都不已經在了。

天色雖然已經暗淡下來,但是蝗蟲飛翔的聲音,卻一點沒有減少。

王振指使太監,將所有的窗戶都關上,這才遮擋住外面的聲音,即便是宮中庭院之中,也密密麻麻落滿了蝗蟲。

曹吉祥此刻帶着宮中大小太監宮女,有一個算一個,都在拼命滅蝗,但是這蝗蟲幾乎好像是死不光一般。

朱祁鎮通過最後一扇關閉才窗戶,看了一眼外面,轉過頭來看向楊士奇等人,說道:“諸位先生,而今該怎麼辦?”

楊士奇說道:“臣以爲,首先免除直隸今年夏稅。”

朱祁鎮說道:“今年夏稅,直隸有多少?”

王直說道:“五十五萬七千石。”

朱祁鎮說道:“免了,內閣立即擬旨。免去直隸省,以及順天府今年夏稅。”

楊士奇說道:“命各府縣收購蝗蟲,每一石一文錢。只是戶部錢糧不夠。”

朱祁鎮自然知道楊士奇所說半真半假。

半真就是戶部的錢糧真不多了。

畢竟戶部並沒有金山銀山。甚至戶部存銀存糧加起來,都沒有內庫的多。這也是太皇太后的手段。

否則太皇太后從哪裡扣出來的三千多萬兩白銀,一個地方多了,自然有一個地方少了。

當然了,戶部也不至於就空空如也了。

只是楊士奇不希望事事依賴內庫,定然要留些家底,面對特殊的情況。

朱祁鎮此刻沒有心思爭執,說道:“好,讓戶部報上來吧。”

楊士奇說道:“臣準備派大臣巡視各地受災處,並相機處置。”

朱祁鎮說道:“好,先生以爲當派誰出去?”

楊士奇頓時說出一系列名單,朱祁鎮聽了,都是翰林院之中,朱祁鎮看了楊士奇一眼。這幾年下來,朱祁鎮偏愛有地方經歷的大臣,大家都知道了。

楊士奇也算是爲翰林院的庶吉士,找出路。

本來,內閣成員大多都是翰林院出身,有非翰林不得入閣的潛規則。

但是這畢竟是明初,內閣才建立幾十年,很多規則還都不是鐵則。自然因爲皇帝的態度而改變。

朱祁鎮說道:“準。”

朱祁鎮只是對在地方有政績的大臣,另眼相看,卻不是歧視翰林院,畢竟不管怎麼說,他們 能從層層科舉之中殺出來,並有較好的名次,很能說明問題的。

楊士奇隨即又說了幾條,但是大體上是,賑災,捕蝗,免稅等套路。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忽然對張輔說道:“英國公,京營可以出戰嗎?”

張輔聽了立即明白朱祁鎮的言外之意,朱祁鎮要派京營捕蝗。

張輔說道:“只要陛下一聲令下,京營雖然可以出戰,只是北地不靖,如果京師出了什麼事情,臣等萬死莫恕,臣以爲最少留下一半士卒鎮守京師,其餘各部衛,以公侯爲將,分佈直隸各地在,專司捕蝗。”

朱祁鎮說道:“好,就命成國公,魏國公爲左右捕蝗大使,負責直隸附近府縣蝗災。內閣立即擬旨。”

楊士奇立即說道:“臣等領命。”

朱祁鎮叮囑道:“令諸位公侯,明日上午來見朕,朕有話叮囑。”

不過一會功夫,朱祁鎮與楊士奇一起就敲定了不少政務,朱祁鎮也就準備回宮,他估計他走之後,內閣與六部要忙一個通宵。

別的不說,這京師幾十萬大軍,即便出一半,也最少有二十萬,誰去哪裡捕蝗,誰去何處賑災,去何處巡視。

各種命令,傳遞到各府縣之中。

都是麻煩事情。

卻不行,朱祁鎮正準備走的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馬愉,忽然出列說道:“陛下,去歲到而今,水旱蝗大作,應當是有奸臣左右朝政,臣請陛下處置奸臣,以正天象。”

楊士奇聽了馬愉的話,眼睛微微一動,居然眯了起來。

楊溥聽了馬愉的話,臉色有些錯愕,隨即就面色如常,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過。其餘幾個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老狐狸。頓時不說話。

一時間文淵閣之中,居然安靜起來。

ωwш☢ttκд n☢¢O 朱祁鎮看着馬愉,卻見馬愉一副不爲所動的樣子。

朱祁鎮淡淡說道:“馬卿,你覺得誰是奸臣?”

馬愉說道:“臣不知,唯陛下聖裁。只是天時不常,過在三公,總要給天下一個交代。”

朱祁鎮心中暗道:“幸好,你沒有說是楊士奇,否則今日就是離開內閣的時候。”其實朱祁鎮也知道馬愉所言未必沒有道理。

當然這個道理並非朝廷上有奸臣,而是要給天下一個交代。

自從天人感應以來,這種事情就常有。不是一次兩次了。特別是東漢時期,每一次日食,就要免一次三公。

簡直是兒戲的不像話。

但是這種看似荒謬的情況,是有自己的邏輯與語境的。

就好像而今一般,將這大災的責任推到一個人身上,將之罷職。皇帝似乎就清白了。

只是朱祁鎮此刻萬萬是離不開楊士奇。

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也唯有楊士奇能夠駕馭得了。

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候,朱祁鎮不管楊士奇做了什麼,他都要保楊士奇。

“萬般有過,過在朕躬。”朱祁鎮說道:“以馬卿之言,朕就下罪己詔吧。”

馬愉一聽,撲通一聲跪在地面之上,說道:“臣何敢言此?”

楊士奇也大吃一驚,他也沒有想到,朱祁鎮要扯到罪己詔之上。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如果皇帝下罪己詔了,他們這些輔弼大臣,又是什麼樣的人?

楊士奇說道:“而今天災不時,臣請陛下派公侯祭祀天下神靈。以正人心,只是陛下罪己詔之言,萬萬不可宣之於口,這是逼臣等去死了。”

朱祁鎮說道:“那就依楊先生吧。”

朱祁鎮深深的看了馬愉一言,說道:“朕以爲這天災如是,難道不是刑部有奇冤難雪?馬學士,還是好生做事纔是。”

馬愉說道:“臣遵命。”只是馬愉的語氣有些顫抖。

朱祁鎮一甩袖子離開了。

楊士奇安排了一下,下面的人就各自忙各自的去了。正如朱祁鎮所想,今天對他們來說,決計是一個不眠之夜。

所有人都走了,唯有楊士奇在內閣值守,而楊溥留在在最後。

楊溥見其他都走了,一揮手,讓下面的人都離開了。楊溥對楊士奇說道:“東里公,今天的事情,不是我指使的。”

楊士奇淡淡一笑,說道:“我知道,是馬愉自作主張。畢竟如果你來做,決計不會選今天這個時候。”

楊溥輕輕一笑,說道:“還是東里公知我。”

“不過一個揣摩錯上意的蠢貨而已。”楊士奇淡淡說道,一邊說一邊將毛筆在硯臺之中沾了兩下。

楊溥聽楊士奇這一句話,臉色頓時僵住了。好一陣子才說道:“東里公是不信我?”

楊士奇說道:“你覺得我信不信?”

兩個年齡加起來超過一百五十歲的老人,相對良久,忽然一笑。楊士奇說道:“這個位置,你想要的話,我給你就成了。我早就不想坐了,要不先帝厚恩無以爲報,我早就掛冠而去了。”

楊溥說道:“東里公。高風亮節,是我萬萬不如的,我這一輩子,一直在內閣,老了老了,總要讓我墓碑上刻着內閣首輔這四個字吧。”

“一點功名之心不滅,讓東里公見笑了。”

楊士奇輕笑道:“好說,好說。”

兩個老人看似玩笑之間,持續十幾年政治聯盟,在楊榮死後,正式決裂了。

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二章 大武學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三章 災年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
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二章 大武學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三章 災年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