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

第二百五十一章善後

孟瑛給朱祁鎮捷報,是兩份的,第一份就是外面哄傳的斬首十萬。而在大事之上,孟瑛可不敢騙朱祁鎮。在密奏之中,詳詳細細的說得一清二楚,說什麼韃子俘虜圖謀不軌。

朱祁鎮腳趾頭想,就是有問題,鬼才圖謀不軌的。

雖然朱祁鎮從政治上來想,殺俘這一件事情,其實未必沒有好處。

可以說這一刀下去,瓦刺內部的求和力量立即衰落下去了。

朱祁鎮對瓦刺從來不怕瓦刺與朝廷打,就怕瓦刺與朝廷議和。

雖然朱祁鎮清理了一遍朝廷,但是在文官體系之中主和的力量依舊很大。

當然了,如果細細說來,他們也未必是主和。

只是他們從來覺得瓦刺臣服,維持九邊風平浪靜,就行了。而對瓦刺來說,只要不傷及他們的根本,低個頭認個錯稱個臣,從來是不是什麼問題。

如果兩方一拍即合。

朱祁鎮就會很被動。

但是孟瑛一口氣殺了這麼多韃子,其實韃子下層,殺多少,瓦刺與蒙古各部上層都不會在意的,因爲韃子下層幾乎是奴隸而已。

韃子的貴人們纔不會去管下面的人死活的。

但是孟瑛可沒有特別區別的。

所殺的人之中草原之中各大家族都有,不管是孛兒只斤,還是綽羅斯。草原征戰這些貴族一旦投降,一般不被殺,會讓部落贖回。

即便投降明朝,明朝一般是根據他們在草原上的省份。給予官職。

在正統初,楊士奇就做過一件事情,就是清理京城韃官,就是因爲投降的韃官太多了,以至於北京安置不下來,楊士奇特別將他們安置在山東,河南屯田。甚至專門寫一封反駁韃子不能耕種的荒謬說法。

而今明朝做出這樣的事情,整個草原大抵都是義憤填膺的,除非他們再打一場大敗仗,否則不會輕易求和的。

這正合朱祁鎮的計劃。

但是朱祁鎮畢竟不是古代人,他並非心軟,他筆下也夠絕過很多的人。該殺人的時候,朱祁鎮也不眨一下眼睛,比如說王振。

但是這畢竟不是幾個,或者幾十個人,而是幾萬人。

一口氣殺幾萬人,朱祁鎮心中忍不住顫抖。

不管朱祁鎮怎麼做心理建設,說他們都是在宣大大肆殺戮的的劊子手,說他們的手上沾滿了大明百姓的鮮血。說朝廷實在養不起幾萬韃子了。

但是朱祁鎮心底之中,依舊一個聲音頑強的迴盪:“你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來殺人的,殺人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是,只有建設,能讓更多的人活下去,纔是他想要做的事情,誠然,他們在宣大地區犯下了滔天罪孽,那也應該明正典刑。非刑殺人已經不值得提倡了,更不要說一口氣殺幾萬人。”

“這決計不是大明的榮耀所在,而是恥辱。”

只是太現代的觀念,總就是不適應這個時代的。朱祁鎮必須用這個時代的觀念來思考問題。

以他的瞭解,定然有很多人彈劾孟瑛。但更多是彈劾孟瑛擅殺,嗜殺,這些清流,其實並不關心那些韃子的生命,其實他們只是在乎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訓斥別人的快感。

或許有人擔心朝廷的信用,如果想殺,就直接殺了,降而殺之,朝廷的信用放在什麼地方。

這一點,朱祁鎮也是承認的。

但是在這個時候,不管孟瑛做什麼事情,朱祁鎮都要給他兜着。

倒不是朱祁鎮多愛護孟瑛,而是從權衡利弊來看,孟瑛新得大勝,正是風頭正盛的時候,此刻打壓他,天下人不會說孟瑛犯錯,而是說陛下虧待功臣。

這樣一來,朝廷將來用大將的時候,該怎麼用?

朱祁鎮其實也願意與每一名大將都善始善終。在他看來,誅殺功臣從來是非正常手段。最好用正常的符合朝廷章程的辦法,解決掉問題。真鬧到非要殺人的程度,那就是皇帝的失敗了。

雖然很多時候人們都說,功是功,過是過,功過不能相抵,但是在很多時候,將功折罪這一件事情是存在的。

朱祁鎮願意不願意都給兵部下了封口令,所有軍報都必須承認,黑山之戰,徵虜大將軍,總領宣大總兵官,保定侯孟瑛,斬首十萬,決計沒有殺俘一事。

誠然紙是包不住火的。但是皇帝從官府層面不予承認的話,只能變成公開的秘密而已。

隨即朱祁鎮與內閣商議獎賞名單。

下層將領軍官都不用朱祁鎮來問,周忱給朱祁鎮一個獎賞撫卹方案,那就是將成國公與鎮遠侯兩家的土地,有十幾萬畝之多,再加上北京附近的皇莊,一口湊足了近二十萬畝的土地,折成金銀,賞賜給將士,或者當做撫卹賞賜給陣亡將士的家人。

這也反應出北京附近土地兼併的情況。

成國公家族與鎮遠侯家族,再加上一部分皇莊,就有近二十萬畝土地了,而這二十萬畝土地更不在戶部的賬冊之上。

有了這個方案,周忱也是東挪西湊,將他親手打造的財政系統,弄成一團亂麻,纔算是堵上這個缺口了。

但是周忱也鄭重向皇帝說明,朝廷財力物力已經用到了極限了,也就是爲了朝廷運轉,請陛下鎮之以靜。

也就是今後兩到三年之間,什麼也不要做,什麼也做不了。

陛下只需在宮中修身養性就行了。

朱祁鎮面對殘酷的現實,特不得不承認這一件事情。不過,他並不準備什麼也不做,他可以做一些不花錢的事情。

賞不逾時,總算是做到了。

剩下的重點,就是這些將領的封賞了。

畢竟如果對底層將士賞賜不及時很可能鬧出事來,兵變啊,譁變啊,那可不是鬧得玩的。而上層將領的賞賜,又直接影響到大明軍方的政治結構。

這一點事情也是馬虎不得的。

朱祁鎮與很多人詢問過。

最後決定大賞,進行一次大的封爵。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貓兒莊之戰,大明高級將領損失慘重,急需補充。朱祁鎮也想用新晉之輩代替靖難勳貴集團對軍權的掌控。

所以這一次,就要廣播恩惠。將正統勳貴推上歷史舞臺。從這一戰之後,靖難勳貴並沒有完全退出軍方,仔細說來,孟瑛也算是靖難勳貴之一。

只是主導權力已經在悄無聲息的轉移了。

於是當孟瑛帶領大軍回到京師之後,內閣首輔與英國公郊迎,無數百姓夾道歡呼就不必細說。

在大朝會之上。

文武百官紛紛到齊,有一個算是一個即便常年不上朝的勳貴也都來了。畢竟知道這一次關係重大。

朱祁鎮目光掃過羣臣,固然看見一個空位。心中輕輕一嘆。

這個空位卻是定西伯蔣貴的。

這位老將軍在這一場大戰之中,並沒有立下什麼功勞,當他帶領北京城最後一支精兵到了紫荊關的時候,瓦刺大軍已經退兵了。

但是他卻爲大明耗盡了最後一滴血。

定西伯上了年紀,早幾年就從西北退下來。就是因爲身體不行了。在北京危機之時,朝廷能戰之輩,要麼死在貓兒莊,要麼領兵在外,定西伯作爲京師之中唯一打過仗的老將軍,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當任不讓的。

所以,他咬着牙硬撐,身體卻早已撐不住了,在瓦刺退兵之後,就病倒了。隨即纏綿病榻,撐住最後一口氣。

他擔心他死的不是時候,他死不要緊,一旦他死了,城中沒有可領兵的名將,會讓瓦刺輕視京師。

這才一直撐着不死。

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章 寇深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四章 太后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章 父子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十四章 遺詔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八章 斷事官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
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章 寇深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四章 太后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章 父子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十四章 遺詔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八章 斷事官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