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

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

細川勝元很快就確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要與大明有話語權,今日就必須顯露出自己的力量。

這一戰必須勝利,而且是一場大勝。

最好的摧枯拉朽的勝利。

這才能證明日本的力量,在大明面前有話語權。

細川勝元細細觀察戰局。立即做出了決斷。

他決定兩面包抄,你打你打的。

明軍切入西軍之中,看似直衝細川勝元本陣而來,但是也暴漏出他們最大缺點,那就是人手不夠。

明軍維持而今的戰線,已經將力氣用到了極限。

細川勝元想要另開戰線,從兩側進攻明軍的營地,從而迫使明軍撤退,如果明軍不撤退的話,就將明軍包圍在關原之上,倒是困死明軍。

只有這樣的勝利,才能震懾大明。

明軍一次性被殲滅三萬人,如果真能做到,的確讓明朝震怒。細川勝元的思路並沒有錯。

但是他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他麾下的各部將領。

細川勝元命令一下,西軍就開始調整了,有些軍隊要讓開道路,有些軍隊要前進,有些軍隊要撤後。

畢竟關原並不是太大,調動十幾萬大軍,密集的行動,如果沒有秩序,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只是軍事指揮是需要經驗的。

細川勝元如此一動,楊珍一眼就看出來問題了。

他二話不說來到王英面前,說道:“將軍末將請出戰。”

王英說道:“且等等。”

王英面對細川勝元的攻勢,有些舉足不定,細川勝元的意圖,他看的分明,他此刻想到的是不是見好就收,而今如果撤退的話。西軍今日傷亡不小,決計不敢進攻,就留到明日再戰了。

有今日這一場勝利,足夠穩定東軍人心了。

可以次第增兵,與西軍在此地對峙了。

“將軍,西軍已經出現破綻了。”楊珍翻身下馬,用寶劍在地面上畫出兩軍戰鬥的形式圖,隨即寶劍一劃,劃出一道弧線,直入細川勝元本陣之處。

王英一看,心中一動,再看而今的西軍本陣頓時看出了問題。

西軍這一次調動,露出了一個通道,可以直入細川勝元本陣。

這其實也怪不得細川勝元。

畢竟指揮十幾萬大軍,這種能力並不是誰都有的。放眼大明,讓朱祁鎮放心指揮十幾萬大軍的將領,不超過十個。

細川勝元打過的仗,更多是幾千人的攻防,能動搖一兩萬人就算多了。

京都之戰,雖然雙方都動員了十幾萬大軍,但是真正交戰的也不超過十萬,而且細川勝元沒有指揮十幾萬大軍的經驗,山名宗全就有了嗎?

同樣是沒有的。雙方是菜鳥互啄。

但是王英雖然沒有指揮過,但也見識過。遠的不說,大明與安南的決戰,雙方加起來近百萬大戰,諒山之戰,王英就是參加了外圍戰鬥,事後也是研究過郭登與阮熾之間戰鬥。

而楊珍更不用說了。

楊洪覺得自己兩個兒子都不成器,一個已經死於軍法之下,另外一個資歷平平,楊家下一代要指望楊信了。

所以從內閣退下之後,在樞密院處於半退休的狀態之下,對幾個孫兒是傾囊相授。說實話,真要說這樣幾十萬大軍,大兵團作戰,楊洪自信要勝過石亨與郭登的。除非英國公張輔重起於地下,他誰也不服。

石亨更重要的是戰爭嗅覺,敏銳的讓人覺得是老天爺賞飯吃,看似置之死地,都能後生。但是楊洪戰績雖然比不上石亨,但是他更多是自己一步步從百戶上來的經驗,對軍中全面的掌握。

如果有一個比喻,那就是石亨打仗,就好像李白寫詩。根本不能學。而楊洪指揮作戰,卻更像是杜工部,爲何如此,遇見什麼情況有幾個應手,等等。

雖然學起來,無人完全學會,但是總能有所得。

而今楊珍就是如此。

楊珍雖然年輕,讓他指揮大兵團作戰,卻是不能的,但是在爺爺耳濡目染之下,如何指揮大兵團作戰,他心中是有所概念的。

楊珍想要真正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非十幾年的歷練不可,甚至一輩子都不會有。很多人,一個人在某項技能的成長,還真要看天賦。

但是並不妨礙他的用楊洪傳授他的經驗,挑出細川勝元的細節錯誤。

王英沉吟片刻,說道:“此去可不容易,你真願意如此做嗎?”

楊珍說道:“不如虎穴,焉得虎子。將軍沒有想過,援兵一到,將軍當如何自處?”

是的,如果後面的援軍到了,這枚徵東將軍印還在王英手中。

王英心一橫,說道:“好,我只給你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內,能夠拿下,就不說了,如果不能拿下,我就要鳴金撤軍,到時候你怎麼樣,我是不會管的。”

撤軍必然有殿後,否則就是一個一敗凃地的解決。而楊珍直衝細川勝元本陣,即便不能得手,也會深陷西軍後方,到時候王英只能放棄了。

楊珍說道:“末將明白。”

楊珍將門出身,少年英才。自然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質,二話不說,回到自己本陣之中,帶着五千輕騎猛地衝了出來。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細川勝元所露出的破綻,並不大。

甚至這個破綻細川勝元也是考慮過的。

但是他沒有想過兩點。

第一,就是京極家動作如此緩慢,留出的空檔。第二,就是明軍的騎兵如此犀利。

畢竟日本人還沒有真正見識過大明騎兵的威力。之前所有的都是在想象之中。真正在戰場之上見識了大明騎兵。細川勝元才知道,大明騎兵的戰鬥力要在他們想象之上。

只是這個時候已經遲了。

楊珍一馬當先,將自己的親衛隊放在最前面。

這親衛隊之中,有很多都是跟隨過楊洪的老人。可以說是昌國公的底蘊。畢竟是楊洪的孫子,上戰場,楊洪豈能不做些安排。

這數百騎兵,可以說是大明精銳之中的精銳。即便與全盛時候的瓦刺騎兵碰上了,誰勝誰負,還要打了才知道。

此刻面對西軍的軍陣。

根本無所畏懼,仗着身上的甲冑,馬上的甲冑,硬生生撞在西軍的軍陣之上,只停下無數崩崩的聲音,大部分足輕所用的竹槍,紛紛崩斷。明軍徑直殺入軍陣之中。

長刀一橫,無數鮮血噴出來。

不過呼吸之間,就破了一陣子。

楊珍所指出的這一處破綻,並非真的沒有人把守,而是要麼在側後,要麼在一邊,總之,不在各軍的重心位置。再加上彼此前後左右有所脫節。

故而每一個軍陣被明軍騎兵一擊,本能反應就是撤退。

畢竟,每家的軍隊是大明自己的,死的也是自己的人。

但是他們這麼一撤。卻將細川勝元給露了出來。

細川勝元在明軍騎兵衝過來的時候,就看到了危險。立即下命令準備調整,只是他的命令根本來不及。

幾乎在命令下達之前,接受命令那一支軍隊就被打崩了,或者撤出了原本的位置。

細川勝元幾乎眼睜睜的看着楊珍所部夾雜滾滾狼煙,向他衝了過來。楊珍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做兵貴神速,什麼叫做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

一時間,十幾萬西軍都看呆了。連東軍之中幾員大將也萬萬沒有想到這一點。

幾個人面面相覷。不知道誰說了一句:“這就是天朝上國之威嗎?”沒有人回答他們,這一幕就此印在他們心上,終其一生,不敢對大明有一絲怨懟之心。

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十一章 孫氏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
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十一章 孫氏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