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

第一百五十三章郕王入武學

朱祁鎮還是有自信的。

他自信自己在,郕王朱祁鈺是翻不出什麼浪花的。但問題是,有時候心理總是不舒服。時間一長,也就疏遠了。

而今細細想來,發現對郕王加以培養。在政治上有好處,稍稍權衡利弊,就下了決心。

朱祁鎮對身邊的太監說道:“傳郕王在見我。”

郕王很快就到了。

只是此刻的郕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小孩子了,已經是一個七八歲在成年人了。

“拜見皇兄。”郕王嘴邊有細微的絨毛,略帶稚氣,卻已經是成年人的摸樣,不能當一個小孩子看了。

朱祁鎮說道:“二弟,你長大了。”

郕王畢恭畢敬的說道:“皇兄,臣弟這也不是小孩子了。”

朱祁鎮說道:“母后已經給我說了好多次了,讓你成親出宮,我都壓下來了。想多留你幾年,畢竟成親之後,就是就藩,你我兄弟想要再見就難了。”

郕王聽了也有些感動,說道:“皇兄愛護之意,臣弟感激不盡。”

藩王成親之後,一般都要就藩。歷史上在土木堡之變前,正統皇帝對代宗皇帝很好,這才讓他遲遲不能就藩。

畢竟,地方再好,也比不得兩京繁華。很多藩王都不願意離開北京,就好像是現在大城市的人不想離開北上廣一樣。

不過,朱祁鎮留着郕王不放他就藩,一來是他有意將皇室成親的年紀退後一些,錢婉兒十六歲產子,可以說在鬼門關走了一圈。

她僥倖,別的女人未必這麼僥倖了。

只是這種關乎民間風俗的事情,即便是皇帝說話,也未必管用,反而惹得一身騷。所以朱祁鎮就想辦法潛移默化的推遲宗室成親的年紀。

將來輪到朱祁鎮的子嗣輩,就不出奇了。

還有就是朱祁鎮有意擱置藩王問題,在藩王待遇不能讓朱祁鎮滿意的情況下,朱祁鎮不願意再增加藩王了。

所以,這邊擱置了。

只是朱祁鎮絲毫沒有慚愧說的好像是愛護郕王一般,郕王或許是真被朱祁鎮感動了。

朱祁鎮說道:“不過,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做哥哥的也不能一直拖着吧,你皇嫂已經給你挑了人家了,你去相看一下,滿意就定下來吧。”

這一件事情,其實朱祁鎮沒有怎麼操心,但是皇后卻一直上心,無他,做爲皇后,說大了,那是天下之母,說小一點,也是大明皇室的宗婦。

要管理的事情多了,老一輩的養老送終,小一輩的婚喪嫁娶。這都要這個管家媳婦上心。

而宣宗皇帝麾下空虛,只有兩子,帝脈凋零,對唯一個小叔子,錢氏自然是更上心了。比朱祁鎮還要上心多了。

朱祁鈺說道:“謝皇兄。”

朱祁鎮說道:“韓王來京城一段時間了,你也見過了,你覺得韓王怎麼樣?”

朱祁鈺說道:“韓王叔,意氣風發,想要縱萬兵行塞上,實在令小弟佩服。”

朱祁鎮對韓王也感到很出奇,至少讓他知道,這一代的大明宗室之中,並不都是酒囊飯袋,還有一些人血尚未冷。

朱祁鎮說道:“你不想嗎?”

郕王一時間心中“噔”了一下,說道:“小弟不敢。”

朱祁鎮說道:“爲什麼不敢?”

郕王一時間說不出來。

朱祁鎮看眼前的郕王,歷史上的代宗皇帝,心中暗道:“還是少了幾分魄力。”

歷史上的代宗皇帝雖然整體上還算不錯,但作爲皇帝,在某些方面還比上正統,就是心慈手軟了一些。

要麼心胸開拓一些,容得下那位太上皇,要麼就心狠手辣一些,乾脆斬草除根,這樣猶猶豫豫,拖拖拉拉的,可不是讓正統找到了反敗爲勝的時機嗎?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易。

面對朱祁鎮的問題,朱祁鈺還是缺乏膽魄。

朱祁鎮很多政治傾向,都是明擺着,很多人都知道當今對藩王政策不滿意。朱祁鎮不相信朱祁鈺不知道。

只是他更知道,這裡面關係複雜。那些王叔們,好像個個被敲打過了,但是皇帝想再進一步,卻是難了。

他們對皇帝或許沒有什麼辦法。但是這個還沒有封國的王爺,卻有很多辦法的。

朱祁鈺的擔心猶豫,也就是由此而生。

朱祁鎮說道:“二弟,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先帝膝下就你我兄弟兩人,你不幫我,誰幫啊?”

朱祁鎮幾乎再逼朱祁鈺表態,朱祁鈺只能說道:“皇兄但請吩咐,臣弟萬死不辭。”

“好,你也放心,大明天下還不至於要你去拼命,但是於國我是君,於家我是兄,有些事情,總要安排一下。”朱祁鎮說道。

“咱們兄弟兩人,我就說的透徹一點,靖難以來,各藩王權柄盡削,唯餘富貴耳,外人都覺得,連宗室安享富貴,我都要剝削,實在是太刻薄寡恩了。”

“卻不知道,我固然是在意,藩王生息,子孫無盡,盡國家之府庫,不能完宗室之俸祿,但這只是小節而已,我更看不管的是天下藩王的樣子。”

“一個個裝瘋賣傻,違法亂紀,當街殺人着有之,貪財掠奪者有之,乃至亂長幼之序,種種骯髒事,簡直髒了我的耳朵。”

“他們簡直是敗壞了朱家的名聲,太祖皇帝驅除韃虜打下的江山,都一點點的敗壞在他們手中了。”

“這是朕不能忍的。”

朱祁鎮對朱祁鈺說道:“別的人我慢慢收拾,但是你是我弟弟,決計不能像他們一樣,我不是要你一點建功立業,但是最起碼,一輩子不可能醇酒美人。後世只記上一筆荒淫無道。”

朱祁鈺說道:“臣弟不敢。”

朱祁鎮說道:“那你說說,你想做什麼?你如果想學文,我召來大儒教你,將來也是一代大儒,如果想如襄王叔那般,將來我也想辦法給你弄一塊封地。至於詩詞歌賦百工水利,乃至於醫道相卜,天文地理,只要你感興趣,朕都給你找最好的老師。”

“你而今也大,一輩子匆匆幾十年,總要想做些什麼事情纔是。”

朱祁鈺心中暗暗一嘆,暗道:“我總就不是天子,皇兄說了這麼多,也不會讓我立在朝堂之上的。”

很多時候人的出身環境,對人性格塑造產生巨大的影響,朱祁鈺就是這樣。

在皇宮大院之中長成人,天生具有很政治野心,因爲他們在宮中聽得,看得都是這些。朱祁鈺也不例外。

如果真有什麼讓他想要的,那就是皇位。

但是這早就是不可能的,朱祁鈺也是非常明白的。

於是說道:“請皇兄吩咐。”

朱祁鎮聽朱祁鈺如此說,目光似乎看穿了朱祁鈺的心。

很多見識過權力的人,是不可能安安分分做學問的。

皇家尤其是這樣的。

朱祁鈺如果真對一些事情有強烈的愛好,朱祁鎮樂意成全,讓朱祁鈺成爲了歷史上的大學問家。

如正端靖世子朱載堉一般。

看樣他既然不想,朱祁鎮也就不勉強了。他雖然也想培養出一批宗室的科學家,利用他們的特殊的身份地位來提高科學家的地位,將各種學問列入正道,擺脫奇巧淫計的名聲。

但是總體來說,也是多朱祁鈺一個不多,少朱祁鈺一個不少。

反正宗室之中有的是閒人。

朱祁鎮看着朱祁鈺好一陣子,說道:“好吧,你就進武學吧,在武學學上數年,到時候朕自有安排。”

如何安排,自然如襄王一樣坐穩一方。

反正今後大明宗室就三條路,一是外鎮如襄王,一是做學問,一是做富貴閒人。

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章 外戚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二章 外戚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
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章 外戚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二章 外戚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