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尚且停靈於乾清宮。作爲太子,朱祁鎮的一舉一動,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王振雖然在宮中有些影響力,但也不可能遮擋多長時間。
朱祁鎮與會昌伯話沒有說幾句,就傳來王振的敲門之聲。
朱祁鎮知道,不能不走了。
隨即朱祁鎮留一下句:“卿當好自爲之。”
隨即就回到了乾清宮之中。
在梓宮之前,聽着正月裡的寒風吹動白皤,讓人感覺有一陣陰氣撲面而來,朱祁鈺不知道是冷,還是害怕。所以靠朱祁鎮,靠得很近。
朱祁鎮只能拍拍朱祁鈺的手,說道:“放心,有哥在。”
安慰了朱祁鈺之後,朱祁鎮陷入沉思,他對會昌伯並沒有保有太大的期望,只是也萬萬沒有想到,會昌伯一脈連百十個能打的人都找不出來。
近乎是廢物。
在宮外找不到,只能在宮中找了。
朱祁鎮想起王振對他說過的話。
在宮中的太監,總體來說可以分爲兩脈,一脈就是南京來的,一路是行在本來就有的。
這個時候的北京還沒有正式確定是大明的京師,不過以行在稱之。
這兩脈太監,就要說太宗皇帝與仁宗皇帝之間的各種恩怨情仇了。
太宗皇帝長期住在北京,甚至在當時太宗皇帝就將北京稱爲京師了。只是太宗皇帝一去,仁宗皇帝繼位之後,他就覺得北京不好。
因爲仁宗皇帝一直在南京監國。他覺得北京不適合當都城,北京作爲都城,所需要的東西都要通過運河轉運過來,勞民傷財。
於是乎,他登基之後,沒有幾個月,就將北京改爲行在,並準備遷都回南京,並令宣宗皇帝去南京祭祀孝陵。主持遷都之前的準備。
恰恰是這個時候,仁宗皇帝駕崩了,宣宗皇帝北上接位,他常年在北京跟隨太宗皇帝,不想遷都,遷都之事,就不了了之,但是北京依舊稱行在,不能稱京師。
這兩撥太監,就是指太宗皇帝原來身邊的太監,與跟隨仁宗皇帝從南京帶過來的太監。
在漢王起兵的時候,北京這一撥太監中,有人響應,被誅殺不少。
但是總不能將這些太監都殺了吧。
只是這些太監就沉淪下僚了,只能給南京那一撥太監打下手了。
也是而今不過宣德十年,距離永樂年間不過十年出頭,如果再多幾年,北京這一脈太監,老得老,死的死,也就形不成什麼勢力了。
而王振恰恰是永樂年間進宮,常年在北京,他屬於哪個派系就不用說了。而太后從南京而來,一直主持後宮,她身邊的太監,是那個派系的,也不用說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希望永樂年間這些太監,還有一點實力。”
永樂皇帝是一個相當重用太監的皇帝,大名鼎鼎的鄭和,就是他手下的太監。而且在他手下,也有不少太監,甚至能上陣打仗。
只是不知道而今,剩下了多少。
也怪不得皇帝喜歡用外戚與宦官,因爲在關鍵時刻,能與皇帝一榮具榮,一損具損的,也就是他們了。
就在這個時候,王振悄悄來到了朱祁鎮身邊,在朱祁鎮耳邊輕聲說道:“會昌伯被太后叫走了。”
朱祁鎮目光一閃,死死盯着王振。
王振跪在朱祁鎮身前,低聲說道:“奴婢該死。”
王振事前說過,朱祁鎮與會昌伯見面,會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會弄成這個摸樣。
朱祁鎮此刻殺了王振的心思都有了。
王振從小陪伴在朱祁鎮身邊,如果說朱祁鎮與王振沒有感情,卻也不是,只是他而今難免摻雜後世對王振的一些看法。
只是他知道,而今他真正能用的人,也就王振一個。
朱祁鎮深吸幾口氣,平息了一下心緒。說道:“帶路吧。”
王振說道:“小爺去哪?”
朱祁鎮說道:“慈寧宮。”
朱祁鎮心中暗道:“會昌伯孫愚雖然不可靠,但是有一句話,卻是沒錯的,而今之事,是萬萬繞不過太后的。”
“早晚都要面對。”
慈寧宮在乾清宮之西,從乾清宮走過去,也需要好一段路程。
王振爲朱祁鎮準備了步攆,就是一把交椅左右有兩根長杆,有四個人擡着。紫禁城畢竟夠大,如果走得話,相當耗時間。
只是朱祁鎮而今哪裡有心思想這個。
他心中存了僥倖之念,希望太后心中僅僅是猶豫,尚沒有下定決心。但是如果太后心意已定,這一段路,大抵是他最後走的一段路了。
今後大抵要飛的了,何須走路,都魂飛渺渺了。
從養心殿後面長長的宮牆走過去,一路上只能看見身穿孝衣的太監宮女來去匆匆,見了朱祁鎮紛紛磕頭行禮。
朱祁鎮也見了,有幾個小太監匆匆的往慈寧宮方向而去。、
知道有人已經向太后稟報了。
一路走過來,朱祁鎮反而鎮定下來。
似乎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反而敢豁出去了。
在慈寧宮後門,卻見幾個四五十歲的女官等着,見了朱祁鎮之後,紛紛行禮說道:“見過小爺。”
朱祁鎮問道:“太后在嗎?”
一個女官說道:“太后正等着小爺。”
朱祁鎮腳步不停,說道:“帶路吧。”
“是。”一個女官亦步亦趨的走在朱祁鎮的前面。
不多時就來到了慈寧宮正殿之中。
卻見一老夫人一身黑衣,跪在地面上,中堂之上,卻有一副畫像,畫像上有一個人,看上體型頗重,滿臉黑鬚,不是正坐,而是目光稍偏一點,一身龍袍,上有十二章,正是皇帝服飾。
朱祁鎮立即明白,這是仁宗皇帝畫像。
倒不是朱祁鎮之前見過,是猜的。
太祖朱元璋畫像,朱祁鎮在後世見過,朱棣雖然沒有見過,但是想來朱棣敢深入大漠,身形定然矯健,而宣宗皇帝,就是他父親,朝夕相見,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
大明只有這幾個皇帝,其中一個以身體癡肥著稱,還有誰?
自然是他爺爺,仁宗皇帝了。
“跪下。”太后手上按着念珠,根本沒有回頭。
朱祁鎮聽了,乖乖的跪在一邊的蒲團之上。
太后說道:“知道,這是誰的畫像嗎?”
朱祁鎮說道:“知道。是仁宗皇帝畫像。”
太后依舊沒有轉過身來,說道:“你怎麼知道的。”
這個時代的畫像卻是珍貴多了,即便是臨摹也不會有幾幅的,而朱祁鎮出生的時候,仁宗皇帝已經去了。
朱祁鎮自然不會說,是他猜出來。
他低聲說道:“是父皇帶我看的。”
提起宣宗皇帝,太后也是一陣沉默。
宣宗皇帝是太后的長子,對宣宗皇帝,太后也是最重視的。只是宣宗皇帝英年早逝,恐怕太后心中的痛楚遠遠在朱祁鎮之上。
比起父母,子女都是不孝之人。
喪父喪母之痛,如何能比得上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特別是晚年喪子,更是悲痛莫名。
朱祁鎮此刻知道,在宮中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瞞不過太后。他也知道,他此刻與太后所言,關係到他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