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

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

于謙說了這麼多,話頭一轉,卻說道:“如果瓦刺東進,陝西獨擋其衝,老臣以爲殿下不宜在這裡了。請殿下回京。”

朱見濬心中一轉,說道:“於公,這是父皇的意思嗎?”

于謙說道:“這倒不是。”

朱見濬說道:“既然如此,請恕孤不能從命了。瓦刺已經是喪家之犬,孤如果不敢觀戰,他日如何統率天下百姓。”

于謙見朱見濬如此說,他心中既是高興,也是煩惱。

高興是這爲未來的天子,倒是有幾分骨氣,煩惱的是這位太子在蘭州,對他來說是一個大麻煩。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太子一年多不在北京,豈能真一點消息都傳不出來。

而且朱祁鎮在這一件事情上,也是與內閣通氣的。

畢竟朱祁鎮真有了什麼意外,也必然是內閣與宮中共同將太子迎回,朱祁鎮不可能瞞着內閣,冒這樣的風險。

朱見濬雖然年紀小,但從宮中長大,對於政治,也是有相當的敏感性。他知道他的一切都取決於他的父皇。

也就是說,他的父皇想讓他回去,他自然能回去,如果不發話的話,豈不是在父皇那裡失分了?

故而朱見濬並非不貪戀京師富貴,也不是朱見濬在蘭州過的就很舒服,但是這個原則卻不能破壞。

于謙嘆息一聲,說道:“殿下既然如此想,就協了蘭州衛千戶一職,到了老臣身邊幫襯一二吧。”

朱見濬對這個調動,卻沒有反對。

反正他也不是作爲一個治水之臣培養的,知道水利的重要性就行了,也不可能將大明的太子一直拴在工地上。

于謙說道:“最近出了一件大事,殿下也看看吧。”隨即于謙將一疊印刷好的紙張,遞給了朱見濬。

朱見濬見了,自然是立即接過來了。卻是新一期的邸報。

不過,之前的邸報是京城消息靈通的人自己抄寫的,而今卻是通政司發佈的。

這也是朱祁鎮小改革之一。

大的變動,朱祁鎮一時間不敢動,但是一些邊邊角角,以朱祁鎮的威信卻可以動了,比如這邸報。

乃是朱祁鎮將商輅調入京師,主持通政司之後的變動。

朱祁鎮特別令人打造一批銅活字,單單這一批活字就砸進去數萬兩白銀,由少府負責管理。

商輅這個新上任的通政使,每十日就要發佈出邸報,將最近的大事發布出來,通過驛站分發天下。但是原則上來,唯有地方高官,最少到了知府一級,纔有的。

其餘什麼縣令了,不如流的小吏,是不可能接觸到朝廷專門分發的邸報的。

不過,想想都知道,這種保密是不可能達到的。故而能夠接受到朝廷專門分發邸報,就成爲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表示這個人在朝廷之中的重要性,是高級官員的重要待遇之一。

滿朝之中雖然有人覺得勞民傷財,但是卻沒有大的反對。

他們自然不會想到,朱祁鎮會一步步將這邸報變成報紙,然後一步步將權限放開。並增加其他的內容。

這些遠景很多人看不出來,但是並不妨礙邸報成爲大明權威喉舌之一。

朱見濬首先關注到一點,那就是廣西的消息。

大藤峽亂事,算起來也三年有餘了,但是還沒有平定下來的意思。

並不是大藤峽亂賊多麼厲害,而是大藤峽之亂,已經徹底複雜化了。

首先第一個複雜的是,大藤峽之亂與桂西南的田家作亂一聯繫到了一切,甚至侯大苟有登高一唱,西南大亂的趨勢。

畢竟西南各地的土司,在正統初年就是蠢蠢欲動,先是有王驥鎮壓,後是有曹鼐鎮壓,他們才老老實實的。

但是他們當時老老實實的,卻不會一直老老實實的。

特別是廣西土司與貴州土司之間,其實也是有聯繫的。

廣西方面礙於山勢,已經複雜的情況,有久拖不定的趨勢,貴州土司也有蠢蠢欲動的趨勢。

但如果單單看戰報的話,韓雍是從一個勝利打另外一個勝利。問題是一直打勝仗,卻不能將廣西安堵下來。

第二個複雜,就是朱祁鎮下令調動南方衛所軍入駐廣西。

看上去朱祁鎮一口氣調動了湖廣,江西,南直隸,河南,四川,好幾個省的衛所,但是細細看就知道,這些衛所都是多年沒有徵戰過了。

所以,看上卻轟轟烈烈的廣西戰事,已經朱祁鎮一直進行的廢衛改縣的策略聯繫在一起,如果這些衛所在廣西打的好,有兩個出路。要麼就精兵調出來,駐紮沿海,爲了沿海一帶還是需要一些精兵的

要麼就是將這些精兵跳入京軍之中。

這卻是南京京軍。

這個安排卻是爲了平衡內部,大量裁撤內地衛所,大明腹地也不能沒有駐兵,所以南京作爲大明南方的中心,已經分散了出很多權力,南直隸可以說已經事實上分成了江蘇安徽兩省。

南京掌握一定兵權,並不影響南方的平衡。

而且南方有事,從南京出兵,也比從北京調兵容易一點。

至於南京京軍要幾萬,什麼組織結構,這個朝廷還沒有議論出來。

但是大框架已經有了。

如此一來,廣西戰事之中,看似大明動用了幾十個衛所,幾十萬大軍,但是實際上這幾十萬大軍,空額在半,去掉空額之後,剩下的兵馬也都是老弱不堪戰之輩。

廣西戰事就成爲一塊磨刀石。

一點點將南方衛所軍中腐朽之輩個刷下來。

這也讓韓雍空有紙面上的大軍,不能有所作爲的原因。

這個決策,朱祁鎮也是不得已,沒有北伐戰事的勝利,朱祁鎮想要將北方各地衛所消減的消減,遷徙的遷徙,這可不是一件好辦的事情。

唯有北方大勝之後,處於軍事戰略的考慮,朱祁鎮將大量衛所動了起來,在遷徙之中,進行篩選分化。

對南方衛所也是如此。

如果直接處置,那麼矛盾就是地方衛所與大明中樞的,說不定惹出亂子來。

但是有了大藤峽之戰,那麼就變成了南方衛所與大藤峽亂軍之間的,如果南方衛所各軍能夠如國初的時候,乾脆利落的將廣西亂事給平定了

那麼朱祁鎮就將整頓南方衛所的事情給吞進肚子裡面了。

看完廣西這邊的消息之後,忽然一則消息,讓朱見濬大吃一驚,說道:“白蓮教復起了?”

卻是白蓮教在湖廣起兵。

于謙說道:“這一件事情,也出乎老臣意料之外,不過有項忠在湖廣,此賊平定,就在反掌之間。”

朱見濬心中默默想了好久項忠的履歷,卻想不起來。

于謙說道:“項忠而今是湖廣巡撫,陛下令他安撫鄖陽流民事務,之前他剛剛上奏,設立鄖陽府,編戶齊民。是一個能辦事的人。”

朱見濬這纔想起來了。

有這個人。

朱祁鎮當日對李賢所言大爲震動,自然要有所舉動,項忠就是朱祁鎮選出來處置流民事宜的大臣。

項忠也因爲這一件事情,成爲朱祁鎮所看重的地方官。畢竟入山勸說百姓下山,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相當難的。

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三章 都掌蠻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七十章 年關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二百章 馬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三章 都掌蠻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
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三章 都掌蠻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七十章 年關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二百章 馬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三章 都掌蠻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