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藏地

第九十八章藏地

誠然,而今的瓦刺僅僅有全盛之時瓦刺的一半,甚至還有不足。

瓦刺兵力民力財力遠遠沒有到也先的時候。

但是阿次帖木兒最少穩定住陣腳了,發動西征,再次豎立起威望與信心。

剛剛退回西域那種惶恐不安之情已經不在。

阿次帖木兒在其中各種手段,就好像是用近乎發配的手段,將伯顏帖木兒送到北京一年,清除了他最大的潛在對手。至於那些不服從阿次帖木兒的將領,阿次帖木兒從來是沒有手軟過。

對內軟硬兼施,對外更是大勝正察合臺,平亦力把裡。遙控哈密,這才讓有今日的瓦刺。

這樣的人,決計不是一個傻白甜。

他不可能看不道和碩特部對瓦刺威脅。

阿次帖木兒卻無動於衷。

這隻能說明阿次帖木兒所謀者大。

昆圖猜不透這個謎底。所以他只能一直提心吊膽。

阿次帖木兒似乎看出了昆圖的心思,終於在一日,阿次帖木兒將昆圖留下來,兩個人獨處大殿之中,作陪的只有伯顏帖木兒。

可以說是瓦刺核心領導層了。

阿次帖木兒說道:“我常常想一件事情,如果當時我父親與脫脫不花大汗通力合作,會不會有這樣的下場?”

阿次帖木兒搖搖頭說道:“大明太強大了,或許還是會敗的,但是決計不會敗的這麼慘。如此狼狽的回到西域。”

說到這裡,阿次帖木兒目光炯炯,看着昆圖說道:“有很多人說和碩特部太強大了。不是瓦刺之福,他們都是別有用心之人,在我看來,和碩特部的強大,就是我瓦刺的強大。我豈能因爲奸邪小人之言,而做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父親臨終的時候,讓我一反他說做說爲,他在臨終的時候,也是後悔當初對孛兒只斤太苛刻了。”

“今日我阿次帖木兒對天盟誓,從今瓦刺與和碩特部親如兄弟,永不相侵,違者天厭之,天厭之。”

昆圖聽了立即說道:“我昆圖也代替和碩特部對天盟誓,永遠服從瓦刺大汗,違者天厭之,天厭之。”

說實話,昆圖對阿次帖木兒所言未必相信。

誠然,蒙古人對誓言是比較相信的,但是昆圖與阿次帖木兒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豈能幼稚到如此地步。

成吉思汗與札木合還是安答,最後還不是殺了,唯一的待遇不過是所謂的不流血的死亡而已。

有什麼用?

阿次帖木兒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他話音一轉說道:“這幾年,我每年都要派使臣去北京朝見,但是北京都拒而不納,而今甚至連嘉峪關都過不了了。”

“而這幾年石亨在漠北,厲兵秣馬,于謙在甘肅屯兵積糧,可見南朝滅我等之心不死。”

“而今南朝有漠南漠北,馬匹之數,恐怕還在我們之上,一旦南朝大舉西征,如何抵擋?”

阿次帖木兒說到這裡,微微一嘆。

伯顏帖木兒與昆圖的臉色都微微變色。

下面的普通人都在慶祝這幾年瓦刺實力恢復,日子過得蒸蒸日上,但是真正有見識的人都明白,從大明的政治態度上來看。

大明西進是必然的,唯一不確定的就時間而已。

昆圖心中也釋然了一點,暗道:“原來如此。”如果說是因爲外部壓力,讓阿次帖木兒不得不,保持內部的和平,那麼做出一些讓步。

昆圖倒是能相想通了。

只是他未免將阿次帖木兒想的太簡單了一些。

阿次帖木兒忽然問道:“和碩特部中,信奉喇嘛教的人多嗎?”

昆圖微微一愣,說道:“不少。”

藏傳佛教在蒙古之中擴散開來,卻也有一個先後的問題。昆圖的和碩特部是出自阿岱汗,也就是元朝正統一脈。

而元朝封八思巴國師,信奉的人數不在少數,而今這種傳統依然保留着。

與和碩特部相比,瓦刺倒是信奉長生天的人比較多。

當然了察合臺汗國卻是因爲地理原因,信奉回回教的卻有不少。

阿次帖木兒說道:“面對南朝攻勢,不可坐以待斃,我有一策,想要和碩特部做,如果和碩特部能夠做成了,和碩特部就不必爲瓦刺之下,你就是第一代和碩特汗。”

昆圖大驚,說道:“臣不敢。”

阿次帖木兒說道:“沒有什麼敢不敢的,孛兒只斤家族本來就是要稱汗的。到時候我們稱兄弟之國便是了。”

阿次帖木兒不等昆圖的反應,就說道:“藏地大亂在即,有人加害佛法,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入藏護持佛法。”

昆圖聽了這一句話,心中忽然明白,阿次帖木兒的用意。

阿次帖木兒並不是沒有感受到和碩特部強大對瓦刺的影響,只是阿次帖木兒不想內訌,而是給和碩特部另外一個出路,那就是入藏。

其中風險如何,昆圖並不知道。

但是他很知道,他拒絕不了了。無他,阿次帖木兒如此客氣,如果不遲敬酒,就要吃罰酒了。

他只能說道:“自然願意。”

“好。”阿次帖木兒大聲說道:“不愧爲蒙古好漢。”

阿次帖木兒日思夜想都想這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應對大明的攻勢。

他很清楚一件事情,在燕然山之戰後,瓦刺的騎兵對明軍騎兵也不佔據優勢了,這就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瓦刺賴以爲長城的騎兵,不能抵擋明軍的話,其他什麼辦法都不頂用的。

真正有效的辦法,卻是沒有想出來。

但是牽制明軍的辦法,卻是想出來一個,那就是擴大戰場,爲明軍找一處新的戰場,讓明軍一時間沒有精力來管西域。

這也是安南與大明的戰爭給阿次帖木兒的靈感。

那麼選什麼地方,衛藏就到了阿次帖木兒的眼中。

之所以選這裡,一來就是瓦刺能夠得着。雖然不能從東部進入西藏,但是卻可以從西邊進入西藏。

也就是說,瓦刺如果進攻西藏的話,在路線上是沒有問題了。

而且西藏內部紛亂更是加劇了帕竹一家內部紛爭,已經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甚至兄弟之間,爲了爭位已經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更是因爲帕竹家族內部紛爭,也波及到其他地方,比如藏傳佛教內部的爭鬥

藏傳佛教內部本身就是紛爭的,但是這種紛爭在帕竹家族強盛的時候,是被壓制的。而且由於佛家在藏地的特殊地位。

很多寺院都是有農奴,有土地的。也就是這些藏傳佛教的爭端,決計不是如中原佛教爭端,弄出擊個公案就行了。

他們更偏向於肉體上的消滅。

於是西藏內部已經混亂不堪,帕竹家族已經不能完全控制衛藏了。

所以派兵攻略並不是太難的。

至於瓦刺爲什麼不自己進攻,卻是在阿次帖木兒看來,衛藏之地,不過是一塊雞肋,一塊死地而已。

首先西藏地廣人稀,物產不豐,即便是打下來了,又能給瓦刺帶來多少好處,反而瓦刺分兵駐守衛藏,反而消弱了自己的力量。

阿次帖木兒不過是想用衛藏這裡的牽制大明的實力而已。並不是想消耗自己的力量。

如此一來,和碩特部就入了阿次帖木兒的眼。

和碩特部的強大對瓦刺沒有影響嗎?不,影響太大。阿次帖木兒甚至暫停西征,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任何時候一個國家,一個聯盟,只有一個核心。和碩特部的強大已經破壞了這個平衡。

派和碩特部去西藏,對瓦刺來說,是一舉而兩得,一方面消除眼中釘肉中刺,另外一方面,對和碩特部未必不是好事。

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章 大武學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
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章 大武學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