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

第一百八十四章瓦刺撤退

沒有了火器支撐,步卒該如何擋住瓦刺的騎兵衝擊?

楊洪自然不能讓他們繼續玩這種遊戲。

楊洪一聲令下,兩支騎兵飛馳而出。頓時將臨陣射箭的騎兵給衝散了。

雙方騎兵在步陣陣勢之前開始顫抖,忽然明軍騎兵從兩側撤退,將瓦刺騎兵暴漏在步陣陣勢之前。

轟得一聲,無數火器爆鳴開來,覆蓋了正陣前一百步左右的距離,頓時有百餘騎兵轟然倒地

阿失帖木兒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他想了片刻。終於承認一件事情。

大明精銳士卒,不管是步卒,還是騎兵,與瓦刺鐵騎都是勢均力敵的,與這樣的對手做戰,只能以命換命,以子兌子,想要耍什麼小聰明,只能聰明,反被聰明誤

阿失帖木兒一聲令下,大隊騎兵在明軍陣前集結了。

隨即號角齊名

大隊輕騎衝在最前,一邊衝一邊射箭,頓時明軍士卒再次承受一波箭雨,而明軍步卒也不遜色,頂着箭雨用各種火器射擊。

雙方就好像是兩個靠近的刺蝟,承受別人刺自己的痛苦,拼命要刺死別人。

只是承受最大的弓騎,在明軍陣前幾十步的距離,忽然轉向。分成兩隊撤開了。

陡然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正是瓦刺的殺手鐗,瓦刺最後依仗,重甲騎兵。他們渾身披甲,手持長槍。

衝過幾十步的距離,重重的砸進了明軍步陣之中。

一瞬間雙方死傷都達到了高峰。

步卒的長槍與騎兵的長槍一下都能殺人。

只是相比下來,明軍步陣承受的壓力更大。畢竟不是誰都能面對排山倒海的騎兵,做到不動如山。

只是大同鎮的步卒做到了。

特別是最前面步卒,他們幾乎一瞬間被重騎兵個撞死了,但是他們舉着的長槍,在他們身後最後一分鐘都沒有改變方向。

大部分騎兵都直直撞上去。

明軍步陣陣腳鬆動了。

第二批瓦刺鐵騎再次撞了上去。

這一次,明軍陣前一片狼藉。沒有之前準備的那麼整齊了,瓦刺鐵騎帶給步陣的殺傷力只會更大。

隨即第三批又來了。

這一次,明軍步陣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開始變形了。

中間向後面凹陷下去。

阿失帖木兒忍不住鬆了一口氣,瓦刺重甲騎兵,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是很珍貴的,整個瓦刺不過數萬騎而已。

乃是從馬哈木,脫歡,也先,三代太師積攢起來的家底。阿失帖木兒,此刻用三百鐵騎的性命,換了明軍步陣的陣腳鬆動了。

也不知道到底值不值得。

阿失帖木兒立即下令發起總攻。

大隊騎兵殺了過去,這個時候大明步陣的反擊,就比較零散了。面對衝過來的大隊騎兵有一些力不從心。

只是即便如此,最基本的組織性還是能保持的,雖然被壓着步步後退,但是看上去還能保持一定的秩序,距離崩潰,還差的遠。

阿失帖木兒覺得已經勝券在握,只要持續的嚮明軍施加壓力,明軍遲早會崩潰的

只是他高興的太早了。

忽然城頭之上的大炮,一聲接着一聲,密集的轟鳴起來,無數大炮都再向想城外宣泄火力。

因爲隨着明軍士卒的步步後退,已經將瓦刺騎兵引入明軍城頭火力的覆蓋範圍之內了。

這個時代火器射程是相當之有限。否則也不用讓步卒用性命來引誘瓦刺軍隊深入。這一輪射擊,城頭上都在拼命的射擊

直接打到所有火炮都通紅髮熱爲止。

這個時候瓦刺騎兵都懵了。這個時代沒有重炮,大多都是拳頭的炮彈,但是不管多大的炮彈,殺起人來,從來有效

很多瓦刺騎兵眼睜睜看着,顆顆看似飛得很慢的炮彈,一下子打穿好幾個人,掉在地面之上,再彈起來砸斷幾條馬腿。

總之是一片狼藉。

瓦刺騎兵即便再厲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忍不住自動撤軍了。

楊洪等的就是這個時候,他一聲令下,城頭炮火頓時停止了,大同鎮所有騎兵衝了出去,追着瓦刺騎兵的尾巴,硬生生殺了進去。

這個時候看出楊洪的厲害了

有紀律的軍隊,與沒有紀律的軍隊是完全不同的情況,這一批瓦刺騎兵被打懵了,一瞬間處於一種失去組織的情況之下。

所以楊洪追殺過來的時候,他們與楊洪人數相當,但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而且楊洪並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而今銜尾追擊,將他們驅趕進瓦刺軍陣之中。

他們將瓦刺陣勢衝亂之後,楊洪再殺進去,就好像是滾雪球一般,將敗兵一波趕着一波衝擊瓦刺軍陣。

也先命令全軍退後了三裡,這才穩住了陣腳。

楊洪也很明白,見瓦刺穩住陣腳,就沒有便宜可佔了。故而立即收兵,退回城牆之下。

此刻楊洪依舊在城牆之下列陣,但瓦刺所有人都沒有想再進攻的想法了。

“父王。”阿失帖木兒說道:“孩兒指揮不利,請父王責罰?”

也先說道:“無妨,你指揮的已經不錯,只是你對陣的乃是南朝名將楊洪,這樣的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本來就很難擊敗。”

“你做的已經夠好了。”

也先所言並非全部是安慰阿失帖木兒的。有一部分是真話。

對於楊洪這樣的將領,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作戰,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就天時,而今是最熱的時候,瓦刺大軍本來就不耐酷暑,地利,大同城下,人和,瓦刺的所做所爲,讓大同鎮之中,萬衆一心,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向瓦刺報仇雪恨。

阿失帖木兒指揮,雖然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卻是瓦刺面對步卒的尋常辦法,很多西域的軍隊,都是擋不住這幾個散手的。

但是大明畢竟是大明,不是那些西域小國。

也先看了看天色,說道:“傳令下去,大軍撤出邊牆。”

“是。”也先麾下的將領紛紛說道。立即下去安排。

阿失帖木兒說道:“父王,我們就這樣走了,豈不是有損父王威名?”

也先說道:“你記住,在戰場之上,什麼都是虛,只有勝利纔是真的?我就是要讓楊洪獨享擊退我這個大元太師的名聲,用我幾十年的威名,將楊洪給擡起來,張先生,你代本王擬一封書信,留給明軍京營,告訴他們本王對楊洪將軍,是如何驚爲天人,恨不得把臂同遊。”

張宗周一點就透,說道:“臣明白。”

阿失帖木兒卻有一些不明白。

他想了好一陣子才明白一件事情。

他父親也先,在成爲瓦刺太師之前,就在西域征戰,打得察合臺汗抱頭鼠竄,上位之後,東征西討,少有敗績。也算是聲明遠揚了。

今日承認敗給了楊洪,會給楊洪帶了多大榮耀。

但是瓦刺南下,殺了這麼多人,搶了這麼多糧食,京營大軍就要打了,來了之後,卻發現戰事已經被邊軍打完了

京營是一個什麼想法?成國公朱勇是一個什麼想法?

雖然京營與邊軍,都是明軍,但是京營與邊軍之間,到底也沒有那麼和睦?

而這個時候,又讓人知道瓦刺大軍在邊牆外面徘徊不定,到時候,成國公會不會出塞?

阿失帖木兒此刻才明白,爲了誘明軍主力出塞,也先不知道安排了多少手段,這還是他知道,他不知道,又有多少?

他一時間又是興奮又是擔憂,興奮的是,他估計明軍主帥成國公朱勇,是不可能停止追擊的。

擔心的卻是,成國公追擊了,他們就能大敗京營嗎?

那可是縱橫草原幾十年最強之軍。

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三章 災年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百章 馬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
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三章 災年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百章 馬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