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

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

朱祁鎮說道:“你既然開口了,就都說了吧。”

冼景說道:“馬克順只是想求一紙文書,可以平安的過了伊犁,別無他求。”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知道了。”

此刻的朱祁鎮想到了石亨。暗道:“都六十歲的人了,還不安分。真是不知道該說他什麼好了。”

雖然朱祁鎮沒有調查,但是他敢肯定馬克順提供的黑料是真的,這太符合石亨的性格了。石亨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定然是無法無天的。

甚至西域錦衣衛,已經地方官員也有對石亨不滿的上奏。

只是,這些黑料再多,也動搖不了石亨分毫。

以石亨的戰功,讓他安置伊犁終老,本身就是一種處罰了。

如果這樣情況之下,朱祁鎮還處置石亨,在很多人看來,就太沒有人情味了。

朱祁鎮說道:“懷恩,你派人現在去問問這個馬克順瓦刺的情況。”

懷恩說道:“是。”

立即安排了一個小太監出去傳令了。

只剩下冼景跪在金磚之上,朱祁鎮不開口,他不敢起身。好一陣子,朱祁鎮才說道:“這一次就算了,這二十萬兩,就當是內庫撥給你的,該開口的能開口,不該開口的少開口,開春之後,就帶重慶去佛山吧。”

“北京不適合你。”

朱祁鎮給冼景的判斷,或許有些武斷。但也是事實。

冼景連人的底細都沒有查清楚,就決定幫忙。這種疏漏,足夠在官場之上死上好幾次了。而且朱祁鎮也不想冼景在朝中上擁有影響力。

他僅僅想讓冼景推進佛山鐵廠發展而已。

冼景背後微微見汗,不過一會功夫,他的衣服被後背打透了。

冼景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

冼景的行爲之所以如此,甚至可以說有些放肆,好不是朱祁鎮頻頻示好,又是多次召他詢問商事。

一時間,冼景都以爲朱祁鎮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輩了。

甚至招募股本這一件事情上,冼景也是事先對朱祁鎮說過的,朱祁鎮最少是默認了。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卻是而今這個結局。

冼景退下去之後,並沒有多長時間,有人拿着十幾張紙遞給了懷恩,懷恩順手給了朱祁鎮。

朱祁鎮看着上面的供詞,還有一絲絲血腥味,說道:“馬克順沒有死吧。”

懷恩說道:“沒有陛下的命令,下面的人不敢爲之。”

朱祁鎮點點頭,看着這些文字,猛地皺眉了,說道:“這一件事情,錦衣衛爲什麼沒有消息?”

懷恩上前一看,卻是阿次帖木兒放棄了薩滿教,信了回回教。

懷恩說道:“奴婢不知道,大概是錦衣衛還沒有傳過來吧。”

朱祁鎮心中一嘆,他也知道,這是錦衣衛與東廠這些情報機構的弱點。瓦刺重新稱臣之後,瓦刺就不再是錦衣衛的重點了。

錦衣衛對於瓦刺情報的經費消減了不少。

幹情報從來是砸多少錢,就有多少情報的,朱祁鎮砸在錦衣衛與東廠的錢不少,但是真正想要全天下事無鉅細,卻是遠遠不可能的。

所以,一旦朝廷關注的重點不在,這個地方的情報就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

而且朱祁鎮覺得錦衣衛的人,未必知道,阿失帖木兒信奉回回教代表着什麼?代表着瓦刺伊斯蘭化。表示着瓦刺作爲外來戶與當地的土著回回教之間達成了一致,如此一來,瓦刺的國力就會有極大的增加。

朱祁鎮一瞬間有些憂慮。

憂慮西域的情況。

總體上來說,西域南北兩疆問題重重。而且很多問題都是不能解決的,如果阿次帖木兒作爲回回教東進的先鋒,情況就不的妙了。

西域可是有大量的回回教信徒。

不過,在馳道不能修到西域的情況之下,大明而今維持在西域的軍事存在已經是極限了,還包括,包容蒙古人,石亨等人的各種行爲。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暗道:“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他想想,清代爭奪西域,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而今西域有所反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祁鎮說道:“將這個馬克順,送給伊王。他的產業一點也不要動,交代給錦衣衛,朕不想聽到什麼有的沒的。”

懷恩立即說道:“奴婢明白。”

朱祁鎮之所以,不處置馬克順,卻是不想驚動太多的商人,畢竟而今朱祁鎮正要依靠他們的。至於讓馬克順下錦衣衛問話,卻要給馬克順一個教訓。

朱祁鎮估計,馬克順並不是瓦刺方面派來離間大明君臣的間諜,但是他既然做了這一件事情,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至於爲什麼將馬克順給伊王,也就是在伊犁的皇五子。

卻是給兒子補補血,總體上來說,幾個兒子分封的情況,也就是伊王要面對的情況最爲複雜。

讓馬克順卻爲伊王辦事,也算是給伊王一點外財。

阿失帖木兒的舉動讓朱祁鎮有一絲緊迫感。他對懷恩說道:“朕要去見一見汪嶽。”

懷恩立即說道:“奴婢這就去傳詔。”

朱祁鎮說道:“不,朕要親自去看看。”

懷恩面有難色,說道:“陛下-------”

朱祁鎮眼神微微一冷,說道:“快去準備。”

懷恩雖然擔心朱祁鎮的安全,但是也不敢違逆朱祁鎮的意思,只能點頭稱是。不過片刻,朱祁鎮換了一身青衫,倒是真有幾分讀書人的書卷氣。

於是乎,懷恩就帶着朱祁鎮出了京城到了城南。

之所以到這裡,因爲這裡乃是北京的商業區。

前文已經說過了。

經過多年的發展,北京的城牆早就圍不住北京城了,北京城中各種建築物外溢出來了,而南城更是其中最嚴重的地區。

大量貨物都在這裡交易的。

有些物資會入城,但是更多的物資根本不入城,就在這裡交易之後,就各奔東西了。

而這繁華的商業,更是衍生出更多當鋪錢鋪。

對,汪家的錢鋪雖然生意做得極大,但是北京,汪家的錢鋪的市場份額並不算太大,因爲當地有太多的地頭蛇了。

特別是勳貴家族,家中富豪,這種放貸的生意卻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

畢竟以他們這些家族的權勢,最不怕的就是有人敢欠債不還。

只是這些人的當鋪多半在城中。而汪家的錢鋪卻在外面。卻是因爲汪家更多服務於徽商的原則吻合。

朱祁鎮帶着懷恩,還有兩三個侍衛,來到了汪家的錢鋪。

卻見汪家的當鋪開了八道門,裡面面積很大,人卻不多,只有冷冷清清的幾個人而已。

朱祁鎮最先看見的,卻是一個稱。鄭重的放在最中間。

懷恩立即給朱祁鎮解釋道:“老爺,做銀錢的生意,最擔心是着了眼,故而這個稱都是用來稱銀子,是真是假,經過這裡的一手,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甚至鄰里街坊收了銀子,也都來這裡過一過,只是而今大家都用銀幣了,所以這裡的情形才冷清起來。”

說實話,在古代辨別銀子的真僞,決計是一門大學問。白銅,什麼包鉛,各種手法層出不同。

這還是假的,即便是真的,其中成色幾分,合多少銀子,都要弄明白。

否則一個出入,好多人的辛苦就付之東流水了。

“不錯,當今鑄銀幣,就是一大善政。”一個老掌櫃說道:“貴人來我們這裡,卻不知有何貴幹?”

這老掌櫃眼睛毒的很,即便朱祁鎮做過僞裝,也一眼被他看出來:“這不是尋常人。”

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章 輿情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章 瓦刺二
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章 輿情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章 瓦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