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

楊溥聽了心中頓時一動。

自從楊榮去世之後,這是朱祁鎮主動向文臣徵詢軍事上的問題。如何不讓楊溥心中有所動。

楊溥心中暗道:“或許,這就是一個契機。”

說實話,如果說楊溥對朱祁鎮在軍事上重用勳臣,有什麼意見,倒也沒有太大的意見,一來朱祁鎮在對孟瑛的任用上證明了自己。

另外就是,雖然有王驥平定西北之亂的曇花一現,但是從大明開國到現在,軍事傳統上就是重用勳貴。

不過,對於權力,任何人都不嫌少。楊溥是不想因爲軍隊上的事情,引起朱祁鎮的反感,與朱祁鎮起衝突,但並不是說,楊溥就不想在軍事上有所作爲了。

要知道,從楊士奇在正統元年派出御史清查衛所之後,一直到現在,清軍御史從來沒有斷過。

兵部那邊在面對五軍都督府失去了對軍官襲職的獨立考覈權之後,而戰略決策上,似乎也沒有兵部什麼事情了。

他們就一心將心思放在清軍之上。

即便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種連續不斷清軍,對清軍御史報上來的事情,只要證據確鑿,從來沒有不批准的。每年都有好幾個軍官,因爲貪污,侵佔屯田,等等罪名,丟了官職,甚至有人還吃了午門一刀。

倒是讓軍中風氣有所好轉。

當然了,根深蒂固,從孃胎之中帶出的毛病,並不是派人去視察監督,就能改過來的,但是即便是一陣風,也比不颳風好。

楊溥還是試探說道:“陛下,此事當問英國公,保定侯。”

朱祁鎮說道:“難道先生在邊策上,就沒有可以教朕嗎?”

或許別人沒有感覺到,但是朱祁鎮心目之中瓦刺威脅在一點一點的加大。朱祁鎮心中各種想法都冒出來的。

對張輔,朱勇這一批人。朱祁鎮是有信心的。但是萬一,凡是就怕想萬一。

朱祁鎮此刻懷念起楊榮了。

宣宗皇帝在的時候,遇見這樣的事情,定然是詢問楊榮。而今楊榮不在了。單單依靠勳貴一方,朱祁鎮不放心。

所以纔有今日這一次談話。

楊溥說道:“陛下,想要臣說些什麼?”

朱祁鎮說道:“算算時間,再過十幾天,楊洪就要出關,巡視開平大寧諸地了。先生怎麼看?”

楊溥說道:“勉仁在的時候,就很欣賞楊洪,甚至爲楊洪題過字,臣信得過勉仁的眼力,所以楊洪出塞一事,想來並沒有什麼大事,只是陛下有意於邊事,應該先求立於不敗之地。何不派大臣巡視宣大城防。以備後舉。”

朱祁鎮聽了也明白,三楊各有所能,雖然齊名,但畢竟不是可以彼此替代的,楊榮就是楊榮,這樣級別的人才,哪裡那麼容易彌補的。

楊溥所言,不過是老成謀國之言,不能說錯。但也不是什麼建設性意見。

朱祁鎮想着張輔提過的長城決戰計劃,也覺得派人是視察一番長城沿線,也是題中應有之意。京城的軍隊,很多都在朱祁鎮的眼睛下面,錦衣衛的消息也最靈通。

朱祁鎮自信還是有些底氣。

但是宣大號稱都是精兵強將,但是到底是怎麼樣?朱祁鎮未必清楚。派勳貴視察,朱祁鎮用腳趾頭想,效果就不會多好。

朱祁鎮說道:“先生以爲派誰去?”

楊溥說道:“兵部尚書車柴,纏綿病榻,已經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兵部尚書之位,陛下也應該早做準備了。臣舉薦兩個人,一個是徐晞,多次從徵,坐鎮甘州,莊浪等地,爲大軍後備,數有功,而今爲南京戶部侍郎,另一個乃是而今兵部侍郎鄺埜。”

朱祁鎮一聽,就明白楊溥心中想推薦的人是誰。

因爲如果鄺埜的話,就不用推薦,因爲如果兵部尚書出缺的話,也應該是兵部侍郎接任。

朱祁鎮反而問道:“朕多次見鄺埜,卻不知道先生爲什麼將他放在後面。”

楊溥說道:“鄺埜乃是尚書之才,但是卻不是陛下所想要的兵部尚書。”

隨即楊溥歷數鄺埜的政績,鄺埜的政績核心就是一個仁,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永樂年間,南京寶鈔貶值,百姓拒收,太宗皇帝令鄺埜是處置,鄺埜去了之後,只是責罰幾年豪紳,就回來了。

太宗問他爲什麼不處置那些人?當時拒用寶鈔,就好像而今的拒用人民幣一般,是犯法行爲。

但是鄺埜卻說,陛下,天威所致,臣還沒有到南京,百姓就複用寶鈔。

還有同樣的事情,傳言陝西有人造反,太宗命鄺埜去繩之以法,鄺埜到了,安撫百姓,只殺了幾個頭目,就放了所有百姓,對太宗皇帝說,沒有人造反。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不經聖旨,就開倉放糧,等等。

說鄺埜是不是一個好官,他處處爲民着想,不株連,不濫殺人,雖然有一點心慈手軟。但是真有一個這樣的父母官,卻是很多百姓所希望的。

但是兵部尚書是什麼官職。

縱然而今五軍都督府有復興的跡象,兵部的權力被消弱了不少。但是兵部的權力是比楊榮在的時候,輕了許多。但依然是天下六部之一,位高權重。

鄺埜的能力,在任何一個部門當尚書都可以,但是放在兵部就有一點不合時宜了。

朱祁鎮說道:“那就命徐晞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巡查遼東,宣府,大同,陝西,等鎮防禦。一一視察,報於朕聽。”

這也是一次摸底,不過是摸九邊的低。看看九邊的防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

同樣如果徐晞能做好這一件事情的話,那麼在柴車死後,兵部尚書的位置就是徐晞了。

可憐王驥當初的算計,最後便宜了一個能力資歷遠遠不如自己的人。

有時候真是時也命也。

Www◆ ttk an◆ C〇 不過徐晞從南京趕到北京,授命巡視,然後從遼東走到河套,乃至甘肅,恐怕不是一年半載,是弄不出一分詳細的調查報告了。

但是獨石堡之中,宣大兩地的騎兵,都源源不斷的彙集在這裡。

一時間人仰馬翻的。

而今的楊洪已經五十有餘了,他已經守邊二十多年了,從一個百戶一步步爬到而今的位置上,一路上不知道殺過多少人,打過多少惡戰。

可以說是從最底層一戰一戰打上來的。

所以,他身上有非常沉重的殺氣。

這股殺氣讓人不敢大喘氣。

李大川與石璟兩個人,此刻都覺得壓力很大。恭恭敬敬的行軍禮,就好像是雕像一般,不敢動彈一下。

但是具體來說,兩個人卻不一樣。

李大川更畏懼楊洪的威名,他也是宣府出身,當初跟隨宣宗皇帝出戰,以一騎對蒙古十騎,搏殺四人,餘者皆遁,這一戰才讓他在宣宗皇帝面前留了名,纔有後來一步步到了而今。

所以,他是聽過這個老將軍的威名。更欽佩這位從百戶自己一手一腳打出來的老將軍。

但是石璟就不一樣了。

石璟雖然家中世職並不高。但畢竟在京師長大,即便跟隨孟瑛南征,在孟瑛身後掌過騎,在萬軍之中衝殺過。

但是那個時候,大明勢如破竹,石璟也沒有親手手刃一人。

他畢竟是一個駙馬,有底氣懟一個將軍,但是他卻抗不住楊洪無聲無息之間殺氣。一時間他感覺,這個老將軍身上氣質,很像孟瑛。

不,不一樣孟瑛身上還有一股雍容華貴的士大夫氣質,但是楊洪身上的氣質是比孟瑛更加殘暴的殺戮氣質。

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二百章 馬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七十章 父子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
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二百章 馬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七十章 父子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