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

襄王或許當時不明白,但是今後總是會明白的。

只是此刻的襄王卻是傷心至極,跌跌撞撞的出了慈寧宮,忽然翻身跪下來,重重磕頭,不知道磕了多少頭,直到襄王額頭見血,才被左右拉了下去。

於是乎,襄王還沒有在北京安置下來,就匆匆出京。等他剛剛到了麓川的時候,就傳來太皇太后的駕崩的消息。

襄王當時就吐血。

修養了兩三年纔算撿了一條命來。

從此襄王到死,都沒有再回離開過麓川。

太皇太后身邊自然也有朱祁鎮的眼線,幾乎在襄王離開慈寧宮的時候,朱祁鎮就已經知道了這事情本末了。

朱祁鎮自然懂太皇太后的意思,心中卻更感到悽然,暗道:“娘娘,在你心中,孩兒就是這麼信不過嗎?”

朱祁鎮細細想了想,卻不得不承認。太皇太后也許是對的。

就如會昌伯一般,會昌伯一家雖然是廢物,但是並沒有虧待朱祁鎮,孫氏對朱祁鎮也是極好的,但是朱祁鎮覺得會昌伯奪爵的好處更多,就毫不猶豫將會昌伯的爵位給拿下了。

如果有一日,朱祁鎮覺得殺了襄王的好處更多的話,朱祁鎮並不覺得自己會下不去手。

朱祁鎮心中暗道:“孤家寡人,唯我獨尊,上下百戰,唯利是圖,娘娘,這是你教我的啊。”

襄王走後,太皇太后的身子骨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忽然有一日,太皇太后忽然來了精神,說道:“想來御花園的花也開了,我想去看看。”

朱祁鎮見狀,立即知道,太皇太后的回光反照,他立即讓人準備輪椅。他親自推着太皇太后走在御花園之中。

春夏之交,御花園之中,各種鮮花綻放,爭奇鬥豔,美不勝收。

這個輪椅是朱祁鎮吩咐能工巧匠打造出來的,雖然是木製車輪,但是卻是藤椅,推起來並不沉重。

太皇太后更是瘦了很多很多,所以朱祁鎮推起來毫不費力。

太皇太后就好像一個小姑娘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好香,這春色滿目總是看不足的。”

朱祁鎮說道:“娘娘喜歡,可以常來。”

太皇太后說道:“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大抵大限到了,皇帝啊,說實話,你比你爹要強多了。”

朱祁鎮立即說道:“孫兒比不得父皇。”

太皇太后冷笑一聲,說道:“我自己的兒子,我不知道。你爹什麼都好,就是太貪玩了。從來不肯踏踏實實的做一件事情,喜歡畫畫,喜歡鬥蟋蟀,見了幾個狐媚子就走不動路了,說起來是能文能武。要不是祖宗留下基業深厚,他是不是準備做宋徽宗啊。”

朱祁鎮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對子言父,不要說在古代,即便是在現代,也是一個很失禮的舉動。但是說話的偏偏是太皇太后。母親數落兒子,不管當着誰的面,也是天經地義的。不要說現在宣宗已經去了,即便宣宗還在,面對太皇太后這樣說,他也待受着。

太皇太后說道:“皇帝,我最看中你的是什麼?知道嗎?”

朱祁鎮說道:“娘娘請講。”

太皇太后心中說道:“是你戰戰兢兢之心,你不知道你剛剛登基的時候,在我身邊明明是怕得要死,卻又刻意討好的樣子,實在是好笑之極。”

“三楊乃是仁宗留下老臣,張輔也是兩代侍奉我家,胡濙當初是太宗的私臣,那一個都是我大明忠良死節之臣。說不客氣話,即便那一天你遭逢大難,他們都是會殉節之臣。真以爲我和你父皇都是目盲之輩,會選一些心懷莫測的大臣,當託孤重臣的嗎?”

太皇太后看人,並沒有看錯。

三楊兩個病死任上,一個告老還鄉不說了,張輔以七十老齡戰死土木堡,胡濙在土木堡之邊,還有奪門之變,這兩大政治事件善後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奪門之變的時候,胡濙已經八十了。

可以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太皇太后想起朱祁鎮登基以來,很多事情,總覺得可笑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朱祁鎮也覺得自己當初做過很多傻子,特別是當初想引會昌伯家丁入宮,他實在太低估朱家的權威了。

他直接一紙詔令召集御馬監之中軍隊護衛,就行了。

畢竟太皇太后雖然厲害,但是畢竟不姓朱,而太宗靖難起兵以來,幾十年的威信,並不是那麼容易動搖的。

朱祁鎮雖然覺得京營之中最大的勢力,乃是靖難勳貴集團,但是這個靖難勳貴集團,其實換一句話,就是天子羽翼。

這個性質一直到大明滅亡都沒有怎麼變過。

祖孫兩人相對一笑,似乎正統以來,宮中所有的暗潮做了一個了結。

太皇太后最後說道:“皇帝,你功課好,說一說,貧賤驕人的典故。”

朱祁鎮稍稍一回憶,說道:“這是史記之中的典故。”他微微一頓,就背出一段道:“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爲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屣然,柰何其同之哉!’”

朱祁鎮這幾年學習,可是真下了苦功夫,對儒家學術,僅僅是通其大義而已,但是在史學上卻是下了苦功夫,即便而今他也抽時間聽翰林院講課。

無他,他深刻的認識了一件事情。

或許,古代的歷史書與歷史的事實有所出入,但是自從夫子削筆著春秋之後,歷史本身就是政治學。

特別是在資治通鑑之中表現的尤其明顯。

所以,朱祁鎮下功夫讀史書,就是爲了以資今之用。

太皇太后說道:“‘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這一句話,說的太好了,這也是我最擔心的一點。你的文韜武略,我不擔心,但是你似乎骨子裡有一股驕傲之意,是啊,縱然你改了祖宗成法,與內閣大學士坐而論道,但是這種骨子裡面的驕傲,卻一點也不少。”

大明的禮法嚴苛,在很多時候都是讓下面大臣跪奏,特別是很多嚴肅的場合之中,但是朱祁鎮一改成制,不管大小臣工,在朱祁鎮面前都有一個座位,當然了,也會因爲官職不同,分爲椅子,長木板凳,或者是墩子。

但是這一點上,卻足夠朱祁鎮收攏很多人心了。

“娘娘,”朱祁鎮想要反駁。他是有好多遁詞的,畢竟對現在的朱祁鎮來說,心中想一套,口中說一套,乃是家常便飯,遊刃有餘。

但是面對生命到了終結的太皇太后,朱祁鎮卻一句謊話也說不從來。

朱祁鎮知道,太皇太后所說的對,這種驕傲,就是朱祁鎮對於穿越者的傲氣,覺得自己的見識來自歷史的下游,足以壓榨當世所有人的驕傲。

太皇太后說道:“你是皇帝,天下臣民都是你的臣工,你有一點傲氣,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一點,從來是我最擔心的一點,有一句話,我給說了很多次,我再次對於說一遍: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是亡國之道。祖宗八十年之基業傳到你這裡不容易,我只要你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想一想列祖列宗,想一想我。從今日之後,江山社稷之重,只有你一個人擔着了。好爲之,好爲之。”

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
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