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家族

第八十四章 家族

朱見濬說去就去。

帶着百餘人的護衛,騎着高頭大馬去惲家而去。

剛剛過了毗陵,就看見這一帶的農田水利措施比一剛剛那一片土地強上不少。朱見濬畢竟是在西北主持過水利工程,最基本的見識還是有的。他能看得出來,這一帶很多溝渠都是新挖出來的。

當然了,這個新挖出來的溝渠工程量並不大。

但是朱見濬估計,也要數百個勞力工作大半個月吧。

朱見濬問于冕說道:“武進縣最近有修繕水利嗎?”

于冕搖搖頭說道:“沒有,武進縣令最近也忙着配合我們清丈的。”

清丈土地可以說是而今朝廷最重視的一件事情。所以波及之處,地方官都忙活的四腳朝天,有的想配合欽差,弄出政績來,有的想將自己搞的事情給擺平,將屁股擦乾淨的。

所以縣裡的一些工程也就停了。

比如水利工程。

朱祁鎮多次下令勸農,並號召地方官興建水利,地方上也有很多小工程上馬,原則上只有府縣有財力,上面是不會不準的。

但是大部分縣令做的都是將來清丈的人送走之後,再修水利不遲。

“這是誰修的?”朱見濬說道。

于冕說道:“我打聽過來,就是惲老爺子之前召集惲家各方,大家出前出力,將這一帶的水渠重新修繕了一遍。”

朱見濬心中暗道:“又是惲家。”

不管願意不願意,想與不想,都是一個事實。

那就是大明數百府縣,其實真正管理的並不是百姓,而是這樣大大小小的家族,或者說士紳。

還有縣城這巴掌塊大的地方。

總體上來,而今的土地兼併並不算嚴重,但是縣令依然不可能直接管理幾萬或者十幾萬百姓,只能靠着管理這些家族士紳,由他們代爲管理百姓。

百姓要與官府對話的時候,由這些人去官府說項,而官府有事情要辦的話,也是讓這些人交代給百姓。

這也是爲什麼?朱祁鎮一直培養勳貴集團,但是整體上來說,勳貴集團在面對士大夫集團,依然是弱勢一般。

因爲士大夫所代表,就是這個階層。

是一個皇帝也不可能動搖,只能合作的階層。

幾乎每一個大家族,還是當地的士紳名流都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或者說公共義務。比如修橋鋪路,修繕水利等等。

在歷史上大明財政進一步崩潰之後,太多的社會責任就讓渡給這些士紳了。

朱見濬距離惲家老爺子所在地方,上店村越近,就越發看到惲家的善行,路邊有很多石碑石刻,說明惲某某在某某年,在某某的幫助之下,出了多少錢,修繕了這裡的道路,又或者修了這個橋等等。

朱見濬還讓侍衛去打聽一般。

這裡姓惲的人已經很多了,自然沒有惲家不好,連一些外姓人,也都說惲家老爺子,仁德仗義,卻是說去年大水的時候,武進這裡也是有水患的。

縣裡面還沒有放糧,惲家老爺子已經拿出惲家的糧食,放糧給百姓,可以說是活人無數,武進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對惲家感激不盡。

朱見濬心中卻很是複雜。

一方面,朱見濬不得不承認惲家的功勞。

在很多方面之上,惲家都幫助過朝廷維持局面,可以說是大明統治天下的得力助手之一。

但是朱見濬同樣看見一件事情。

那就是這裡方圓幾十裡,與其說是大明的,不如說是惲家的土地,或者說就是惲家的,帶地契那一種。

這種地方勢力盤踞,卻也不是朱見濬想要看到的。

別的不說,惲老爺子一聲令下,附近的莊子裡面。拉出幾百上千壯丁,應該不成問題的。

等到了上店村,朱見濬遠遠聽見了讀書聲。

孩童幼稚的讀書聲,在朱見濬聽來分外悅耳。

無他,雖然大明曆代皇帝都是很重視推廣學校,但是大多數政策都是失敗了。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沒錢。

養活一個讀書人,是需要很多強的,大多數百姓都沒有能力承擔這筆開銷。所以,除卻府縣的儒學之外,朱見濬很少其他學校。

但是就在這裡,朱見濬看到了惲家的學堂。

就在高大的祠堂前面有一排房間,此刻就有人正在教授下面的人讀書,從年齡來看,從五六歲鼻涕都北海沒有乾的。還有大半人高的半大小子。他們讀書進度也不一,全部考老師把握了。

很多人大概習慣後世一個班一個班的教學,但是在這個時代私塾之中,各種年紀的學生摻雜在一起教授,纔是常態。

“貴客何來?”就在朱見濬等人進了村落,在私塾外面停了下來,聽了幾句對論語的講解之後,就有人來問了。

朱見濬可是不知道被多少大儒教出來,在儒學上研究多深入倒是未必,但是卻也能看出來這個教書先生水平並不高。

甚至可以用山野村夫來評價。

不過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想想就知道,真正讀書好的人,要麼去做官了,即便不做官,在什麼地方不能安身立命,偏偏來這小小的惲家。

而今的惲家雖然不錯,但畢竟沒有官身。而讀書好的士大夫卻有功名。

朱見濬聽有人來問,回頭見一個駐着几杖的老者問的。

“惲公,這位乃是錢歷事錢大人。”錢濬乃是朱見濬的化名,錢自然是皇后的姓,至於叫歷事,卻是太學生歷事的制度。

按照原本制度,國子監出身的太學生要在六部歷練,就稱爲歷事,也就好像是實習生制度一般。

這也是寇深爲朱見濬編出的履歷。

說是一位朝中大佬的嫡子,在讀書上沒有天分,廕生入監,而今出來歷事,被派到了江南而已。

這也不是完全說謊。

要知道編練黃冊,本就是太學生的職責。甚至因爲這一次清丈田畝工作量很大,有不少太學生參與進去。

只要沒有人較真,一般都能糊弄過去。

畢竟真正有能力較真的人,大多都或多或少知道朱祁鎮的身份,不知道的人,同樣也不會有能力較真。

這裡畢竟是惲家的地盤,整個村子裡面大部分都是惲家人,甚至惲家的祠堂都在這裡。

這樣村子在大明土地上比比皆是,看似暢通無阻,但是村子裡面多一個外人,村子裡面的人立即就知道了。

故而惲老爺子這纔來瞧瞧。

畢竟看着來人一行人高頭大馬,隨從衆多,而且這馬匹都是江南見不到的好馬,看上去比縣太爺的排場都大,惲老爺子哪裡坐得住。

而金幣聽了乃是京城來的官員,更是十二分的殷勤。

對於惲老爺子來說,哪怕是一個七品官,就值得惲家鄭重對待。惲老爺子立即行禮說道:“見過大人。”

朱見濬說道:“老丈何須如此,免禮免禮。”

按理說,朱見濬是官,惲老爺子是民,惲老爺子應該行大禮,但是中國有尊老愛幼的傳統,一般六七十歲的老者,即便是見了官,也是不用跪的。

兩人如此寒暄一陣。

惲老爺子這才引朱見濬進入祠堂之中落座。

惲家祠堂也不是一間,而是兩重院落,後面供奉祖宗,但是前面大廳卻也是家族之中議事所用的。

有什麼大事,惲老爺子也是在這裡召集各房的人,商議出一個對策來。

惲老爺子在這裡接待朱見濬自然是最鄭重不過了。

兩個剛剛落座之後,就有一個小童捧茶而入,上茶之後,卻沒有出來,站在惲老爺子身後角落之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九十章 貝琳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九十章 貝琳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