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斷絕關係

現在,我們再來說陳宧和胡鄂公。

胡鄂公看到陳宧難過的樣子,心裡很不好受,但他還是勸陳宧在歷史重要關頭,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要留千古罵名。

陳宧想了良久說:“我的兵力共有三個混成旅和一個衛隊團,除五玉亭(祥楨)而外,都未必能聽我的。你的意思很好,明天找幾位同事開會談談。”

第二天,胡與將軍府秘書張軫、鄧文瑗(藍天蔚岳父)、何積祐(何子貞之孫)等在陳宧的小書房開會。

陳宧說:“北京城玩的猴戲,老頭子也覺得有名不正言不順之感。鬆坡沉着知機,不是輕舉妄動之人,我們目前有三條路:一、立即宣佈獨立;二、先疏通川軍第一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周駿和第二師師長劉存厚然後獨立;三、派人先聯絡馮華甫(馮國璋)、湯鑄新(湯薌銘)再發動。”

經一番討論後,大家贊成走第三策。

陳宦也有脫離袁世凱的打算,但他的步驟很穩健,還要看形勢的發展。於是派秘書胡鄂公到湖南和南京,去刺探一下湖南的湯薌銘和南京的馮國璋態度。

民國五年二月十日,胡鄂公由成都出發,晝夜兼程,三天半走了一千多公里的山路到重慶。改乘小船,歷時四天到了宜昌,再轉船前往漢口。

陳宧給他的任務是刺探情況,他的想法則是爲四川的起事創造條件,因此急如星火。爲了達成目標,抵漢口後即和舊友陳裕時、黃保昌、王孝貞會晤,大家商議如何做湯薌銘的工作,推陳裕時赴長沙訪湯,因陳和湯私交頗厚。

有書記載陳裕時見湯薌銘情況:“陳抵長沙後,徑赴將軍署謁湯,湯在大客廳接見陳,陳談到雲南獨立討袁,以及四川和南京一般空氣,只見湯灰白的臉上青一陣紅一陣,一會兒猛吸紙菸,一會兒又站起來繞着檀香木的桌子打磨磨轉,久久沉思,不發一言。

“湯薌銘在湖南殺人甚多,翻面無情,有湯屠戶的混號。陳裕時素知湯的這個毛病,見了他這個模樣,嚇得魂不附體。

“三十六着走爲上着,急忙打退堂鼓,趕快轉圜說:‘鑄新,我們是無話不說,聽不聽由你,你不歡喜這些話,只當驢鳴、犬吠如何!’

“湯一聽陳這話,才噗哧一聲笑了出來,慢吞吞地說: ‘你好不好到上海找大家兄一談!’”

湯薌銘的大哥就是辛亥武昌起義時擔任湖北諮議局議長的湯化龍。自雲南倡義以來,湯化龍不斷有電報給湯薌銘,勸他獨立。這件事不是什麼秘密,湯薌銘此言其意已甚明。

只不過,湯薌銘也有他的難處,在袁世凱和同袍兄弟之間,一面是君恩深重;一面是手足情長,使他左右爲難。他在湖南雖因殺戮過重而失去湘人愛戴,但勵精圖治之心還是有的,對袁氏的稱帝,也未必沒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沒下定最後決心,只是還有諸多顧慮。

陳裕時討來了這句話,興致勃勃趕回漢口報告了胡鄂公。

胡隨即轉程赴南京,找到了馮國璋的女婿陳之驥、侄兒馮家祐,由他們陪胡見馮。

胡鄂公談完來意後,以陳宦代表身份表示陳是唯馮馬首是瞻,馮卻不作正面答覆,只是顧左右而言它。

馮這時處境也確是很困難,無論從道義上或是情感上要他公然宣佈反袁,是不可能的;這正如袁當年始終不說反清的話一樣。

當胡和馮多見幾面,傾談投機後,漸漸地馮也大發牢騷,他說“項城左右都是狐羣狗黨,逢君之惡的人。真正愛護他的部屬反而排之門牆之外,像我今天處境如此困難,就是因爲項城把我冷落一邊。你可知道項城的來歷嗎?”

馮於是提起了西山十戾和書僮獻茶的故事。

所謂西山十戾,在清末民初,北京的老百姓傳言,古時候在西山上住着十隻靈獸,修煉千年成精後化爲人身,投胎凡間成爲影響清朝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被稱爲“西山十戾”。

這西山十戾分別爲:

一、洪承疇(獾)洪承疇本是大明臣子,到崇禎年間,已官至兵部尚書。在明末與大清的戰爭中落敗被擒後,洪承疇向清朝投降,成爲了清朝的大學士。在任期間,爲鞏固清朝統治多有建樹。由於其機敏善變,就像愛打洞的獾類一樣,因此將其視爲獾精轉世。

二、多爾袞(熊)多爾袞曾是把持清廷朝政的攝政王。清朝的開國元勳們大多體格健壯,其中多爾袞更是虎背熊腰,因此被視爲黑熊精轉世。

三、吳三桂(鶚)平西王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因爲寵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侮辱,放清軍入關。他的性格就像鶚(魚鷹)一樣,在水面低空盤旋,一見獵物就迅速撲擊,只爲眼前自身利益,哪管身後洪水滔天。

四、年羹堯(豬)年羹堯是雍正寵臣,對內扶雍正上位有勞,對外作戰平叛有功。可惜年羹堯位極人臣後卻仍不知足,像豬一樣慾壑難填,卻不懂得豬把自己吃得過肥過壯之日,就是主人揮下屠刀之時。

五、海蘭察(驢)前面列舉的幾個都是權臣、寵臣,但海蘭察這個人卻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是個非常低調的人,因此雖然功勳卓著,但也沒前面幾位出名。後人把他視爲驢精轉世,就是凸顯其護主和耐勞的性格。

六、和珅(狼),和前面的年羹堯一樣,也是個貪心不足之人。在乾隆時期受盡榮寵、位高權重,但沒想到自己只是乾隆留給兒子嘉慶宰割的羔羊。但這裡沒有把和珅看作羊精,而視爲狼精,是因爲和珅的姓氏爲鈕祜祿氏,在滿語中是狼的意思。

七、慈禧(狐),老百姓將其視爲狐狸精。

八、曾國藩(蟒)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手下帶出了左宗棠、李鴻章等一批能人,對大清王朝功勳卓著。但其患有嚴重的皮膚病,全身看上去像佈滿銀色的蛇鱗,因此大家都說他是巨蟒轉世。

九、張之洞(猴)張之洞同樣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既是慈禧寵臣,也是大清能臣。張之洞喜歡白天睡覺,晚上上班的習慣。他既“興居無節”,又身材瘦小,與猴子無異,因此被視爲猴子精。

十、袁世凱(蛤)袁世凱被稱爲癩蛤蟆,一是因爲他五短身材,臉闊面圓,形似蛤蟆。二是民間傳聞說每當下雨的時候,袁世凱都喜歡張口呼氣,就像癩蛤蟆一樣。後來故事越傳越玄乎,有人說袁世凱登基那天,北京陶然亭周圍的蛤蟆齊聲大叫,恭喜蛤蟆王當上了皇帝。

而書僮獻茶的故事則是:一天,袁世凱午睡時,書童去獻茶。推門時腳下一滑,茶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書童嚇壞了,這可是袁世凱最喜歡的玉杯啊。

幸而袁酣睡未醒,書童慌忙跑去找袁府一個老管家,求他救救自己。

老管家沉思一會,給書童出了個主意。並說:“按我說的做,保你平安無事。”

一會,袁世凱醒了,要喝茶。書童把茶端進去,袁一看,不對!問道:“我的玉杯哪去了?”

書童老老實實地說:“摔了。”

袁大怒,厲聲說:“到底怎麼回事?”

書童噗通跪倒,說:“大人,不是小人不小心,而是小人實在害怕。”

袁世凱餘怒未消,呵斥道:“說!你害怕什麼?說不出個理由,我輕饒不了你!”

書童不停磕頭,一邊磕一邊說:“真的不怨我,剛纔我端茶進來的時候,發現牀上躺着的根本不是大總統!”

“你個混賬東西,不是我是誰?”袁世凱問。

書童做驚訝狀,說:“是……是一條大金龍!當時我嚇壞了,玉杯就掉在了地上,摔了。”

“胡說!”袁世凱怒斥一句,但是臉色立刻平靜了下來。不但沒有治書童的罪,反而從抽屜裡拿出一摞鈔票賞給了書童。

這兩個故事都是貶損袁世凱的,無形中表明瞭馮國璋的態度。

胡這時乘機說:“二先生(即陳宦)和我約定,只要上將軍(指馮國璋)同意,由上將軍署發一密電,他就宣佈獨立了。”

馮把桌子一拍,像是下了極大決心地說:“你的電報呢,拿來我替你發好了。”

胡鄂公發了陳宦的電報後,即赴上海和湯化龍見面,把陳裕時赴湘的經過向湯詳陳。

胡說:“二先生的獨立已不成問題,四先生(指湯薌銘)不獨立太不成話,大家都是湖北人,湖北人不能不爭人格!”

湯化龍聽了很同情,連聲說:“真是不成話,到了這時候還如此糊塗,我把你在南京接洽的經過情形打電報給他,不怕他不獨立。”

當南京會議在吵鬧不休時候,四川起了變化,得知了馮國璋和湯薌銘那邊的情況後,陳宦的態度已經日趨明朗。

袁世凱關於召開南京會議的電報中曾提到:“近日唐繼堯、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等以退位爲要永,陳宦亦相勸以休息”。

不錯,五月三日,陳宦確實有勸退電報給袁:一再表示“元首若允退位,其優待條件當與各疆吏力爭”。

袁世凱雖在面上說“均獲我心”,在心裡把陳宦恨成什麼樣,只有他自己知道。

這時,不但馮國璋主張袁退位,段祺瑞也表示贊成。

段根據陳宦的建議擬定了優待袁的辦法六條:一、往事不追;二、公民權不褫奪;三、私產不沒收;四、居住自由;五、全國人民予以應有的尊敬;六、民國政.府給以歲費十萬元。

袁看了這些條件,還僞裝不在乎的樣子說:“好,很好,我退位不成問題,你們哪一天商定了善後辦法,我就哪一天搬到頤和園去休養。”

五月二十二日,陳宦終於發出了,那份被世人稱作“迫袁致死”,與袁世凱分道揚鑣的斷絕關係電。

言道:“宦於江日徑電項城,懇其退位,爲第一次之忠告。原冀其鑑此忱悃,回易視聽,當機立斷,解此糾紛。乃覆電傳來,則以妥籌善後之言,爲因循延宕之地。宦竊不自量,復於文日爲第二次之忠告,謂退位爲一事,善後爲一事,二者不可併爲一談,請即日宣告退位,示天下以大信。

“嗣得覆電:則謂已交由馮華甫在南京會議時提議。是項城所謂退位雲者,決非出於誠意,或爲左右羣小所挾持。宦爲川民請命,項誠虛與委蛇,是項城先自絕於川,宦不能不代表川人,與項城告絕。自今日始,四川省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袁氏在任一日,其以政.府名義處分川事者,川省皆視爲無效。”

這個電報是鄧文瑗起草的,“自今日始,四川省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一語是陳宦加進去的。

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90章 內幕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46章 驅張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344章 北歸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428章 大學令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187章 唐繼堯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164章 芥蒂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441章 美育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44章 肅貪治吏第294章 曹錕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486章 學寫詩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162章 國恥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35章 立法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93章 南北議和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98章 張瘋子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491章 求博第441章 美育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57章 禁賭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8章 約定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90章 內幕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46章 驅張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344章 北歸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428章 大學令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187章 唐繼堯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164章 芥蒂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441章 美育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44章 肅貪治吏第294章 曹錕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486章 學寫詩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162章 國恥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35章 立法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93章 南北議和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98章 張瘋子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491章 求博第441章 美育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57章 禁賭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8章 約定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