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

七月十四日,黎元洪下令懲治帝制禍首:“自變更國體之議起,全國擾攘,幾陷淪亡。始禍諸人,實屍其咎。楊度、孫毓筠、顧鰲、樑士詒、夏壽田、朱啓鈐、周自齊、薛大可均拿交法庭,詳確訊鞠,……餘悉從寬免。”

護國軍方面提出的懲治帝制禍首是十三人,即所謂的“六君子”和“七兇”,合稱十三太保。經各方討價還價,黎元洪中間調和,最後定爲以上八人。

此前的六月十日,黎元洪已下令撤銷了袁世凱搞的那個陸海軍大元帥統帥辦事處。加上恢復舊《約法》和國會及懲治帝制禍首,這也被稱做黎元洪上任大總統三把火,大得人心。

恢復舊了《約法》和國會,懲治了帝制禍首,護國的目標已基本達成。不久,唐繼堯、岑春煊、梁啓超、劉顯世、陸榮廷、陳炳焜、呂公望、蔡鍔、李烈鈞、戴戡、劉存厚、羅佩金、李鼎新等聯合通電撤銷西南軍務院,聲明國家一切政務,靜聽元首、政.府和國會主持。

國內矛盾緩和,南北也初步達成了統一,人們對國家的前途滿懷期待。

黎元洪和段祺瑞,一個是總統,一個是國務總.理,這兩個人的組合真的很不錯。前面說過,當時的中國,最有實力的軍事集團是北洋軍,雖然,袁世凱死後,北洋系有些羣龍無首,但段祺瑞基本上還是能夠掌控的。而黎元洪在當時,即使沒有能力把各方完全的凝聚起來,但還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協調各方面關係的。

這兩個人,個人品質都不錯,也都有治國理政的能力。

歷史給了這飽經苦難的國家以機會,假如黎元洪和段祺瑞能夠精誠合作,假如總統和國務總理能夠形成合力,只可惜這兩個人根本搞不到一起。

有人說,在袁世凱時期,內閣的責任制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像袁世凱那樣的死死地把什麼權力都抓在手中的總統,內閣的責任制當然無法實現。到了黎元洪當總統,段祺瑞爲國務總理時,內閣的責任制是真的實現了,只是過了頭。

段祺瑞這個總理和總統黎元洪的關係不睦,既有近因也有遠因。

前面說過了,黎元洪當了副總統後,袁世凱一直想把黎元洪從湖北老窩挖出來,幾次不能得逞後,直接派人去逼請。黎元洪一上火車,就直接由逼走黎元洪的人,把湖北都督的位置占上,我們知道,這個人就是段祺瑞。

段祺瑞署理湖北的時間雖只有幾個月,但他幹了件事,把湖北的軍隊裁撤了,用北洋軍取而代之。這其實是把黎元洪的老窩給端了,黎元洪對此能不心存芥蒂嗎?

兩個人合不來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段祺瑞壓根就沒看得起黎元洪。軍人是講官階的,民國前兩個人的官職固然是其中的原因,但還有更重要的。

黎元洪的牀下都督的說法雖是謠傳,但已經是真假難辨並廣爲流傳,別人信不信不知道,反正段祺瑞是深信不疑。平白無故撿個大都督當就是了,這一不留神又撿個大總統當,段祺瑞能服氣嗎?

如果段祺瑞是個善於掩飾的人,是個心口不一的人就好了,但是,段祺瑞又正好是個真性情之人,有什麼心事,一定要表現出來。

黎元洪脾氣是不錯,但畢竟是大總統,所謂狗尿苔不濟,長在了金鑾殿上,這最高領導的面子總是要要的。段祺瑞的鄙視,讓黎元洪如何受得了?

在段祺瑞看來,我給你黎元洪個總統當,你撿了個大便宜,就好好當個橡皮圖章就是了。撿了便宜就不要賣乖,什麼事都不要管,免得添亂。

如果黎元洪是個只想當官不想管事的人,那就好了。可惜他不是,而是個責任心特別強的人,是個在其位必謀其政之人。

一開始還可以,黎元洪在裁撤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時,因爲這是袁以總統的身份抓軍權的機構,袁在世之日和段鬧得最不愉快的,就是這個機構。黎當總統,段肯定也不能再讓這個機構存在,對此,段祺瑞自然積極支持。

而段祺瑞在下令裁撤京畿軍政執法處時,因爲這是袁的特務機構,也是被各方最痛恨的機構,黎元洪也深受其害,當然拍手稱快。

但是很快,不愉快的事就來了。

都知道徐樹錚是段祺瑞的智囊和心腹,因徐曾是袁世凱所最憎恨的人。段在袁政.府出任國務總理時,就爲了要派徐樹錚爲國務院秘書長而和袁鬧得極不愉快。現在袁世凱這個障礙沒有了,段當然要啓用徐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讓人想不到的是,黎元洪更討厭這個徐樹錚。

徐樹錚(1880年—1925年),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因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人稱“小徐”。

他出生前其父父親徐忠清(又名徐世道)和母親岳氏已經生育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當時,徐忠清已有四十七歲,而岳氏也有四十五歲,徐樹錚的出生對他們來說可謂老來得子,因此對徐樹錚格外疼愛。正如徐樹錚所回憶的那樣:“樹錚於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撫愛規教,倍切於兄姊”。

徐樹錚出身於一個耕讀之家,他的祖父徐蘭因躲避太平天國之亂而逃到了徐州城外的醴泉村定居。他的父親徐忠清原本是一個鄉村塾師,一八七三年被選爲拔貢生;母親岳氏爲徐忠清之繼室,其家族自稱岳飛後裔。

徐樹錚的外祖父嶽封叔是個看相先生,因看中徐忠清有富貴之相而將女兒嫁給他。徐樹錚從小生長在這樣一個鄉村知識分子的家庭環境中,自幼深受儒家薰陶,並且聰明伶俐,鄉里爭傳他“七歲能詩”,譽爲神童。

十三歲那年(1892年)考中秀才,四年後以歲試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績補廩生,可謂少年得志。

徐樹錚文武雙全,才華橫溢,著有闡述他政治思想的《建國銓真》及文學作品《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

公平地說,這徐樹錚是有才氣的,但這樣年少得志的人很容易有一個毛病——目空一切,誰都不看在眼裡。而徐樹錚不但有這個毛病,而且要加個更字。不是一般的目中無人,簡直是專橫跋扈。

這種人並非有什麼大毛病,但在人羣中往往是最討人嫌、最難與人相處。

說徐樹錚目中無人吧,倒也不是,只不過他就服一個人,就是段祺瑞。別人他都不放在眼裡,就是威風八面的袁世凱也不例外。

段祺瑞要任命徐樹錚爲國務院秘書長,雖然這用不着請示黎元洪,但是卻又繞不開黎。因爲按臨時約法,徐的任命必須總統和國務員聯署。

當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張國淦爲此請示黎元洪時,好脾氣的黎元洪當時就火了,一個根本不拿他當回事的段祺瑞已經讓他很難受了,再加上這麼個國務院秘書長,不是要他命嗎?當即表示,什麼事都可以商量,用誰都可以,就是徐樹錚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張國淦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也知道黎元洪不同意不行,想勸黎元洪幾句。

每一次不管什麼事,黎元洪都能認真的聽他說話,這一次黎元洪變了個人。

“不行,絕對不行,沒有商量的餘地,你這就去回覆我們的段總.理。”

黎元洪根本不讓張國淦說話。

張國淦做難了,這要是如實回覆段祺瑞,這兩個人肯定要即刻鬧僵。琢磨了老半天,也沒想出辦法,只好去搬救兵,去找徐世昌。

徐世昌聽了後,想都沒想,對張國淦說:“請秘書長轉告總統,什麼事都可以不好商量,用誰都可以說不,只有這個小徐不行。如果大總統不想爲一件小事搞得雞犬不寧,就聽我這旁觀者一次。”

當張國淦把徐世昌的話轉達給黎元洪時,黎元洪也已經冷靜下來了,雖然不願意,也只能咬着牙同意。

段祺瑞這一次是真的錯了,他想怎麼重用徐樹錚都可以,就是不能讓他當國務院秘書長。本來他和黎的關係就不好處,如果有一個會處事的常和總統打交道的秘書長,說不定能從中緩和矛盾,但是,兩個人中間加上徐樹錚這樣的傢伙,不是火上澆油嗎?

段祺瑞並不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總理,大小事務多委之於秘書長徐樹錚,而徐又正願意自作主張、越俎代庖。有這樣一個恃才傲物的人物,常奔走於府院之間,可想而知,黎元洪會怎樣的不好過。

有一次,徐樹錚拿着一份委任狀請黎元洪蓋總統印,黎問起其人的履歷,徐竟然回答道:“當今實行內閣制,總統您何必多問!我很忙,您還是快點蓋印吧!”

黎十分憤怒,對左右說:“我本來不要做什麼總統,你看他們眼中哪裡有我!”

而段祺瑞對徐卻每每縱容,有一次徐以辭職要挾黎元洪,段祺瑞竟爲他說情,說他“爲人耿介,不屑妄語”云云,甚至於說“凡徐所爲,本人願負其責。”黎元洪等聽了,都覺寒心。因此,最初的府院之爭,可以說與徐樹錚關係極大。

第25章 找事做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407章 童子試第63章 請願大潮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65章 保路運動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294章 曹錕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24章 幸運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235章 立法第33章 告密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28章 大學令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94章 僵局第13章 志得意滿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614章 轉折點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294章 曹錕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196章 陸榮廷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65章 模範團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46章 辦實業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82章 離開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41章 東南互保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
第25章 找事做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407章 童子試第63章 請願大潮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65章 保路運動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294章 曹錕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24章 幸運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235章 立法第33章 告密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28章 大學令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94章 僵局第13章 志得意滿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614章 轉折點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294章 曹錕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196章 陸榮廷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65章 模範團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46章 辦實業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82章 離開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41章 東南互保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