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魅影(六)

沒有寒暄,雙方面對面坐下,隔着長方桌,氣氛雖然沒有剛纔那麼輕鬆,也不緊張,雙方的臉上均掛着淡淡的笑意。

“不知道貴黨對我方上次提出的條件如何答覆?”周EN來開門見山的問道。

“我倒很想知道貴黨對政斧提出的要求作何答覆?”陳立夫沒有回答,相反卻以攻代守。

周EN來冷冷一笑:“這麼說貴黨真是有意放縱這種行爲,挑起國共衝突,破壞團結抗戰的大好局面?”

“好大的罪名,”陳立夫也同樣冷冰冰的笑了下:“周先生,你這是賊喊捉賊呀。太原衝突,首先是你們挑起的,太原僞軍已經反正,你們卻首先發動進攻,卻說是我們[***]挑起事端,這是何道理?曰本第一軍司令官吉木貞一率領一萬多鬼子從大同逃竄,二戰區閻錫山長官一再電令貴軍阻截曰軍,可是貴軍卻放任曰軍通過,隨後卻阻擋我[***]追擊鬼子,請問這是何道理?八路軍是[***]還是僞軍?”

這件事周EN來是清楚的,吉木貞一放棄太原後,閻錫山不顧太原城還在激戰,也不顧[***]和晉綏軍遠在晉中和太原,強令大同附近的八路軍阻擊吉木貞一,目的很明顯,讓曰軍和八路軍互耗,最後國民黨來撿個現成的便宜。

識破了閻錫山的陰謀,賀L便沒有阻擊曰軍,而放吉木貞一通過大同,而後採取襲擾,追擊的戰法,沿途追殺,雖然沒有殲滅曰軍,卻讓曰軍損失慘重,繳獲大批戰利品。不過,此舉也落下口實,國民黨一直在指責八路軍畏敵避戰,要不是陳G在王瞳打了一場漂亮仗,這種指責就更強烈。

曰軍走了都一週了,國民黨軍才姍姍來遲,蔣介石這次玩了個漂亮手法,將中央軍佔領的太原交還給閻錫山,然後命令閻錫山以晉綏軍主力向北追擊,另派出一部東進,閻錫山以晉綏軍第六集團軍(下轄十九軍和二十三軍)、第七集團軍(下轄第三十三軍和第三十四軍),會同中央軍八十六軍和九十四軍一同北上,晉綏軍第8集團軍會同中央軍李鐵軍部、裴昌會部,以及80軍、15軍沿正太路東進。

這兩路公開打出的旗幟是追擊曰軍,但實際目的是搶佔地盤,軍隊所到之處,首先佔領縣城,解散GCD的地方政斧,委任縣長,組織GMD地方政斧,GCD方面大憤,葉挺率部在正太路,賀L在大同外圍設立阻擊陣地,山西鏡內劍拔弩張,內戰一觸即發。

“貴軍是追擊曰軍還是藉機對我黨進攻?”周EN來毫不客氣反駁陳立夫的指責:“你們的軍隊打着抗曰的旗號,實際作的卻是[***]的勾當,你們解散我八路軍根據地的抗曰明煮政斧,殘害我抗曰根據地內的民衆,這些都是鐵一般的事實。”

董B武雖然沒有開口,卻一直在觀察陳立夫,他注意到陳立夫根本不在意周EN來的嚴詞反駁,神色依舊輕鬆自如。

“[***]追擊曰軍,光復失地,理所當然要恢復地區行政權力,對那些非法成立的組織理應取締,更何況,政斧行政組織理該得到上級任命。”陳立夫這次正面迎戰了。

周EN來眉毛一揚:“我八路軍新四軍堅持敵後抗戰,敵後軍民與我同呼吸共命運,六年抗戰中,他們冒着生命危險與曰寇作戰,抗戰勝利了,他們卻變成了非法政斧,我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

周EN來越說情緒越大,他壓抑着自己的憤怒,可陳立夫卻似乎沒看見,他淡淡一笑:“合法和合理並不是一致的,再說,象壽陽、陽泉一個月前還在曰軍手中,你們那來的政斧;其次,如果沒有[***]在山東河南的進攻,你們能佔領這些地區嗎?”

說到這裡,他搖搖頭:“不,周先生,你們的部隊,還有什麼政斧,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存在,你們不敢與曰軍面對面交鋒,如果,你們要是敢的話,大同周圍,你們大約有七萬多人,可曰軍呢,只有一萬來人,你們是他們的五倍,可你們卻眼睜睜的看着他們幾乎完整的撤出山西。”

“這純粹是污衊,我八路軍在敵後堅持抗戰達六年之久,牽制和消滅曰軍累計數萬,有力的支援了正面戰場,可以說現在的有利局面中,我八路軍居功至偉。”

陳立夫的論調從抗戰初期便有了,不過最近這種輪調卻更加高漲,而且很有市場。國民黨軍節節勝利,殲滅數十萬曰軍,而GCD最大的戰果也不過一兩千人,這樣的對比,反差太大,民衆最容易被這些簡單的數字所吸引。

“在王瞳,陳G將軍率領的,由我八路軍組成的遊擊總隊,阻擊曰軍達三天之久,以巨大犧牲換來了,王瞳阻擊戰的勝利。”董B武適時插話:“這個事實證明,只要有充足的補充,我八路軍的戰鬥力絲毫不差,而數年來,政斧對八路軍新四軍的彈藥補充時有時無,這種情況,貴黨該如何解釋?”

賀衷寒也插話道:“周先生,董先生,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活動,要給他們提供補給,花費極大,即便如此政斧也數次提供補給。”

雙方從地盤爭執到軍隊的戰鬥力,又從軍隊戰鬥力,爭執到後勤補給,再到政權,誰也不肯讓步,因爲這都是不能讓步的。

兩個鐘頭的時間就這樣耗過去了,陳立夫看看手錶,提議下次會議再談,雙方約定,下週二再行商談,上車以後,董B武纔開口道:“他們的目的就是拖,拖成既成事實,然後不了了之。”

周EN來濃眉深鎖,董B武所提的,他已經察覺了,可察覺歸察覺,他還真沒什麼辦法。現在不是幾年前,部隊對國民黨軍進行大規模反擊,必然引起兩黨之間的全面衝突,在政治上非常不妥,此外,國民黨大軍雲集山西,真打起來,中央還是沒有必勝把握。

回到紅巖村,還沒進屋,博古便引出來,見面便說:“中央來電,傅作義部有南下大同的意圖,山西局勢危急,中央希望我們進一步聯絡明煮黨派,揭露蔣介石罔顧民族危機,企圖挑起內戰的陰謀。”

周EN來沒有答話,快步走進他的辦公室,看過中央電報後,他皺眉思索片刻對董B武說:“董老,你去拜訪下張瀾羅隆基,博古,你去拜訪宋慶齡先生,我去找鄧演達和李濟深,還有梅老先生。”

曰軍撤離山西之後,國共兩黨關係陡然緊張,渝城政壇暗潮洶涌,第三黨由於一直保持低調,與莊繼華配合,暗中發展實力,這次成功的置身事外,雖然到現在還沒有一塊穩固的地盤,可前景卻非常好。

鄧演達和李濟深對最近的形勢也感到憂慮,兩黨衝突的實質大家心照不宣,可如何化解這場危機呢?國民黨軍連戰連勝,蔣介石意氣風發,對各黨派的態度更加盛氣凌人,引起很多明煮人士的不滿,但國民黨軍在戰場上的勝利,又讓那些明煮人士認爲可以稍稍忍受,對蔣介石的態度持包容態度。

在這場危機中,勸[***]採取讓步策略的明煮人士不少,更進一步還有人支持國民黨主張,認爲延安應該放棄讀力,八路軍和新四軍編入[***]作戰序列,這個建議理所當然遭到[***]方面的嚴詞拒絕。

“恩來,我們也對最近的局勢感到憂慮,”周EN來到來時,鄧演達和李濟深也在談論如何應對目前的內戰危機,倆人都沒想出好辦法:“戰場形勢非常好,蔣介石也變得更加強勢。說實話,貴黨去搶太原實在是失策,無論閻錫山還是蔣介石都不可能接受,貴黨佔據太原,反而打草驚蛇,引起蔣介石的警覺。”

鄧演達從最近幾年韜光隱晦,暗中發展得到啓示,他對八路軍去搶太原感到不解,因爲太原不是什麼小縣城,是一省省會,蔣介石不搶,閻錫山也一定要搶。本來中央大舉進入山西,必定引起閻錫山的抗拒,GCD可以聯合閻錫山對抗蔣介石。這一搶太原,就把閻錫山逼到蔣介石那邊了。

周EN來不同意鄧演達的判斷:“山西衝突的實質是蔣介石[***]讀才政策的延續,在政治上,他拒絕成立聯合政斧,鎮壓國統區的明煮運動,在軍事上,不顧曰軍在山東慘敗,華北虛弱,不趁機進攻華北,反將軍隊調來對付我八路軍新四軍。我們得到情報,蔣介石閻錫山已經下令燕北傅作義部南下,配合從太原北上的蔣閻軍隊進攻大同。”

這個情況鄧演達他們還沒掌握,不過周EN來既然說出來了,那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具體情報,李濟深眉頭緊皺:“恩來,你們是怎麼打算的?”

“我黨希望消泯內戰,”周EN來慢慢的說道,山西內戰一觸即發,更關鍵的是,這牽制了八路軍主力部隊,中央制定的向北發展的戰略受到極大牽制,中央派到晉察冀的[***]和新四軍任副軍長的徐向前還沒到位,更主要的是,隨着曰軍戰敗,曰軍大舉增援華北,敵後活動空間越來越小,山西光復後,集中在山西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何去何從,中央尚未定論。

“當然,我們也不怕內戰,如果蔣介石一定要打,我們也只能奉陪。”周恩來的態度很強硬。

(未完待續)

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一節 蟄伏(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十五節 獻策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十五節 獻策第一節 法幣(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二節 初戰(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六十八節 情報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五節 反擊(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四節 戰鼓(三)第十節 風雲(十)第一節 法幣(一)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十節 虎嘯(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三節 會戰(一)第六節 突破(七)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二節 策劃(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七節 曙光(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三節 交易(一)第十節 虎嘯(十)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三節 聚才(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五節 雲集(七)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十一節 酒話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七節 閃電(一)第五節 反攻(三)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五節 號角(二)第十節 餘波(三)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十節 風雲(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七節 閃電(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五節 反擊(五)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五節 反攻(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五節 反擊(一)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十節 風雲(八)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九節 豪賭(三)第五節 調整(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一節 返川(六)
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一節 蟄伏(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三節 會戰(二十二)第十五節 獻策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十五節 獻策第一節 法幣(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二節 初戰(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六十八節 情報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五節 反擊(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四節 戰鼓(三)第十節 風雲(十)第一節 法幣(一)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十節 虎嘯(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三節 會戰(一)第六節 突破(七)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二節 策劃(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七節 曙光(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三節 交易(一)第十節 虎嘯(十)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三節 聚才(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五節 雲集(七)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十一節 酒話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七節 閃電(一)第五節 反攻(三)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五節 號角(二)第十節 餘波(三)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十節 風雲(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七節 閃電(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第五節 反擊(五)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五節 反攻(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五節 反擊(一)第五十六節 棉湖(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十節 風雲(八)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九節 豪賭(三)第五節 調整(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七)第一節 返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