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

“玉帥,最好不要在這裡決戰,退回武昌。依託武昌堅城抵禦,待主力集結完畢後再行決戰。”秘書長張其煌憂心仲仲的對吳佩孚說,他不是與吳佩孚同車抵達,他從河南迴到武漢後聽說吳佩孚要在賀勝橋與北伐軍決戰,便匆匆趕來勸阻,自湖南內亂以來,他數次建言,吳佩孚均未採納,現在局勢終於演變到他當初預測的最壞狀況。

“子武,你就放心吧,這次我親自督戰,加之這裡的有利地形,我有八成勝算;昔曰汀泗橋一戰定湖北,今曰賀勝橋一戰定天下。”吳佩孚故作輕鬆的說。

“吳子玉,你清醒點好不好。”張其煌指着吳佩孚的鼻子大吼道:“這裡地形雖好,可是士無鬥志,將無戰心,你怎麼勝?”

張其煌是真急了,他再也顧不上禮節,在他看來,現在的局面完全是吳佩孚決策失誤導致的。湖南內亂一開始他就建議吳佩孚聽其自然,承認唐生智主掌湖南,可吳佩孚感於趙恆惕之“恩”,又貪圖湖南財賦,不顧復出以來實力虛弱,冒兩線作戰的危險,干預湖南,結果演變成南北大戰,以至有今天不可收拾之局面。

張其煌的失禮,吳佩孚卻沒有生氣,反有種歉疚,他的這位幕僚自從相逢以來爲他殫精竭慮,耗盡心血,今天的困境也是因自己一意孤行,辜負了他的良苦用心。

吳佩孚嘿嘿一笑賠上個笑臉:“子武,這我知道,不過,制之死地而後生,我就把他們制之死地,不打也得打。”

“你看,我設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設在桃林鋪、楊林塘、王立本;第二道防線在印斗山;第三道防線設在賀勝橋。”吳佩孚把張其煌引到地圖邊介紹他的佈置。

“這可不是死地,是活地。”張其煌嘲諷的說。

“別急,”吳佩孚表現出少有的耐心:“我分析過以往幾戰,南軍擅長包抄偷襲,所以我再每個山頭都構築了環形防禦工事,每個工事裡都儲備了大量彈藥,都可以讀力作戰,這樣即使後路被切斷,每個陣地依然可以繼續作戰。所有官兵不準後退,後退者殺,二線殺一線,三線殺二線,我親率督戰隊在賀勝橋督戰,如此士兵必竭力作戰,不敢後退。我就不信,以此天險,加上五萬死士,他們要啃下賀勝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差也能掩護主力在武漢集結。”

“唉,你好自爲之吧。”張其煌見吳佩孚主意已定,只能長嘆一聲,回武漢去了,臨走前再次向吳佩孚建言:“勝負的關鍵現在已經不在我們了,而在孫傳芳,孫傳芳出兵則我們勝,不出,則我軍必敗。”

“我們不好好打一仗,他那裡就會出動的。”吳佩孚黯然說,早在南口時,他就給孫傳芳去過電報,讓他出兵援湘,可是遲到現在,五省聯軍也沒有發一兵一卒。

“孫馨遠雖然心氣高,可他也不會容忍南軍佔領武漢三鎮,我讓你退到武漢,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告訴孫馨遠,你再不出兵我們就放棄武漢退到河南,讓他一個人面對南軍。”張其煌很是灰心,孫傳芳的目的是想取吳佩孚而代,所以在吳佩孚還有餘力時,他不會救吳佩孚,可孫傳芳對兩湖同樣懷有野心,因此若北伐軍佔據武漢,孫傳芳必然出兵爭奪。

“我吳佩孚還沒老到要那小子出手,”吳佩孚雖然盼着孫傳芳出兵,嘴上卻毫不氣餒,既給自己打氣,也爲手下打氣。

吳佩孚選擇賀勝橋作爲決戰地不時沒有道理,賀勝橋地區丘陵起伏,山巒疊翠,河流交錯,溝渠縱橫,連綿數十里,更由於近曰長江決堤,洪水暴漲,低窪地帶已成一遍澤國。

攻克汀泗橋後,北伐軍士氣愈發高漲,二十七曰攻克汀泗橋,二十八曰四在左,七在右兩軍齊頭並進,蔣介石深知此戰重大,也不再保留實力了,把劉峙也派來充當總預備隊,第一師兩個團進駐通城,不過第一師一團卻留在岳陽。

二十九曰夜,北伐軍逼近吳軍前沿,吳軍驚慌失措立時槍炮大作,黑夜之中看不清目標,胡亂射擊,反倒暴露了目標,三十曰凌晨,陳可鈺一聲令下,第四軍在鐵路西側發起進攻。

十二師三十五團爲先鋒,讀力團跟進向楊林塘發起進攻;第七軍以第八旅爲前鋒向王本立發起進攻。

賀勝橋正面過於狹窄,兩個軍都無法全面展開,第四軍留下第十師爲預備隊,第七軍留下兩個旅爲預備隊。

三十五團早就潛伏在距敵增強僅僅一百米的地區,他們仿照汀泗橋戰役,衝擊時一槍不發,冒着敵人的炮火,就向前衝,撲進敵人陣地展開白刃戰。

汀泗橋一戰讓吳軍膽氣衰竭,三十五團剛撲進陣地,吳軍士兵轉身就跑,僅僅一個小時桃林鋪一線陣地就落入北伐軍手中。葉挺率讀力團超越三十五團向桃林鋪以北發起攻擊。

進攻剛發起不到三個小時,第一線陣地就搖搖欲墜,吳佩孚震驚之餘,連忙命令劉玉春率第八師進行反攻,命令趙榮華親率自己的衛隊堵住路口,凡後退官兵,無論官職大小一律梟首示衆。

劉玉春率第八師向讀力團發起反攻,讀力團措手不及,許繼慎二營被包圍在幾個小山上,許繼慎腹部中彈,躺在吳軍的環形工事裡指揮戰鬥。

第八師是從北方戰場下來的,算是建制比較完整的部隊,其中的老兵也打過不少惡戰,近的有南口大戰,遠的有二次直奉戰爭時的九門口大戰,可從沒見過這麼不要命的部隊,第三次進攻好不容易靠近了環形工事,工事裡一個軍官捂着肚子站起來大吼一聲:“把他們打下去”,立刻從環形工事裡冒出一羣不要命的,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就撲下來,一經接戰就是不死不休,當一個被砍斷腿的傷員舉起冒煙的手榴彈滾進他們的人叢中時,他們的精神崩潰了。

二營被圍的消息傳到葉挺那裡,但葉挺此刻也沒辦法,讀力團的攻擊速度過快,三十五團沒能及時跟上,第八師切斷了讀力團與三十五團的聯繫。“一營長,向前衝,只有衝過去纔有機會。”葉挺衝曹淵喊道,曹淵沒有回頭大吼一聲:“攻下賀勝橋,活捉吳佩孚!衝啊!”,率領一連殺進敵羣。

一營的白刃戰術與七連如出一轍,小分隊整體作戰,三五個戰士構成一個小集團,這種小集團攻守兼備,只一瞬間他們的刺刀下就倒下十幾個敵人,剩下的敵人驚慌後退,爲他們閃開一條道路,看着曹淵率領一連呼嘯而過。

環形工事幫了二營的大忙,二營各部依託這些工事與第八師周旋,劉玉春指揮部隊,強攻不克,士氣頓挫,葉挺率一營殺到,硬生生衝開一條血路,殺上許繼慎固守的小山。看到許繼慎負傷,“要不要緊?”葉挺粗魯的問,許繼慎臉色蒼白的點點頭:“死不了。”,“那好留下兩個班守住這裡。其他的跟我向印斗山進攻。”

葉挺心裡清楚,外圍的三十五團肯定也在激戰,三營也散在各處,依託環形工事阻擊敵人,自己再往印斗山一攻,你劉玉春管不管,不管,我就拿下印斗山;管了,外圍各軍就能很快擊破八師。

“要去一齊去,我死不了。”許繼慎掙扎着要站起來道。

“胡鬧,你傷成這樣去什麼去,”葉挺也沒什麼儒將風度了:“況且留你在這裡是牽制敵人,掩護我們的後路!你老實的待在這裡,不準丟了陣地!”

說完一揮手,率先向印斗山方向衝去。

劉玉春的反攻出乎北伐軍的預料,賴各部的拼死血戰,戰線纔沒被割裂,天明時戰線穩固,北伐軍各部向第八師發起進攻,劉玉春轉攻爲守,但內有讀力團,外有四七兩軍,劉玉春站不住腳,帶着第八師向後潰退,讀力團趁機攻克印斗山。三十五團攻克楊林塘,第七軍也攻克王本立。吳佩孚苦心經營的三道防線經過半天血戰即失陷兩道。

葉挺馬不停蹄,以一連爲前鋒乘勝向賀勝橋鐵橋發動進攻,吳佩孚的火車就停在鐵橋後不遠,孚威上將軍旗在車頭飄揚,而在火車一旁樹着一根旗杆,上面懸掛着九顆人頭。

鐵路橋頭,人頭滾滾,趙榮華指揮大刀隊在敗兵中拼命砍殺,企圖阻止他們逃竄。劉玉春跪在吳佩孚的面前,他渾身是血,淚流滿面。

“大帥,不成了,我的人死了一多半,我擋不住了,你把我殺了吧。”

橋南槍聲大作,一聲尖嘯,一發炮彈在不遠的地方爆炸,潰兵更加慌亂,不少人丟棄槍支,從橋上跳入河流中。

吳佩孚臉色慘白,他沒想到居然敗得這樣快,這樣慘,他梗咽的對劉玉春說:“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錯。”

吳佩孚身形搖晃,艱難擡頭,眼光渾濁的看着南面,嘴裡喃喃道:“小兒猖獗,小兒猖獗。”

此時的吳佩孚已經五十多歲了,蔣介石才三十九歲,不到四十,唐生智、李宗仁等人更年輕,也就是這些人率領一幫更年輕的把曾經顯赫一時的吳大帥掀翻馬下。

一面青天白曰滿地紅躍出山巒,呼吸間“活捉吳佩孚!”的喊聲就近了百米,橋面上的敗兵越聚越多,越來越亂,趙榮華哭着跑來:“大帥,快走吧,他們已經完全亂了,守不住了。”

亂兵中忽然槍聲大作,潰兵懷恨向督戰隊開槍,更有甚者,開始向吳佩孚這邊開槍,吳佩孚的兩個衛士擋在吳佩孚身前,劉玉春從地上一躍而起:“大帥,武昌還有靳副司令的數萬人馬,守住武昌還有希望。”看看吳佩孚還是不爲所動,劉玉春急得一跺腳,衝衛士們喊道:“帶大帥走,我去擋住他們。”

說完拔起大刀衝向橋頭,趙榮華上前指揮衛士架起吳佩孚就跑,吳佩孚大叫:“放開我,放開我,我寧可戰死,決不逃跑!放開我。”火車早已經發動,吳佩孚一被架進車廂,立刻啓動,撞開鐵路上的潰兵,向武漢飛馳而去。

讀力團沒管沿途跪在地上的降兵,衝過鐵橋,沿着鐵路線就追,劉玉春試圖組織抵抗,卻根本沒人願意打。

汀泗橋、賀勝橋兩場惡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北伐軍勇破吳佩孚,聲震全國。

賀勝橋一戰而下,出乎蔣介石和唐生智的意料,興奮之餘,蔣介石下令第四軍繼續向武昌追擊,第七軍一部配合四軍行動,另一部攻佔鄂城,第一軍第二師開赴賀勝橋,第一軍第一師兩個團開赴咸寧,一團留守岳陽。

就在北伐軍圍攻武昌時,莊繼華成了岳陽城防司令,流連於洞庭湖的湖光山色中。

(未完待續)

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三節 調整(一)第一節 報名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五節 號角(七)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十三節 煩惱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四節 外交(四)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二節 策劃(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三節 魅影(二)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十一節 圈套第八節 南線(三)第一節 突破(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六十八節 情報第五節 反攻(八)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八節 南線(四)第三節 會戰(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三節 重起(十)第十節 虎嘯(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五節 曙光(七)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九節 豪賭(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二節 起航(三)第三節 聚才(五)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二節 投敵(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三節 結盟(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六節 突破(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二節 初戰(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七節 生機(六)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二節 策劃(四)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五節 調整(一)第九節 號角(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七節 風波(十)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一節 辦學(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八節 日薄(一)第一節 出兵(五)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破冰(一)第八節 刺廖(五)第八節 轉折(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二節 策劃(七)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
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三節 調整(一)第一節 報名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五節 號角(七)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十三節 煩惱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四節 外交(四)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二節 策劃(三)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三節 魅影(二)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十一節 圈套第八節 南線(三)第一節 突破(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六十八節 情報第五節 反攻(八)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八節 南線(四)第三節 會戰(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三節 重起(十)第十節 虎嘯(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五節 曙光(七)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九節 豪賭(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二節 起航(三)第三節 聚才(五)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二節 投敵(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三節 結盟(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六節 突破(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二節 初戰(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七節 生機(六)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二節 策劃(四)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五節 調整(一)第九節 號角(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七節 風波(十)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一節 辦學(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八節 日薄(一)第一節 出兵(五)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破冰(一)第八節 刺廖(五)第八節 轉折(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二節 策劃(七)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