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魅影(十三)

不過僅僅是這些,也不足以讓蔣經國與鄧演達走在一起,貴州幹部學校,莊繼華也同樣有很大影響力。

“可我也擔心,這些剛從幹部學校畢業的學生沒什麼經驗,文革,要不是這山東就用些老人。”蔣經國有些爲難,也有些不甘心。

莊繼華心裡明白了,也禁不住暗笑,蔣經國與他在河南湖北合作,將陳立夫打得大敗,還無法抱怨,說莊繼華擴張勢力吧,因爲這裡面有蔣經國的關係,所用的人也是蔣經國提供的,陳立夫也只能與蔣經國打擂臺。

不過蔣經國畢竟底蘊薄,幾年下來,能用的幹部都用上了,山東這麼大塊肥肉,看着眼饞,吃又吃不下,心裡着急,只能把主意打到莊繼華身上來,想讓他出點主意,可話又不好說,只能把鄧演達拉上。

“很簡單嘛,誰有能力誰上,經國,不要有派系之見,原中央黨部還是有很多人才的,只要他們贊成進行社會改革,管他原來是那的,中央黨部的,還是土木系的,都可以用,經國,你要有全局之心。”說到這裡,莊繼華停頓下想了想說:“經國,你有沒有離開西南開發隊的想法?”

蔣經國一愣,離開西南開發隊,當初他進西南開發隊的目的是控制西南開發隊,控制軍工製造,這個任務實際還沒完成,這就離開西南開發隊,蔣介石能同意?

“經國,不是我想讓你走,而是時事必然,”莊繼華見蔣經國神色遲疑,擔心他想岔了:“西南開發隊這個組織本就是權益之計,幾年前,委員長就說要取消它,當時我擔心,因爲有些項目沒完成,社會改革剛進行一半,所以沒答應。

不過現在情況不同了,社會改革已經在全國蔚然成風,我黨大部分黨員也贊同社會改革,所以,西南開發隊已經到了結束使命的時候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西南開發要推進到全國,工業建設也要推進到全國,山東、河南、河北,飽經戰亂,戰後重建任務繁重,僅靠西南開發是不夠的。

經國,我認爲你可以出任中央黨部副部長,另外再擔任實業部副部長,兼管金融管理局副局長。逐步主持全國的工業生產和黨部,進一步推動全國社會改革。”

蔣經國嘴巴微張,有些發呆,一下子掌管三個重要職務,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鄧演達納悶的望着莊繼華,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文革,要說西南開發隊壽終正寢,我倒是同意,”鄧演達試探着說:“戰爭形勢發展到如今,社會改革不能僅僅停留在西南一地,工業建設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西南一地,都應該向全國推進,經國,這可是一副重擔。”

蔣經國臉色頓開,心中那剛起的疙瘩頓時消散,不過很快,他臉上有浮起愁色:“文革,這店門好開不好關呀,學校可以併入中央黨校,工作人員可以分散調走,可那些專家教授怎麼辦呢?那可是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他們爲西南開發立下了汗馬功勞。”

“嗯,這倒是個問題,”莊繼華點點頭,想了下說:“這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城裡一個國家研究院,下面按照工業應用分門別類,比如鋼鐵研究院,道路研究院,飛機研究院,不過這些研究院要逐步與政斧脫鉤,逐步併入各大院校,這些專家教授,其實並不是圖國家給的那些薪水來的,他們希望的是國家強盛,所以他們可能倒並不是最難辦的,不過,在戰爭結束前,這些專家教授不能解散。”

“嗯,說得對,”蔣經國點點頭:“父親給我講過,當年你提出集全國之智力,現在看來收效很好,將來國家進入和平發展時期也可以保留。”

“這個想法好。”鄧演達稱讚道:“蘇俄好像就是這樣,所以他們在取得政權後,國家發展很快,無論是科技還是工業。”

“不,不,”莊繼華卻搖頭說:“蘇俄發展方式在初期很好,可一旦長期下來,科研機構勢必淪爲官僚機構,科技發展反倒停滯落後,特別是非國防科技,科研還是要與工礦企業結合,美國的大型企業均有讀力的科研機構,這樣與生產結合緊密,可以更快的轉化成經濟效益。在市場中,並不是技術領先,便會成爲暢銷產品,只有技術與市場相結合纔會成爲暢銷產品。當然,國家也不應該對所有科技如此,有些冷門科學,國家可以進行扶持,這中扶持主要體現在資金上。”

“文革,西南開發中借用了很多蘇俄經驗,我以爲你還會堅持蘇俄經驗,沒想到….”鄧演達有些納悶也有些不解,他其實是比較欣賞蘇俄的經濟運作方式的,蘇俄在一戰後短時間內便成了一個世界強國,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很好的借鑑。

“不然,蘇俄的經濟發展經驗對戰時或重工業來說是很不錯的選擇,但蘇俄的發展方式,從根本來說是由蘇俄管理國家的方式決定的,經國應該清楚,在蘇俄,政斧管理了國家的一切,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將國家的一切資源聚集起來。但我國不行,委員長現在這樣便被指責爲[***]讀才,斯大林那樣的模式,豈不是更加[***]讀才。”莊繼華說到這裡便笑了。

蔣經國當然更有感觸,他在蘇聯接近十年,青年過去,差不多中年纔回來,對蘇俄社會的瞭解當今中國恐怕沒幾個人超過他。

“延安指責政斧一黨[***],我看蘇俄那才叫一黨[***],延安現在就在仿照蘇俄組建政斧,我看他們纔是[***],我們還有明煮。”蔣經國說。

“這說明國家強大與否不是什麼[***]或明煮決定的,所有這些爭論,其實都是政治上的,與老百姓生活沒有直接關係。”莊繼華的語氣很平靜,蔣經國深有同感的點點頭,鄧演達卻微微皺眉,不過他也沒有出言反對。

“經國,還是象上次那樣,你提供名單給我,我來安排,不過,委員長那裡,你事先要通氣,取得他的諒解。”莊繼華提醒道,上次在湖北河南安插幹部,蔣經國實現便向蔣介石報告了,得到蔣介石同意後才實行的。

“用這些年青人去衝一下,委員長也是同意的。”上次蔣經國向蔣介石報告後,父子倆商議了很長時間,蔣介石不是不贊成社會改革,相反他支持社會改革,這場戰爭中,西南進行的社會改革產生的巨大能量,對他產生極大震撼,想想看,西南民衆向前方提供了多少糧食,多少兵員,民衆承受着戰爭的痛苦,對政斧卻依舊支持,作爲一個統治者,他不可能看不到。

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在這場社會改革中迸發的巨大力量,可以這樣說,隨着社會改革的推進,整個國民黨組織被改變了。組織變得嚴密,黨部有了較強戰鬥力。

反之,全國其他地方呢?社會依舊渙散,黨部黨員沒什麼戰鬥力,難怪連戴季陶都承認,西南黨部,不管走到那裡,都顯得生氣勃勃,相反其他地區,卻腐氣沉沉。

由此,蔣介石對陳立夫把持黨部十餘年,卻絲毫沒有辦法,產生了不滿,所以他才同意,並暗中支持蔣經國插手河南湖北。

“經國,你現在的兼職也不少,你要注意發掘人才,將肩上的擔子逐步移交給他們,以免到時候產生混亂。”莊繼華又提醒道。

蔣經國也點點頭,表示接受,他現在的兼職非常多,比莊繼華還多,西南開發隊隊長、渝城副市長、渝城警備副司令(主管後備役)、四川經濟發展委員會副會長、渝城黨部主任、西南幹部學校校長、三青團幹事長等等,總共接近十個,幾乎每天都在各個會場奔波。

蔣經國想了想問道:“我也覺得兼職太多,你看,我只保留西南開發隊隊長怎樣?”

“保留那些,你可以和委員長商議,不過我建議你,三青團和西南幹部學校一定要掌控在手中。”莊繼華的神色很鄭重。

蔣經國一愣,他原以爲莊繼華會建議他保留渝城副市長,沒想到莊繼華如此看重三青團,居然寧肯放棄副市長、副司令、黨部主任,也要保留三青團。

“西南開發隊就不說了,註定要解散,渝城副市長、警備區副司令,你都是副職,而三青團則是你主掌全局,這其中的差別不可同曰而語。”

正說着,房間裡電話鈴響起,過了一會阿依出來,說是有電話找蔣經國,蔣經國進去接電話,這個電話是莊繼華在時裝的,到現在也沒撤。

蔣經國起身去接電話,趁他離開,鄧演達問莊繼華:“文革,下一步你打算做什麼?”

莊繼華淡淡一笑:“還能做什麼,按既定計劃辦吧。對了,你是不是還有沒告訴我,你們還有那些人可以用?”

鄧演達同樣一笑,扭頭看了下,見蔣經國還沒出來,從兜裡掏出一張名單交給莊繼華:“這些人都可以用。”

莊繼華收進兜裡:“上次你們提議改組參政會,我讓靜江先生和老爺子他們投了反對票。”

“這事,張靜江和老爺子事先便告訴我了。”鄧演達不以爲意,上次提出改組參政會是他們民革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政治舉動,可這個提議在參政會中被否決,蔣介石和莊繼華控制並影響的參政員們全部投了反對票。

這個舉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蔣介石對莊繼華與鄧演達關係的判斷,鄧演達已經明白莊繼華在戰後的安排,也認同這個佈置,現在要做的是全力培養幹部,全力擴充軍隊,幹部僅在學校中培養不行,還需要有實踐,所以鄧演達才與蔣經國合作。

(未完待續)

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五節 積聚(九)第八節 天火(七)第一節 諜影(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十節 暗棋(四)第一節 挽弓(五)第八節 刺廖(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一節 奪軍(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十二節 陰雲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二節 說汪(二)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五節 突擊(二)第五節 號角(三)第十九節 變計第三節 戰鼓(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九)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二節 沙基(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八節 日薄(三)第一節 亂起(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二節 投敵(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九節 號角(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五節 “異心”(二)第五節 圈套(二)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三節 戰鼓(八)第七節 生機(四)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五節 反擊(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五節 雲集(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七節 曙光(四)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四節 謀殺(四)第八節 刺廖(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五節 雲集(七)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七節 風波(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一節 返川(一)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八節 轉折(五)第九節 號角(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五節 曙光(一)第三節 整編(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五節 反擊(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一節 德黑蘭(十五)第一節 亂起(二)
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五節 積聚(九)第八節 天火(七)第一節 諜影(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十節 暗棋(四)第一節 挽弓(五)第八節 刺廖(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一節 奪軍(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十二節 陰雲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二節 說汪(二)第一節 德黑蘭(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五節 突擊(二)第五節 號角(三)第十九節 變計第三節 戰鼓(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九)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二節 沙基(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八節 日薄(三)第一節 亂起(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二節 投敵(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九節 號角(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五節 “異心”(二)第五節 圈套(二)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三節 戰鼓(八)第七節 生機(四)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五節 反擊(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五節 雲集(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七節 曙光(四)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四節 謀殺(四)第八節 刺廖(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五節 雲集(七)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七節 風波(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一節 返川(一)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八節 轉折(五)第九節 號角(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五節 曙光(一)第三節 整編(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五節 反擊(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十)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一節 德黑蘭(十五)第一節 亂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