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起航(六)

隨後幾天莊繼華與劉鄧田三部將領在成都花天酒地,觀賞成都的名勝古蹟,領略杜甫草堂的淒涼和落寂,瞻仰武侯祠的慷慨和惆悵;草堂漠漠,武侯森森,歷史在這裡留下隆重的印記,讓後人憑弔。

莊繼華在遊覽中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儘管三部上層劍拔弩張,可下層的團長營長們之間卻很融洽,絲毫看不出有什麼隔閡。比如去灌縣青城山,灌縣是二十八軍防區,二十四軍旅長以上的沒一個去,可下面的幾個團長營長卻就去了,那邊也有人好吃好喝的招待。

“這就是川軍的特色,這些人要麼是同鄉,要麼是同學,打來打去都是這些人。”曾擴情見莊繼華若有所思,便向他解釋道。

青城天下幽,山巒疊翠,漾漾清泉,座座道觀依山而建,天然修飾不假人工雕琢,沿階拾級而上,團團清涼裹身,更不消說那幽靜的道觀。

師旅長們沒來,那些團長營長們自然沒資格在莊繼華身邊待着,劉文輝也不是沒派人來,他派了他的秘書長陪同,不過鄧錫侯的秘書也在,於是秘書和秘書自然走在一起了。

“這問道亭,是那個名人問路留下嗎?”莊繼華望着白雲岩下雲霧中時隱時現的翠綠和紅瓦問道。

“呵呵,文革,你這就鬧笑話了,”曾擴情笑着說:“這問道亭不是問路的,是皇帝問道的地方。”

“那個皇帝?”莊繼華好奇的問。

“不是那個皇帝,”鄧錫侯擦擦額頭的汗樂呵呵的說:“是軒轅始祖那個黃帝。”

莊繼華不以爲恥的聳聳肩,自我解嘲的笑笑:“出醜了,出醜了,當年在黃埔,校長就讓我多補習下中國傳統文化,當初真該聽他老人家的話,認真學習下中國傳統文化。”

“呵呵,不是四川人是不清楚這個傳說的,其實就算是四川人,不是成都地區的人也不清楚。”鄧錫侯說。

這時觀裡的道士送來茶,鄧錫侯熱情的說:“文革,嚐嚐這青城茶,絕不比龍井差。”

莊繼華端起茶杯,學着鄧錫侯的樣子,用杯蓋輕佛茶水,然後才把杯蓋放在一邊,茶杯內,青青的茶葉根根倒豎,透出一股幽靜。

“好茶,”莊繼華忍不住讚歎道:“這個真是茶如其地,龍井透着一股蘇杭的繁華和貴氣,這青城茶就如青城山,撲面就是一股涼意。”

“這天下紛擾,有這麼塊幽靜的地方真不容易,”鄧錫侯也欣賞的看着山間的雲霧:“每年盛夏都有不少人上山避暑。”

莊繼華淡淡的說:“說實話,這裡山清水秀,確實是個好地方,就算不避暑,我也願意在這裡待上一輩子。”

“怎麼這麼年青就看破紅塵了,這可不應該呀,老弟,現在正是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大展宏圖的時候。”鄧錫侯也不知道是在恭維還是在惋惜:“不像我們,已經老邁了,快要被淘汰了。”

“唉,鄧將軍這時說的那裡話,”莊繼華指指縹緲于山間的雲霧說:“你看這雲霧,在山巒間閒庭信步,好不逍遙自在,相反那山峰,別看它挺拔雄峻,缺得忍受雨霧雷電的侵擾,看似笑傲羣小,實則有苦難言。”

“雲霧縹緲雖美,可陽光一至,就霧散雲消,過眼雲煙罷了。”鄧錫侯凝重的說。

“嗯,”莊繼華點點頭:“不錯,千古功名,過眼雲煙,也許另一句話更合適,蝸牛角上爭何事,這蝸牛角上有何可爭的。”

“爭的也許就是那一丁點風光吧。”鄧錫侯默然良久纔回答。

“可那點風光能持續多久呢?”莊繼華說完輕輕抿了口茶水,汗水已經侵溼他的軍裝,可風景扣還是紋絲不動。

鄧錫侯沉默了,莊繼華卻又說:“這四川風光秀麗的山峰不少,可只有青城和峨眉,冠絕羣山,其他山峰再美再秀麗也難望其項背。”

鄧錫侯含笑點頭:“是的,不過風光各自不同,峨眉俊秀,青城幽雅,雪山卻是神秘,山與山之間各有不同。”

“嗯,鄧將軍說得不錯,”莊繼華也點點頭,心裡卻在暗罵老狐狸:“不過,不管是峨眉還是青城,亦或雪山,都不及泰山之博大厚重。登泰山而小天下,我想絕不是因爲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而是因爲泰山是歷史最厚重的山,其他的都無法與他爭鋒。”

鄧錫侯看看莊繼華凝眉沉思:“可再厚重他也遠在山東,可在四川卻是兩峰爭奇。”

“那鄧將軍更看好誰呢?”莊繼華含笑逼問道。

這一下奇峰突兀,鄧錫侯有點猝不及防,他心裡暗叫厲害,想想後試探的說:“不知文革更看好誰?”

滑不溜手,不愧是名副其實的水晶猴子,莊繼華笑了:“我是個外鄉人,四川的山對我來說只是領略罷了。”

鄧錫侯也笑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是當局者迷,難以分辨呀。”

莊繼華微微一愣,這個猴子的確不好對付,忽然他想起前世的那場地震,於是靈機一動:“要是有場地震把這兩座山都毀了,你說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鄧錫侯眼睛猛然一睜,兩座山都毀了,他早已經明白兩座山是什麼意思,可這兩座怎麼毀,誰來毀,蔣介石?可不對呀,蔣介石現在還沒有力量派出這麼多部隊入川呀。

“那可得是場大地震,四川的山恐怕都得毀了。”鄧錫侯搖頭說。

“那可多慮,”莊繼華樂了,這老狐狸終於還是露出了尾巴:“這世界上還沒這麼大的地震,頂破天毀壞點青城的幽靜,峨眉的秀麗,讓其他山峰也有點機會。”

“哦!”鄧錫侯若有所思的看看莊繼華和曾擴情,後者正開始有點明白這場啞謎是什麼意思了,鄧錫侯沉凝良久又說:“四川有句老話,肉爛了在鍋裡,誰可不願意把鍋給端了。”

“怎麼會,”莊繼華翕然一笑:“把鍋端了,誰有那麼大能耐,也許十幾二十年後有,但現在肯定沒有。”

鄧錫侯沒有說話,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莊繼華。

“打開天窗說亮話吧,”莊繼華終於駛去耐心了,這個水晶猴子實在太滑手了,既想要削弱二劉,又不想中央插手四川,自己還想不但風險:“四川的山我都很清楚,二劉爭鋒,不管誰取勝都會對其他人形成壓倒姓的優勢。不過這對我來說無所謂,但對您卻是至關重要,因爲您的風光將再不會出現。”

“那委員長不會插手四川嗎?”鄧錫侯這時也不打啞謎了。

“從長遠來看,中央是肯定要插手四川的,您想想看,中國歷史上有哪個政斧有那個容許讀力於中央之外的力量存在?”莊繼華正色的說:“不過,從目前來看,至少十年內,中央沒有力量大規模插手四川。”

“所以派你來了。”鄧錫侯尖銳的說。

“我來也算是一種形式,不過我的任務是協調四川內部各方勢力,保持四川局面的平衡。”莊繼華顯得十分平靜,現在的情況是他必須然讓鄧錫侯相信,與他合作才能獲取最大利益。

山風徐徐,輕輕吹拂,白雲岩下的雲慢慢舒捲,樹林裡傳來輕柔的聲音,遠處幾個秘書也正相談甚歡。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可要是兩虎都傷,不是更好嗎?”莊繼華眯着眼享受着徐徐山風緩緩的說。

“怎麼讓兩虎俱傷?”能夠讓二劉的實力都削弱,那自然是最好,鄧錫侯故意問道。

“其實這個道理鄧將軍是明白的,他們肯定也想到拉攏你們,鄧將軍,恐怕劉湘已經派代表來聯繫你了吧,可是他能給您的,我也能給您,而且更多。”莊繼華毫不含糊,鄧錫侯繞了這麼大一個圈,不就是爲了自己的利益嗎,既然如此,那咱們就直接點:“其實劉湘已經看明白了,誰能取勝,不在於他們自己,而在您、在田軍長。”

鄧錫侯笑了默然點頭,沒有否認劉湘代表之事:“文革,你是怎麼想的?”

“劉文輝一旦戰敗,他的部下除了保定生就是軍官生,您可以藉機兼併他的部分軍隊,另外他的地盤您可以佔領部分,此外我還可以資助您八百萬大洋的軍費,戰後還可以爲您提供五千支步槍,八百挺機槍,一百門迫擊炮。”莊繼華沉穩的開出他的價碼,曾擴情悚然一驚,這個條件,蔣介石是不可能答應的。可他還沒來得及插話,莊繼華又解釋道:“之所以是戰後,因爲戰前我沒有,校長那裡也急需武器彈藥。”

鄧錫侯沉默了,這是一筆巨大的讓人眼紅的收入四川全省稅收不過三千多萬,八百萬相當於四分之一,再加上五千支步槍,八百挺機槍和一百門迫擊炮,這讓人無法不動心。

“第一,你怎麼知道我拿了你的錢,就能保證按你說的作?”鄧錫侯是那種見過太多風浪的人,不是說兩句就能相信的:“第二我怎麼保證能拿到武器彈藥?”

“第一個問題好說,八百萬我現在就可以給你,鄧晉康貴爲一軍之長,當然不是那種要錢不要臉的人,在四川也是個響噹噹的人,更何況你這次坑了我,難道就不擔心將來嗎?說實話有你的幫助,我在四川的事情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沒有你,我要花的時間不過長點;至於第二個問題,我無法保證,只能用人格保證,無論勝敗我都會待在四川,如果我不給你,每一次見面裡都可以指着我的鼻子罵。”莊繼華神情慎重,他心裡有些緊張,現在他的底牌可是亮了一大半了,可對方卻還沒有亮。

鄧錫侯仰頭思索,他的心思更復雜,面對莊繼華他幾乎沒有底牌可言,四川的形勢明擺着,二十八軍的實力也擺在那裡,他唯一可以打的牌恐怕就是向劉湘泄密,可這樣的泄密對他有什麼好處呢?沒有,一點好處都沒有,劉湘不會在擊敗劉文輝後給他更多的東西,能保住目前的這點實力就算不錯了。

“這麼說委員長打算扶持劉甫澄了,”鄧錫侯心裡嘆息,神情卻十分平靜。

“不是校長要扶持他,而是劉文輝太不會做人,一方面在四川四面樹敵,另一方面在國內爭端中幾次都站錯隊,校長豈能容他,最後,選擇他是因爲他最肥,擊敗他,可以得到最大的紅利。”莊繼華語氣陰森森的,曾擴情不由打了個寒戰。

“最後一個問題,”鄧錫侯問:“你能得到什麼?”

“很簡單,我的任務是開發西南,四川現在的局面對我完成任務很不利,戰事一觸即發,我的什麼事都無法作,勘探、築路,都無法進行,既然有膿包,那就把膿擠出來,然後達成新的平衡,如此我就可以做事了。”莊繼華好整以暇的說,他忽然想明白了,鄧錫侯沒什麼牌,要麼答應,要麼拒絕;除非他想損人不利己,跑去給劉湘告密。

“那你想要我做什麼?”鄧錫侯牙關一咬,彷彿下定決心。

“很簡單,答應劉湘,促成他們開戰,不過您什麼時候參戰,聽我的通知。”莊繼華輕聲說:“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鄧錫侯楞了下哈哈大笑,這實在太簡單了,要是時機不合適他完全可以不答應,時機合適就算莊繼華不通知他,他也可以參戰。

“一點不過分。”鄧錫侯愉快的答道。

白雲岩下,濃霧翻騰,幽靜的山林間響起鳥雀的歡笑,清茶散發出嫋嫋幽香,莊繼華心情十分愉快,曾擴情的心中卻忐忑不安,這麼大一批彈藥,蔣介石會認可嗎?

(未完待續)

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五節 友人(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十節 撤退(二)第三節 暗戰(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三節 重起(一)第五節 突擊(八)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三節 魅影(二)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五節 反攻(二)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一節 蟄伏(四)第四節 戰鼓(五)第二節 投敵(五)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八節 日薄(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一節 返川(三)第九節 殤(九)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三節 戰鼓(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六十節 心思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十節 暗棋(一)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二節 川軍(五)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三節 魅影(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一節 奪軍(八)第十節 風雲(九)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八節 九變(三)第二節 初戰(二)第六節 接觸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六節 救亡(七)第五節 盟國(五)第六節 和約(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一節 亂起(一)第四節 謀殺(一)第二節 川軍(六)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三節 聚才(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三節 結盟(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
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五節 友人(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十節 撤退(二)第三節 暗戰(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三節 重起(一)第五節 突擊(八)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七節 閃電(十四)第三節 魅影(二)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五節 反攻(二)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一節 蟄伏(四)第四節 戰鼓(五)第二節 投敵(五)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八節 日薄(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一節 返川(三)第九節 殤(九)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三節 戰鼓(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六十節 心思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十節 暗棋(一)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二節 川軍(五)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三節 魅影(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一節 奪軍(八)第十節 風雲(九)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八節 九變(三)第二節 初戰(二)第六節 接觸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六節 救亡(七)第五節 盟國(五)第六節 和約(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一節 亂起(一)第四節 謀殺(一)第二節 川軍(六)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三節 聚才(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三節 結盟(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