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

蔣介石對莊繼華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作出這樣的安排感到很滿意,到司令部後,蔣介石沒有召開全體會議,只是將幾個部門主官找來開了了簡短的會議,蔣介石在會議中明確告訴衆將,他在德縣只停留一兩天。

“這次大捷,振奮了全體軍民,大漲我國威軍威,倭寇爲之膽寒,戰爭打到現在,最後勝利已經毋庸置疑,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重點應該轉向國內,推進抗戰建國綱領,實現統一政令軍令目的。”

蔣介石說着看看參加會議的將領們,戰區司令部的各個部門主官幾乎都在,甚至包括高參馮詭都坐在會議桌後,但從他得到的資料看,有三個人不在,政治部主任李之龍,高參蕭振瀛,高參藍江。

莊繼華的解釋是,李之龍在懷來張家口等地檢查救助難民的工作,藍江在山東河南組織支前,特別是收集糧食,山東河南去年糧食豐收,可能有些餘糧;蕭振瀛在冀東監察戰備,對此,蔣介石沒說什麼。

華北會戰,一戰光復河北察哈爾熱河內蒙古,四省地區,戰後事務繁多,莊繼華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軍隊上,軍隊需要補充,一些部隊要整編,平津還要奪取,而他又是個非常重視戰後重建的,讓他不關注這些是不可能的。

可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他的這些行爲,爲政斧贏得不小的民心,象在這次會戰中,支前隊從長江岸邊到華北前線,隨處可見,據外國記者報道,支前民衆總人數高達六七百萬人,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

“經過社會改革,民衆對我們的支持空前高漲,政斧有信心解決好國內的各種問題,”蔣介石顯得信心很足:“曰本是個非常兇惡的敵人,我們能消滅他們,就能戰勝任何敵人,完成我們的革命!”

莊繼華邊聽邊看坐在對面的林蔚,從接到電報時,他就在猜測蔣介石的來意,一般情況下,蔣介石會在所有戰事結束到戰區來視察,可這次不一樣,戰事真正說來還沒有結束,平津尚未攻克,勝利還不圓滿,更何況,除了華北外,疆省叛亂有愈演愈烈之勢,曰軍正在向蘇北進攻,所以現在就過來,不是最好時機。

林蔚知道莊繼華在盯着自己,可他裝着沒看見,作爲蔣介石身邊的人,他知道一些忌諱,朝中大臣結交邊將,在歷朝歷代都是大忌,一旦被發現,下場都很慘。

“文革,”正作出聚精會神聽講的莊繼華扭頭望着蔣介石,蔣介石溫和的看着他:“對平津的攻擊不要太着急,準備妥了再動,特別是北平,乃三朝古都,人口數百萬,一旦打爛了,戰後重建將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負擔。”

莊繼華騰地站起來,大聲答道:“請委員長放心,卑職一定計劃好。”

“你坐,坐下,坐下,”蔣介石招手讓莊繼華坐下,他自己卻站起來了,離開自己的作爲,圍着會議桌緩緩踱步:“總理畢生信念便是建設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可辛亥革命三十年了,國家統一卻始終沒有實現,現在我們有着前所未有的機會,政斧威望前所未有的高,民衆對我們也是前所未有的支持,這是實現抗戰建國的最好基礎,當然,我們也必須正視我們的面臨的困難,疆省叛亂,GCD問題,黨內的派系問題,這些問題我們都必須一一解決。”

莊繼華明顯感到,蔣介石這次表現出了很強的自信心,或許是戰爭勝利,或許是國際威望的上漲,他對解決這些問題有了信心。

會議後,蔣介石將他留下來,莊繼華單獨向他彙報了目前戰區面臨的局面,華北大捷,殲敵三十六萬,除了中島康健帶着一萬餘人逃出塞外,其餘部隊全部被殲,曰本再也沒有力量恢復這四十萬大軍極其裝備。

但華北戰區的損失也極爲嚴重,戰區參戰部隊傷亡達三十多萬,其中陣亡便有二十萬之多,重傷近十萬,輕傷也有十多萬,戰區醫院擠滿傷員,有些輕傷員根本沒去醫院,就在連隊裡醫治。

傷亡雖大,可補充也快,光復華北後,河北察哈爾熱河,各地青壯年踊躍參軍,僅僅冀東地區便有十六萬青年加入軍隊,要不是GCD因素,光憑冀東便能補充部隊消耗。

新兵入伍接受訓練,但裝備卻沒有着落,不得不用犧牲烈士的武器和曰式裝備進行訓練,洪君器根本分不出運力來運送武器裝備。

“文革,華北能抽調出部隊嗎?”蔣介石聽完彙報後開口便問。

“校長的意思是?”莊繼華似乎不明白,臉上涌起疑惑。

“曰軍在蘇北進攻,證明江淮戰區兵力薄弱,所以我決定向江淮戰區增兵,從江南戰區抽調兩個軍,華北戰區抽調一個軍,你這裡能不能調出這個軍?”蔣介石目光緊盯着他。

“可以,完全可以。”莊繼華滿口答應:“只是不知道校長想抽調一個什麼樣的軍,各部隊戰鬥力強弱不等,有新12軍七十四軍七十一軍七十二軍這樣戰鬥力強的部隊,也有暫編一零八軍,暫編十九軍,新14軍這樣戰鬥力差點的部隊。”

“你想調那支部隊?”蔣介石饒有興趣的問。

“這還用問,誰不希望留下戰鬥力強的部隊。”莊繼華笑道。

蔣介石也一笑,他當然清楚莊繼華的習慣,這是個想方設法也要增加部隊戰鬥力的人,樟木頭戰鬥後,他將兩個團的繳獲扣下,自己挑完後再將剩下的交上去,這直接導致七連的機槍直接裝備到班,要不是自己制止,他可能還會弄出個機炮派。

陳誠看着蔣介石,他對蔣介石今天的態度有些不懂,蔣介石今天表現得太客氣,與以往完全不同。

“陳總長以爲調那支部隊好?”莊繼華將球拋給了陳誠。

林蔚心裡充滿疑惑,他也看不明白,這對師生不知道在打什麼啞謎,蔣介石很客氣,莊繼華也很客氣。可這客氣後面是什麼呢?是信任還是猜忌?

“這樣吧,新12軍,這是關麟徵一手訓練的部隊。”陳誠很顧全大局,這個提議似乎合情合理,可剛剛莊繼華才說了,新12軍是戰鬥力強的部隊,他希望留下。

莊繼華沉默了會,然後才斷然點頭:“好吧,就新12軍,全軍南下,加入江淮戰區。”

蔣介石點點頭,這事就這樣決定了,莊繼華看上去有些爲難心裡卻在暗笑,陳誠上了他的當。蔣介石接着問:“東北軍將領提出要參加光復東北的戰鬥,希望能調到華北來,林密有什麼想法?”

林蔚心情頓時緊張起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稍有不慎便會留下無窮後患。莊繼華皺起了眉頭,他有些爲難了:“東北軍參加光復東北的戰鬥,好事倒是好事,這士氣肯定超乎想象,可校長剛纔說抗戰建國,這東北軍全軍回到東北,要是死灰復燃,那就後患無窮,我看還是算了。”

莊繼華的語氣中帶有一絲惋惜,似乎對不能用東北軍非常惋惜,陳誠心中一喜,林蔚心中輕輕鬆口氣,這回答可謂完美。

蔣介石卻陷入沉思,他心裡想的卻是東北軍將領的那句話,‘戰後離開軍職,亦再無遺憾’,地方勢力願交出軍隊的少之又少,東北軍將領願意以此爲交換,參加反攻東北的戰鬥,對國家而言實在太有利,就這樣放棄也太可惜了。

“文革,你看看這些電報。”蔣介石示意,讓蕭贊育從皮包裡拿出電報交給莊繼華。

莊繼華一張張看完後,將電報放在桌上,他當然看清了這裡面的玄機,沒想到于學忠他們下了這麼大的本錢,當初藍江回來報告說于學忠他們同意了他的方案,他心裡還挺高興,可顯然他低估了蔣介石的警惕,可於學忠他們卻沒有,而是投下了重注,讓蔣介石有種雞肋的感覺。

“校長,”莊繼華思前想後鄭重的說:“我有個疑問,既然他們願意脫離軍職,那爲什麼一定要在戰後?現在難道就不可以嗎?”

蔣介石林蔚陳誠一怔,他們倒沒想過這個問題,蔣介石略微想想便頻頻點頭,陳誠目光遊移,林蔚心中一笑,這個莊繼華鬼主意不少,還沒出貨,便要人家出本錢。

“這倒是個辦法,”陳誠現在圓滑多了:“可他們肯嗎?”

莊繼華沒有回答,林蔚開口了:“問一下,問問他們再作決定。”

蔣介石感到不妥,這也太赤裸裸了,一旦傳出去,政斧會大失顏面,他想了想說:“文革,你整過川軍,整過西北軍,再整一次東北軍吧。回電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真有意參加光復東北的戰鬥,東北軍必須接受整編,更換裝備。”

說完,蔣介石往後一靠:“山東蘇北,都是政斧重要地區,老讓一些地方部隊,是不妥的,很不妥的,文革,五十一軍調走後,你打算抽調那支部隊替換。”

莊繼華苦笑下說:“膠東情況複雜,五十一軍戰鬥力偏弱,一旦有什麼事,我軍馳援也來不及,要不這樣,七十四軍戰鬥力很強,王耀武又是山東人,就調七十四軍到膠東,接替五十一軍。校長,您看這樣行不行?”

(未完待續)

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八節 轉折(九)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六十節 心思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九)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四節 外交(九)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一節 突破(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三節 暗戰(二)第五節 雲集(四)第一節 諜影(四)第四節 對策(三)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五節 雲集(四)第二節 陝北行(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三節 戰鼓(九)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十節 虎嘯(四)第五節 突擊(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九)第十節 虎嘯(六)第一節 突破(十)第四節 謀殺(一)第十節 虎嘯(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十三節 試探第五節 積聚(七)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三節 魅影(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三節 交易(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三節 狙擊(四)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五節 雲集(四)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七節 閃電(二)第五節 突擊(一)第八節 日薄(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五節 反擊(八)第六節 接觸第五節 曙光(七)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三節 重起(八)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一節 法幣(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七節 生機(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四節 視察(四)第三節 戰鼓(六)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三節 結盟(六)第一節 突破(七)第三節 會戰(十)第三節 魅影(八)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五節 曙光(九)第六節 和約(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一節 出兵(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
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八節 轉折(九)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六十節 心思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九)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四節 外交(九)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一節 突破(五)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三節 暗戰(二)第五節 雲集(四)第一節 諜影(四)第四節 對策(三)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五節 雲集(四)第二節 陝北行(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三節 戰鼓(九)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十節 虎嘯(四)第五節 突擊(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九)第十節 虎嘯(六)第一節 突破(十)第四節 謀殺(一)第十節 虎嘯(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十三節 試探第五節 積聚(七)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三節 魅影(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三節 交易(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三節 狙擊(四)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五節 雲集(四)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七節 閃電(二)第五節 突擊(一)第八節 日薄(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五節 反擊(八)第六節 接觸第五節 曙光(七)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三節 重起(八)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一節 法幣(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七節 生機(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四節 視察(四)第三節 戰鼓(六)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三節 結盟(六)第一節 突破(七)第三節 會戰(十)第三節 魅影(八)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五節 曙光(九)第六節 和約(四)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一節 出兵(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