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師道

本來白茫茫一片的官道在大軍過後變得滿地斑駁,原來光禿禿的樹杈被冰雪銀裝素裹,倒也顯得千奇百態,猶如一大片水晶做成的樹林。

种師道沒有過河,而是把他的帥府設在了寶雞城南的益門驛,酉時左右,隴右各軍的將領們都在身上穿着厚厚的裘衣,紛紛趕到益門驛裡种師道的臨時中軍地點的大堂裡開會。爲了平定江南方臘之亂,大部分西軍的精銳已經被抽調去了江南,只剩下种師道手上的部隊還算是完整。老種手下,騎軍主將楊可世勇冠西軍,高世宣以善射聞名,第一將將主李孝忠也是戰功赫赫,另外還有王從道、張思正等,人才到也有不少。

這支西軍除了种師道所部外,另外就是從熙河軍抽調的翟進、李峴和姚炳三支部隊,另外環慶路經略姚古也湊出了一支一萬人的部隊由姚平仲率領,將會在京兆府與老種的主力匯合。這支部隊東拼西湊,總共有大約七萬人,基本上已經抽空了西軍所有的家底。

作爲後隊的李峴和王稟、姚炳三人差不多是最後才趕到的會場,驛站的大堂內雖然點着了三盞牛油燈,仍然顯得有些黑暗。老將种師道踞坐在一條長桌後面,而他的兄弟种師中和中軍主將王從道則分坐在長桌的兩側,底下所坐的將領並不多,楊可世正和剛進來的李孝忠兩人交頭接耳說着什麼。

“末將參見大帥!”李峴他們三人進了大堂,齊齊抱拳向种師道行禮。

种師道皺了皺眉頭,對於李峴他們三人動作遲緩略微有些不滿,雖然沒有什麼緊急軍務,但你們三人不應該在接到命令後緊跟着傳令兵後面就過來麼?!

不過王稟的捷勝軍本就不歸他節制,屬於東京的禁軍系統,而李峴和姚炳兩人現在隸屬於熙河軍劉法手下,尤其是李峴,在西軍中人脈最廣,輕易不好收拾。老種現在早已經失了年青時的銳氣,只是在鼻子裡哼了一聲,等李峴他們坐好,這才緩緩開口。

“朝廷大軍徵遼,陝西路各軍悉數開往河北,本帥任都統制,主掌前線軍務,今天特請諸位過來,大家有什麼看法,儘可各抒己見,議論一番。”种師道語氣平緩,他生性做事謹慎,今天召集手下衆將開會,也只是想聽聽他們有什麼見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遼人雖然接連慘敗,但肯定不會輕易屈服,到時也許要真刀真槍的打上幾仗!”

作爲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种師道的看法和京城裡的那些高官們截然相反,他認爲在河北一線,宋遼之間這一戰不可避免,只是大打和小打的問題。

种師中沒有說話,坐在老種另一側的王從道首先接着說道:“咱們雖然都在軍中多年,與西夏人打過的仗也算不少,但與遼人卻沒有接觸過,依屬下之見,到了河北前線,自當是以謹慎爲上,不可輕舉妄動。”王從道的發言,實際上代表了老種的部分意思,种師道前半生庸庸碌碌,到老了這才爆發出耀眼的光芒出來,前面生坎坷的經歷也造成他在做事的時候沒有他的叔父種諤和族兄種樸那樣衝動和果決,略微顯得有些猶豫。

“直娘賊,管他們這些幹什麼,若是他們敢來,就幹他們好了!在某看來契丹蠻子和党項蠻子也沒啥不同,又沒有多生出兩個腦袋來!”楊可世對於王從道的發言很是不滿,立刻出言反駁道。他的想法倒也很簡單,現在想這些根本沒用,到了前線若是真打起來,幹就是了,難道還能退縮不成?

种師道看了楊可世一眼,不由輕輕嘆了口氣,他又把目光轉向了李峴:“安國,我聽說你是原來最爲反對這‘海上之盟’的,現在有什麼想說的麼?”

楊可世是西軍裡中級武將裡的第一猛將,深得童貫的賞識,他和辛興宗兩個都是童太尉極力提拔和拉攏的人,只不過楊可世很念舊情,不肯離開種家,而辛興宗因爲父輩早逝,沒有什麼依靠,很高興就投靠到了童貫門下。

倒是熙河軍裡的楊惟中,因爲在戰場上拋棄主帥而逃,遭致劉法的冷落,不得以投靠了童貫。包括李峴在內,在年初調往江南平亂的部隊,都是童貫看重的人,只不過在外斬了方臘之後,种師道把童貫真把楊可世給弄走,又專門上書把楊可世的部隊調回了西北。

對於楊可世,种師道不好當面指責,只怕對方真的離心離德,被童貫給挖走了,一直以籠絡爲主。他現在指名讓李峴發言,實際上就是想借李峴之口,來反駁楊可世剛纔的說法。

李峴皺了皺眉頭,他不想被老種給利用,可是有些話卻不得不說。他清了清嗓子,這纔開口說道:“現在官家的旨意已下,徵遼之事已經是勢在必行,再討論海上之盟的是非又有甚用?只不過王虞侯說得很有道理,破船還有三斤釘,遼人若是作困獸猶鬥,確實是不好對付,我的意思也是靜觀其變爲上。”

种師道對於李峴的出言支持很感滿意,臉上露出些許笑意,點了點頭說道:“就這麼定了,各部到了河北前線,不可輕舉妄動,先看一段時日再說。另外冬日行軍,大家都不容易,要特別注意軍卒們的保暖,否則不等走到河北,咱們自己就先因傷病減員不少。”對待士卒方面,西軍出身的將領雖有剋扣,但卻不像河北路各軍那麼過分,大家還說得過去。另外大家還比較羨慕的是李峴,他替童貫養了幾年的軍馬,結果不知怎麼把這些軍馬糊弄到了自己的手裡,把他和姚炳手上的部隊改成了騎軍。

這兩人手上的六千騎軍,現在成了种師道極爲看重的一支力量。

這冬日裡天短,大軍每天只能行軍百十餘里,就得紮營,從寶雞到京兆府(西安)又走了三天的功夫,才與姚平仲所統帥的環慶軍匯合,幾支部隊合兵一處,然後浩浩蕩蕩開往潼關方向。

大軍一路向東,所過之處日漸繁華,不過地方上供應的糧草卻是質量越來越差起來,西軍裡的的報怨聲也是越來越多。老種在聽到後氣得吹鬍子瞪眼,卻也拿這些地方上的文官們沒有任何辦法。鳳翔府還好,那是他統轄的範圍內,但進入到陝西永興軍的地盤上,他說話也只跟吹一陣風沒什麼兩樣。

李峴和翟進帶着部隊走到華州,卻見劉文彥、姚平仲與幾個穿着緋紅武官錦袍的年青人帶着一小隊扈從迎了過來。翟進所率領的五千熙河軍要分給劉文彥兩千統帶,這是出發之前老法已經都安排好的。在京中侍衛親軍中任職的西軍子弟大都通過門路進入到了這次的河北路大軍裡來,以便混些資歷和撈取些功勞。

和劉文彥、姚平仲這些人在一起的幾個年青人,能夠在年紀青青就坐到中級武官的職別上,應該是京中權貴家出來的衙內們。

李峴和劉文彥、姚平仲打着招呼,一個油頭粉面的傢伙騎在高頭大馬上對李峴拱手道:“李團練是吧,小弟在京中早就聽聞李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英雄了得,小弟曹晃,剛入職河州都監,日後還請李兄多多關照。”

李峴瞅着面前的這位曹家出身的衙內,說話十分客氣,彬彬有禮,與自己想象中的紈絝子弟形象相去甚遠,一時有些發楞。“好說,大家今後都在一個鍋裡吃飯,就算是一家人,還望相互提攜。”好在他及時清醒過來,也是拱着手客氣地回答道。曹晃這廝雖然給人的感覺是身上沒有半點軍人氣息,但是跨下的駿馬倒是非常漂亮,全身烏黑油亮,沒有半點雜色,正是傳說中當年項羽所乘著名的烏騅馬。

只不過,眼前這騎在馬上的傢伙怎麼也無法和英雄蓋世的西楚霸王形象聯繫起來,“真可惜了匹好馬!”李峴只能在心裡暗自嗟嘆了一句。

60、淮西(二)37、仁多泉城80、平方臘(三)13、淮東77、蜀道15、使幽州(七)67、救援劉法(二)22、北遼使團33、傷兵營38、龍門渡23、積蓄32、會州城下(三)27、軍事會議25、雁門關前15、決策58、少府監76、殲敵10、灰燼53、汜水關(五)41、河東義軍(二)36、火槍(二)51、汜水關(三)68、安定29、招募流民60、火紅的七月57、太學43、救援太原(二)55、招生15、決策12、劉家九郎59、干擾10、永樂城(一)46、古浪寨65、練軍(二)27、收復疏勒(一)三、朝堂18、西域于闐55、招生31、會州城下(二)59、干擾54、汜水關(六)15、挨坑23、變化83、進北庭55、風波再起39、鐵廠13、使幽州(五)71、學生們30、五馬山寨72、投效4、 血夜(四)6、劇本不對啊53、西域57、太學58、种師中58、火炮(一)32、沁河口保衛戰(一)75、雁門40、河東(一)60、火紅的七月40、三方11、永樂城(二)13、使幽州(五)69、穎昌之戰(三)24、塞外春寒59、混亂75、背鍋63、奸細們79、橫掃3、 施恩3、 血夜(三)50、沒有希望31、剿滅曹成(一)38、龍門渡44、收復河東(二)41、道法琉璃?72、穎昌之戰(六)10、灰燼75、雁門56、火藥64、練軍(一)29、收復疏勒(三)73、安南79、橫掃65、雲州25、閒議41、京玉關80、平方臘(三)80、濁浪(四)61、農業時代54、汜水關(六)80、濁浪(四)11、築城(二)9、 劉仲武45、重建晉陽51、新的茶路45、救援太原(四)69、穎昌之戰(三)49、喀羅川(二)39、西域屯田
60、淮西(二)37、仁多泉城80、平方臘(三)13、淮東77、蜀道15、使幽州(七)67、救援劉法(二)22、北遼使團33、傷兵營38、龍門渡23、積蓄32、會州城下(三)27、軍事會議25、雁門關前15、決策58、少府監76、殲敵10、灰燼53、汜水關(五)41、河東義軍(二)36、火槍(二)51、汜水關(三)68、安定29、招募流民60、火紅的七月57、太學43、救援太原(二)55、招生15、決策12、劉家九郎59、干擾10、永樂城(一)46、古浪寨65、練軍(二)27、收復疏勒(一)三、朝堂18、西域于闐55、招生31、會州城下(二)59、干擾54、汜水關(六)15、挨坑23、變化83、進北庭55、風波再起39、鐵廠13、使幽州(五)71、學生們30、五馬山寨72、投效4、 血夜(四)6、劇本不對啊53、西域57、太學58、种師中58、火炮(一)32、沁河口保衛戰(一)75、雁門40、河東(一)60、火紅的七月40、三方11、永樂城(二)13、使幽州(五)69、穎昌之戰(三)24、塞外春寒59、混亂75、背鍋63、奸細們79、橫掃3、 施恩3、 血夜(三)50、沒有希望31、剿滅曹成(一)38、龍門渡44、收復河東(二)41、道法琉璃?72、穎昌之戰(六)10、灰燼75、雁門56、火藥64、練軍(一)29、收復疏勒(三)73、安南79、橫掃65、雲州25、閒議41、京玉關80、平方臘(三)80、濁浪(四)61、農業時代54、汜水關(六)80、濁浪(四)11、築城(二)9、 劉仲武45、重建晉陽51、新的茶路45、救援太原(四)69、穎昌之戰(三)49、喀羅川(二)39、西域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