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建奴內亂

天啓元年四月二十日午時,鎮江堡中的一處大院內,一直在等待着有所表現的李永芳,正同其兒子李延齡,與十幾個屬下密議。

李永芳開具名冊保留下來的百多屬下,均是在撫順陷落之前便一直跟隨已久的人,既算是家丁,也算是僕從。當初在努爾哈赤手下辦事時,可全靠這些屬下爲其維繫生存之道。這一次在遼陽選擇降了蘇翎,理所當然還是要靠這些人支撐。

蘇翎給李永芳撥付了白銀一萬兩,李永芳自是知道蘇翎的用意。這可比努爾哈赤用升官、嫁女要實在的多,在後金時,努爾哈赤的賞賜真可謂羞於見人,上百兩的銀子,還算是賞賜給那些貝勒的較高恩賜。努爾哈赤別看戰績輝煌,屢戰屢戰,繳獲頗多,但那都是屬於其私人的財物,再說,努爾哈赤到底有多少銀子,怕也未必能拿出萬兩用於籠絡人心。說到底,努爾哈赤與他的八旗貝勒、大臣們,依舊是屬於山裡人,與大明朝所謂的財富,無法相提並論。

努爾哈赤給予李永芳的好處,總得算上也沒有萬兩白銀。這回蘇翎連賞賜之類的詞都沒說過,直接命人運過去一萬兩銀子,只說“好生辦事”,別無它話。按說李永芳在撫順做遊擊時,也算是貪污軍餉、挪用庫銀,再加上什麼吃空額、報僞功等等,凡是大明朝遼東都司衛所武官所能用得上的斂財手段,是一個不拉,但也沒有見過上萬銀子擺在面前的情景。

若是在努爾哈赤那邊,或許那些貝勒、大臣以及女真貴族們還真不一定以銀子作爲財富的象徵。人口、牛羊、土地,纔算是實在地富裕。而李永芳這麼些年,深知銀子的好處。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有銀子在手,還有什麼買不到的?深宅大院,女人僕從,都用不着費什麼氣力。

不過,若不是遼東戰事突起,撫順遊擊李永芳還等着攢夠了銀子,再走走哪位朝中大員的路子。在這職位上再升上幾級,可惜,還沒等這夢做完第一步。便面臨生死之擇。自古貪財者必然惜命,若是從後面幾年遼東的戰績來看。李永芳的投降也算是尋對了機會,至少命是保住了。當然這一次,李永芳又選對了保命的時機。就算李永芳沒有將那數千遂不及防的八旗兵殺死,也無法守住破爛不堪的遼陽城。一旦城破,以其大明朝第一降將的身份,到哪兒都是個死字。

想明白這一點。就算李永芳留在薩爾滸地家眷保不定也死在亂軍之中,李永芳也能讓自己與兒子存活下來。再說,女人對李永芳來說不過是傳宗接代而已,更不要說努爾哈赤給她的那個不堪入目的老婆。李永芳地兒子李延齡,還不到二十,但已能夠幫着父親做事。當初努爾哈赤曾賜名李率泰,這回重歸大明。自然是要又改了回去。

不論李永芳是否心甘情願。蘇翎其實也遠未過多考慮他的想法。但當一萬兩銀子擺在面前,李永芳地心思便鐵定了跟從蘇翎。而蘇翎暗令殺了那些屬下。也算是給李永芳少了一大忌諱。就在一堆白花花的銀子面前,李永芳與兒子李延齡商議了許久。要爲蘇翎做一番事出來,以去除降將的名聲。

此時李永芳已住在鎮江城內,一處因戰亂逃離鎮江的大戶住宅被蘇翎分給其居住,甚至還從遼陽城內的那些俘獲的僕從中撥了二十人給其使喚,這已經算是尤其優待了。

那些重金賞賜之下派往瀋陽、薩爾滸等地地屬下,歷時近一月,方纔陸續返回。這些零星的消息彙集起來,李永芳經過一番整理,這才瞭解到努爾哈赤自遼陽奔回薩爾滸之後的大致輪廓。7Z小說?就在這一日下午,李永芳前往趙毅成處稟報消息。既然不讓李永芳領兵,蘇翎便將其劃歸趙毅成管轄。這自回到鎮江堡之後,李永芳僅僅見過趙毅成三次,自己沒什麼收穫,可讓其一直心中忐忑,這消息一齊,李永芳便一路小跑地去找趙毅成。

趙毅成的哨探總部,如今就在鎮江堡參將府衙後院,這進出可都走後門,算是哨探們的一種掩飾。不過,李永芳見到趙毅成,才說了數句,便被趙毅成打斷。趙毅成立即派人去尋在鎮江堡城外巡視的蘇翎,要一起聽李永芳的稟報。

蘇翎回來地很快。努爾哈赤地動向。可關係到今後所有地調度。而眼下鎮江堡城外地一切努力。也將由努爾哈赤地消息決定存廢。

蘇翎進到前廳。隨手將馬鞭扔在桌上。對李永芳說道:“都有什麼消息?”

李永芳上前行禮。說道:“屬下派出去地人都已回來。瀋陽、薩爾滸地消息都有。”

“嗯。”蘇翎看了李永芳一眼。說道:“坐下慢慢說吧。”

這些日子遼陽一帶地哨探不斷送回消息。依舊是沒見有八旗兵地調動消息。是以此時蘇翎雖也急於瞭解努爾哈赤地動向。卻在臉上沒有顯露出來。

“努爾哈赤身染重病。”李永芳最先說出這一句話來。

果然,蘇翎立即被吸引,神色一緊,問道:“什麼病?”

“說是染上風寒,已不能騎馬。”李永芳答道。

蘇翎將信將疑,望向趙毅成。努爾哈赤如今年過六十,已屬老人,若是平常人等,身患疾病倒也不需多疑。可努爾哈赤一生歷經百戰,這身子骨可是要強於一般人,這風寒,的確要謹慎對待。

趙毅成問道:“何時得病的?”

李永芳答道:“據說是從遼陽趕回薩爾滸的第二日,便有不適,到第六日,說是已無法自己上馬。”

趙毅成聽了。也無法猜測是真是假,到底該信不信呢?

“大哥,若是從年歲上看,倒也有可能。”趙毅成說道。

蘇翎搖搖頭,說:“年歲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努爾哈赤帶兵攻打瀋陽、遼陽,也纔沒幾日,若真的身子骨不堪,如何能連續行軍作戰?”

趙毅成又問:“未必不成是氣的?”

“這個?”蘇翎側頭看着趙毅成,“若是因怒氣攻心得病,倒是說得過去。”

蘇翎將努爾哈赤地後路攪和的稀爛。就算一個平民百姓看到自家後院被搞得一塌糊塗,也會氣得渾身亂顫,何況還是一生奔波所得。但這般猜測。未免顯得兒戲了些。

“李永芳,你將所有的消息。詳詳細細的講來。”蘇翎對李永芳說道。

“是。”李永芳一直是歪着身子坐在椅子上,這會兒便稍稍坐正了,將屬下打聽到的消息,無論鉅細,一一講述出來。

原來,自三月二十二日晨由遼陽發兵回援。努爾哈赤率八旗兵一路急行,當天便趕至瀋陽。這次行軍,八旗兵比那一次都要迅速,因後路被襲,不僅努爾哈赤的福晉們身處險境,那些貝勒、大臣,哪一個家眷可都在薩爾滸城內。且八旗兵中。除了那些漢人降兵,以及一部分蒙古人以外。所有女真八旗兵的家眷,少說有一半是在赫圖阿拉附近。尤其是那些甲兵們。

出發之前,努爾哈赤也曾考慮到軍心不可動,是故消息儘量隱瞞,只說回瀋陽去攻打趁機而來的蒙古人。可一部分八旗武官也起了疑心,這次不僅匆忙回軍,且糧草、輜重等等盡皆少帶,就算是打蒙古人,也不是第一次了,何必這般匆忙?結果,出遼陽沒多久,赫圖阿拉被襲,界凡、薩爾滸危急的消息便幾乎傳遍了全軍。

八旗兵們跟隨努爾哈赤日久,打慣了勝仗,這還是頭一回面臨自家被襲的局面。努爾哈赤一向是用家人來脅迫士卒賣命,尤其是那些漢人降兵,其中有一部分主動降金地漢人,便是因家人被俘導致的結果。這一回,該八旗兵們品嚐這種滋味了。所以,消息傳開之後,大軍倒是沒亂,但八旗各隊幾乎都不用各自主官催促,一路狂奔而去,這沿途又丟下不少太重的軍需。

按以往努爾哈赤地懲罰手段,哪怕丟下一具梯子都要箭穿雙耳遊營示衆,這次似乎沒人懼怕。有些隊伍中被分有火器火藥的,那些低級武官嫌動作太慢,乾脆打算以漢人降兵逃走爲由,將其連人帶兵器一概棄之不管,任其自謀活路;還有地更爲心狠手辣,直接砍死,隨後快馬追趕大隊而去。當夜駐紮在瀋陽時,軍心已經不穩,連努爾哈赤也未察覺到各隊中少了多少人。

第二日一早,沒休息多久的努爾哈赤便命八旗兵火速趕往薩爾滸。若不是因爲馬匹也要休息,說不定當夜便要連續行軍。過了撫順一帶,遠遠地便見到薩爾滸上空濃煙滾滾,火光隱約可見。八旗兵們奮勇爭先,個個打馬狂奔,連平日的隊形都不要了。

此時郝老六、術虎早已撤離,只給努爾哈赤留下一片灰燼以及殘留的煙塵。數萬八旗兵進到薩爾滸,立即救火尋人,那些八旗貝勒大臣們,盡都各自率兵趕到各自的宅院,連努爾哈赤也不例外,到自己住處去查看。結果在一地的屍首中翻看之後,算是給其留了些希望,至少還沒完全死光,想必定是對方給俘獲了。

努爾哈赤立即集兵追趕,很快便又看到了界凡地一幕,與薩爾滸一模一樣。此時努爾哈赤還沒有什麼病態,當即也不分兵,直接沿路追趕,尋着郝老六與術虎的方向奔去。

但術虎與郝老六已經分頭奔往兩個方向,在那些四散奔逃的女真諸申們的稟報之中,努爾哈赤也分兵兩路,誓要將對手碎屍萬段。可沒多久,兩路人馬都遇到了幾個被綁在路口的女真人。這是郝老六與術虎留下的手段,警告努爾哈赤,若是再追,則斬殺俘獲的女真人。這點伎倆努爾哈赤當然不理。八旗兵依舊緊追不捨。但很快,路邊開始出現被集體斬首地女真俘虜,女人、兒童都有,八旗兵中也有部分士卒、武官在其中找到自己地家人。緊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且隨着追得越近,殺得人越多,最後一次,有上百人被集體斬殺。且努爾哈赤一路,其中便發現了努爾哈赤地一個福晉,以及個貝勒們地家人。

這下。那些八旗兵們不肯追了。努爾哈赤再三下令,可就連他的兒子。那些貝勒們,也都勸努爾哈赤暫時休兵,等弄清楚了對手是誰,想辦法將家人贖回來,再去報仇。想想努爾哈赤活捉宰賽來控制喀爾喀五部,如今誓比要受對方地脅迫。努爾哈赤當然不願。努爾哈市征戰一生,殺人無數,幾時有過這樣的情形?努爾哈赤厲聲下令繼續追趕,可卻沒有一人願意行動。任憑努爾哈赤拔刀威脅,甚至要砍殺那些帶領八旗的主官,自己的兒子,可仍然無效。

這下努爾哈赤更加狂怒。獨自一人抽馬前進。不過,沒奔幾步。便一頭栽下馬來。衆人趕緊上前救治,卻始終昏迷不醒。八旗各個貝勒們便旋即率兵回薩爾滸。這努爾哈赤此時倒真不是染上風寒,也不算是被對手激怒,恐怕倒是自己的兒子們的表現,讓其怒火攻心。

八旗貝勒們回到薩爾滸後,一番收拾,見薩爾滸城內無法住人,便只得在城外紮營露宿。爲遮掩實情,對外只稱努爾哈赤染上風寒。這努爾哈赤不能理事,八旗貝勒、大臣們只得各自收整本隊兵馬,並不約而同地派出自己的人,前往各處查看自家產業地損失。

結果當然令貝勒、大臣們極端失望,也份外憤怒,但此時又有什麼法子?隨後,各隊召集剩餘下來的牛錄,清點人口,整理家園,這些都花費了十幾日的功夫。這也是爲何蘇翎一直沒有看到努爾哈赤有所行動地原因。

這十幾日,努爾哈赤經一名漢人醫生,以及女真族自己的某些可以治病地法子調理,已能坐起,但也僅限於進些米粥,吊着性命,話,卻是說不完全。

這沒有努爾哈赤做主,各貝勒、大臣自由行事,紛紛各管自家一攤。清理人口的結果自然是少了一半,還有一些說不準是被殺,還是趁亂逃去。那些阿哈定是不會老老實實等着做奴隸,大半都已逃走。這剩下的人口,幾乎全是女真諸申,以及一些蒙古人,還有早就融入女真的一些漢人人戶。

術虎與郝老六的一番折騰,處於河谷一帶聚居之處的村寨,幾乎沒有留下一片好地房屋,只是那些稍遠的偏僻處的村寨還得以保存。各八旗貝勒、大臣各自收攏人口,收集糧食,重新搭建容身的窩棚,這點,倒與鎮江堡城外的場景有些像似。從那些沒遭到損失的村寨運出糧食,供大軍以及那些無家可歸的女真諸申食用,好在努爾哈赤平日裡還是窖藏了不少糧草備用,這些天將糧食取出來,倒是沒有吃食上地顧慮。

半個月過後,統計出來地結果,讓各個貝勒們開始各懷心思,彼此怒目以對。

努爾哈赤對八旗貝勒、大臣們,並非如其所說,一律同等對待,厚此薄彼就算在貧苦人家也是常事,何況這些擁有衆多牛錄人口的貝勒們。這一回地大戰,讓昔日得到好處的貝勒,比如說分到河谷一帶富庶地區地牛錄的,損失可就最大,不僅人口少了不說,牛馬牲畜等等也被斬殺殆盡。而昔日受到冷落的,到一躍成了後金首富。如此一來,原來得到好處的,自然心有不甘,而那些一向嫉妒在心的,如今可變成了心中暗樂。

努爾哈赤號稱天命汗,自立一國,其實也就是一大家子人。有家長在,兒子們自然要俯首聽命,可如今家長臥病在牀,這膽子可就漸漸地大了。不聽話的孩子們,都是從一點一滴開始壯膽的。這不,各八旗貝勒名下的牛錄之間,便開始爲窖藏的糧食,以及那些散佈在山林中的牛羊馬匹歸屬,開始爭鬥,甚至心照不宣地拔刀互博。當然這個情形僅限於不那麼顯眼的地方,總之被殺的人一律歸於敵人之手。

就這麼亂哄哄的過了些日子,努爾哈赤不辦事,便也就沒人全力去追究到底是誰抄了自家的後路。各貝勒大臣們都只顧清點自家,這之中當然也有看得遠的,開始想辦法進行春耕。畢竟女真國內的人,也是需要吃飯的。各家富裕程度,與糧食也有直接關聯,這也代表了各自所能擁有的人口數量。

至於八旗兵們,倒真沒人去關心他們心中想得如何,打聽到家人無恙的,自是放心,而家人死亡或是失蹤的,則徒然流淚而已。其中也有怒目圓睜,發誓要報仇雪恨的,不過,這也由不得他們說了算。另外,當傳說來襲的敵人之中,有不少也是女真部族時,八旗兵內裡的變化,便悄悄有了萌發的趨勢。

那些原來便是由忽而哈部,葉赫部等等征服而來的女真人,除了已經有賞賜自成一家以外,那些一無所有隻能當兵吃糧的,便萌生了逃歸原屬部族的念頭。只是這僅僅是暗中的想法,眼下八旗幾乎全部戰力都在一處,想逃,也沒有機會。

要說的,倒是八旗兵中的那部分漢人士卒、武官,這次返回薩爾滸,特別是奉令到赫圖阿拉巡視過的,均在心中有了異樣的感覺。這些不論是自己投奔的,還是被迫收編進八旗的,都聽說了襲擊薩爾滸、赫圖阿拉的敵人當中,不僅有女真部族,還有一部分打着大明的旌旗。那些一向對大明失望,作戰時直接選擇投降的漢人士兵,此時都驚異於這次大明的戰果,隱隱覺得,這遼東的天,似乎又要變了。

至於八旗兵中的蒙古人,倒是變化不大,這些人與那些蒙古部族差不多,給好處便行,可沒有什麼偏向哪一方。誰強就跟誰走,打葉赫時,努爾哈赤勝了,打瀋陽時,努爾哈赤也勝了,是故這些處於邊境一帶的蒙古人,便都拖家帶口地歸順努爾哈赤。眼下他們還遠遠沒想到變化,只明白這一次努爾哈赤敗得很慘,連自己的仇人是誰都還模糊着。或許唯一的變化,是這些蒙古人在提到努爾哈赤的名字時,遠沒有從前那般敬畏。

當然,八旗貝勒們也並非都是蠢貨,也有人看得見目前局勢的險處。比如皇太極,這位年輕的貝勒,竭力想將八旗攏在一起,數次提出好生商議國事。可這隨即遭到兄弟們的譏笑,大多不予理睬。皇太極只好日日守在努爾哈赤身邊,精心照料,希望努爾哈赤能夠早日康復,能將八旗兵再次擰在一起。

這邊皇太極照料着努爾哈赤,那邊的貝勒們當然也不甘落後,只是請安之後,便各自忙着收拾去了。努爾哈赤有時清醒過來,也跟皇太極做了番談論。只是驟然倒下,又是這樣的年齡,俗語說病來如山倒,老人一病,各種積累下來的病症便相繼出現,倒真是有幾分染了風寒的樣子。所以,這些日子,努爾哈赤始終不能作爲尊貴的天命汗發佈哪怕一條命令。

這些情形,直到李永芳的屬下悄悄返回時,仍然不見改善的跡象。當然,李永芳得到的消息也不可能如上面所說的那般詳盡,大多是將親眼所見、傳聞聽說相互印證,再得出結論。而李永芳昔日在努爾哈赤麾下收集哨探消息所養成的能耐,此時在蘇翎面前便竭力施展,將這些零星片段、蛛絲馬跡一一湊在一起,半是推測,半是實情地講述出來。自然,言語之中,哪些是實,哪些是推論,李永芳交待的十分明確。

李永芳說完,便望着蘇翎,聽侯吩咐。

蘇翎與趙毅成一直沒有打斷李永芳的敘述,此時方纔相互對視一眼,細細在心中琢磨。

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1章 撫軍心第20章 漸變舊俗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7章 鹽參商第18章 鎮江堡第12章 兩岸相連第49章 順勢而爲第43章 擢升總兵第93章 遷居移民第46章 心存高遠第39章 兩軍相聚第6章 山中人第68章 瓜熟蒂落第88章 斬草除根第51章 提督遼東第22章 赫圖阿拉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4章 世家大戶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31章 信手拈來第15章 十字路口第35章 遼陽移民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2章 赫圖阿拉第62章 事本尋常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2章 火器四營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章 昏官悍勇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3章 戰雷隱隱第35章 漫天煙雲第15章 因糧而往第6章 山中人第61章 再聚雄兵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章 夜不收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7章 黃雀在後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7章 分而擊之第35章 後續手段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1章 窮途末路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6章 振武新營第26章 遼陽血戰第8章 暗流涌動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4章 東西教派第55章 再起波瀾第8章 煙花柳巷第20章 棄婚約第22章 赫圖阿拉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3章 興京易主第73章 襲擾規模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4章 將軍視角第12章 紮營登州第3章 西洋之慾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2章 衆心所向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8章 無主之城第5章 上行下效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11章 暗磨刀第36章 孤注一擲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章 天災人禍第25章 虎添翼第31章 攻守同進第4章 豪酋遲暮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9章 李氏農莊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3章 思籌謀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1章 遮掩形跡第5章 鎮江參將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8章 羣山缺口第9章 整編軍第85章 用心險惡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2章 旁敲側擊第10章 身份之疑第14章 萬事俱備第46章 心存高遠第16章 烽火連綿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0章 轉念餘韻第3章 以河爲界第19章 鐵甲斷金第57章 臉面交情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1章 且變且行
第31章 練兵收心第21章 撫軍心第20章 漸變舊俗第46章 籌辦喜事第17章 鹽參商第18章 鎮江堡第12章 兩岸相連第49章 順勢而爲第43章 擢升總兵第93章 遷居移民第46章 心存高遠第39章 兩軍相聚第6章 山中人第68章 瓜熟蒂落第88章 斬草除根第51章 提督遼東第22章 赫圖阿拉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4章 世家大戶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31章 信手拈來第15章 十字路口第35章 遼陽移民第26章 商務總辦第22章 赫圖阿拉第62章 事本尋常第65章 豪爽胸懷第22章 火器四營第47章 重振陳家第2章 昏官悍勇第21章 且變且行第23章 戰雷隱隱第35章 漫天煙雲第15章 因糧而往第6章 山中人第61章 再聚雄兵第30章 來去由心第1章 夜不收第41章 擠壓行動第27章 黃雀在後第58章 變通之道第27章 分而擊之第35章 後續手段第55章 再起波瀾第21章 窮途末路第92章 開疆拓土第26章 振武新營第26章 遼陽血戰第8章 暗流涌動第64章 篩選精兵(一)第4章 東西教派第55章 再起波瀾第8章 煙花柳巷第20章 棄婚約第22章 赫圖阿拉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3章 興京易主第73章 襲擾規模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4章 將軍視角第12章 紮營登州第3章 西洋之慾第56章 牛錄歸附第32章 衆心所向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8章 無主之城第5章 上行下效第18章 山東總督(二)第11章 暗磨刀第36章 孤注一擲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章 天災人禍第25章 虎添翼第31章 攻守同進第4章 豪酋遲暮第11章 遮掩形跡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9章 李氏農莊第93章 遷居移民第23章 思籌謀第19章 英雄美人第11章 遮掩形跡第5章 鎮江參將第30章 賊酋血脈第18章 羣山缺口第9章 整編軍第85章 用心險惡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2章 旁敲側擊第10章 身份之疑第14章 萬事俱備第46章 心存高遠第16章 烽火連綿第81章 合圍瀋陽第10章 轉念餘韻第3章 以河爲界第19章 鐵甲斷金第57章 臉面交情第30章 賊酋血脈第21章 且變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