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烽火連綿

天啓元年三月十三日午時,連日奔馳那名哨探終於望見寬甸堡飄揚的旌旗。

爲節約時間,在沿路哨探的接應護衛下,此次瀋陽軍情取道璦陽,一路翻山越嶺,直抵寬甸境內。

奔近寬甸堡堡門,哨探們勒住戰馬,一手持趙毅成頒發的腰牌,一邊齊聲大叫:“軍情急報!”

守堡士兵凝神看了一眼腰牌,便立即讓開大門,哨探們連續抽了幾鞭,一齊向堡內奔去。

蘇翎與趙毅成正在廳內議事,便見門外一陣馬蹄聲,一人急奔入內。

此人滿頭大汗,將沾染的塵土凝成一塊塊暗斑。見到蘇翎,急道:

“稟報將軍,建奴發兵瀋陽,已於十二日辰時抵達瀋陽城下。”

蘇翎與趙毅成立即站起,問道:“多少兵馬?”

“未及詳查,瀋陽總兵賀世賢、尤世功已向遼陽告急,稱建奴約十萬進犯。”

“你親眼所見?”蘇翎追問。

“是。”

“八旗都到了麼?”

“八旗軍旗都親眼見到,俱都在瀋陽城外紮營。”

“好,你且去歇息。”蘇翎說道。

“是。”

立此大功的哨探隨即退了下去,不過,一出門便一個踉蹌,顯是精疲力盡。這完成了任務,便有些支撐不住。這個大功,將使這名哨探得到數百兩銀子的獎勵。千山堡自從拓展疆域開始,便將原來的分田激勵,轉爲銀兩獎賞。

蘇翎不由自主地咬了咬牙,轉頭望向趙毅成,深吸一口氣,一字一頓地說道:“點燃烽火!”

“是。”趙毅成響亮地答道,那一雙眼睛裡,似乎也閃動着某種跳躍的光芒。

籌備許久的大戰,終於開始了。

少頃,寬甸堡內猛地升起一道煙火,在半空中炸開,令人眩目的光點四散飛開。

寬甸堡外所有的人都仰頭觀望這道漂亮的煙火,不明就裡的人只會在心裡發出一聲讚歎,但那些早被叮囑的人,卻立即行動起來。

就在焰火升起的同時,寬甸堡內又升起一股濃濃的黑煙。今日天氣很好,山風很弱,這道黑煙只略略傾斜,便向着散佈着朵朵白雲的天空升去。

很快,距寬甸堡數裡處的一座山頭忽然冒出一團火光,有些像火炮燃放時炮口的爆燃,但卻聽不到聲響,隨即,又是一道黑煙冉冉升起。緊接着,又是數裡之處,在視線可及的山巒之間,也跟着升起黑煙。

一道道黑煙就這般不斷地在更遠處升起,距哨探進入寬甸堡不過小半刻的功夫,這黑煙已經傳出數十里。

天公作美,也源於最後一次的緊急檢視,這些烽燧都得到及時整備,戰鬥的烽火按預先設想的那樣,向遠處傳播開來。

整個千山堡轄內的人,都動了起來。

寬甸堡堡外的黑甲騎兵營見到黑煙騰起,立即號角連連,各隊騎兵立即整備行裝,準備拔營出征。四周村子裡集結的精裝民夫,也開始在管事們的召集下,牽馬套車,向寬甸堡集結。這些民夫將在隨後的幾日隨時聽侯調遣。

蘇翎帶着趙毅成、祝浩以及幾十個護衛騎兵,弛出寬甸堡,來到黑甲騎兵營軍營時,整個騎兵營已經做好出發的準備。蘇翎不再多說,一切事先都已做好安排,只連下幾道軍令,大軍即刻向鎮江堡方向行去。

浩浩蕩蕩的騎兵隊伍並未縱馬奔馳,而是列着整齊的隊伍沿路行進,隨後是配備這騾馬的輜重隊伍,整個騎兵營猶如一個整體,以同樣的行進速度在烽火的襯托下組成一幅鐵甲出征圖。

只消一個時辰,烽火的警訊便傳到了千山堡外,並繼續向渾江渡口以及北岸一帶延伸過去。

千山堡的胡顯成接到警訊,立即集結各類管事,發佈早已備妥的命令,待管事們按吩咐繼續傳達指令,便帶着二百多騎兵向太平哨趕去。此時千山堡營與湯南凱的火器四營已經在太平哨集結待命。

郝老六的太平哨營幾乎與胡顯成同時接到烽燧煙訊,這個營是目前千山堡最爲精銳的戰兵營,與蘇翎在寬甸堡訓練的騎兵營不同,太平哨營的一切訓練,都是以山中攻防爲主,並且,配置的火炮不僅移動方便,且使郝老六的太平哨應具備攻城之力。

郝老六隨即下令,太平哨營立即拔營,前往牛毛鄔設立的前哨營地集結。而千山堡營與火器四營也緊跟其後,三營共計一萬五千人馬,幾乎將沿途的山谷道路塞得滿滿登登。隨着胡顯成的抵達,後續還有近萬的精壯民夫在郝老六的兵鋒之後掃清一切。

再過一個時辰,渾江渡口北岸的曹正雄及其副手薛水彭,接到烽燧煙火的稟報,也同樣開始集結人馬,整備糧草、器械,準備出發。不過,曹正雄與薛水彭都得按耐住性子,再等候一日。按事先的安排,各部人馬都將依據各自目標的遠近,將出發時間排出先後順序。是故這時郝老六與曹正雄都只能先派遣遊騎、哨探,將早已偵測得熟悉的目標,再次潛近觀測,以查變動。

曹正雄最初所帶人馬不過二千多,此時也按事先預計的,在長白山一帶徵募女真部族、錯落的精壯之人入伍。有了千山堡的經驗,也有着千山堡糧草的支持,曹正雄沒有遇到蘇翎最初興起時的那般局面,一切似乎都很順手。曹正雄只需嚴整軍紀,按着已成定規的模式訓練士卒即可。何況,曹正雄所部有不少經過篩選過後的女真族戰士,招募之事更是事半功倍。這些精通山中行路、戰鬥的女真人,使得曹正雄所部達到預計的五千之數,且鞍馬、甲杖一無所缺。

曹正雄唯一特別做的,是將儲備已久的幾箱白銀搬了出來,在校場上再次宣讀軍紀,然後每人一兩的額外賞銀。對於戰爭中的賞格,蘇翎早已頒佈,曹正雄算是照本宣科,激勵這些初次入伍的女真戰士。

白日放煙,夜裡舉火。

老天的確十分照顧,烽燧煙火一直向北傳佈警訊。到第二日,遠在海西的術虎便得到這期待已久的消息。

海西、東海一帶,自然與寬甸、遼東不同,這傳播消息自有一套辦法。

術虎立即下令召集兩萬部族戰士集結,連同術虎本部所領三千多裝備最爲齊全的騎兵,共計兩萬三千人。這僅是預計中的人馬,實際上到來的部族戰士遠不止此數。蘇翎對術虎所在海西、東海一帶連續不斷的補給,使得這兩萬多部族戰士得到更多的兵器、器械,戰馬是不愁的。另外,糧食也已存儲齊備。這些部族戰士並未如蘇翎所在千山堡編製成完整的營伍,而是各自以部族爲隊,只不過全部接受術虎的軍令。

努爾哈赤當年征戰四方之時,以少勝多,征服了整個東海、海西一帶的部族,並將這些部族中的一部分帶回老城赫圖阿拉。而此刻烽火連綿之時,術虎集結的兵馬,卻有着無數不同標記的旌旗。

這些部族不僅有往日輝煌一時的哈達、輝發、烏拉等大部族的餘部,也有納殷部、額赫庫倫部、虎爾哈部等小一些部族,實際上努爾哈赤當初不過是消除了大部分明着反抗的部族戰力,而各處此起彼伏的叛亂從未停止過。在對明遼東作戰所獲頗多之後,努爾哈赤始終無法將這些變動作爲主要目標予以關注。如今術虎集結着幾乎全部對努爾哈赤當年的屠戮懷恨在心的部族戰士。

此刻,各個部族都將自己族中明顯的標記刻畫在軍旗之上,向術虎所在四面八方地聚攏過來,遠看上去,當真是旌旗翻飛,別有一番異國景象。要說的是,這些部族中不僅有隱瞞仇恨的,還有更遠的北方一帶答謝蘇翎、術虎而排出的精銳部族戰士。

兩天之後,術虎便揮軍南下,向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境內漫山遍野地涌去。

海西、東海一帶的山中,努爾哈赤留下的兵馬幾乎忽略不計,術虎這些部族的戰法有各自不同,簡直可稱一路毫無阻礙地向努爾哈赤的心臟殺去。沿路的村寨、農莊全部佔領,將繳獲物搬運一空之後,便焚燒殆盡,人口、牛羊自有後面的男女老少們帶回後方。至於各部之間的協調,戰利品的分配,術虎在最初就已與各部族的首領們商議妥當,此時更是毫無阻礙。

習慣於山林作戰的部族戰士們,讓一路上被襲殺的後金小股人馬,連報信的機會都沒有。戰馬能走到哪裡,哪裡便是戰鬥的第一線。而此時努爾哈赤正在瀋陽做着發財美夢,絲毫不知自己的尾巴,已經被術虎兇狠的部族戰士一口吃掉。

而蘇翎,帶着久經訓練的黑甲騎兵營,也已抵達鎮江堡,與餘彥澤的七千振武營分營而立。

蘇翎仍然在等待時日,與趙毅成一樣,心內不免帶着幾分焦急。如今已經發動,但對時間的把握,卻是僅僅是估算,能不能達到預計的那樣,是這次蘇翎發動奪金戰役的關鍵。

【收藏、推薦,謝謝鼓勵】

友情推薦:

“落寂鬼才”的《修真大帝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第33章 叛將結局第7章 全心備戰第1章 遼事再變第6章 烈火焚城第4章 豪酋遲暮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4章 築江城第20章 遼系一派第56章 牛錄歸附第17章 鹽參商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9章 江湖人士第9章 整編軍第43章 擢升總兵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6章 心存高遠第22章 兵將之選第16章 太平哨第27章 悍兵來源第12章 將星隕落第3章 武裝辦案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章 一家人第43章 擢升總兵第12章 將軍手段第46章 心存高遠第34章 月下琴音第24章 驅虎吞狼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章 牛錄商人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章 一家人第48章 建奴內亂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2章 鎮江水師第39章 江湖人士第44章 賀禮雲集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章 兵部題稿第67章 蘇府新家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1章 遮掩形跡第33章 波光之下第11章 天朝小國第4章 女真人第9章 以血授職第27章 分而擊之第14章 遼東經略第77章 外圍殺戮第23章 雪夜除夕第30章 賊酋血脈第53章 將軍幕僚第7章 全心備戰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4章 臨時整軍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1章 水師一部第15章 兵事之初第5章 七月流火第3章 經略奇功第89章 殺光慶功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3章 思籌謀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章 軍政之分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3章 西洋之慾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8章 鎮江堡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3章 經略牽線第80章 戰事前移第3章 西洋之慾第11章 顧此失彼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5章 小勝暗襲第43章 擢升總兵第20章 阿哈諸申第9章 未來基石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4章 臨時整軍第68章 瓜熟蒂落第70章 去舊迎新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1章 顧此失彼第14章 千山堡第60章 豪酋頹途第3章 七恨起兵第20章 遼系一派第35章 太平新城第68章 瓜熟蒂落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8章 千山浴血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9章 峽谷藏兵第35章 遼陽移民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72章 策反八旗
第33章 叛將結局第7章 全心備戰第1章 遼事再變第6章 烈火焚城第4章 豪酋遲暮第26章 遼陽血戰第24章 築江城第20章 遼系一派第56章 牛錄歸附第17章 鹽參商第37章 欲赴蒙古第39章 江湖人士第9章 整編軍第43章 擢升總兵第12章 將星隕落第46章 心存高遠第22章 兵將之選第16章 太平哨第27章 悍兵來源第12章 將星隕落第3章 武裝辦案第13章 軍心爭功第2章 一家人第43章 擢升總兵第12章 將軍手段第46章 心存高遠第34章 月下琴音第24章 驅虎吞狼地四十五章 商貿統籌第1章 牛錄商人第33章 鄉鎮攻略第2章 一家人第48章 建奴內亂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2章 鎮江水師第39章 江湖人士第44章 賀禮雲集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章 兵部題稿第67章 蘇府新家第93章 遷居移民第11章 遮掩形跡第33章 波光之下第11章 天朝小國第4章 女真人第9章 以血授職第27章 分而擊之第14章 遼東經略第77章 外圍殺戮第23章 雪夜除夕第30章 賊酋血脈第53章 將軍幕僚第7章 全心備戰第35章 太平新城第34章 臨時整軍第54章 越來越近第21章 水師一部第15章 兵事之初第5章 七月流火第3章 經略奇功第89章 殺光慶功第32章 城下收兵第23章 思籌謀第70章 天啓內帑第4章 軍政之分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3章 西洋之慾第74章 雙喜臨門第18章 鎮江堡第12章 鎮江水師第23章 經略牽線第80章 戰事前移第3章 西洋之慾第11章 顧此失彼第56章 牛錄歸附第23章 經略牽線第13章 如箭在弦第15章 小勝暗襲第43章 擢升總兵第20章 阿哈諸申第9章 未來基石第36章 空城以待第34章 臨時整軍第68章 瓜熟蒂落第70章 去舊迎新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1章 顧此失彼第14章 千山堡第60章 豪酋頹途第3章 七恨起兵第20章 遼系一派第35章 太平新城第68章 瓜熟蒂落第57章 女真國策第18章 千山浴血第35章 太平新城第19章 峽谷藏兵第35章 遼陽移民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72章 策反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