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擢升總兵

天啓元年四月一日午時,駐紮在遼陽城內的大軍,蘇翎的黑甲騎兵,郝老六的太平哨營,以及顧南、郭傑中的三千人馬,均在一頓飽餐之後,拔營而去,向各自的目標挺進。

黑甲騎兵的列隊而行,讓遼陽城內的那些明軍官兵甚是好奇,待看出黑甲騎兵們人人佩戴重甲,且戰馬上也披有一層棉甲時,不禁紛紛相互打聽,要問這到底是何人的騎兵大隊,居然有這等威風。這其中有些低級武官也有另外的念頭,這等戰力明顯強盛的騎兵,是要開往何處?這若是留在遼陽,豈不是更添了分保障?這疑心一起,不免回頭到營內請示主官,欲問個究竟。

這些問題最終彙集到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面前,由此,給朝廷報上的大捷,開始在遼陽城內流傳。此時,袁應泰已顧不得遼陽城內是否還有奸細,想要用此來穩定軍心。而黑甲騎兵與蘇翎的名字,開始在明軍官兵中流傳。其中那些一向胸有大志的低級武官以及士卒們,不免將這位新生的將軍,作爲自己的目標幻想着。這麼多年遼事屢戰屢敗,如今終於有了可以肆意傳播的消息,這到底給留守在遼陽的明軍官兵增添了多少信心,可沒人能琢磨出來,但看到士卒們面上的笑意,就連李光榮總兵,也不得不佩服起蘇翎來。這位李光榮總兵,按朝廷上那些兵備道們譏諷的話說,是時時迷糊,除了盤算軍餉時雙眼冒光,其餘時候很難知道其是否能聽明白別人說的任一句話語。但近日,在袁應泰很是誇張地描述了一遍遼陽失而復得,還有赫圖阿拉的奇襲,界凡、薩爾滸的連續攻克,這些屈指可數但的確令人不敢相信的戰績,使得李光榮的雙眼不再微閉,竟然破天荒地開始每日早晚巡視起軍營來。

這次蘇翎率大軍離去。遼東經略袁應泰袁大人依舊站立在城牆之上,望着滾滾東去的騎兵感嘆不已。這回袁大人不再是孤身隻影,不但親隨何丹旭在身後,還有武科第一人張神武,以及其餘幾位連續奔波數日趕到的武官們。這些人都身份、背景各異,甚至身材都難說有相似之處。但有一點是相同,那便是都經袁應泰上任之後舉薦而升職。此次趕赴遼陽,多少有些報恩之意。當然,對於此刻袁大人對一個參將如此重視,心內不以爲然當然是有地。

“張神武。”袁應泰收回目光,但卻沒有回頭,叫了一聲。

“屬下在。”張神武應道。

“那些女人,你審問得如何了?”袁應泰大約是想到了這件必須立即辦的事,不然蘇翎剛走。這萬一努爾哈赤兵臨城下,這份大功可就難說了。

“屬下審了三人,這些女人果真是努爾哈赤的福晉。還有其子的女人,兒子,剩下的大約是那些大臣的家眷,屬下尚未問清。”張神武大聲說到。

“總計幾人?”

“大人,總計三十七個女人,十一個孩童。”張神武說道。

袁應泰返身看着張神武,說道:“你可有把握押解人犯進京?”

這個問題已經跟張神武提過。因蘇翎地大兵開拔而耽誤了。袁應泰其實不願張神武離開。如今身邊地人實在太少。但此事又信不過別地人。

“大人。屬下適才想過。最穩妥地辦法。是從海州乘船趕赴山海關。或是直達天津。只要上了船。屬下擔保萬無一失。”張神武可是真地想過。這一路經廣寧而過。可不一定安全。誰知道那些敗兵之中。有沒有混進努爾哈赤地奸細。

“你識得行船?”袁應泰問。

“屬下略懂。”

“好。這事可就叫給你了。辦好了。這份大功。也有你一份。”

“屬下忠心辦事。只爲贖罪。不敢貪功。”張神武可沒忘了自己是因何而來地。

袁應泰擺了擺手,又對李光榮說道:“李總兵,你派出兵馬前往護送,船離岸,再回遼陽。”

“尊命。”李光榮答道。

袁應泰揮手說道:“立即去辦。小心從事。”

衆人一起鞠身退下,只剩下袁應泰再次望向漸漸遠去的塵煙,尤自想得很遠。

這邊蘇翎出遼陽東門。郝老六的太平哨營卻是出遼陽南門而行。越過依舊還有沒有清理完殘屍地壕溝,直接奔向牛莊。去掉了火炮。以及那些戰俘的累贅,太平哨營也全數都是騎兵,戰馬只多不少,這行軍不必蘇翎的黑甲騎兵慢。

當天,郝老六便摔太平哨營奔過鞍山,直撲三岔河。這牛莊是三岔河上地一個大屯,有數千人口居住,且正守在三岔河的一處渡口,也算是一個緊要之地。

太平哨營不到天黑便將牛莊盡數圍住,還是挨家挨戶地清理。此處的居民早已分做兩派,在遼陽陷落的當日,兩部村民便相互廝殺起來,雖然最後部分勝負,卻是結下了生死冤仇。那去發留辮子的部分村民,見八旗兵來而復返,不免心中慌亂,原以準備好的辦法竟然沒了用處。這一等便是數日,不過,沒等到八旗兵來接受歸順儀式,卻等到了太平哨營的圍攻。

事情辦得比想象中要簡單,太平哨營將剩餘的二千多百姓全數趕在曬場上集中,只說了幾句,便有熟人奔處告密。頓時,寬敞的曬場上分成兩部分,那些早準備降努爾哈赤地大戶們這下可慌了神,連連哀求,但絲毫沒有用處。人羣剛一分定,郝老六便命牛莊剩餘的一部分村民前去指認,叫出那些手染鮮血之人,當即斬首。至於剩餘的,郝老六倒是沒有立即殺掉,而是令其叫出全部家產,並隨軍搬運糧草輜重。

結果令郝老六吃驚,僅這部分大戶,家中便存儲有上萬石的糧食,金銀近五萬,還不算那些耕牛、大車等等傢什。細想下來。這些人預先投靠努爾哈赤,大概也是因這些家業之故。當然,這些家業被全數充軍,若不是時間不夠,郝老六大有將其田產也予變賣的想法。爲彌補搬運人手的不足,郝老六當即拿出銀子招募人手。結果,僅此一地,新兵便有二百人,且均是自備馬匹。

另外,還從牛莊搜出部分軍需,計有甲杖二百副,弓二百張及藥箭一千支,大炮彈三千發,小炮彈五斗。鋼鐵五十斤。據知情人透漏,這些可都是預備交給努爾哈赤的禮物。

當夜,太平哨營紮營牛莊。第二日晨,便前往塔山鋪,並一直往南直奔海州。這一路將沿着海岸趕赴金州城,因遼陽戰火,所有的大小官員全數逃空。連百姓也都紛紛向南逃奔,或是過海到島上避難。是故太平哨營只管沿途收人,懲治降人,並召集工匠。不少如牛莊那般準備降努爾哈赤的大戶們,紛紛被人舉報。當中難免也有平日遭人怨恨而冤殺地。總之,郝老六這一趟,果真算是清理了一遍,讓投降努爾哈赤地想法,成爲死亡的象徵。

蘇翎帶着黑甲騎兵,還有顧南與郭傑中的人馬,當天仍然在弓長嶺紮營。蘇翎等人還是住在當初的那間小廟裡,此時弓長嶺上已沒有了居民,所有的人全數逃亡。這自然給大軍宿營提供了方便。那些百姓們因窮苦。走時連鐵鍋都帶上了,而那些大戶們,可只帶了金銀細軟,還有糧食,那碩果僅存的廚房,便成了大軍伙房,連柴草都不必另外尋覓。

蘇翎帶着顧南與郭傑中,連夜查看地勢,就在驛道旁選定了修築大營地地點。等到第二日清晨。顧南與郭傑中便率領屬下士卒開始築城。按商議的結果。先修築一座大營,然後就着那些居民地房屋。再在外側修築土牆,若是時間還允許,再進一步加固成城堡。爲加強防禦,抵擋努爾哈赤地騎兵衝擊,就在大道上挖掘出三道壕溝,上面鋪上門板以供同行,一旦敵人來襲,只要撤下門板,便是短時間內無法逾越的防禦設施。當然,按蘇翎交代地作戰方式,這種防禦只是遲滯,顧南與郭傑中不會笨到死守弓長嶺的地步。

蘇翎辭別顧南與郭傑中,率黑甲騎兵沿着驛道過連山關,然後趕往璦陽堡。

奉蘇翎之令駐守璦陽堡的田大熊,已經習慣了作爲一營主官的心理態勢。當初拿着袁大人手書地軍令,直接來到璦陽堡城門前,喝令所有堡內官兵百姓聽令行事。田大熊還是頭一次仗勢欺人,但卻沒達到預期效果。

璦陽堡內,除了剩餘下幾個家住附近的衛所旗軍外,連一個能拿刀槍的人都沒見到。整個璦陽堡只餘下六七百百姓,守堡官員已經不知去向。這下田大熊倒是沒有客氣,直接進堡,將披髮軍全數帶進璦陽堡。璦陽堡也算是邊牆一帶地重要堡寨,最多時也駐紮有數千官兵,堡內武庫、糧庫是一營俱全,連火炮都安放在堡牆之上原樣未動。田大熊的五千人當即住得滿滿的,飽餐一頓之後,纔開始分派命令。

按着蘇翎的軍令,披髮軍是防備鴉鵠關一線可能出現的八旗兵馬,這一點田大熊還是知道如何去做,再說還有助手們提供參議。田大熊當即派出數隊遊騎巡視羣山要道,一切,都仿照蘇翎原來的制度執行,有各小隊隊長指導,一切都學得很快。當然,璦陽堡內堡外的百姓學得更快,幾乎沒兩日,便適應了這些披頭散髮的軍伍是自己人的事實。再說,除了無主地房子,披髮軍們當真沒有騷擾之處,連買雞殺羊,也是給了銀子的。這倒讓百姓們多了條賺錢的路子,也讓田大熊的披髮軍們,體驗了一番被人仰視的感覺。

蘇翎帶着黑甲騎兵駐紮在璦陽堡外,只讓田大熊帶着巡視了一遍設置的遊騎路線,略感放心,便叮囑了幾點,旋即離去。

從璦陽堡離開,經過鳳凰城,蘇翎沒有停留。此時已經趕上了那些行動遲緩的遷居百姓的尾巴,這些落後者是徒步數百里至此,大多是老弱婦女。蘇翎便留下一半的黑甲騎兵協助,自己則帶着另一部,飛馬向鎮江堡趕去。

數萬百姓遷居鎮江堡。不知趙毅成處置地如何,這些百姓將屬於蘇翎全權管轄,尤其是那些工匠們,那可是努爾哈赤急於得到的人手。在遼陽城內,這些人一概沒有遭到殺害,可見努爾哈赤對其有多少的迫切。而此時。這些人將在蘇翎的麾下一展所長,創造出更多的物事來。

蘇翎還未到鎮江堡,這袁應泰寫給朝廷地奏書,終於有了第一個迴應。

自遼陽到京城,千里之路,本還來得不快。但遼事危急,這快馬飛報的速度也快了許多。大約在三月二十五日,京城裡已得知遼陽西門正被努爾哈赤的八旗兵攻打。這最後一封文書,還是遼東巡按張銓寫的。但這一封過後。朝廷上便再也未得到遼陽地消息。

遼陽危急地消息,是連在瀋陽淪陷之後。張銓地手書當即被認爲是遼陽陷落地證明,這一天。朝廷上那些吵吵嚷嚷慣了的文官們均都沉默不語,一個個都說不出什麼主意來。最後被逼得急了,便開始指責遼東經略袁應泰的種種不是來。又說其難當大任的,有說肯定是招降的蒙古人作亂的,更有甚者,又提出當年熊廷弼便不該被撤換,若是熊廷弼在,建奴怎敢攻打瀋陽,攻打遼陽?

這番議論。讓年幼的天啓皇帝憤怒不已,連番訓斥。這說得是如何救援遼陽,怎又扯到熊廷弼身上去了?倒是兵部的幾個做實事地官員提出一系列方案,但那也都是以往發佈過命令,調兵而已,此時也唯有再加催促,急奔遼陽。

到了二十六日,袁應泰的奏書到了。不用說,滿朝文官當即轉悲爲喜。這遼陽還在,便是絕大的好消息。此時可沒人關注到底死了多少兵馬,殉國地有多少文武官員。等情緒稍聞,這才發現袁應泰還有一封奏書,居然是大捷。隨後的一番轟然叫好聲,誇獎自己有眼光之聲,等等等等,喧鬧了好一個時辰。當然,若是仔細去看袁應泰的奏書。還是有不少疑慮之處。但這時還沒細緻到那種程度。

總之到最後,給袁應泰是下達了衆多的評語、指令等等。而與蘇翎相關的。是一個重重的獎賞。

“擢升鎮江參將蘇翎爲遼東總兵.......”

聖旨上足有數百字對蘇翎予以嘉獎,賞賜不少,其中蘇翎最關心的,是郝老六、趙毅成、胡顯成等人被升爲參將,其餘人等被委以遊擊將軍,另外,還給予蘇翎數十道空扎,任蘇翎挑選合適將士,委以千總,把總等低級武職,隨後補報名冊。

這對大明朝來說,是少有的升賞。就在遼陽危急的消息傳來之日,天啓皇帝已經下了聖諭,要民間廣爲招攬有用之人,且令各鎮武官可以自薦,一旦選定,立即委以要職。這模糊地表明,皇上不打算再如慣例,以文官牽制。

這道聖旨下達時,一反常態地沒有人阻止。遼事地不可收拾,已經讓文官門意識到,這打仗,不是選哪個人做經略便能做好的事情。這僅僅是一個信號,表示皇上有心重振武力。當然,遼東一帶,不管是遼東的本兵,還是徵調的西兵,一概無法擔當復遼的重任,這一點怕是所有文官都心中明亮,但除此之外,又哪兒去尋得將才?

而蘇翎的名字,恰恰在這個時候冒出來,且經袁應泰之口,展示出堪比當年李成樑的大捷。如此奇功,怎能不予以特別加賞?

尤其是在這幾日,一衆文官以及各地的巡撫、御史等等,紛紛上書朝廷,一些是要求嚴懲那些遼事之中損兵折將且竟相逃亡的文官官員,且楊鎬、李如楨等人還未被判處何等處罰。而另一些人,則是要求皇上給予那些在遼事中陣亡將領應有地撫卹,升職以及蔭子。

另外,還有官員曝露出一件醜聞,說是兵部的某些書吏、官員私下阻礙公事,不給其一定數額的銀子,便一律拖之不辦,連專遞的文書也一概壓下,這其中便包括陣亡將士家眷請求追恤的文書,且仍然要索取銀子。

不僅如此,寧前道王化貞還上書說起遼陽一帶的逃兵三四萬人一齊奔向山海關,其中便有剛剛提拔被袁應泰舉薦而升任總兵官的姜弼、李秉誠等人。這一邊是逃兵敗將、貪腐官員,且陣亡大將的名冊是一長串的名單;一邊是立下奇功地默默無聞地小小參將,那能不引起衆人關注?如此不給予重賞,那纔是天下奇聞。

當然,擢升總兵的聖旨下達之後,纔有人去兵部翻檢蘇翎地來歷,但卻始終找不到任何憑證。這時,纔有人想起,這鎮江參將一職,還是皇上秘授的,難道是皇上埋下的這一路伏兵?

此時,兵部官員也不敢去問,直接便將這道升職的文書,快馬發向遼陽。

而此時,蘇翎纔剛剛望見鎮江城。

第16章 各有所專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章 牛錄商人第50章 夜話姻緣第67章 蘇府新家第32章 何去何從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9章 亂上加亂第15章 兵事之初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5章 十字路口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4章 依計漸進第8章 征服日第19章 新遼商第7章 女人問題第11章 遮掩形跡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7章 蒙古一部第40章 存身根本第9章 嬌顏如雪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9章 風雲隱現第68章 燧發短銃第72章 海上船隊第24章 海上將軍第64章 依計漸進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0章 計奪寨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章 天災人禍第86章 相互屠殺第26章 背影如煙第9章 整編軍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4章 斷酋根本第60章 豪酋頹途第26章 再選官兵第4章 紅色戰旗第26章 商務總辦第50章 夜話姻緣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7章 欲赴蒙古第2章 百戶屯田第49章 順勢而爲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章 以河爲界第23章 興京易主第29章 死生未卜第56章 疑神疑鬼第3章 以河爲界第39章 兩軍相聚第14章 千山堡第13章 以牙還牙第68章 燧發短銃第75章 袁家遷族第9章 李氏農莊第20章 漸變舊俗第24章 驅虎吞狼第84章 以火剝皮第3章 以河爲界第73章 襲擾規模第7章 保留地第5章 鎮江參將第85章 用心險惡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4章 海上將軍第70章 天啓內帑第23章 經略牽線第9章 李氏農莊第10章 計奪寨第13章 如箭在弦第6章 破金大陣第16章 各有所專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8章 鎮江堡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6章 商務總辦第14章 戰線前哨第68章 瓜熟蒂落第49章 人算天算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2章 將星隕落第33章 鄉鎮攻略第31章 攻守同進第1章 旗軍戍邊第5章 商人心思第53章 將軍幕僚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4章 布場作坊第27章 悍兵來源
第16章 各有所專第11章 天朝小國第33章 跨海揚帆第1章 牛錄商人第50章 夜話姻緣第67章 蘇府新家第32章 何去何從第61章 好事多磨第10章 此長彼消第27章 蒙古一部第59章 亂上加亂第15章 兵事之初第40章 虛張聲勢第18章 兌現軍功第15章 十字路口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4章 依計漸進第8章 征服日第19章 新遼商第7章 女人問題第11章 遮掩形跡第18章 千山浴血第27章 蒙古一部第40章 存身根本第9章 嬌顏如雪第35章 漫天煙雲第29章 風雲隱現第68章 燧發短銃第72章 海上船隊第24章 海上將軍第64章 依計漸進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0章 計奪寨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章 天災人禍第86章 相互屠殺第26章 背影如煙第9章 整編軍第35章 太平新城第24章 斷酋根本第60章 豪酋頹途第26章 再選官兵第4章 紅色戰旗第26章 商務總辦第50章 夜話姻緣第29章 風雲隱現第37章 欲赴蒙古第2章 百戶屯田第49章 順勢而爲第65章 篩選精兵(二)第56章 牛錄歸附第66章 將軍嫡系第29章 遼東畫卷第3章 以河爲界第23章 興京易主第29章 死生未卜第56章 疑神疑鬼第3章 以河爲界第39章 兩軍相聚第14章 千山堡第13章 以牙還牙第68章 燧發短銃第75章 袁家遷族第9章 李氏農莊第20章 漸變舊俗第24章 驅虎吞狼第84章 以火剝皮第3章 以河爲界第73章 襲擾規模第7章 保留地第5章 鎮江參將第85章 用心險惡第42章 固定航線第17章 戰馬悲鳴第24章 海上將軍第70章 天啓內帑第23章 經略牽線第9章 李氏農莊第10章 計奪寨第13章 如箭在弦第6章 破金大陣第16章 各有所專第16章 將值幾何第18章 鎮江堡第17章 山東總督(一)第48章 喬裝赴遼第26章 商務總辦第14章 戰線前哨第68章 瓜熟蒂落第49章 人算天算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2章 將星隕落第33章 鄉鎮攻略第31章 攻守同進第1章 旗軍戍邊第5章 商人心思第53章 將軍幕僚第69章 經略媒人第24章 布場作坊第27章 悍兵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