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

美國人登陸菲律賓,臺灣人斬獲兩艘美國巡洋艦,雙方皆大歡喜,只有西班牙人是兩手空空,不僅艦隊都被美國人擊沉在了港口裡,而且馬尼拉城也是眼看不保。這個老牌的殖民主義國家,從此以後,就再也沒站起來,沒落成歐洲的三流國家了。

接到內務部關於“小龍蝦”行動的秘密報告,劉芾躲在辦公室裡偷着樂了半天。報告中提到美國陸海軍隊正在圍攻馬尼拉,劉芾不禁琢磨着是不是再去給美國人添點亂。思考了一下午,劉芾還是決定不再出擊了,怕萬一被美國人看出端倪,就不好收場了,到時候把連着3次伏擊日本艦隊的舊賬一起搬出來,臺灣承受的壓力就太大了。

剛剛壓制住內心的衝動,一個不好的消息就來了。據民政部接到的報告,臺中的彰化縣部分地區發大水了,很多村子都被大水淹沒,具體規模有多大還沒有統計清楚。

看完了報告,劉芾倍感頭疼,外部壓力剛剛減緩,內部又事了,真是不省心啊。不過頭疼歸頭疼,該處理的還是要處理,而且要快,臺中是臺灣重要的蔗糖和亞麻產地,還建有很多糖廠,如果救災不及時,那麼農作物就會大幅度減產,嚴重影響當地乃至臺灣的發展。

如何救災劉芾還是稍微懂一點,靠當地政府肯定不行,靠國家支援,來不及,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動用軍隊。於是劉芾發佈了上任以來的第一個總統令:調派彰化附近的駐軍,火速趕往災區,進行第一波救災,並控制災害的蔓延。然後再電令彰化縣速度查明受災區域和損失,配合軍隊做好防疫和安置受災居民的工作,並把具體數量上報民政部,再決定後續的災後建設事宜。

總統令一發出,立刻得到臺灣社會各界的支持,以前在大清朝,受災了以後,無家可歸的災民只能自己向附近的城鎮轉移,餓死病死那是正常,僥倖能跑到城市附近,還不一定能進城,只能再城外等着富戶舍粥或者衙門開倉放糧。拿到救濟的糧食,也等不到下一季的農作物收穫,只能賣兒賣女賣自己。更可怕的是災後的瘟疫,由於臺灣天氣溫和潮溼,人畜的屍體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將污染水源,從而引發各種規模的瘟疫。

現在新的政府雖然也搞了一些遭人反對的措施,比如合作社、銀行貸款等,但是那些政策只是一部分比較富裕的地主反對,廣大的窮人和社會底層階級都是願意接受的。這次總統宣佈動用軍隊救災,還給災民安置臨時住所,統一發放救災糧,真是比大清朝強多了。

劉芾佈置完救災的工作,立刻又找來了內務部部長徐增亮,這個徐增亮年齡21歲,是以前“衝鋒隊”裡年齡最大的、各種學習成績最好的學員。由於在多次參加清洗和滅口行動中表現出很強的協調管理能力,劉芾就任命他爲內務部的部長,專門負責國內外的情報、安保等工作。

劉芾這次給徐增亮又派了一個不太難的工作,就是由內務部秘密派遣工作組,融入到各個救災環節中去,查看在此次救災和重建工作中是否有人發國難財,然後整理出材料,直接上報給總統。

這次受災的是彰化縣的東南部的二水地區,這裡是彰化平原通往中央山脈的必經之地,整個地區非常狹窄,被夾在八卦山與濁水溪之間。濁水溪發源於高山地區,上游落差很大,溪水湍急且量大。在夏季雨水集中的時候,溪水的含沙量很大,致使中、下游河道淤塞嚴重,以致經常遷徙改道。

今年山區大雨不止,河水暴漲,河道再次更改往北,衝破了原來的堤岸,把附近的幾十個村莊都淹沒了,受災人數超過了3000。

由於軍隊行動迅速,後續措施跟進的及時,除了在水災中淹死的300多人外,被迫逃離家鄉的災民並沒有再繼續受難,而是就近安排在南投、員林等地搭建的臨時窩棚中。

災民被軍隊集中管理,口糧、藥品、飲水等都是按時發放,一直到洪水逐漸散去,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疫情和騷亂。離家了2個多月的災民在軍隊的幫助下,紛紛返回家鄉,由當地臨時成立的救災點發放糧食和種子,並鼓勵災民向銀行借貸無息貸款,以度過災後最難的一段時間。

從災害發生的6月份,到洪水退卻災民陸續返鄉完畢的8月份,兩個多月的時間裡,軍隊、當地政府、義務救災民衆和政府各個部門的檢查小組由各自爲戰到積極配合,不僅完成了救災防疫的任務,還總結出很多經驗和教訓。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當全臺灣的軍民都關注着救災的成績的時候,一份秘密報告就放到了劉芾的桌上。報告是由內務部提交的,報告內容就是在這次救災活動中,出現的幾個異常情況。牽涉其中的有軍隊部門的官兵、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員和當地的幾個地主,職位最高的是一個陸軍團部的後勤官,他和地方政府及地主勾結,倒賣災民的口糧,然後以次充好,再發放給災民。其他的如趁機造謠詆譭政府的、聚集災民哄搶救災物資的也有幾個,不過由於發現及時,損失不大。

劉芾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所以並不意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這些東西。至於怎麼處理,劉芾倒是想了半天,最後決定,與其偷偷摸摸的處決,不如公開槍斃。雖然這些罪犯大部分是政府人員,公開以後對政府的名聲有一些影響,但是誰能沒錯誤啊,能及時糾正,正面意義就抵消了負面影響。

8月20日,在彰化縣的救災表功大會上,21名在救災中有各種危害國家人民行爲的人員,被公開宣判並當場處決,所有非法所得全部充公,其他涉案不嚴重的一部分被髮送到礦山勞動改造,一部分接受教育,除去公職,自此,1898年的大水災算是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水災雖然過去了,災後重建也在進行中,但是由這個水災引發的全臺水利設施缺失問題,又擺上了劉芾的桌面。由於臺灣的地形所致,平原大多在島的四周,而島中央是一條從南到北的大山脈,再加上臺灣豐沛的降水量,每年夏季都有規模不同的水災發生。

但是臺灣的水利設施很落後,完善的水庫一個沒有,山中的欄壩也大多日久失修。爲了從根本上預防以後再發生大規模的水害,劉芾又從中央和地方抽調了100多人,成立了臺灣水利部。並計劃在今後的幾年中,在中央山脈的幾條主要河溪上修建水庫。

這次水災和救災規模雖然不算很大,但是新政府在關心民生和打擊貪腐兩個方面都有出色表現,這給剛剛換屆的新政府和新總統本人都贏得了不少喝彩,臺灣島內對政府的質疑聲也逐漸消失,在加上前一段和英法等國的談判中並無賣國辱國舉動,臺灣新政府的聲望進一步得到提高。

第21章 問題(二)第59章 麥克阿瑟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143章 車禍(二)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7章 北歐亂第7章 爪哇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43章 革命(一)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46章 民國(二)第88章 增兵第61章 名不副實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19章 金蘭灣第95章 猶太人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30章 日本沉沒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8章 有些準備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90章 集結第48章 民國(四)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3章 行蹤泄露第42章 登陸第2章 以戰代練第7章 爪哇第32章 國際聯盟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41章 漏網之魚第48章 崩盤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39章 海南島(一)第53章 實力對比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27章 大阪師團第27章 大阪師團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2章 坦克第47章 民國(三)第34章 暗度陳倉第72章 誘餌(一)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28章 以日製日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142章 車禍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44章 革命(二)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8章 備戰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117章 電視機第96章 如此相似第61章 佈網(二)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8章 空襲第15章 機羣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78章 電視轉播第22章 東海岸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67章 核反應堆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53章 活話劇(一)第28章 佔領澳新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34章 暗度陳倉第19章 藍飄帶獎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29章 沒良心炮第44章 革命(二)
第21章 問題(二)第59章 麥克阿瑟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143章 車禍(二)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7章 北歐亂第7章 爪哇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43章 革命(一)第93章 樹下的美軍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46章 民國(二)第88章 增兵第61章 名不副實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19章 金蘭灣第95章 猶太人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30章 日本沉沒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8章 有些準備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90章 集結第48章 民國(四)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3章 行蹤泄露第42章 登陸第2章 以戰代練第7章 爪哇第32章 國際聯盟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41章 漏網之魚第48章 崩盤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39章 海南島(一)第53章 實力對比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27章 大阪師團第27章 大阪師團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2章 坦克第47章 民國(三)第34章 暗度陳倉第72章 誘餌(一)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28章 以日製日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142章 車禍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44章 革命(二)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8章 備戰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117章 電視機第96章 如此相似第61章 佈網(二)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8章 空襲第15章 機羣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78章 電視轉播第22章 東海岸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67章 核反應堆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53章 活話劇(一)第28章 佔領澳新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34章 暗度陳倉第19章 藍飄帶獎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29章 沒良心炮第44章 革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