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

6月底,從潛艇的打撈現場終於傳回了消息,潛水員已經把潛艇的部分零部件拆了下來,還從艏樓里弄到了一具艇員的屍體,並帶上了水面,從這些零件和屍體上看,這確定是一艘r本潛艇,在這具屍體上還發現了更多能證明他是一名r本海軍軍官的物證。

第二天,南海聯邦外交部就正式向r本駐聯邦領事館遞交了外交照會,要求r本政府在24小時之內對r本海軍潛艇入侵南海聯邦領海,並在聯邦海域內擊沉運輸船一事作出合理解釋。

r本領事在接到聯邦的外交照會時還矇在鼓裡,不過在看完聯邦外交部提供的潛艇和艇員屍體等物證之後,這位領事也無話可說了,只能趕緊向國內發電,讓r本政府去詢問海軍是否曾經派遣過潛艇進入聯邦控制海域。

其實這種事不用詢問,就算是問了,r本政府也不會承認。在和平時期派遣海軍戰艦進入鄰國領海,並且攻擊一艘運輸船,這種事情讓r本政府如何承認?如果你承認了,對方問你爲何要這樣做,你怎麼說?你總不能說我就是想去看看你們的海防有沒有漏洞,然後用你們的船隻訓練一下我的潛艇部隊吧。

於是,r本政府在回電上只能耍賴了,堅決否認r本海軍曾經派遣過潛艇進入聯邦領海,但是承認了有幾艘r本海軍的潛艇被不明身份的人員偷偷開出了r本海軍基地,去向不明,r本政府願意就聯邦受到的損失進行合理的賠償,並保證以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聯邦外交部在接到了r本領事的回覆之後,很快就向r本領事提出,聯邦政府對於r本政府的回答很不滿意,鑑於r本政府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所以聯邦政府決定從即日起,與r本政府進入戰爭狀態。

當聯邦外交官把聯邦總統簽署過的宣戰書當面遞交給r本領事的時候。這位r本領事都傻了,兩國剛剛結束了戰爭狀態沒2年呢,現在怎麼又進入戰爭狀態了?他雖然對r本國內的那些強硬派份子沒事找事也很惱火,但是他更氣憤聯邦政府這種應對方式,有什麼事都可以坐下來好好說嘛,怎麼稍不順心就開戰啊,這個聯邦政府也太好戰了。

不管他惱火還是生氣。他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了,現在他能做的就是趕緊把這份宣戰書通知給國內,然後捲鋪蓋捲回國,因爲作爲交戰國,這裡已經不歡迎他了,現在領事館外面已經被聯邦內務部的軍隊包圍了。他和領事館的所有日籍外交人員都將在8小時之內被上開往r本的最後一班輪船。

南還聯邦對r本宣戰!

這個消息在宣戰書送交到r本領事手中之後的一個小時內,就通過無線電波,傳遍了世界各地,歐美等國雖然感覺到很突然,但是並不意外,以他們的判斷,最短在明年或者後年。r本與南海聯邦之間就會爆發衝突,因爲南海聯邦在東亞嚴重的妨礙了r本的發展空間,只要r本想成爲世界強國,就必須和南海聯邦在東亞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至於這次雙方的戰爭到底是由什麼原因引起來的,這已經不重要了,兩個註定要成爲敵人的國家,哪怕沒有原因,也會製造原因打起來的。現在他們關心的就是r本政府是否做好了戰爭的準備,他們還能爲r本政府提供一些什麼幫助,使得r本人和南海聯邦能夠打得更激烈一些,更旗鼓相當一些。

r本政府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嗎?從實際情況上來說,顯示是沒有,因爲他們的海軍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和聯邦海軍正面對抗的地步,而r本這個島國。一旦海軍失利,基本就等於戰敗了。不過從精神上來講,r本政府早就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從天皇到內閣到軍部。這幾年來r本政府已經被那些熱血沸騰的軍人們和掌握着r本所有重工業和軍工業的財團財閥們給綁架了,這些人早就叫囂着要把東亞從南海聯邦手中搶回來,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在r本國內發展了,小小的r本列島也無法滿足他們的慾望。

1927年6月30日,南海聯邦向r本政府宣戰,而轉天,7月1日,r本政府也不示弱,正式向南海聯邦宣戰,整個東亞地區,在2天之內,就晴轉陰了,兩個剛剛和平了2年的國家,又劍拔弩張的站到了決鬥場中。

按照以往的例子來看,南海聯邦屬於那種速戰速決型的,它們從進攻法屬印度支那、進攻荷屬東印度羣島、進攻英屬馬來西亞,都是發動了類似於偷襲一樣的進攻,他們先是會用海軍擊敗對方的海軍或者壓制住對方的海軍,然後再用海軍掩護陸軍登陸,最終取得勝利。

雖然南海聯邦在這幾十年的戰爭中還未嘗敗績,不過世界上也有許多軍事專家指出了聯邦軍隊的不足之處,那就是南海聯邦經歷過的大多數戰爭,都是不對等的,他們面對的大多是由少數正規軍隊帶領的殖民地武裝,這些部隊的戰鬥力非常低下,所以這些專家認爲,聯邦海軍是世界一流的防禦型海軍,但是聯邦陸軍就比較弱了,頂多也就是世界二流末尾的水平。

其實劉芾以及聯邦國防部的官員們也基本認同這個判斷,唯一觀點不同的地方就是對於聯邦海軍的評價,那些世界上的軍事專家們之所以認定聯邦海軍是一支防禦型的海軍,是因爲聯邦海軍的獠牙還沒有漏出來,或者說還沒有機會漏出來,畢竟聯邦海軍使用的是一種新的戰術,一種還未被世界各國充分認識到的新戰術,所以他們也就無法合理判斷聯邦海軍的真正實力。

至於聯邦陸軍,在武器裝備上絕對是世界頂級的,還沒有之一。但是在戰略戰術上,就是劉芾本人也不敢說真的可以達到世界二流水平,這到不是說劉芾本人謙虛,而是他真不知道,至今,聯邦陸軍也沒有真正的和世界強國的軍隊交過手,更沒有經歷過那種幾萬人、幾十萬人的大會戰,一支沒有打過大戰的軍隊,一支沒有知名將領的軍隊,又怎麼能夠成爲世界強軍呢。

不過劉芾並不爲這個問題發愁,在他爲南海聯邦設計的國防構想中,聯邦陸軍就是一個善後和輔助的角色,鑑於聯邦國土所處的位置和地理環境,就註定了聯邦不需要一直非常強大的陸軍,而是需要一支非常強大的海軍。當然了,如果海陸兩軍都能夠非常強大,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但是,想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不管它是海軍還是陸軍或者空軍,都需要大規模的投入,從資金上、人員上、裝備上、訓練上等等方面都要加強,說白了吧,就是得花錢,一分錢一分貨。

但是劉芾不想在聯邦國內養上幾十萬基本派不上用場的陸軍,所以,一直以來,聯邦的軍事發展都是偏斜的,海軍獲得的資源最多、空軍其次、陸軍最少,這點從各軍種的裝備研發和更換頻率上就可以看出來。聯邦海軍到目前爲止,潛艇已經發展了4代,第5代正在研發階段;聯邦空軍的飛機也已經開始裝備第三代了;而聯邦陸軍居然還在使用這第二代的半自動步槍、第一代的迫擊炮、第二代的裝甲車和第二代的坦克,而且重武器數量明顯不足,只有一個師是全部機械化的重機械化師,其他部隊都只有部分機械化或者輕機械化。

第22章 問題(三)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42章 自家後院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41章 海南島(三)第4章 橫掃第63章 取證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38章 珍珠港第28章 佔領澳新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9章 裝甲集羣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58章 中立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65章 深挖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70章 外籍軍團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71章 戰略轟炸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6章 也算悲壯第32章 奧運會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49章 大搜捕第22章 東海岸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79章 南美ABC第2章 以戰代練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6章 也算悲壯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43章 投降第20章 問題第94章 榜樣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27章 大阪師團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56章 雷達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38章 水陸並進第27章 大阪師團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22章 坦克第62章 遷都第76章 海軍條約第79章 南美ABC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80章 甩賣潛艇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35章 大訂單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138章 不夜城第13章 羅莎莉亞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9章 遇襲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
第22章 問題(三)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42章 自家後院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41章 海南島(三)第4章 橫掃第63章 取證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38章 珍珠港第28章 佔領澳新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9章 裝甲集羣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58章 中立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65章 深挖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70章 外籍軍團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71章 戰略轟炸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6章 也算悲壯第32章 奧運會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49章 大搜捕第22章 東海岸第16章 大衛回來了第79章 南美ABC第2章 以戰代練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1章 不成功的人生第6章 也算悲壯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43章 投降第20章 問題第94章 榜樣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27章 大阪師團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32章 這就是世界第三的海軍?第78章 海軍條約(三)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56章 雷達第33章 挑事專家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38章 水陸並進第27章 大阪師團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22章 坦克第62章 遷都第76章 海軍條約第79章 南美ABC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80章 甩賣潛艇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35章 大訂單第34章 偷襲成功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138章 不夜城第13章 羅莎莉亞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9章 遇襲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