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該往哪裡走

從1886年劉向陽穿越到這個時代變爲劉芾以後,他在臺灣經營了整整20年,把一個本應該被日本人佔領,基本沒有什麼工業的小島,建設成了一個能建造大型水面艦船、能自行建造遠航潛艇和各種輕重武器、能夠自行煉製各種油料、能夠量產從摩托車到裝甲車拖拉機、能夠採購原料自行合成有機農藥和化肥、能夠加工各種輕工業產品和日用品、能夠糧食自給自足加出口、能夠大面積種植甘蔗和樟腦並加工成成品出售的獨立的強國。

1906年的臺灣人口達到了近400萬,在1902年進行的臺灣第一次人口普查中,臺北市以33萬常住人口位居臺灣第一大城市,而基隆、刺桐都差不多有25萬常住人口排在次席,淡水、新竹、臺中排在第三位,人口數量接近20萬。而人口比例中,早期來臺的福建客家人佔了最大的比例,大概有41%,臺灣的原住民比列爲14%,另有36%的大陸移民,包括後期跟隨劉銘傳來臺的淮軍及其家屬和這些年來不斷從大陸吸收的流民;剩下的9%人口則是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移民。

1905年臺灣的經濟總產值達到了190000多萬元,由於臺灣發行的貨幣價值和美元差別不大,大約相等於19億美元,當年美國的經濟總產值爲280億美元左右,是臺灣的14倍,而美國的的人口爲8300萬人左右,是臺灣的21倍,美國土地大概爲962萬平方公里,臺灣面積大約是3.6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的267倍,所以臺灣在人均GDP上,已經超過了當時美國343元,達到了475元。當然了,臺灣的GDP中,有一部分是劉芾私人資金的作用。

民以食爲天,作爲一個季風性氣候的海島,臺灣的氣候對於種植業很有幫助,但是由於臺灣中部從北到南都貫穿着山地,只有四周靠海的平原可以耕種,所以臺灣的可耕地並不充裕。到1905年,臺灣的可耕地面積已經達到了60萬甲,這裡的甲是福建當地的丈量單位,一甲約等於十畝左右,也就是說大概有40萬公頃耕地。其中35%爲水稻,20%爲玉米,40%爲甘蔗等經濟作物,年產糧食200萬噸,砂糖產量20萬噸,樟腦和樟腦油的產量也達到了0.8萬噸,基本佔世界年樟腦總量的70%。

1906年臺灣的常備武裝力量達到了10萬人左右,其中陸軍5.5萬人,轄4個師;海軍4萬人,分駐4個海軍基地;空軍5000人左右,目前只有淡水的空軍基地。陸軍基本全部裝備了AK-03式半自動步槍,這種AK-01的改進型步槍,容彈量還是10發,更多的使用了衝壓零件,後坐力更小,重量也略微減輕,更適合亞洲人體格。由AK系列步槍發展而來的TK-03型輕機槍也全部裝備到了陸軍的每個班,達到了一個班兩挺,這種輕機槍和步槍使用同一種7.62毫米的子彈。剩下的就是DK-03型重機槍了,這種重機槍採用了12MM口徑子彈,可以發射穿甲、照明、全裝藥威力的12MM子彈,在800米的距離上,還可以穿透5MM厚的均質鋼板。

除了輕武器,臺灣陸軍還裝備了60MM和80MM迫擊炮,經過這些年對發射藥的研發和對迫擊炮彈的密封環的改進,這兩種迫擊炮的射程分別達到了3000米和4000米,質量也控制在了50公斤以內,裝備在臺灣陸軍的排一級單位。自75MM野戰炮裝備陸軍並得到好評以後,機械所又先後研發了88MM和105MM的加農榴彈炮,這種炮的炮管比較長,在使用全裝藥炮彈進行平射時,和加農炮的彈道相似,可以完成加農炮直射的大部分任務;而使用減裝藥大角度射擊時,又可以達到榴彈炮曲射的效果。不過由於這兩種炮都比較重,全重達到2—5噸,只能用卡車牽引,所以只裝備到了旅一級單位,作爲一種壓制性武器集中使用。另外,陸軍還裝備了改進型的步兵地雷,這種全重2公斤,使用玻璃珠作爲殺傷碎片,有效殺傷範圍可以達到20米,最遠殺傷距離超過了150米。除了這些槍械和火炮,陸軍最厲害的裝備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也是臺灣獨有的裝甲車,到1906年臺灣陸軍擴軍開始,山鼠和獾式裝甲車已經裝備了300多輛,由於在第一次臺灣保衛戰中表現出色,陸軍又向機械廠訂購了500輛,準備加大裝甲車的裝備密度。

陸軍的裝備雖然多且雜,但是並不是最燒錢的,臺灣軍費的大頭被臺灣海軍給消耗掉了。由於是海島,所以臺灣海軍天生就註定要成爲包圍臺灣的主力,除去逐步換裝的近百艘鯊魚級和金槍魚級潛艇以外,十多年來換下來的大黃魚級潛艇,也還有50多艘,大多是在近海執行巡邏或者交付給潛艇部隊的後備役部隊,作爲訓練使用。除了潛艇,臺灣海軍還擁有幾十艘海燕級魚雷快艇和5艘基隆級驅逐艦,再加上計劃建造的幾艘重巡和驅逐艦,臺灣海軍將由原來的純防禦型海軍向防禦進攻型轉變。

出去陸軍和海軍,臺灣還比其他國家多了一支兵種,那就是新成立的臺灣空軍,雖然現在只有幾千人,且機場就一座,但是在未來的幾年內,臺灣空軍就將變成一個大兵種,機場也將遍佈整個臺灣島,這些都和劉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

而從賣假藥開始,到與大衛合資建立冰箱廠,再到派遣施耐德去美國鑽探石油並開辦石油公司,劉芾從一個十多歲的少年變成了一位年近40的中年大叔。看着臺灣日新月異的向前發展,而且擺脫了被日本人佔領的命運,並終於逐漸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劉芾心裡雖然有些驕傲、有些滿足,但是更多的還是對前途的迷茫和忐忑。

在劉芾的心中,由於瞭解了以後上百年的國際變化,所以對臺灣這個彈丸之地並不看好,主要是臺灣島的面積太小,而且物產並不豐富,一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臺灣很可能被敵人封鎖住,那麼大部分物資都要依賴海運的臺灣將不能持久作戰,而且臺灣的北邊,橫亙着一個龐大的陸地和國家,按照劉芾的瞭解,幾十年後,臺灣將會被美國當成封鎖這個新國家的一個重要基地,所以如果永久待在臺灣島上,前途並不太光明。隨着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各國都將迎來一次從新洗牌的機會,劉芾的計劃,就是利用這兩次大洗牌,來爲自己和這些國人尋找一個更光明的出路。

第75章 7、8、9三個省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30章 日本沉沒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28章 佔領澳新第7章 爪哇第46章 騷擾第75章 三赴德國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0章 建國(二)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24章 冰箱第81章 深入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31章 南北日本第43章 革命(一)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28章 以日製日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59章 麥克阿瑟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130章 懷疑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50章 聖迭戈第19章 藍飄帶獎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141章 護士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68章 潰敗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41章 海南島(三)第68章 絕密單位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08章 新礦工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14章 裝病第69章 建國(一)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12章 轟炸機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75章 國防(三)第30章 Z字旗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61章 名不副實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
第75章 7、8、9三個省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30章 日本沉沒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28章 佔領澳新第7章 爪哇第46章 騷擾第75章 三赴德國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0章 建國(二)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24章 冰箱第81章 深入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31章 南北日本第43章 革命(一)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28章 以日製日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59章 麥克阿瑟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130章 懷疑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50章 聖迭戈第19章 藍飄帶獎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141章 護士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68章 潰敗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39章 海南島(一)第17章 渾水摸魚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65章 爪哇疫情調查結果第41章 海南島(三)第68章 絕密單位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08章 新礦工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14章 裝病第69章 建國(一)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12章 轟炸機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69章 佔領西雅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47章 歡樂意大利第119章 墨索里尼的交易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75章 國防(三)第30章 Z字旗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61章 名不副實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6章 一個熟人和兩個陌生的熟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