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騷擾

劉芾對於美國西海岸港口城市的狀況一清二楚,因爲這種騷擾行動是聯邦國防部制定的,目的就是干擾美國西海岸的正常商業活動和給在這裡生活的美國人施加壓力,至於這個行動的結果,從大衛多次向劉芾抱怨自己屬下公司的商船被聯邦潛艇俘獲就可以看出來,凡是不懸掛着山德魯集團和施耐德集團旗幟的船隻都可能會被聯邦潛艇抓捕,如果反抗,就是魚雷伺候。

由於舊金山是大衛的發家之地,所以他也有工廠和公司在這裡,雖然山德魯公司有的船隻有免死金牌,但是這種行爲不能做的太過分,如果讓美國政府知道了大衛和南海聯邦有這種勾當,不管他是不是世界首富,都將會遭到美國政府的嚴厲制裁。

爲了不讓外界起疑,大衛也把1家生產摩托車的工廠和一家生產電冰箱的工廠關閉了,其本人也離開了美國,前往南R本的別墅里長住,對外就說身體不好,正在養病,其實他在哪裡還養了一個R本情人,沒事就去泡溫泉啥的。

大衛比劉芾還大12歲,目前也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雖然還擔任着山德魯集團的董事長,但是集團的業務他已經不太過問了,全部交給了他的3個私生子管理,至於劉芾在集團中的股份也變成了由施耐德集團的持股,劉芾答應過大衛,對於他的孩子都一視同仁,不區別對待。至於劉芾死後,那就不是劉芾能控制的了,大衛也不去操這個閒心。

聯邦海軍之所以不馬上進攻美國西海岸,只採取了潛艇的騷擾行動,主要原因還是後勤工作沒有跟上。2支進攻艦隊的魚雷和航彈已經在進攻珍珠港時消耗了大半,油料補給也剩餘的不多,無法再發起一場大規模進攻。就算是勉強去美國西海岸進行攻擊,登陸部隊也跟不上這個節奏,而且聯邦已經拿不出更多的運力來支援夏威夷方面,澳洲的移民工作還佔用了一部分海軍的船隻。那邊的工作也不能拖延。

劉芾從來不願意打準備不足的戰鬥。因爲從他算起,南海聯邦的指揮力量並不充足,絕大多數將領都是按部就班的升上來的,參加過的戰鬥基本都是一邊倒的順風戰。沒有經歷過那種勢均力敵的生死戰。這都不是說聯邦將領全都是廢物。主要是劉芾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優勢。一舉殲敵,否則寧肯不去招惹對方,也不會打那種五五開的肉搏戰。

在劉芾看來。如果一個穿越人士放棄戰略和科技上的優勢,去和那個時代的人去拼命,實在是太傻了,這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憑什麼啊。所以在劉芾的這種指導思想之下,聯邦軍隊中就註定不會出現那種歷經生死戰而脫穎而出的大將,也很難出現那種憑藉個人智慧而以弱勝強的英雄人物。

每次聯邦面臨的戰爭都是被劉芾算計得非常精細,然後佈置出比敵人高出幾倍的優勢,對敵人一擊而致命,聯邦的那些指揮官們只需要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計劃,認真執行就可以了,頂多是在細微的變化上面略做調整,比如天氣的突然變化、戰鬥進程中的人爲失誤等。

劉芾也不是沒考慮過讓聯邦三軍的這些指揮官們去經歷更激烈的戰鬥鍛鍊,充分發揮他們本人的指揮才能,然後在從中挑選那些更適合作爲前線指揮員和參謀人員的將領。

但是戰爭不是玩遊戲,絕大部分戰鬥都決定着很多人的生死和後續戰鬥的進程,劉芾真的沒有那個腦子去琢磨如何去處理太多的意外情況,所以還是按照一力降十會這個笨方法去幹吧,我就是用先進武器欺負你了,我就是不靠指揮員的靈光一現而靠整體實力去碾壓你了,只要能贏得戰爭並且己方少損失,劉芾覺得怎麼幹都成。

對於進攻美國西海岸的這場戰鬥,是劉芾建立聯邦一來,南海聯邦軍隊遇到的最大的一個挑戰,不僅距離遠、規模大,而且對手也不是法國、英國或者荷蘭的殖民地軍隊,而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力量。

雖然美國海軍還沒有達到英國海軍的數量優勢,但是他們的質量已經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而且他們有着主場優勢,損失了裝備和人員都可以就地補充,而聯邦進攻部隊一旦遭到大的損失,就得從幾千海里之外調配,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劉芾決定先穩一穩,不着急進攻美國本土,等聯邦軍隊做好全面準備之後再發動攻勢也不遲。在開戰之前聯邦的軍方做過多次全面的演算,得出的結論是聯邦軍隊至少會在1年至1年半的時間裡佔據着戰場上的主動和優勢地位,只要能在這個時間段內給美國本土造成比較大的傷害,那麼聯邦贏得最終勝利的機會就非常大。

目前戰爭纔剛剛開始,聯邦軍隊完全沒必要去爲了搶時間而冒險,珍珠港的擴建和休整工作預計要進行2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聯邦海軍還會有3艘重型航空母艦完成海試服役,到那時珍珠港的基地裡也會儲備了充足的彈藥和油料,足夠發動一場大規模登陸行動的。

至於這2個月的時間裡美國軍隊會不會把西海岸防禦得密不透風,或者美國海軍會不會利用這個2個月的時間重建太平洋艦隊,從而使聯邦海軍在西海岸的登陸行動受阻等等的問題,劉芾經過考慮後覺得完全沒必要擔心。

從這次突襲珍珠港就可以看出,美國的雷達系統還很落後,至少對低空目標發現的距離非常短,聯邦海軍的雷達技術人員也對在珍珠港繳獲的美國海軍雷達進行了拆解研究,並且已經掌握了它們的工作頻率和工作方式,對於這種技術落後的設備,海軍部門可以有多種方式對它進行干擾,使其在一段時間內失去應有的作用。

除此之外,聯邦海軍空軍方面還對繳獲的美國艦艇和飛機等也進行了拆解分析,從而掌握了它們具體的性能參數,這對於今後制定作戰計劃提供了充分的數據資料和依據,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

另外作爲進攻一方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優勢,那就是敵人並不知道要從哪裡對它發起進攻,美國西海岸有名的大城市就有好幾個,中小城市更是多,他們只能採取重點防護的辦法來保護那些他們認爲重要的區域,無法在每個地方都精心佈防,所以並不是進攻就會吃虧,尤其是當進攻發生在對方國土上時,進攻一方可以採用各種各樣的辦法給給防守方增加防禦難度,而不用去擔心這樣做會不會給國民造成重大或者永久性的傷害。

1941初,歐洲和太平洋2個主要戰場上,德國和南海聯邦佔據了主動權和優勢,而英美蘇三國雖然對於戰爭準備得有些倉促,但是德國和南海聯邦一時半會拿它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戰爭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平靜期。

其實整個戰爭分成了三個集團,德國與南海聯邦並沒有結盟,與它結成軍事同盟的是意大利。但是戰爭打了半年多了,意大利軍隊真的可以被遺忘了,它們任何貢獻也沒有,給與德國的全是精神上的支持。

對於小鬍子和德國政府來說,意大利這個盟友真的讓他們很糾結,你說扔下它不管吧,這是德國在世界範圍內唯一一個可以拿得出手的盟友,至少在軍事實力排名上還算靠前,而且戰略位置很重要;你說指望着它能幫德國一把,把地中海的英國勢力打敗吧,這還真不靠譜。(未完待續……)

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91章 對壘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48章 臺灣空軍第37章 故人來訪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6章 寶船第76章 貴族第54章 活話劇(二)第36章 蘇德宣戰第96章 如此相似第57章 B-17第37章 故人來訪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5章 7、8、9三個省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8章 備戰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143章 車禍(二)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105章 博弈(二)第50章 聖迭戈第86章 險勝第22章 水下幽靈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108章 新礦工第56章 雷達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35章 獨立起義第91章 對壘第74章 國防(二)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9章 珍珠港(二)第23章 親王喬治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11章 裁決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8章 備戰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72章 誘餌(一)第58章 “潑婦”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21章 問題(二)第2章 以戰代練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30章 拒不合作第33章 挑事專家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141章 護士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06章 妥協第1章 難題第41章 漏網之魚第38章 水陸並進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78章 電視轉播第73章 國防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105章 博弈(二)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17章 工業基地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38章 珍珠港第75章 三赴德國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70章 外籍軍團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7章 準備登陸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48章 崩盤第48章 臺灣空軍第8章 越亂越好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11章 養寇自重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
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91章 對壘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48章 臺灣空軍第37章 故人來訪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6章 寶船第76章 貴族第54章 活話劇(二)第36章 蘇德宣戰第96章 如此相似第57章 B-17第37章 故人來訪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5章 7、8、9三個省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8章 備戰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143章 車禍(二)第43章 自家後院(二)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105章 博弈(二)第50章 聖迭戈第86章 險勝第22章 水下幽靈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108章 新礦工第56章 雷達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35章 獨立起義第91章 對壘第74章 國防(二)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9章 珍珠港(二)第23章 親王喬治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11章 裁決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8章 備戰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72章 誘餌(一)第58章 “潑婦”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21章 問題(二)第2章 以戰代練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30章 拒不合作第33章 挑事專家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141章 護士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145章 33號舞伴第106章 妥協第1章 難題第41章 漏網之魚第38章 水陸並進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78章 電視轉播第73章 國防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105章 博弈(二)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17章 工業基地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38章 珍珠港第75章 三赴德國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70章 外籍軍團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17章 準備登陸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48章 崩盤第48章 臺灣空軍第8章 越亂越好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11章 養寇自重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