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英法德宣戰

隨着聯邦進入了戰備狀態,開始逐漸進行國內的戰爭動員,聯邦有償和無償支援意大利、德國的物資就相應減少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劉芾總不能讓自己國家老百姓勒緊了褲腰帶,然後拿着好東西去給別的國家消耗吧,況且聯邦自己也要面臨一場大戰了,還是先顧自己吧。

不過在這個物資供給的問題上,劉芾也想出來一個更長遠的辦法來彌補聯邦國內生產不足和一旦進入戰爭所面臨的禁運等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這也是劉芾在海軍基地裡修養的時候無意中想起來的,既然聯邦無法滿足各國的物資供應,那麼爲什麼不找幾個幫手一起幫着生產運輸呢?至於去哪裡找幫手,這個問題很好解決,聯邦身邊就有。比如有着龐大勞動力資源的中華民國和南R本。

劉芾的考慮是目前歐戰纔剛剛算是開個頭,還沒有真正打起來,歐洲各主要交戰國對於戰略物資的儲備肯定不是很充足,畢竟他們也不知道這場戰爭會發展到什麼程度,要打幾年,就連主動挑起戰爭的德國也只做了2年多的資源儲備,更別說被動捲入戰爭的英法蘇意等國了。

雖然目前包括南海聯邦在內的很多國家還在樂呵呵的向歐洲出口物資,打算髮一筆戰爭財,但是等到聯邦政府一出手,整個歐洲和美洲都得捲入戰爭中,到時候唯一能夠相對平靜的,就是亞洲了。既然聯邦打算挑起戰爭,無法再利用中立的身份去賺取戰爭的利潤,那幹嘛不把這些好處轉給自己的同盟國或者與自己關係好一些的國家呢。

目前符合這個條件的,就只有2個國家。一個是中華民國,一個是南R本。

由於有了南海聯邦這個大經濟體,中華民國和南R本在這幾年中國內的經濟建設也發展的不錯,依靠着臺灣這個經濟特區的帶動,中國南部的幾個省的工業化程度逐年提高。南R本除了發達的娛樂業之外,在加工、組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上也形成了氣候。

以往它們的產品大多銷往國內,或者是返銷到南海聯邦手中,然後在通過聯邦的商業網絡,賣向其它國家。但是聯邦馬上就要捲入戰爭了,無法再當這個收購商和批發商的角色。那麼中華民國和南R本就應該馬上進行準備。來彌補上這個缺口,抓住這個機會,成爲這場戰爭中的主要物資出口國,利用這場戰爭給自己的國家賺取更大的利潤。

而且這個出口國做起來並不難,中華民國和南R本都有這個基礎,像紡織服裝、皮革、輕工產品、還有部分來料加工產品和原材料等。都可以成爲向歐美等國出口的商品。而且聯邦國內的很多商品也可以通過貼上中華民國或者南R本的商標,來躲開禁運的門檻,流入歐美市場,雖然利潤要分給其它兩個國家一部分,但是總比一分賺不到要好多了。

民國政府和南R本政府對於聯邦的這個建議當然是舉雙手雙腳歡迎了,既不用表明陣營去用國運賭博戰爭的紅利,又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售大批商品到歐美各國去賺取外匯。這是多好的事情啊,不做纔是傻子。而且這樣一來,它們國內的製造業也會快速發展起來,這等於是用別國的錢來武裝自己啊,而且還有錢賺。

至於運輸和銷路這兩個問題,也非常好解決,首先銷路不用發愁,雖然在初期歐美各國的儲備還都算充足,不會急於四處採購,但是隨着戰爭的進程。用不了2年,就不再是貨找人而是人找貨了,到了那時就該擔心產能不夠和運輸力不足了,還怕有賣不出的東西?

其次是運輸問題,這到是個大問題。因爲歐美和亞洲的距離都不算近,大宗的貨物運輸只能走海路,而一旦南海聯邦和美國爆發戰爭,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平洋,不管是東部還是西部,通往美洲的海上航線肯定都不安全。

另一方面,通往歐洲的航線也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南海聯邦進攻澳洲之後,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上對於聯邦和英美等國的貨運肯定也將受到威脅,而中華民國和南R本又缺少自己的遠航運輸能力,光有貨物無法運出去也是枉然啊。

不過這個問題劉芾也有辦法,那就是把海倫娜航運公司的一部分船隻廉價租借給中華民國政府和南R本政府,讓這些船隻掛上它們兩國的國旗,然後利用這些船隻向歐美等國運送貨物,這樣購買貨物的歐美國家肯定不會自己打自己的運貨船,只要聯邦海軍能夠放行這些船隻,那就無需太擔心運輸安全問題了。

當然了,這種小把戲歐美國家很快就能明白過來,不過明白也只能是心裡明白,咬着牙根暗恨,對於本國缺少的物資該買還得買,只要對方不是掛着敵國的旗幟,那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看不到,因爲在戰況不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去得罪和攻擊中立國家的船隻,那不真成了瘋子了,難道是怕自己國家死的不夠快?

除此之外,劉芾還可以爲這些掛着中華民國和南R本國旗的船隻加一道保險,那就是不光歐美國家不會攻擊這些船隻,軸心國也不會攻擊這些船隻,在這個問題上,南海聯邦有信心去說服德國和意大利,讓他們網開一面,畢竟這些船隻不是光爲同盟國運送貨物,軸心國有需要的資源一樣可以送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資源更加匱乏的軸心國這些船隻的意義反而更大。

這個政策一出臺,最先採取了動作的並不是中華民國和南R本政府,而是那些已經聞到了腥味的商人。他們通過從各種渠道獲得的消息片段,再加上自己對商業前景的預測,立刻感覺到了這些商機,然後就開始呼朋喚友、籌集資金向臺灣島、大陸和南R本投資,在當地建立獨自或者合資的工廠,並利用自身的便利性,從聯邦拉來訂單生產。

資本雄厚的開始囤積各種物資,尤其是像紡織品、糖、香菸、藥品、皮革等戰略物資,資本微薄的則玩命的生產,然後轉賣給那些大商人,自己從中賺取一定的利潤,然後再囤積足夠的原料,準備在將來大賺一筆。不過按照聯邦的規定,糧食和武器類的東西依舊屬於禁運品,不管是聯邦商人還是其他兩國的商人,都禁止買賣和運輸這兩種物品,一旦發現,不光貨物會被全部沒收,還將按照戰時法律予以嚴懲。

重新穩定了聯邦政局,做好了聯邦國內的軍事動員,順手再安排了一下聯邦周邊國家的出路,劉芾現在就是穩坐釣魚臺,等待着歐洲的戰局進一步發展,然後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向澳大利亞和美國下手,而是是下重手,毫不留情。

這時的歐洲已經完全陷入了戰爭陰霾,沒有一個國家敢說戰爭不會爆發了,隨着德國和蘇聯閃電一般的打垮了波蘭,英、法、德三國之間已經正式宣戰,雖然在馬其諾防線和齊格菲防線上,三方軍隊並沒有大規模攻防,但是隨着英國軍隊登陸歐洲大陸,雙方離一場生死戰就之差一個火星了。

之所以雙方在西線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平靜期,一方面是雙方還都沒有做好大戰的最後準備,另一方面是因爲英法兩國一直忌憚的蘇聯進攻了它的鄰國芬蘭,這樣兩國不得不暫時觀察思考一下,到底是應該先對付德國還是蘇聯。

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77章 他的理想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38章 不夜城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94章 榜樣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58章 反貪反黑第24章 賭約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54章 仇恨第92章 杉杉健太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7章 爪哇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30章 懷疑第68章 絕密單位第56章 雷達第13章 基礎建設第22章 問題(三)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20章 羅德島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79章 P38戰鬥機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11章 三國分贓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53章 實力對比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3章 行蹤泄露第78章 電視轉播第23章 親王喬治第80章 甩賣潛艇第70章 外籍軍團第40章 海南島(二)第25章 菊凋零第11章 海戰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22章 水下幽靈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149章 大搜捕第10章 快速艦隊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5章 夫人外交第41章 未雨綢繆第72章 誘餌(一)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24章 冰箱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48章 崩盤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135章 大訂單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48章 臺灣空軍第23章 世界輿論第25章 夫人外交第48章 臺灣空軍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49章 飛機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
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77章 他的理想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38章 不夜城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20章 該出去走走了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94章 榜樣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58章 反貪反黑第24章 賭約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54章 仇恨第92章 杉杉健太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7章 爪哇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130章 懷疑第68章 絕密單位第56章 雷達第13章 基礎建設第22章 問題(三)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120章 羅德島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79章 P38戰鬥機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第11章 三國分贓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53章 實力對比第41章 亂拳打蒙老師傅第126章 禮查飯店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3章 行蹤泄露第78章 電視轉播第23章 親王喬治第80章 甩賣潛艇第70章 外籍軍團第40章 海南島(二)第25章 菊凋零第11章 海戰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28章 以日製日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22章 水下幽靈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149章 大搜捕第10章 快速艦隊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5章 夫人外交第41章 未雨綢繆第72章 誘餌(一)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24章 冰箱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48章 崩盤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135章 大訂單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48章 臺灣空軍第23章 世界輿論第25章 夫人外交第48章 臺灣空軍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49章 飛機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