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

轟轟烈烈的國聯多國外加美國海軍嚴懲南海聯邦“無禮挑釁行爲”的行動,準備了好幾天,預熱了好幾天,宣傳了好幾天,結果在一天之內,或者說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徹底結束了,按照後世人的說法:大哥,你這身體也太不抗造了。

而採用大批量的飛機,攜帶魚雷對水面艦艇密集攻擊,這種爆發力極強、殺傷力極大的戰爭方式,讓英美兩國外加國聯成員國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一方面,他們是恐懼南海聯邦不知道什麼時候獲得瞭如此先進的作戰武器和理念,另一方面,他們更恐懼已經持續了上百年的西方文明必將領導全世界的觀念被打破。

不管如何恐懼,現實還是要面對的,首先表態的是美國,注意是美國,不是美國政府。6月7日,在美國10多個城市,同時爆發了反戰遊行,紐約、波士頓、費城、芝加哥、底特律、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等城市都有數萬人走上了街頭,展開了反戰示威遊行,他們高呼反戰口號,高舉反戰標語,聚集在各個城市的市政廳或者國會大樓的門前。

由於1920年是美國的大選年,雖然現任的威爾遜總統帶領着美國打贏了一戰,並且分得了不少的戰爭紅利,但是由於他已經連任了2屆,在今年的選舉中,他就不可能再當候選人了。

而民主黨爲了能夠繼續執政,就必須推出一個強有力的候選人,他們的選擇是詹姆斯考克斯和他的搭檔富蘭克林羅斯福,並提出了他們的競選綱領,就是要繼承前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進步主義路線。

其實如果沒有美國參與進攻南海聯邦並遭到慘敗的事情發生。民主黨藉着一戰勝利的餘威,說不定真的可以獲得選舉勝利,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以英國政府爲首的國聯非要想欺負一下那個在亞洲崛起的過快的南海聯邦,而威爾遜政府也早有這個想法。於是美國集中了一多半的主力艦,興沖沖的跑到了亞洲,但是最後確落得一個失敗的結果,而且還損失了艦隊司令等幾位美國海軍的高級將領,這讓民主黨措手不及,更何況富蘭克林羅斯福還是當時的美國海軍部的助理部長。

而當時的共和黨推出的候選人是沃倫蓋瑪利爾哈定和卡爾文柯立芝。他們提出的競選口號是“迴歸常態”,也就是說,他們倡導迴歸威廉麥金萊時代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並且支持強化孤立主義、復活排斥主義和弱化威爾遜時代的政府行動主義。

而共和黨人的這種思想,正好符合當時美國大部分民衆的心願,在經過了一戰之後。大部分美國人都對這種不遠萬里跑到別人國家去打仗的事情厭煩透了,他們都不願意用自己的孩子去幫助別人打仗,而且他們對政府的權利過大也心存警惕。

這次美國政府出兵幫助國聯進攻南海聯邦,第一次提案就被國會否決了,之後美國政府通過了各種努力,再加上南海聯邦佔領了新加坡港,過分刺激了美國人。纔在國會中勉強通過了美國政府的第二次出兵提案。

不過,本來打算佔便宜加佔地盤的威爾遜政府被隨後而來的美國艦隊的悲慘遭遇給抽了一記耳光,不僅原來的打算全盤落空,而且還直接影響到民主黨在大選中的威望,而這個時候,威爾遜政府的信譽已經一落千丈,共和黨又在一旁趁勢煽風點火,愈發讓美國民衆對戰爭這個詞深惡痛絕。

在這種情況下,威爾遜政府無法再向國會提交增兵的提案了,爲了不給共和黨人抓住小辮子在大選中攻擊民主黨。威爾遜政府只得向南海聯邦政府提出停戰請求,說實話,美國政府如果不是打算和聯邦拼命,按照現在美國海軍的實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僅攻擊不了南海聯邦,還得爲自己的西海岸的安全防禦問題頭疼,因爲自打太平洋分艦隊的所有主力都被擊沉之後,在美國西海岸已經沒有幾艘像樣的美國軍艦了,如果這時候聯邦的潛艇跑到美國西海岸來搗搗亂,那麼威爾遜政府就不是臉面好看不好看的問題了,他很可能成爲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被在任期內彈劾的總統。

接到美國政府的停戰談判請求之後,劉芾與南海聯邦政府也都鬆了一口氣,其實在這場突然發生的戰爭中,劉芾並不怕英國,也不怕那些國聯的會員國,這些國家離亞洲太遠了,雖然英國有着廣泛的殖民地,但是那隻能當做爲本土輸血的寵物,讓這些殖民地去和南海聯邦打仗,顯然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依靠英國本身的實力和耐力,南海聯邦可以應付自如。

但是,如果美國人加入進來,並且打算和南海聯邦拼命,那麼南海聯邦的壓力就會非常之大,除非聯邦軍隊可以在一年之內進攻美國本土並且摧毀它的大部分工業城市,否則,美國會依靠着它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和高素質的工人大軍,把聯邦拖入一個長期的消耗戰當中去,而聯邦到底能拖多久,劉芾並不看好,因爲聯邦的大部分領土和人口,都是這幾年通過強行佔領或者合併取得的,並看國土面積也不小,資源也不少,人口幾千萬,但是向心力不夠,國家的認可程度也很低,不適合打這種長期的消耗戰。

世界上的有些事情其實並不複雜,有的問題就像我們平時在生活中與別人發生了矛盾,如果雙方正在對峙,且實力相差並不是很大的話,而那一方率先選擇豁出去了,不顧及什麼後果,那麼對方至少有一半的選擇是退縮,當然了,也可能選擇和你拼命,不死不休。

現在,美國人處於對自身的考慮,提出了停戰請求,劉芾也就沒再去刺激美國人,本來劉芾還打算把關島這個地方也弄到手,不過考慮到危險和價值並不成正比,而且聯邦又剛剛佔領了馬來半島,還得去和英國人頂牛,也就沒再提關島的事情。

定好了談判的基調,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外交部那些口販子去和美國人磨嘴皮子了,反正停戰請求是美國人先提出來的,聯邦政府也需要做一做姿態,並顯得那麼上趕着,好像你就等着停戰一樣,更何況還有英國政府在一邊搗亂,這次談判的時間劉芾也沒限定,慢慢談去吧。

威爾遜政府因爲國內的問題,選擇了退縮,這下可愁壞了英國政府。本來,損失了8艘主力艦,就已經讓英國海軍傷了筋動了骨,勞合喬治政府還打算再扇呼扇呼美國人,把這場倒黴的戰爭再進行下去,誰承想美國人這麼決絕,一看勢頭不妙,抽身就走,連個招呼都不打。不過英國人也沒法責怪美國人,畢竟人家是主動幫你來打架的,而且一上來就衝在了最前面,還受了傷,現在人家家長叫孩子回家吃飯,你總部能攔着不讓吧。

美國人可以不顧臉面,說逃就逃,但是英國人就不好隨意撤了,當初英國政府就沒打算和聯邦政府開戰,只不過想借着一戰勝利的慣性,拿荷蘭的請求說事,從南海聯邦哪裡找回點世界第一大國的威風,那知道這個南海聯邦是個二愣子,一點不按照規則出牌,不對罵,也不拉架勢,上來就動手,這樣英國人不想應戰也得應戰了,但是戰爭打成了現在這個摸樣,這讓英國政府如何收場啊。

第1章 難題第60章 佈網第143章 車禍(二)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6章 抓苦力第72章 誘餌(一)第56章 一戰爆發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3章 親王喬治第32章 國際聯盟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68章 制度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77章 拉燈彈第64章 收網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19章 金蘭灣第9章 暈倒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39章 海南島(一)第54章 反擊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7章 北歐亂第37章 有點緊張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9章 暈倒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41章 護士第85章 野戰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91章 對壘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5章 得寸進尺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19章 金蘭灣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41章 未雨綢繆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77章 拉燈彈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69章 建國(一)第24章 賭約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61章 佈網(二)第70章 外籍軍團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32章 移民潮第72章 誘餌(一)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20章 問題第85章 野戰第4章 闖關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61章 名不副實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43章 各懷鬼胎第38章 珍珠港第42章 海南島(四)第54章 反擊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06章 妥協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6章 寶船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66章 聯邦缺鐵第61章 名不副實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76章 貴族第125章 上海行第13章 登陸琉球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41章 漏網之魚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39章 金牌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23章 歐洲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72章 誘餌(一)第7章 吃虧是福
第1章 難題第60章 佈網第143章 車禍(二)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6章 抓苦力第72章 誘餌(一)第56章 一戰爆發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3章 親王喬治第32章 國際聯盟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68章 制度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77章 拉燈彈第64章 收網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19章 金蘭灣第9章 暈倒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39章 海南島(一)第54章 反擊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7章 北歐亂第37章 有點緊張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9章 暈倒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41章 護士第85章 野戰第40章 空襲新加坡港(五)第91章 對壘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5章 得寸進尺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19章 金蘭灣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41章 未雨綢繆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77章 拉燈彈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69章 建國(一)第24章 賭約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61章 佈網(二)第70章 外籍軍團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32章 移民潮第72章 誘餌(一)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20章 問題第85章 野戰第4章 闖關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61章 名不副實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43章 各懷鬼胎第38章 珍珠港第42章 海南島(四)第54章 反擊第42章 自家後院第106章 妥協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6章 寶船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66章 聯邦缺鐵第61章 名不副實第26章 三路並進(四)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3章 難產的合作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76章 貴族第125章 上海行第13章 登陸琉球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41章 漏網之魚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39章 金牌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23章 歐洲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72章 誘餌(一)第7章 吃虧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