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博弈(二)

最讓各國難受的是,這些潛艇毫無疑問是南海聯邦海軍替換甚至退役下來的潛艇,因爲在拆解研究過程中,潛艇內部的很多機械部件都顯示出了這艘潛艇的大概年齡,這樣一來的話,聯邦海軍現在服役的潛艇肯定要比這些出售的潛艇先進,那個國家也不會把自己的主力艦艇出售給敵國,大多數情況下連出售給盟國的武器都會比自己使用的低上若干檔次,所以說,各國現在將要面對的是聯邦海軍更爲先進的潛艇,這樣各國海軍一提起與聯邦海軍交戰就非常頭疼。

除了戰爭,還有一個方法似乎可以暫時解決目前的困境,那就是解決掉南海聯邦藉以入侵中東地區的藉口,也就是說解決猶太人定居的問題,這樣一來,南海聯邦就沒有藉口再來干涉中東地區的局勢了,至少在找到下一個藉口之前是不能了,而歐洲各國現在缺的就是時間,只要能把南海聯邦拉進海軍條約之內,限制它的海軍發展,那麼以歐洲各國的實力,肯定可以找出對付聯邦潛艇的方法,到那時,聯邦的海軍就不能像現在一樣肆無忌憚的想去哪裡去哪裡了,各國也就可以騰出手來共同對付這個歐洲的敵人了。

既然能夠不動用戰爭就解決問題,那就最好別打仗,尤其是這種勝負難分的戰爭,因爲除了南海聯邦之外,大洋對面還有一個美國,雖然歐洲和美國的關係還算親密,但是如果歐洲各國和南海聯邦拼個你死我活的話。美國人也不是什麼善茬,該藉機壯大自己的時候絕不會手軟的,對於這個問題,英法等國在一戰中已經充分的領教過了。

想明白了前因後果,歐洲各國再次統一了思想,最終由倒黴法國政府出面,對南海聯邦政府提出的猶太人復國提案做出了迴應,法國政府建議在即將召開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續簽會議中,由各簽約國對這個問題展開會談,在會談結果出來之前。各國要保持克制。

美國政府雖然沒有在這次猶太人復國風波中出頭露面。但是它也不太好受,國內有關支持猶太人復國和反對猶太人復國的兩派意見也是吵個不停,從報紙上吵到了國會裡,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這讓美國總統和美國政府夾在中間非常難受。現在法國人出面建議在海軍條約續簽會談中由簽約國解決這個問題。正好爲美國政府解決了這個受夾板氣的困境。所以美國政府第一個就表示對法國政府提出的這個建議全力支持,隨後,英國政府、意大利政府等歐洲各國政府也都紛紛表示支持法國政府的這個提議。最後,南海聯邦政府只得“被迫”答應了法國人的提議。

就在南海聯邦政府“被迫”答應了法國人的提議的當晚,在聯邦總統府的二層宴會廳裡,一場小型的酒會正在悄悄的舉行。參加酒會的人數非常少,除了聯邦總統、聯邦外交部長、聯邦財政部長之外,就只有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3名理事,這個酒會是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提議召開的,專門爲了慶祝雙方合作的第一步已經順利邁出,雖然這是一小步,但也是最難、最不可控的一步,當這一步成功邁出之後,其後的道路上雖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風險,但是都已經算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了。

3爲猶太理事們在酒會上非常高興,那種笑容是從心底裡面發出來的,因爲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返回家園並且重建家園的希望,這是他們民族追求了上千年而始終無法完成的一個心願;劉芾也非常高興,笑容也是從心裡發出的,因爲他看到了一顆釘子正慢慢的扎進了英國人的大腿,並且會越扎越深,最終這條大腿很可能會應爲這顆釘子的緣故而殘廢,另外他還看到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會流入聯邦國內,自己處心積慮的幫助猶太人復國,不光是爲了打擊英國人的勢力,還是爲了提前消滅一個美國人的盟友,如果這樣幫助猶太人,他們還不知道感恩的話,那麼劉芾也不介意再把這個計劃給攪合黃了;聯邦的財政部長也很高興,作爲一個帶着猶太血統的聯邦政府官員,在看到了和自己的族人和自己的國家都是受益者,哪能不高興呢;聯邦的外交部長也很高興,在聯邦的成長過程中,外交部是最能夠感受到國家實力的部門,從當初的世界公敵人人喊打,到現在的世界攪屎棍子,人人害怕,這哪能不高興呢,總之一句話,大家都很高興!

有哭的就會有笑的,有高興的肯定就有不高興的,當英美法等國一致同意就猶太人復國的問題進行正式磋商之後,在埃及、法國佔領的敘利亞地區、英國控制的約旦地區還有中東的其他伊斯蘭國家中,都發出了各種抗議,但是這些抗議很像大清朝時清政府提出的各種抗議,那個國家會去認真傾聽你在說什麼呢?

劉芾倒是認真傾聽了,不過他也沒辦法,他對這兩個民族都沒有特別的喜歡和不喜歡的分別,只是因爲這是一個碰巧可以利用的機會,而爲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別說挑起其他地區的民族矛盾了,就是需要滅掉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劉芾也不會覺得太過悲傷。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興起時,肯定就會有一個或者多個民族和國家受傷,這個道理就像物質守恆定律一樣,千古不變。

1924年3月1日,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之時的條款,參與簽約的各國重新聚集在美國的華盛頓特區,對已經簽署了2年的條約進行會晤,本來這條規則是打算用來再細化條約中的某些條款的,誰想到在這個時候被南海聯邦給利用了,在這次會晤中,南海聯邦的代表團堅持把條約的繼續執行與猶太民族的復國運動聯繫在一起談,也就是說如果英國政府不答應猶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地區,南海聯邦政府就不在條約上簽字,這樣就等於退出了這個條約,這是英美法幾國政府所不願意看到的,因爲這就意味着各國肯定會陷入軍備競賽中,這對在一戰中受傷嚴重的英法兩國尤其不利。

但是英國人也表現的一場堅韌,並沒有因爲南海聯邦威脅退出條約而被迫答應南海聯邦的所有條件,英國政府只答應適當的放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地區的限制條件和人數配額,對於南海聯邦提出的在巴勒斯坦地區設置一個專門的猶太人居住地的提議堅決反對,會談由此陷入了僵局。

南海聯邦和英國政府的對峙使得美國和法國政府非常難受,法國人剛剛從一戰的傷痛中解脫出來,正在積極恢復本國的經濟,如果這時候再次展開軍備競賽,法國政府從經濟上根本無法承受;美國政府在威爾遜下臺之後,又轉向了孤立主義政策,對於這種世界範圍內的軍備競賽根本不感興趣,但是這個軍備競賽不是你說不想參加就可以不參加的,一旦爆發,到時候那個國家都無法輕易停止下來,最終的走向就是戰爭,所以美國政府也極其不願意由於一個小小的巴勒斯坦問題就使得這個條約被廢除,於是,法美兩國的政府要員包括總統就成了這次會議中的大忙人,他們來回穿梭於英國政府和南海聯邦政府代表團之間,不停勸說雙方繼續回到談判桌上來,務必使這個裁軍條約維持下去。(未完待續……)

第117章 電視機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26章 衝鋒隊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30章 Z字旗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42章 自家後院第56章 入侵美國第136章 眼紅第2章 登陸難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23章 歐洲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6章 寶船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87章 調整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90章 集結第34章 偷襲成功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4章 裝病第11章 海戰第22章 水下幽靈第41章 漏網之魚第56章 一戰爆發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65章 夜間空襲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30章 合作社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62章 遷都第71章 戰略轟炸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46章 民國(二)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21章 問題(二)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8章 越亂越好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69章 建國(一)第29章 民用航空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90章 集結第58章 中立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38章 珍珠港第87章 調整第138章 不夜城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22章 水下幽靈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8章 西線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18章 電視臺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43章 革命(一)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7章 渾水摸魚第14章 本土防禦第36章 摩拳擦掌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23章 大戰結束第17章 工業基地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6章 戰爭擴大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73章 誘餌(二)第65章 深挖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69章 建國(一)第27章 三路並進(五)
第117章 電視機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26章 衝鋒隊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30章 Z字旗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42章 自家後院第56章 入侵美國第136章 眼紅第2章 登陸難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23章 歐洲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6章 寶船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87章 調整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31章 飛機母艦艦載機(上)第90章 集結第34章 偷襲成功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4章 裝病第11章 海戰第22章 水下幽靈第41章 漏網之魚第56章 一戰爆發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65章 夜間空襲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30章 合作社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62章 遷都第71章 戰略轟炸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46章 民國(二)第52章 無奈的英國艦隊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21章 問題(二)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8章 越亂越好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69章 建國(一)第29章 民用航空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90章 集結第58章 中立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38章 珍珠港第87章 調整第138章 不夜城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22章 水下幽靈第6章 硝煙的味道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18章 西線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49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18章 電視臺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43章 革命(一)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93章 真實的潛艇兵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7章 渾水摸魚第14章 本土防禦第36章 摩拳擦掌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23章 大戰結束第17章 工業基地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6章 戰爭擴大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53章 上刺刀的潛艇第73章 誘餌(二)第65章 深挖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69章 建國(一)第27章 三路並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