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實力對比(二)

反過來再看南海聯邦,北邊是中國大陸、西邊是印度、南邊是澳大利亞,在這3個國家裡,印度最危險,因爲那裡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和聯邦在陸地上接壤,當戰爭來臨的時候,它的戰鬥力能有多強,現在也沒法確認,但它肯定是聯邦的敵人,就算印度軍隊都拿着木頭刀,聯邦也得在邊境佈防,肯定會牽扯聯邦的一部分精力。

其次是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其實就是英國的一個分支機構,不過現在獨立了而已,只要聯邦與英國反目,第一個竄出來與聯邦爲敵的,也少不了澳大利亞這個國家。不過和人口數量及其龐大的印度比起來,澳洲就不算什麼了,而且澳洲北部不適合人類居住,中部也是一片大荒漠,澳大利亞的絕大部分居民都在東南角居住,哪裡離聯邦的距離有點遠,而且只能走海路,所以對聯邦的威脅還不算那麼大。

威脅不大歸威脅不大,但是聯邦肯定會在澳洲投入很大的精力,因爲聯邦政府要佔領整個大陸,所以只要一開戰,聯邦的海陸空三軍就會全力攻擊澳大利亞,以澳洲那個操蛋的地理地貌,向全境佔領澳洲也是個苦活。

最後就是北邊的中國大陸了,雖然中國大陸和美國一樣,地大物博而且擁有極其龐大的人口優勢,但是在劉芾看來它對聯邦的威脅反倒最小,如果聯邦的外交政策給力的話,說不定中國大陸還能成爲聯邦的一個盟友或者潛在的盟友。至少不會是敵人。

因爲目前的中國國內雖然已經統一,但是內部的矛盾還沒有全部解決,黨派之間的爭鬥也沒有平息,且國內的工業和經濟建設也纔剛剛開始,與北邊的蘇聯政府在鐵路、邊境上也有糾紛。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去招惹更強大的近鄰的話,絕對是得不償失,不會有一個政府願意幹這種事。

而且這個鄰居還是一個以華人爲首主體的國家,雙方在經濟上正在合作,可以形成一種互補的局面。劉芾相信。如果能夠給予中國政府足夠的好處和希望,中華民國政府很可能會轉而支持南海聯邦,最少也是表面上的中立,暗中互通有無。所以劉芾對這個身邊的大國並不擔心。

至於聯邦的東面。r本已經被成功分裂。朝鮮國內由於r本撤軍正在爭權奪利,打的不亦樂乎,短時間內還無法取得統一。就算朝鮮統一了,也對聯邦形不成什麼具體的威脅,唯一需要劉芾留意的倒是更北面的蘇聯。

雖然目前南海聯邦政府和蘇聯政府還保持着軍事和經濟上的密切往來,但是當戰爭開始之後,聯邦對於德國的支援肯定不能少,而德國對於蘇聯的貪婪劉芾肯定壓不住,所以在德國和蘇聯之間聯邦只能選擇一個來支持,這個想都不用想,劉芾肯定會支援德國而放棄蘇聯,因爲一個強大的德國對於聯邦來說是件好事,因爲它再強大也是在歐洲折騰,而一個強大的蘇聯對聯邦來說就是麻煩了,因爲它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肯定會把目光投向亞洲,畢竟它有一大半國土是在亞洲的。

綜上所述,在國土、人口、資源、周邊環境、國際關係上來講,美國在戰爭潛力上都要強於南海聯邦,而且是強很多。這樣一說是不是南海聯邦就和美國無法抗衡了呢?也不全是。南海聯邦在經濟實力、科學研發和武器裝備上,都要強於美國。聯邦的航母、艦載機、坦克等武器可以全面壓倒美國的現有裝備,而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這個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從傳統戰爭上來講,國家的財力、戰略縱深、資源多少、軍隊的人數,火炮的數量和口徑,戰役的指揮和謀劃,可能都對一場大戰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從現代化戰爭來講,信息的獲得、武器裝備的先進與否、新武器和新戰術的應用,則更大的左右了一場大型戰役的最終結果,而劉芾所依仗的正式這種優勢,他並不打算與美國打一場傳統的消耗戰,而是準備給美國人上一堂現代化戰爭的實踐課。

按照聯邦國防部的推演,這場戰爭將在1年半到3年之間結束,一旦超過了3年還未能對美國造成重大的打擊或者傷害,那麼聯邦就將處於劣勢,龐大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很高的工業化程度,都會使得美國在戰爭中越打越強,而聯邦則會因爲資源和人口的限制而越打越弱,到那時,聯邦不僅不能繼續援助德國,就連自身也難保了。

所以聯邦必須速戰速決,先用幾個決定性的海戰,儘快消滅美國部署在西海岸的太平洋艦隊,然後再從美國西海岸登陸,建立起橋頭堡之後,用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來破壞美國的工業實力,這樣一來,美國就會越打越弱,最終不得不選擇退出戰爭。

這樣一來,在歐洲,獲得了聯邦全方位支援的德國人就會和英法蘇等國繼續鏖戰,等到雙方都筋疲力盡的時候,南海聯邦會以最終裁判員的身份加入這場遊戲,它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調停。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打敗了美國的南海聯邦對於雙方來講都是一個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國家,所以由聯邦政府來當這個裁判員最合適不過了,既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還能爲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歐洲大陸上各國的格局也不會產生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英法等國的殖民地肯定會大幅度縮水,這種情況對於南海聯邦來說,是最理想的。

當然了,紙上談兵和實際情況往往會發生很大的差距,但未雨綢繆也是必須的,至少南海聯邦政府要先設定一個大概的目標,然後再向着這個目標前進,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發展方向很重要,正確的估算國際形勢更是重要,從這一點上講,又得提一提劉芾這個半仙了,有了他,南海聯邦至少在大戰略上不會犯低級錯誤。

而其他國家則就沒這麼幸運了,誰能夠想到,在幾年或者十幾年後,一場比一戰還要漫長的世界性大戰正在醞釀當中呢?那個趴在亞種東南部的國家正在悄悄的謀劃着能在這場大戰中如何更多的獲利呢?這就是偉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偉人爲何能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而最終獲得成功,不是因爲他深藏什麼絕世武功,也不是因爲他的政治手腕比別人高,而是因爲他看的永遠比別人遠。當然了,劉芾並沒有偉人的素質,但是時空的錯亂賦予了他偉人的能力。

既然劉芾打算用一場現代化的戰爭來給美國人乃至世界各國上一堂課,那麼聯邦就得有超出各國一代甚至更多的先進武器,就目前來看,這個條件還是具備的。

聯邦實力最強大的就是海軍,而聯邦海軍裡戰鬥力最強的要數潛艇部隊和飛機母艦編隊。潛艇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這種海底殺手是劉芾起家的手段,從甲午戰爭時期開始,潛艇就成爲了聯邦海軍的看家武器。

通過這35年的不懈研製和頻繁使用,聯邦潛艇部隊不光在潛艇質量和數量上成爲了世界第一,還在潛艇的戰術運用上日漸成熟,不管是防禦作戰、進攻作戰、破交戰和偷襲戰,聯邦潛艇部隊都總結和實踐出了各種各樣的戰術組合,並且運用非常自如,再加上聯邦海軍研究所不停的開發和改進聯邦潛艇的性能,現在的聯邦潛艇部隊的戰鬥力依然非常強悍。(未完待續……)

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11章 海戰第70章 外籍軍團第28章 以日製日第106章 妥協第77章 拉燈彈第6章 再次談判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7章 爪哇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8章 民國(四)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7章 北歐亂第21章 問題(二)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44章 革命(二)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1章 問題(二)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32章 奧運會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23章 三路並進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7章 渾水摸魚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41章 護士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76章 貴族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7章 吃虧是福第2章 醞釀第104章 博弈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48章 民國(四)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5章 國防(三)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65章 夜間空襲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18章 空襲第61章 名不副實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60章 佈網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23章 三路並進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9章 勢均力敵第54章 仇恨第63章 取證第18章 西線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49章 飛機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48章 民國(四)第70章 外籍軍團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35章 大訂單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74章 皇帝第43章 投降第53章 活話劇(一)
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11章 海戰第70章 外籍軍團第28章 以日製日第106章 妥協第77章 拉燈彈第6章 再次談判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13章 西部大開發(二)第7章 爪哇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48章 民國(四)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7章 北歐亂第21章 問題(二)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44章 革命(二)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21章 問題(二)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51章 去棉蘭老島練兵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32章 奧運會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70章 99年的坑人證第23章 三路並進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7章 渾水摸魚第129章 再NB的流氓也怕軍隊第20章 長江750和東風牌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141章 護士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76章 貴族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7章 吃虧是福第2章 醞釀第104章 博弈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45章 民國政府有顧慮第48章 民國(四)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75章 國防(三)第39章 海南島(一)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65章 夜間空襲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18章 空襲第61章 名不副實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60章 佈網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52章 劉芾的思考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23章 三路並進第21章 日本人的軍艦快造好了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9章 勢均力敵第54章 仇恨第63章 取證第18章 西線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147章 危險且**的一夜第11章 三國分贓第16章 英法德宣戰第49章 飛機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48章 民國(四)第70章 外籍軍團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35章 大訂單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156章 不怕睡錯牀就怕站錯隊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74章 皇帝第43章 投降第53章 活話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