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

陳郡扶樂(今河南太康西北)人袁渙擔任功曹之職,後來又舉薦給公府,在官吏考覈中獲得較高的等級,授官譙縣縣令,未去上任。劉備任豫州牧,推薦袁渙爲秀才。後來袁渙避難於江淮之間,被袁術所任用。袁術每次向袁渙諮詢探問,袁渙總是正氣凜然地論述自己的主張,袁術辯駁不過,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三月,馬騰有私事求於李傕,要求升官,沒有得到應允,於是率兵相攻。漢獻帝派使者勸解,沒有成功,隨後屯於金城的韓遂率兵前來勸解,繼而與馬騰聯合,一起進攻李傕。朝臣種邵、馬宇、劉範欲誅殺李傕等人,於是秘密與馬騰聯繫,願爲內應,三人密奏獻帝,封馬騰爲徵西將軍、韓遂爲鎮西將軍,各受密詔,併力討賊。但因事情敗露,只得逃奔槐裡。李傕派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與馬騰、韓遂大戰於長平觀下。馬騰、韓遂聯轡而出,指李蒙、王方罵道:“反國之賊!誰去擒之?”言未絕,只見一位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原來那將即馬騰之子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歲,英勇無敵。王方欺他年幼,躍馬迎戰。戰不到數合,早被馬超一槍刺於馬下。馬超勒馬便回。李蒙見王方刺死,一騎馬從馬超背後趕來。超只做不知。馬騰在陣門下大叫:“背後有人追趕!”聲猶未絕,只見馬超已將李蒙擒在馬上。原來馬超明知李蒙追趕,卻故意俄延;等他馬近舉槍刺來,馬超將身一閃,李蒙搠個空,兩馬相併,被馬超輕舒猿臂,生擒過去。軍士無主,望風奔逃。馬騰、韓遂乘勢追殺,大獲勝捷,直逼隘口下寨,把李蒙斬首號令。李傕、郭汜聽知李蒙、王方皆被馬超殺了,聽得賈詡之策緊守關防,由他搦戰,並不出迎。果然西涼軍未及兩月,糧草俱乏,商議回軍。種邵、馬宇、劉範作爲馬騰的內應,事情敗露,李傕下令追殺。三人只得逃奔槐裡,馬騰、韓遂聯軍見糧草已盡,內應已經敗露,只好下令撤軍,郭汜令張濟引軍趕馬騰,樊稠引軍趕韓遂,西涼軍大敗。馬超在後死戰,殺退張濟,樊稠去趕韓遂,看看趕上,相近陳倉,韓遂勒馬向樊稠曰:“我與你乃同鄉之人,今日爲何太無情?”樊稠也勒住馬答道:“上命不可違!”韓遂說:“我此來亦爲國家啊,你爲何相逼太緊呢?”樊稠聽罷,撥轉馬頭,收兵回寨,讓韓遂去了。不提防李傕之侄李別,見樊稠放走韓遂,回報其叔。李傕大怒,便欲興兵討樊稠。賈翊說:“目今人心未寧,頻動干戈,深爲不便,不如罷了,以後再做打算”李傕便聽從賈詡之言。馬騰與韓遂的聯軍的損失一萬多人,只得退回涼州。李傕擊敗馬、韓之後,郭汜、樊稠因有戰功而加“開府”之權,造成郭、樊權力大增,跟三公、李傕合爲六府,朝廷在關中內部的權力大減。此時是李、郭、樊三人權力最大的時刻。這一年全國大荒,李傕因爲軍隊糧食不夠,不聽賈詡所言而侵奪獻帝原本要拿來賑災的錢財。接着李、郭、樊因爲軍隊還是缺糧,竟任由軍隊掠奪百姓,造成更嚴重的饑荒,關中百萬以上的人口,各自餓死逃竄,紛紛南遷至劉表、劉焉、張魯等人的領地。

賈詡爲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爲侯,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爲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於是改拜賈詡爲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不久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爲光祿大夫。

公元194年,四月,曹操再度率領大軍南攻徐州,先拔五城,遂略地至琅邪、東海。回軍經過郯城,徐州將領曹豹與劉備屯兵郯東,邀擊曹操,被其擊破,接着西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陶謙不能抵擋。

這個時候,曹操接到了戰報:“呂布已襲破兗州,進據濮陽。”原來,陳宮投靠張邈,勸說:“現在天下分裂,英雄豪傑同時嵋起,您擁有十萬人的隊伍,處在可以四面作戰的地方,按劍雄視天下,是可以做人中豪傑,反而被人控制,不是太卑下了嗎?現在本州的軍隊東征,其地空虛,呂布是猛士,善於作戰,英勇無敵,將他接來一同佔據兗州,觀望天下形勢,等候時事的變化好轉,這可以縱橫一世。”張邈大喜,決定反曹,與弟弟張超一起,夏侯惇因爲叛變,出走鄄城不過在途中中計,被譁變的青州軍劫持,夏侯惇的部將韓浩聲稱按照國法將不考慮人質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擊劫持人質者的姿態。劫持人質者害怕,於是放棄人質投降。曹操聽說這件事後,將攻擊劫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爲法令,於是以後就沒再發生劫持人質事件。曹操得到此消息大驚道:“兗州有

失,使我無家可歸啊,不可不亟圖之!”於是拔寨退兵。

曹操回軍,曹仁接着,言呂布勢大,更有陳宮爲輔,兗州、濮陽已失,其鄄城、東阿、範縣三處,賴荀攸、程昱二人設計相連,死守城郭。曹操曰:“我料呂布有勇無謀,不足慮也。”教且安營下寨,再作商議。呂布知曹操回兵,已過滕縣,召副將薛蘭、李封說:“我想用你二人很久了。你可引軍一萬,堅守兗州。我親自率兵,前去破曹。”二人應諾。陳宮急入見說:“將軍棄兗州,想往哪去?”呂布說:“我欲屯兵濮陽,以成鼎足之勢。”陳宮說:“錯了,薛蘭必守兗州不住。——此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險,可伏精兵萬人在彼。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呂布說:“我屯濮陽,別有良謀,你豈知之!”遂不用陳宮之言,而用薛蘭守兗州而行。

卻說曹操兵近濮陽,下住寨腳。次日,引衆將出,陳兵於野。操立馬於門旗下,遙望呂布兵到。陣圓處,呂布當先出馬,兩邊排開八員健將:第一個雁門馬邑人,姓張,名遼,字文遠;第二個泰山華陰人,姓臧,名霸,字宣高。兩將又各引三員健將: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布軍五萬,鼓聲大震。曹操指呂布而道:“我與你自來無仇,何得奪我的州郡?”呂布說:“漢家城池,諸人有分,偏爾合得?”便叫臧霸出馬搦戰。曹軍內樂進出迎。兩馬相交,雙槍齊舉。戰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夏侯藹拍馬便出助戰,呂布陣上張遼截住廝殺。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衝出陣來。夏侯淵、樂進皆走,呂布掩殺,曹軍大敗,退三四十里。呂布自收軍。

曹操輸了一陣,回寨與諸將商議。于禁曰:“我觀今日上山觀望,濮陽之西,呂布有一寨,約無多軍。今夜彼將謂我軍敗走,必不準備,可引兵擊破;若得寨子,呂布軍必怕:此爲上策。”曹操聽從其言,帶曹洪、李典、毛玠、呂虔、于禁、典韋六將,選馬步二萬人,連夜從小路進發。

卻說呂布於寨中勞軍。陳宮說:“西寨是個要緊去處,倘或曹操襲之,怎麼辦?”呂布說:“他今日輸了一陣,如何敢來!”陳宮說:“曹操是極能用兵之人,須防他攻我不備。”呂布乃撥高順並魏續、侯成引兵往守西寨。

曹操於黃昏時分,引軍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擋,四散奔走,曹操奪了寨。將及四更,高順方引軍到,殺將入來。曹操自引軍馬來迎,正逢高順,三軍混戰、將及天明,正西鼓聲大震,人報呂布自引救軍來了。操棄寨而走。背後高順、魏續、侯成趕來;當頭呂布親自引軍來到。于禁、樂進雙戰呂布不往。操望北而行。山後一彪軍出:左有張遼,右有臧霸。操使呂虔、曹洪戰之,不利。操望西而走。忽又喊聲大震,一彪軍至:郝萌、曹性、成廉、宋憲四將攔住去路。衆將死戰,操當先衝陣。梆子響處,箭如驟雨射將來。操不能前進,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馬軍隊裡,一將踊出,乃典韋也,手挺雙鐵戟,大叫:“主公勿憂!”飛身下馬,插住雙戟,取短戟十數枝,挾在手中,顧從人說:“賊來十步就呼我!”遂放開腳步,冒箭前行。呂布軍數十騎追至。有人人大叫說:“十步矣!”典韋說:“五步就呼我!”從人又說:“五步了!”典韋便飛戟刺之,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立殺十數人。衆皆奔走。典韋又飛身上馬,挺一雙大鐵戟,衝殺入去。郝、曹、成、宋四將不能抵擋,各自逃去。典韋殺散敵軍,救出曹操。衆將隨後也到,尋路歸寨。看看天色傍晚,背後喊聲起處,呂布驟馬提戟趕來,大叫:“操賊休走!”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鬥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操回寨,重賞典韋,加爲領軍都尉。

呂布到寨,與陳宮商議。陳宮說:“濮陽城中有富戶田氏,家僮千百,爲一郡之巨室;可令彼密使人往曹操寨中下書,說‘呂布殘暴不仁,民心大怨。今欲移兵黎陽,止有高順在城內。可連夜進兵,我爲內應’。曹操若來,誘之入城,四門放火,外設伏兵。曹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到此也不肯能脫身的”呂布便聽從其計,密諭田氏使人徑到操寨。曹操因新敗,正在躊躇,忽報田氏人到,呈上密書雲:“呂布已往黎陽,城中空虛。萬望速來,當爲內應。城上插白旗,大書‘義’字,便是暗號。”曹操大喜說:“天意讓我得濮陽!”重賞來人,一面收拾起兵。荀彧說:“呂布雖無謀,陳宮多計。只恐其中有詐,不可不防。明公欲去,當分三軍爲三隊:兩隊伏城外接應,一隊入城,纔可以。”操從其言,分軍三隊,來至濮陽城下。時約初更,月光未上。只聽得西門上吹贏殼聲,喊聲忽起,門上火把燎亂,城門大開,吊橋放落。曹操爭先拍馬而入。直到州衙,

路上不見一人,曹操知是計,忙撥回馬,大叫:“退兵!”州衙中一聲炮響,四門烈火,轟天而起;金鼓齊鳴,喊聲如江翻海沸。東巷內轉出張遼,西巷內轉出臧霸,夾攻掩殺。操走北門,道傍轉出郝萌、曹性,又殺一陣。曹操急走南門,高順、侯成攔住。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典韋殺到吊橋,回頭不見了曹操,翻身復殺入城來,門下撞着李典。典韋問:“主公何在?”李典說:“我也尋找不到。”典韋說:“你城外催救軍,我入去尋主公。”李典去了。典韋殺入城中,尋覓不見;再殺出城壕邊,撞着樂進。樂進說:“主公何在?”典韋說:“我往復兩遭,還是找不到。樂進說:“同殺入去救主!”兩人到門邊,城上火炮滾下,樂進馬不能入。典韋冒煙突火,又殺入去,到處尋覓。曹操見典韋殺出去了,四下裡人馬截來,不得出南門;再轉北門,火光里正撞見呂布挺戟躍馬而來。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呂布從後拍馬趕來,將戟於操盔上一擊,問曰:“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說:“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趕。曹操撥轉馬頭,望東門而走,正逢典韋。韋擁護曹操,殺條血路,到城門邊,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韋用戟撥開,飛馬冒煙突火先出。曹操隨後亦出。纔到門道邊,城門上崩下一條火樑來,正打着曹操戰馬後胯,那馬撲地倒了。曹操用手託樑推放地上,手臂鬚髮,盡被燒傷。典韋回馬來救,恰好夏侯淵亦到。兩個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曹操乘夏侯淵的馬,典韋殺條大路而走。直混戰到天明,曹操纔回到本寨,

曹操但沒有休息,反而立刻親自勞軍,慰問敗退回來的軍隊,於是令軍士掛孝發喪,詐言曹操死。早有人來濮陽報呂布,說曹操被火燒傷肢體,到寨身死。布隨點起軍馬,殺奔馬陵山來。將到曹操寨,一聲鼓響,伏兵四起。呂布死戰得脫,折了好些人馬;敗回濮陽,堅守不出。

此時已到了十月,遇到了蝗災,呂布軍糧用盡,只好退軍,曹操也因爲同樣的原因無法佔據濮陽,暫時退軍回了鄄城。

袁紹此時來信,信中意思說讓曹操投靠袁術名下,把家屬送到袁紹那裡,曹操也無辦法,糧食也供不應求,便把自己想法告訴衆人。程昱表示了反對說:“將軍你現在是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了吧,但怎麼着也不應該做這種決定呀。袁紹是有吞併天下之心,可是謀略不足,不可能實現理想,你怎麼能甘願屈於這種人手下呢?我們現在還有甄城、範城和東阿三個基地和幾萬兵馬,以將軍你的武功謀略,加上荀彧和我的輔佐,克服困難肯定能夠完成霸業,希望將軍謹慎考慮!”曹操於是放棄了投靠袁紹的錯誤念頭。

呂布與曹操的第一次較量便暫時停戰。

此時,已是公元195年,幽州太守公孫瓚殺死劉虞,引起了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督尉鮮于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爲劉虞報仇的動亂。因燕國(今北京大興)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爲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于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于輔、劉和兵聯合,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故址在今河北雄縣西北)堅守,開置屯田。孫袁相持歲餘,麴義糧盡退兵,公孫瓚乘勢出擊,擊敗麴義,盡得其車重。公孫瓚又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爲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又讓婦人習爲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了。從此以後,很少出來打仗,公孫瓚漸漸不得人心了。

還處在徐州的劉備,得到了陶謙病重的消息對別駕糜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陶謙死後,糜竺率徐州人民迎接劉備做太守,劉備不敢接受說:“備一身安能當此大任?,徐州百姓,擁擠府前哭拜曰:“劉使君若不領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啊!在陳登、孔融的再三勸說下,劉備便領徐州,劉備與大小軍士,盡皆掛孝,大設祭奠祭畢,葬於黃河之原。將陶謙遺表,申奏朝廷。

陶謙的死,陳壽對他的評價是:“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琊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這句話很好體現了陶謙的一生爲人處事。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統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四十八章 託孤遺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一章 蠢蠢欲動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八十四章 議取西蜀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義上的大將軍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三十八章 袁尚爭鋒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統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第四十八章 託孤遺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外記(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國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七十八章 計取桂陽第九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外記(三十八)士族階級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記(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陸宿敵第九十二章 自領益州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一章 蠢蠢欲動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風波外記(六)孫策遇刺的背後(一)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外記(二十五)司馬子元第四十六章 必爭之地第八十四章 議取西蜀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