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記(四十三)曹魏統治西北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統一的東漢政權開始分崩離析。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逐漸形成。據有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除了與吳、蜀不斷爭戰外,即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和繼續完成對北方的統一事業之上。當時,西北地區仍處於各割據勢力的控制之下,建安十六(211)至十九年(214),曹操先後擊敗馬超、韓遂,取關中和隴右之地;滅據有枹罕(今甘肅臨夏)的“河首平漢王”宋建。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平漢中張魯後,任命綏定下辯諸氐有功的蘇則爲金城太守,以經營隴右和河西。

自東漢末年以來,西北地區處於連續不斷的戰亂之中,“吏民流散飢窮,戶口損耗”,金城一郡(治今甘肅蘭州西)“戶不滿五百”。蘇則到任後,“外招懷羌胡,得其牛羊,以養貧老。與民分糧而食,旬月之間,流民皆歸,得數千家”。其中包括原附韓遂、後逃出障塞的樑燒雜種羌三千餘落。但是,在金城黃河以西的武威、張掖、酒泉、西平(治今青海西寧)等郡太守,皆不附曹操,而“更相攻擊”。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卒,其子曹丕繼爲魏王,以蘇則兼護羌校尉,進一步經營西北。是時,未置涼州,自三輔直至西域,皆屬雍州。

曹丕正式稱帝,建立魏政權後,才初置涼州,以安定太守鄒岐爲刺史。然而,涼州所屬之張掖、酒泉、西平諸郡的地方勢力,紛紛逐魏所遣太守,驅掠羌胡以叛;而在涼州治所武威的三種胡(盧水、屠各、西域胡)也羣起寇抄

,道路斷絕。在這種形勢下,蘇則與武威太守毋丘興,在雍州刺史張既的配合下,首先發兵救武威,敗三種胡;接着又平定了張掖、酒泉、西平的地方勢力以及盧水胡等族的擾亂,安定了河西。張既卒於黃初四年(223),史稱其在臨二州(雍、涼)任內十餘年,“政惠著聞”,“能容民畜衆,使羣羌歸土”;又能重用一批良吏,如扶風龐延、天水楊阜、安定胡遵、酒泉龐清、敦煌張恭、周生烈等。總之,張既、蘇則、毋丘興等於曹魏初,對於恢復西北地區的經濟和安定社會秩序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河西走廊之西是廣大的西域地區,自西漢以來,漢朝於此設置西域都護府(或西域長史府),行使着有效的行政管轄。但是,東漢末年以來由於內地軍閥混戰,西域與內地的關係基本斷絕。而西域諸城郭國也相互兼併,發生了一些變化。據《魏略·西戎傳》記:西域地區從東漢時的五十餘國,更相吞滅爲二十國。情況大致是:南道的且志(即漢時且末)、小宛、精絕、樓蘭,皆並屬鄯善(今新疆若羌);戎盧、扦彌(《後漢書》作“抒彌”)、渠勒、皮山,皆並屬於闐(今新疆和田)。中道的尉梨、危須、山王,皆並屬焉耆(今新疆焉耆);姑墨、溫宿、尉頭,皆並屬龜茲(今新疆庫車);禎中、莎車、竭石、渠沙、西夜、依耐、滿犁、億若、榆令、捐毒、休修、琴,皆並屬疏勒(今新疆喀什)。北道的東且彌、西且彌、單桓、畢陸(《後漢書》作“卑陸”)、蒲陸(即《漢書》的“蒲類”)、烏貪(《漢書》中的“

烏貪訾離”),皆並屬車師後部王(在今新疆奇台)。此外,還有烏孫(今巴爾喀什湖東南)、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車師前部(吐魯番交河故城)等。

曹魏正式建立前夕,即延康元年(220)三月(此年十一月改元黃初),西域的焉耆、于闐王始遣使至曹魏。黃初蘭年(222)二月,都善、龜茲、于闐又遣使朝獻。《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在記述此事後,接着說:“是後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據此,似乎曹魏在黃初三年或此後恢復了東漢於西域所設之戊己校尉。其實,早在黃初二年(221)曹魏已拜張恭爲西域戊己校尉,說明在黃初元年(220)張既、蘇則平定酒泉、張掖地方勢力後,西域即開通。曹魏西域戊己校尉治高昌,仍主要管理西域地區的軍事和屯田事宜。此外,曹魏還救封西域諸城郭國主以名號,如以車師後部王壹多雜爲守魏侍中,號大都尉,受魏王印。

曹魏是否還沿用東漢舊制,在西域設置行政管理機構—西域長史府呢?從現存的文獻看,沒有明確的記載。近代以來,國內學者通過對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出土於新疆古樓蘭、尼雅遺址的曹魏時簡犢文書的研究,證明曹魏確在古樓蘭(海頭)設置了西域長史府,管轄西域的廣大地區。

以上是曹魏政權建立前後,曹操父子統一西北地區及其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其目的在於平定西北各地方勢力煽動的羌胡反叛,以安定局勢;選派良吏招撫流民和羌胡,恢復生產;並逐漸恢復和完善行政機構等。

(本章完)

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外記(四)宛城陰謀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十)渭南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外記(十七)南方叛賊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東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一章 蠢蠢欲動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外記(十七)南方叛賊外記(十八)黃巾餘賊外記(八)皇帝夢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外記(二十)山陽國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外記(九)毛玠與崔琰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
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吳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二)劫持獻帝的亂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外記(四)宛城陰謀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一百零三章 孟達叛變外記(十)渭南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外記(十七)南方叛賊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記(三十四)道德改革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東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式交鋒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一章 蠢蠢欲動外記(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國後期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四十二章 陰謀詭計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三十二章 白馬解圍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二)第一百四十章 東興之戰外記(十七)南方叛賊外記(十八)黃巾餘賊外記(八)皇帝夢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外記(二十七)東吳豪族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歸天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七十三章 東漢中期第一百二十三章 劍閣身死外記(二十)山陽國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外記(九)毛玠與崔琰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數終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