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

軻比能被魏軍打敗,諸葛亮北伐之計的部署被打亂,牽招和幷州刺史畢軌商議道:“胡人遷移不定,如果派兵窮追,恐難以趕上。如果偷襲,山險路遠,軍需供應不上,也難以成功。可以讓兵力守在新興、雁門兩個關口,再出兵屯守陘北,對外可以起鎮撫作用,對內可以派兵種田儲蓄糧食。等秋冬之際,糧足馬肥,聚合各路人馬,乘機攻討,定能取勝。”可惜計謀尚未施行,牽招就去世了,其子牽嘉繼承了他的爵位。

陳壽評價其:“牽招威風遠振,治邊之稱,次於田豫,百姓追思之。”“田豫居身清白,規略明練。牽招秉義壯烈,威績顯著。······而豫位止小州,招終於郡守,未盡其用也。”

公元233年(青龍元年),滿寵上疏說:“合肥城南面江靠湖,北面遠接壽春,敵兵圍攻合肥,得以依恃水勢。官兵救援,應當先攻破其主力軍,然後才能解圍。應當轉移城內的兵力向西三十里,那裡可以依據地勢奇險,再加上城兵固守。這是引敵出洞而斷其退路的上計。”護軍將軍蔣濟則以爲:“如此做是向敵人示弱,而且看見敵人的煙火就毀壞自己的城池,這可是不攻自破呀!如果情形真是到了這地步,則敵兵必肆無忌憚地掠奪,我兵則必然以淮北爲守了。”因此明帝沒有同意滿寵的意見。滿寵又上表:“孫子說:兵者,實爲詭變之道。本來有能力,但卻讓敵兵認爲貧弱而不能,予以小利麻痹敵人使其驕傲,而以爲我們害怕了。這就是所謂形與實不必相符的道理。孫子又說:‘善於誘引敵人示以假象。’今趁敵兵未到之前,移兵城外,內布精兵,這是設假象而誘敵深入之道。誘敵遠離水路,相機而動,則外能禦敵,內能生福。”尚書趙諮認爲滿寵的計謀更符合實際,於是曹叡下詔照此辦理。

這一年,孫權親自率兵,欲包圍新城,但因爲此城離水路太遠,在水上停留二十天不敢下船。滿寵對各位將領說:“孫權得知我移兵城外,一定會誇下海口。現在前來展示其實力,邀取功名。雖然他不敢再推進,但一定會上岸來炫耀一下兵力,以示其兵多將廣。”

於是在合肥城的隱蔽處埋伏步兵騎兵六千人,等待吳軍自投羅網。孫權果然上岸耀武揚威,滿寵部署的伏兵突然衝過來猛襲敵兵,殺死了吳軍幾百人,還有一些落水而死。

公元233年(建興十一年),由於張翼執法較嚴,不得南夷歡心,夷族首領劉胄起兵作亂造反。張翼出兵討伐,還未攻破劉胄,蜀漢朝廷便徵召張翼回朝,衆部將都認爲應該火速返回朝廷請罪,張翼說道:“不能這樣,我是因爲蠻夷起兵騷亂,不稱職才被徵召回朝的。但是接替我的人還沒有到達,而我正身臨戰場,應當組織運送、屯積糧草,作爲討滅叛賊的物資,怎麼可以因爲被免除官職的緣故而荒廢國家的政事呢?”於是繼續統領事務,毫不鬆懈。朝廷派庲降都督馬忠、張嶷代替張翼平亂張嶷作戰勇猛,一馬當先,將劉胄斬殺,南土獲安。不久之後,牂牁郡、興古郡獠種又造反作亂,馬忠令張嶷率領諸營前往討伐。

剛平定劉胄後不久,,牂牁郡、興古郡的獠人又起兵作亂,馬忠令張嶷前往討伐,招降其衆兩千餘人,送往漢中用以充實蜀漢的北伐軍隊。

當初在章武三年,建寧郡(前益州郡,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改建寧郡)叛夷殺害太守正昂,並且綁架新任太守張裔送到吳國,所以之後庲降都督一直駐紮在牂牁郡的平夷縣。馬忠成爲庲降都督後,將治所遷到了建寧郡味縣,處於漢族和夷族之間,加強對夷人的管理。

越巂郡自從建興三年諸葛亮討平高定叛亂之後,叟夷部落數次作亂,先後殺死太守龔祿、焦璜,從此以後越巂太守都不敢去郡裡上任,只敢駐紮離越巂郡郡治邛都八百里的安上縣,故越巂郡徒有其名。馬忠在越巂太守張嶷的輔助下,恩威並濟,剿平亂夷,遷回郡治,修繕城郭,控制鹽鐵資源,並重新貫通越巂

郡到成都的道路,恢復亭驛通信,使越巂郡重現舊時的秩序。因此功勞馬忠被加封爲安南將軍,並進封彭鄉侯。於是朝廷以軍功封張嶷爲關內侯。

蘇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投降後又造反,張嶷率衆討伐,誅殺冬逢。冬逢的妻子是旄牛王的女兒,張嶷用計,不治其罪。而冬渠逃入西徼,冬渠剛猛彪悍,其他部落的人都害怕他,於是派遣自己的兩個親人去張嶷處詐降,但被張嶷識破,張嶷重賞這兩人,巧用反間之計,於是兩人回去將冬渠殺死。冬渠部的頭目李求承,當初造反時親手殺死了越巂太守龔祿,龔祿是張嶷的至親好友,張嶷將李求承捕獲殺死。

公元233年(青龍元年),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等叛,處於抵抗蜀國的司馬懿派遣胡遵等追討並破降。

蜀建興十二年、魏青龍二年(234)二月,諸葛亮深感體力已不如從前,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打敗魏軍,統一中原,實現劉備恢復漢室的遺願,便發動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爲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後卻對人說:“角之爲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諸葛亮領兵十萬出斜谷(今陝西眉縣東北)攻魏,並使人到東吳聯繫孫權,一同伐魏。四月,蜀軍至郿(今陝西眉西眉縣東北),大軍暫駐渭水南岸,司馬懿說:“百姓積聚的糧秣財物都在渭南,這是必爭之地。”遂渡渭背水紮營。立即渡河,背水防守,諸葛亮便在五丈原下紮營寨。屯於五丈原(今陝西眉西眉縣西南),與司馬懿二十萬魏軍隔渭水相峙。

司馬懿分析形勢後,對諸將說:“百姓積聚的糧秣財物都在渭南,這是必爭之地。”[諸葛亮如果從武功出兵,依山而往東,確實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將領們就沒事了。”諸葛亮轉進五丈原,魏將皆喜,唯郭淮深以爲憂,他說:“諸葛亮肯定爭奪北原,應當先去佔據它。”諸將多不以爲然。郭淮說:“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連兵北山,斷絕隴道,驚嚇臣民和胡人,此乃國家安危之大患。”司馬懿這才意識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塹壘尚未成,蜀軍果至,攻而未克,兩軍遂成對峙狀態。幾天後,諸葛亮率軍西行,諸將皆認爲諸葛亮欲攻西圍,唯郭淮認爲諸葛亮欲攻西圍是假,攻陽遂是真。

司馬懿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又把人口集中的渭水以南筑砦加固防備。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諸葛亮因數次北伐均以糧草不繼而退兵,故分兵屯田,計劃久駐,屯田兵雜於渭濱居民之間,百姓安然如故。

孫權決定響應諸葛亮,兩軍合共十餘萬,決定在五月進攻合肥,這是第四次合肥戰爭,孫權親率大軍十萬進駐巢湖口。遣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至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沔口(今湖北漢口),準備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還遣將軍孫韶、張承率萬餘人進抵淮河,準備進攻廣陵(今江蘇泰子州.)、淮陰(今江蘇淮安)。曹睿遣護軍秦朗統領步、騎兵二萬人援助司馬懿抵禦蜀軍,遣步、騎兵八千人爲先頭部隊馳援新城。六月,滿寵想率衆軍援救新城守將張穎,此時已經從關外調至關內的田豫認爲:“新城自守有餘,如果有援軍至,怕孫權反過來吞併援軍。”滿寵便上表請召中軍兵及召回所有請假將士,集合抵擋。不過散騎常侍廣平劉邵對魏帝說:“滿寵該自守不攻,避其銳氣;而中軍則先派步兵五千、精騎三千出發,將隊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敵軍知道大軍到來,必定自走,可以不戰而破。魏明帝聽從其計,先派前隊出發。

而曹叡亦不接納滿寵援軍的意見,認爲合肥、襄陽、祁山是曹魏東、南、西三個重要防點,守城有餘,曹叡便於七月壬寅日,親率率水師東行。滿寵便募集數十壯士,折斷松枝爲火炬,灌上麻油,在順風放火,燒燬敵軍攻城器具,射殺孫權之侄孫泰

。加上吳軍中士卒都多有病患,又聽到曹魏大軍將至,於是孫權撤退。

曹叡打算親征孫權時,衛臻說:“孫權外表上響應諸葛亮,其實內心只是想在一旁觀望。況且合肥城池堅固,不足爲慮。陛下用不着御駕親征,也好節省大軍出征的費用。”但曹叡還是堅持出征,到尋陽時,孫權因受滿寵等守將的抵抗及疾病而退兵。

幽州刺史毌丘儉上疏曹叡說:“陛下即位以來,沒有做出得以書寫記載的業績。眼下吳、蜀倚仗地勢險要,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國中閒置的兵力,前去克定遼東。”衛臻對曹叡說:“毌丘儉所說的都是戰國時代使用的瑣屑的計謀,並非成王業者應該做的大事。東吳連年舉兵,進犯邊境,而我國仍舊按兵不動,休養將士,沒有尋找機會討伐他,實在是因爲老百姓疲憊勞累的緣故。況且遼東的頭領公孫淵從小生長在海上,對遼東的統治已經沿續了三代,他們對外安撫胡人,對內整修武備習練戰陣,而毌丘儉卻想用一部分軍隊長驅直入,一蹴而就,他的設想太狂妄了。”以後毌丘儉草率出兵果然失利。公元237年(景初元年),衛臻遷任司空,後任司徒。正始年間進爵長垣侯,並封一子列侯。後來衛臻多次請辭,獲賜宅,位特進,秩如三司。死後追贈太尉,諡敬侯。

陳壽評價其:“陳、徐、衛、盧,久居斯位,矯、宣剛斷骨鯁,臻、毓規鑑清理,鹹不忝厥職雲。”

陸遜遣親信韓扁給孫權送信,韓扁返回時,被魏軍巡邏的士兵抓獲。諸葛瑾聞後,心中甚懼,給陸遜寫信說:“陛下大駕已返歸,敵人捉住韓扁,完全掌握到我們的底細。而且現在江水乾涸,應當趕緊撤軍。”陸遜得信後,並未回信,反而派人去種葑、豆,並如往常一樣與諸將弈棋、射戲。諸葛瑾說:“伯言足智多謀,他必定有好辦法”。並親自前來會見陸遜,陸遜對諸葛瑾說:“敵人知道陛下大駕東歸,沒有什麼可擔憂的,可以專門對付我們。再者他們已把守住要害之處,我軍將士思想動搖,這就需要我們鎮定自己以穩定軍心,施展靈變的計策,然後退兵。現在就表示出要退兵,敵人一定認爲我們害怕,因而前來進逼,這是必敗的形勢。”遂於諸葛瑾定計,仍按原計劃向襄陽進軍,讓諸葛瑾率水軍,陸遜自率陸軍向襄陽進發。魏軍素來忌憚陸遜,馬上回城。陸遜與諸葛瑾遂進軍前行,並虛張聲勢,使魏軍不敢進攻。進至白圍(今湖北白河口)後,揚言狩獵,暗中分兵將軍周峻、張樑等攻江夏、新市、安陸(今湖北雲夢)、石陽(今湖北漢川西北)等地。吳軍所過之處,魏人皆棄物入城,以至將城門堵住,無法關門,魏軍只得自殺其民,然後才得以關上城門。吳軍斬俘千餘人,爾後安全撤回。

陸遜對所俘之人,好生看待,厚加慰勞,嚴禁士兵前來侵擾。帶家眷前來之人,派人前往照看料理。如果失去妻子兒女的,就給他們衣服、糧食,優厚慰勞,打發他們回家,有的人因此受到感動傾慕而相攜前來歸附。鄰境地區的人們也心向陸遜,魏國江夏功曹趙濯、弋陽備將裴生及夷王梅頤等人,都率領黨羽部下前來依附陸遜。陸遜拿出所有財物,周到地贍恤他們。又有魏國江夏太守逯式,兼領當地兵馬,頗爲吳國邊境之患,但與魏國老將文聘的兒子文休一向不和。陸遜聽說這一情況,即假裝給逯式回信說:“得到您言辭懇切的來信,知道您與文休久結怨恨,勢不兩立,打算前來歸附我國,我立即秘密將您的來信呈報給朝廷,並召集人馬前來迎接您。您應當暗中迅速整裝,再告知歸附的準確時間。”吳軍將信放在兩國的境界上,逯式惶恐不安,於是親自送妻子兒女返回洛陽。自此後逯式的部下再也不親近依附他,因此被罷官免職。

五丈原地,蜀魏兩軍仍在交戰之中,諸葛亮聽聞孫權已在合肥新城被秦朗、滿寵等人打敗,心急如焚,司馬懿爲首的魏軍更有時間來對付自己了。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外記(八)皇帝夢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歷史註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四十九章 江東英豪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三十三集 初戰失利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外記(四十)荒漠鮮卑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東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
第一百四十八章 誅殺奸賊外記(八)皇帝夢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十六章 劫持獻帝歷史註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六十八章 孫劉聯盟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九十六章 平定三巴外記(十八)黃巾餘賊第八十章 蜜月陰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外記(三十六)英雄記第六十二章 勝利煩惱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策應外記(四十一)鮮卑衰落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四十章 對峙博望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四十九章 江東英豪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五十一章 計獻荊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三十三集 初戰失利第七十二章 黃蓋僞降外記(一)濮陽之戰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六十六章 口舌爭鋒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外記(十六)少數民族羣雄(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三十九章 郭嘉遺計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外記(四十)荒漠鮮卑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八十七章 孫權藝術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外記(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舊制度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二十六章 許田打獵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報應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東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九十四章 平定漢中第七十七章 江陵堅盾外記(三十一)僞善系統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三十五章 火燒烏巢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二十三章 大戰袁術第二章 洛陽之亂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二十章 平定江東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七十三章 火燒赤壁第七十一章 蔣幹渡江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二十一章 轅門射戟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九章 美人心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