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官商

政事堂的諸位,聽着夏正平說出“官商”兩個字,皆是面露疑惑,有些不解。儘管在之前,夏正平已經做了解釋,但是這官商畢竟是一種新興的概念,這些官員,並沒有接觸過,因此不解。

或者說,這種官商的概念,實際上是夏正平移植前世國企的意思,本質上和國企沒有任何的區別。換一種解釋,是國有經濟,而非私有經濟。

在前世之中,國有經濟掌控資源類的商品價格,在這裡,夏正平也想要用官府的體制,去實現鹽鐵專賣等政策。

農業固然重要,也是根本,但是現有的農業屬於小農經濟的體制,很是脆弱。夏正平想要進行改革,依照《農政書》中對農業的一些指導原則,抓住根本,裁撤一些農業多餘的東西,從而能夠發展商業,也就是官商。

實際上,《農政書》的作用,也大抵是這樣子的,夏正平原本就想要發展官商,只不過是以這個爲藉口罷了。

見着衆人的不解,夏正平略微思考了一番,然後決定用通俗的話語,再次解釋了一遍:“諸位臣工,所謂自由商人,那便是不受約束的。他們把控着很多的資源,以至於從民衆身上榨取財富,而不利於百姓富裕的道路。這其中的資源,包括鹽、鐵、青銅等等。”

“如果將這些資源類的商品,收歸官府的話,那就相當於是官府組織人員進行生產售賣,統一定價。最後的結果,就是官府獲得的利潤,自然是充實了國庫,同時也是被用來造福民衆的。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大概就是這種意思。”

“同時,官商經營鹽、鐵、青銅之類的,必然能夠做到異地同價的目的,從而讓民衆不再有過多的抱怨。”

所謂異地同價,其實是爲了維護民衆的生活水平而定的。它與異地異價,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想要理解異地同價,自然要理解異地異價。

夏正平經過調查發現,無論是巴州還是蜀州,甚至是交州,乃至於天下的其他州郡。州與州之間,郡城於郡城之間,同樣的商品,卻是賣的價格相差極大。有些地方,豬肉的價格可以高達一兩銀子一斤,而有些則只是幾十文錢就能夠賣到相同重量的豬肉。

起初夏正平有些不相信這種調查結果,但是在他仔細分析了之後,又是實地考察了一番,不得不讓他相信這些結果。

在分析這些結果之後,他原本以爲,是因爲地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富裕的郡城州府,物價自然高,貧窮的州郡,物價自然然低,也就是所謂的異地異價。

後來卻是發現,壓根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按照前世的一些指標來看的話,這大夏神朝天下疆域之中,幾乎每一個郡城的繁榮程度,發展進度,幾乎都是一樣的。

就好比如說,位於西北地區的一些郡城,雖然苦寒,但是居民的富裕程度,郡城的繁榮程度,和位於沿海的,幾乎一個模樣。哪怕是天下之人認爲最爲富裕的荊襄九郡,也和西北的那些郡城,相差無幾。

這就是一個問題了,既然每個州郡的發展程度差不多,居民的收入也相等,爲什麼會出現,異地異價?按照道理來說,相同的商品,即便是因爲地域的不同,所制定的價格,也並不會相差太大。

這其中的緣由,自然是因爲各地的自由市場不同而導致的。各地的商業經濟發展的並不是很高端,存在着價格亂象而已。實際上是因爲,現在的天下,商業經濟,還並不成熟,彼此地域之間,並沒有太多的聯繫。

這就相當於前世的經濟全球化一樣,只可惜,現在的這個世界,還沒有達到那般程度罷了。

實際上,夏正平想要給諸多臣工表達的一個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制定一種官方認可的價格規則,而不讓自由市場自由支配價格,那樣子社會的財富分配,將會極爲不公平。

故而,夏正平要引入官商的概念,除了資源類商品,進行專賣,還要對其他商品進行一種價格調控,以宏觀手段,來實現商業經濟的有序發展。這就是夏正平所認爲的官商,脫胎於國企,但是其職能有高於國企。至少,國企並不能控制非國企之外的商品價格。

“主公,那既然如此的話。如果我們控制了鹽鐵之類的資源商品,那會不會引起原本那些掌握這些商品之人的反抗?”有人提問,神色之中,帶有着擔心,“據下官所知,很多郡城的大戶,都是依靠售賣這些資源類的商品,而發家致富的!”

“這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夏正平微微一笑,嘴角的彎起弧度,顯示着他內心的自信,“即日起,當成立官商總管府衙,爲官辦商業司,公羊忠爲其總督!‘

“若是有人敢鬧事,那就讓寡人親自出馬,派遣兵馬強行實施這一政策!“爲了大漢的發展,夏正平也只能這麼做了。唯有不同的是,他新設置了一個府衙,總管這些政務。

衆人聽着夏正平如此堅決的語氣,明白他的決心,也就不多說話。他們聽着夏正平之前的言語,也已經明白了什麼是官商。

夏正平見着衆人如此反應,不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既然諸位如此擁護實行官商的決定,那就進行其他事情的安排……“

這一日,夏正平安排了許多的事情,主要是關於如何辦好官商的政策。這是一項重要的國策,其目的,通過對農業的削減,而發展一些官辦商業,來調整社會的經濟結構,從而實現漢王之地居民百姓的富足。

商業改革,農業改制的消息,自然是不脛而走。這一件事,對於農業的衝擊,並不大。實質上,夏正平並沒有制定什麼削弱農業的措施,而是發展農業。他只是削減了農業上的一些多餘的事情,比如說設置了亭正,而取消了田正、村正之類的官員。將農業的管理,進行了精簡。這就是,夏正平口中所謂削減農業多餘事情的政策,也是《農政書》中所體現的一些原則。

與其讓官府監視到田間地頭的農業生產,倒不如放權讓農民自己擁有土地,自己去生產。這樣子一來,就能夠充分調動農民的自主性。而不是,指望着官府指定某塊土地生產什麼,農民就得種什麼。當然,屯田的軍戶除外。說白了,自今以後,一切都得靠農民自己。

天災到來的時候,官府會幫扶農民,除此以外,官府也就不會再過多幹預農業生產了。實際上來說,在此之前,不光光是漢王之地的農業,包括天下其他地方的農業,都是或多或少有着官府幹預的存在。

夏正平之所以會選擇削弱農業的比重,這是相對而言的,因爲商業發展了,那麼商業的比重就會上升,農業的也就自然而然的下降了。他之所以這麼改革,也是因爲官府幹越的因素,《農政書》上的原則,就是要減少官府幹預農業的程度,將自主生產的權力,交給農民自己解決。

農業上受到的衝擊不大,但是商業上的衝擊就更大了。

政策實行頒佈的第二天,一羣人便是聚集到了蜀郡的郡城中心廣場處,他們的人很多,一邊等待着什麼,一邊在大吵大嚷着什麼。

“你們說說看,我們這些鹽商容易嗎?那些鹽池中的鹽,都是我們辛辛苦苦發現的,怎麼能說交給就交給官府呢?這些東西,可都是我們的產業啊,我張某人不服!”一位大叔很是氣憤,從他的言語之中,可以聽得出來,他是售賣鹽資源的,“這漢王之地的百姓,缺什麼都行,唯獨不能缺鹽!官府那些鳥人,哪裡懂得什麼技術,竟是瞎扯淡!”

“張老弟,你家在巴郡的那些鹽池鹽井都被官府沒收了?”有人試圖問道,“你說,這漢王是怎麼一回事?咋就突然宣佈了鹽鐵青銅等資源類的商品專賣了呢?而且,不許私人買賣?”

“我哪裡知道?這漢王倒是古怪起來了,我家是賣青銅的,那些銅山說封就封,那可是我的私有財產啊!”

人們紛紛議論,抱怨之聲,傳遍了各處地方。很顯然,這些人都是資源類商品的持有者與售賣者。

他們是這些資源的最先發現的人,掌握着源頭,就是夏正平需要青銅製作軍械,也得依靠他們。如果他們坐地起價,夏正平必然無話可說。

實際上,促使夏正平進行設立官商制度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爲那些私營商販,控制了青銅的價格,讓他很多時候,都受制於這些商人。

戰爭之中,消耗最大的錢財,就是軍備上的東西。一旦軍備所需要的青銅爲外人所壟斷,就相當於是把軍隊的生殺大權,交予了那些商販。

這是夏正平最爲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因此他想借助專賣制度的建立,從而奪取一些資源的控制權。

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二十章 漢王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四章 賀子先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八章 專賣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四章 賀子先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一章 詐降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十五章 交易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二章 賤民?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八章 奪權第二章 朝陽宮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
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二十章 漢王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四章 賀子先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八章 專賣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四章 賀子先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一章 詐降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十五章 交易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二章 賤民?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八章 奪權第二章 朝陽宮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