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賀子先

一時之間,天底下的一些名人,聽說了夏正平的這一件事,皆是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從他們的言語之中,能夠讀得出來,他們心中已經有了歸附夏正平的想法。

這些情況,自然傳入了夏正平的耳中,只不過夏正平並沒有在意罷了,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根據當初百里子明去世之時,留下來的遺囑,去尋找一個叫做賀子先的人。

九月二十日,夏正平召集了一部分人,聚集到了蜀州蜀郡的漢王府衙政事堂中:“前者百里子明留下遺囑,囑咐寡人尋找賀子先,將其收納爲己用,讓其總管巴蜀的農事。不知道諸位臣工,可有人知道這個賀子先的嗎?”

他是不清楚這個人是誰,至少在有記錄的官員之中,是沒有這個人的名字的。要知道,夏正平在安葬了百里子明之後,回到府衙之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名字,對官員進行比對。他原本以爲,百里子明舉薦的這個人物,可能是某個小官吏;可惜讓他失望的是,整個漢王之地內所有的官員之中,都沒有賀子先這個人。

姑且不說賀子先,就是連姓賀的人,都不曾有。這就意味着,這個賀子先,並不在官吏的體系之中。舍此以外,要麼是漢王之地以外,要麼就是漢王之地的平明百姓之中的人物。

當然,這期間,夏正平也是問過百里子明的一些朋友和遺留在世上的親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爲此,夏正平纔會將相關的官員,召集過來,想要詢問一下。在他眼裡,既然是百里子明推薦的賀子先,那麼就說明其有過人之處。既然有過人之處,那就一定會被其所在地的官員所知曉。

衆人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一臉不明所以的樣子。夏正平見此,不由得心思沉了下去,難道真的沒有賀子先這個人嗎?或者說,難道這個賀子先真的在漢王之地以外的區域嗎,以至於這些漢王官員都不知曉?

還是說,百里子明臨死之前推薦的人,只是個無名小卒,並沒有多少人認識?

政事堂上的諸多官員,此時陷入了沉默之中,實在是因爲他們無法解答夏正平的問題,而選擇了不說話。

“何士元先生,您曾經遊歷過天下,可否知曉有賀子先這個人?”夏正平無奈,只好求助於何士元,“若是有的話,我便前往他所在的區域,親自邀請他出山!”

然而,何士元只是搖了搖頭,緩緩而道:“臣下雖然曾經遊歷過天下,但是對於賀子先這個人,存在與否,實在是不知曉。”

夏正平聞聽何士元的話,明白自己問錯人了,他不由得嘆息了一聲道:“難道天下之才,只能夠歸隱於山林,而不爲我所用嗎?”在他眼裡,顯然是這個賀子先,應該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物,否則的話,也不會被百里子明所推薦。

但問題是,在政事堂的這些官員,似乎沒有人知道賀子先的,如此看來,只能說明賀子先應該是一個隱士,不爲衆人所知罷了。

驀地,班列中走出鬚髮皆白的左善言,夏正平見此,趕緊詢問道:“左伯,難道您聽說過這個賀子先?”

左善言只是拱了拱手,聲音有些嘶啞道:“主公,臣跟隨先帝,大概有二十年的時間。在您還未出世的時候,我倒是聽過這樣的一句歌謠:南邊山,賀家人;有子不爲士,有女不爲奴,農人之長百民爲從。”

“這話寡人也是聽過,難道這個和賀子先有關嗎?”夏正平有些不解,他的確聽說過這樣的歌謠,這句歌謠在他出生之前就存在了,“我七歲的時候,讀書讀到這樣的歌謠,只不過並沒有深入瞭解,難道這句話還有什麼深層次的含義?”

他熟讀大夏神朝的歷史,知道頗多的典故,但是他實在是想不出,這句話究竟能和哪些歷史聯繫的起來。沒錯,這句話之中的確有個賀字,但這似乎並不能作爲尋找到賀子先的依據吧?

“賀家的始祖,在南邊山一帶!”還未等得左善言繼續說下去,何士元便是走上前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主公,這南邊山,便是蜀郡以南,巴江以東的一處三角地帶——蜀南三角洲。只是後來因爲海水倒灌,海嘯爆發,而將其淹沒了!”

夏正平聽着何士元這麼一解釋,似乎隱隱之間有着印象了:“我大概想起來這些雜事,說是蜀南三角洲,生活着一羣姓賀的農人,他們精心種植糧食,最後因爲海嘯的原因,而導致失敗,最終家破人亡,從此消失在了世人眼中好幾十年。”

“主公,如果以這條線索爲依據的話,大概能夠推測出,那位叫做賀子先的人,又是擅長農事的話,只可能是在蜀南三角洲一帶的地區。而至於賀子先,我等的確不知道。”左善言拱了拱手,“主公爲何不選擇某個日子,前往蜀南三角洲故地一看?”

“如此說的話,我倒是有興趣了。”夏正平捻了捻自己的鬍鬚,點了點頭,“何先生,左伯,明日你們跟隨我微服前往蜀南三角洲走一遭。”

“是!”

次日清晨,夏正平與何士元、左善言一道,便是駕馬而往東南方向去了。那裡是蜀南三角洲所在的地方,也是歷史上記載賀家祖先生活的地方。

沿着巴江而進,不時能夠聽見江邊農人們的歌聲。如今是大漢王朝立國的第十四年,諸多事情,皆是走上了正軌,這一點在巴州是最爲有所體現的。然而,這裡是蜀州,但蜀州的人們,卻也跟巴州一樣了。

駕馬行到一處,卻見到巴江水勢逐漸減緩,形成了一片片的小島。而在巴江南邊的一側,則是高地起伏的一段丘陵地帶,不像山,但被稱作山——南邊山。只因爲,這一處地帶位於蜀南罷了。

“南邊山,賀家人!想必,那裡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吧?”夏正平拿起馬鞭往前一指,“先生,左伯,我們就此下馬步行!”

他已經能夠確定,百里子明臨死推薦的賀子先,也許就在這南邊山中,做了隱士。

正步行之間,忽的聽見有人唱着歌:“憶往昔夏祖平蠻時,今朝太子定南;百萬風雲四方地,國祚之續何相待!”

三人聽着這歌聲,不由得一驚,心道這山林江邊,竟是能夠有大賢大能的隱士,能夠讀出夏正平的心思。那一首歌聲,正是說出了當年蜀州四方大戰的起因,夏正平爲了效仿夏太祖的功績,而選擇併吞南蠻,同時和三國聯軍進行了一場大會戰,以穩定自己的統治。

其根本的目的,自然是爲了延續大夏神朝的國祚。

一般民衆,並不關心這些事情的,即便是關心了,也未必能夠讀出夏正平延續國祚的心思。而偏偏這山野之中,卻是一首歌謠道出了其中的意思,夏正平三人怎能不驚呢?

循着歌聲,沿着小路,往前而進,遇見一名打柴人,那歌聲似乎是從打柴人的嘴巴中傳出來的。

夏正平當下停了腳步,上前施了一禮,道“敢問,樵子小哥,剛剛那一首歌,可是您唱的嗎?”

樵子放下手中的柴火,回了一禮道:“客官,我粗人一個,哪裡懂得音律呢?這只不過是,巴江一處小道上的老人,常常唱的,我學了幾句,也就會了!”

“那敢問小哥,那位老人姓甚名誰?”夏正平聞言,不由得追問了下去,他隱隱約約的感覺到,自己想要找尋的賀子先,也許就是那個人,“順便問下,這裡曾經可有賀家人居住?”

“哎呀,這位小哥,您是外鄉人吧?”樵子嬉笑道,“那位老人,在我們賀家坡一代,是極其有名的。他姓賀,喚作賀子先。三十年前的那一場海嘯,毀了他的家,二十年前的海嘯,毀了他研究的一些東西,爲此傷心欲絕,獨自生活在江中小渚上,著書立說!”

“果真是賀子先?”

“這還能有假?”

“那小哥,多謝謝您了,這十兩銀子,您拿去用吧!”夏正平顯得有些興奮,隨手丟出一錠十兩的銀子給樵子,“若是能夠見到這個賀子先,那就是太好了。”

當下,夏正平也不理會樵子的發愣,將馬拴在旁邊的樹上,便是往前快速走去。何士元與左善言見此,不由得一笑,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漢王,這一回爲何這麼激動呢?

“那就多謝謝小哥了!”左善言拱手,“小哥莫要見怪,那是我家公子,平生最喜歡在山川大澤中,拜訪隱居的賢能之人啊!”

“原來如此,怪不得剛剛那位客官,卻是如此的興奮。”樵子得了銀子,將其收好,作了謝,不由得感嘆道,“只是剛剛我還忘了一句話,這個賀子先,年齡已經八十歲了,而且性格因爲連續多次的傷害,而變得異常古怪。因而,恐怕你們的公子到了那,會被這個賀子先趕出去。”

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八章 專賣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十六章 六籍第四章 賀子先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一章 大變革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七章 駁第七章 官商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一章 稱帝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章 又三年第二章 賤民?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
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八章 專賣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十六章 六籍第四章 賀子先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一章 大變革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七章 駁第七章 官商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一章 稱帝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章 又三年第二章 賤民?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