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看着滿有些躊躇不定的姚崇,淡淡說道:“說話啊,姚崇。你不是一向敢於直言麼,今天怎麼這麼猶豫?”
姚崇尷尬的拱手拜了一拜:“回陛下,此事有些重大,微臣也不得不考慮清楚再作回答。陛下何不召集閣部各員一起來商議解決呢?”
李隆基微微的笑了笑,就着火輕輕的搓着手,平靜說道:“姚崇,你不必在朕的面前耍什麼幌子。朕今天,還非得讓你幫着拿個主意。遼東大捷之後,如何治理和善後,纔是最重要的。秦霄在這個時候提出削權貶職,也是從大局出發的。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呀!捨棄個人的榮譽與利益,顧全大局的平衡與安定。這件事情,朕打算獨斷專行一回,不願意將事情拿到閣部去細細的商議解決。你知道爲什麼嗎?”
姚崇還當真有些疑惑了:“微臣駕鈍,請陛下示下。”
“很簡單,這件事情,在閣部議不出結果來。”
李隆基快口就將這句話說了出來,然後蠻有些狡黠的看着姚崇。
姚崇微微一愣,隨即也有些心領神會的點了點頭,呵呵的輕笑了幾聲。
“看來,你算是明白了。”
李隆基繼續說道:“秦霄這個人嘛,雖然歷來不太喜歡鑽營結黨跟誰拉關係,可是這些年來,他的聲望算是蠻高的了。閣部裡面的宰相們,不是對他心存忌憚,就是滿懷妒忌。再不,就是不想得罪他這樣一個出將入相、名聲勢頭如日中天的駙馬皇親。朕若是將他削權貶職的事情拿出來公議,得出的意見就難免有失偏頗。打個比方。張說、張適之、郭元振等人,不就一直對朕在遼東用兵有些反感麼?眼下還不順着這個風頭,狠狠地打壓一下秦霄麼?秦霄是大功臣,有功於社稷天下。朕首先要秉着一個公正、保護的心態去處理他的事情。”
姚崇不由得有些呆愕了。連忙拱手拜道:“陛下真是寬鴻大量的明君,處處爲臣子着想。微臣能聽到陛下地這番肺腑之言。真是既佩服又慚愧!”
姚崇地心裡,現在算是有了一根準繩了。皇帝這樣給他交了底——出發點是保護功臣,這件事情可就不難處理了。
李隆基微微笑道:“好了,朕地心裡話可是都跟你說了,你也不必說什麼客套話了。回到原題吧,你說說,按大唐律,他秦霄自請裁去五個職務。能合情合理麼?”
“回陛下,只能說是——合法。”
姚崇也就直言不諱的說道:“封疆大吏褻瀆律法強徵地方州縣錢糧,足以貶之爲庶民流放二千里。不過秦霄這一次立下大功,可以折抵部份罪過。裁去五職,合乎律法。”
李隆基微微皺眉:“那你的意思,雖然合法,卻是不合情理了?”
姚崇拱手正色道:“回陛下,的確是這樣。律法也不外乎人情。審案斷獄。也不外乎‘情理法’三字。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僅僅是將秦霄削權貶官的來處理,未免會有失公允,讓遼東的將士和朝臣們心寒。請恕臣直言,秦霄當初那樣做,不也就是爲了保障遼東軍民地供給、讓河北一地儘快恢復民生麼?雖然有悖法度。實際上卻是辦了好事。要不然,很有可能就沒有今日的遼東大捷了。”
“說得好。”
李隆基連連點頭稱讚了他幾聲:“姚崇啊,要是滿朝臣工都像你這樣公正而客觀,這些事情就不難處理了。那你來說說,朕要怎麼做,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呢?”
姚崇停頓了片刻,拱手一拜:“陛下,當真要聽微臣直言。”
“講。”
李隆基果然說道:“朕今日特意專召你來,就是要聽聽你的意見。張說等人太過保守,拘泥於律法綱線:宋璟等人嫉惡如仇,剛正有餘愛心不夠。也只有你,能幫朕拿個折中的主意了。”
“多謝陛下誇獎,那微臣可就直言了。”
姚崇拜了一拜,說道:“臣的建議是,削權加爵,既貶又獎。”
“哦,說來聽聽。”
李隆基大感興趣的說道:“怎麼個‘既貶又獎’?”
“陛下可以削去秦霄的幽州大都督、河北道行軍大元帥、輔國大將軍、宰相、太子太保五個職務,然後另擇閒能去擔任幽州大都督,與秦霄文武搭配,相互協作制約。這就是貶。”
姚崇擡眼看了一眼李隆基,繼續說道:“這獎麼,就是加他的爵位,由國公進晉爲郡王。只有這樣,纔可能皆大歡喜。”
“郡王?”
李隆基微皺了一下眉頭,輕點了點頭道:“其實朕也有想過這件事情。可是這數十年來,我大唐一般只分封宗室和來降地夷狄君王、首領爲郡王。朕現在這樣做,能做到皆大歡喜麼?難道不會讓皇親國戚和朝臣們反感?”
“陛下這樣,應該不會召致反感。”
姚崇說道:“中宗朝時,不是分封了張柬之等五人爲郡王麼?再說了,秦霄本身也是皇親國戚,當朝駙馬。”
“算不得是當朝駙馬吧。”
李隆基輕擺了一下手,隨意的說道。心裡卻想着,他早跟金仙公主斷了婚約了,這事,還得怨我那老父親。
“如何不算?”
姚崇微擡起頭來,眼神閃爍的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頓時心裡神會:姚崇說得有道理!秦霄與金仙解除婚約的事情,知道的可沒有幾人。我只要簡單的做些手腳,還不就囫圇過去了?好主意!
“哦,朕一時謬言了。”
李隆基自我解嘲地笑了笑:“看來,這的確是個好主意。削實權而賜皇爵,遼東軍民和朝臣們應該不會有太大意見了。謝謝你呀,姚崇。這件事兒,朕思索了半天也沒得出個結果。你一來,就幫朕解決了。”
姚崇也釋然地笑了笑:“食君之祿爲君爲憂,乃是臣的本份。陛下何需言謝。”
“嗯。其實今天朕召你來,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幫着拿主意。”
李隆基說道:“這也是關於遼東和秦霄地。事情就是,朕該選派一個什麼樣的人。去擔任幽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呢?”
“這……”
姚崇擰起了眉頭思索起來:“眼下遼東剛剛經歷了大戰。奚族迴歸,百廢待興。選去的這個人,必須要精熟於吏治民生。”
“還要懂些兵機。”
李隆基說道:“遼東地情況比較特殊,眼下比河西隴右更加複雜。北狄諸夷地事情也要着手一一處理。幽州這個大軍鎮地大都督,當然是要懂得軍事暢曉兵機的。這樣,也才能跟秦霄這個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緊密配合調度。”
“而且這個人,還不能跟秦霄太疏遠、太牴觸。同時,也不能太過親近。同時最重要的,才智能力不能遜色於秦霄。”
姚崇補充了一句,然後細細觀察着李隆基的臉色。
李隆基雖然面色不變,卻從眼神裡流露出了一絲讚許神色:“嗯,你說,朕應該選派一個什麼樣的人,去和秦霄搭檔呢?你行不行呢,姚崇。”
“回稟陛下,臣恐怕是無法勝任了。”
姚崇微低下頭,滿是謙恭的說道:“微臣只會紙上談兵,要說到治軍謀略,怕是有些勉爲其難了,而且微臣和秦霄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對手和搭檔。不過,微臣倒是可以替陛下舉薦一個青年才俊,足以勝任此人。”
“誰?”
“兵部侍郎、崇武中承。張九齡。”
李隆基頓時撫掌大笑:“看來天下高見,多是不謀而合啊!姚崇。朕心中,也在思量着就他能行了。”
“陛下英明!”
姚崇總算是吁了一口大氣,心下釋然了。
“嗯,那就這樣吧。明天的朝會上,朕就加張九齡爲同紫微黃門平章事、太子太師,任命他爲幽州大都督府大都督。崇武臺空出地缺兒,你和閣部的宰相們給朕再舉薦人才頂上去。”
李隆基說完,頓了一頓又說道:“另外還有一件事情,你去替我辦一下。一會你去將邢長風喚來,秦霄在奏摺裡說的那件家事,朕打算交給他來辦理。”
“是,陛下。”
姚崇應了諾,心裡想道:陛下還真是懂得審時度勢,用人得法。將秦霄的家眷請到京城,一來盡孝,二來抵制流言蜚語安定人心……
“哦,還有一件事情,你親自去辦,記得要低調,保密。”
李隆基眼神炯炯的看着姚崇。
姚崇心領神會:“陛下說的,可是讓臣去一趟太華山?”
“嗯,這事兒得辦得細心一點。”
李隆基微笑:“朕的這個妹子,可是有些日子沒見過了。清明時分,讓她與玉月公主李仙惠一起去洛陽拜祭秋國老,替秦霄盡孝吧。”
與此同時,幽州這邊卻已是一片忙碌。
新年剛過,秦霄可就有些忙暈了頭了。剛剛經歷一場大戰,戰後事宜可謂是多如牛毛。陣亡的將士要撫卹,部隊要重新編組規劃,各項器械、馬匹與軍餉、糧草也要重新分配。左威衛大將軍李嗣業負傷了正在休養,秦霄也只得親自來處理左威衛中地各項瑣事,沒敢假手於人。另外,就是自己所親率的虎騎師,在上次的戰鬥中陣亡了千餘人,也該補充並擴大了。眼下遼東軍新加入了奚族和契丹的戰士。這些人可都是天生的優秀騎兵料子。如果能收編再加以訓練和管制,無疑能讓虎騎師更加壯大。奚族和契丹人本來就是馬背上的民族,讓他們配上優良地裝備、加以系統的訓練,無疑能讓虎騎師地戰鬥力再上一個檔次。
另外擺在面前的一個當務之急,就是重建營州。這塊地盤雖然算是迴歸大唐了,可是數年來一直被契丹和奚族一幫人佔着牧馬放牛,已經算不得是個城池。現在不僅僅要遷百姓、民夫過去,軍隊的戒嚴任務也極重要。再就是處理奚族來降、建立饒樂都督府的大事。秦霄將河北道欽差宋慶禮和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姜師度召了來,連日商議了許久,總算是得出了一個統一的結論——將奚族人分散安置。
奚族人一共只有十幾萬人,還算是比較好安排。李大酺被任命成了饒樂郡王和饒樂都督府的都督,還是奚族本土的最高長官。不過,秦霄想得很清楚,不能再重蹈以往的覆轍,不能再給他們反覆無常的機會。李大酺這個都督,得將他架空了。有了這樣的一個出發點和總原則,秦霄果斷的決定將奚族的青壯抽調出來,或在遼東軍中充軍,或去營州當民夫。老弱病殘,可以讓他們繼續留在奚族本土。另外派範式德去饒樂都督府擔任長史,杜賓客率部三萬人進駐奚族國境邊防。對於秦霄這樣的做法,在幽州大都督府和遼東軍裡,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秦霄卻態度十分強硬的堅持了自己的觀點,李大酺等人自然也是有些心虛膽寒的無話可說。
秦霄給朝廷上了一道摺子,解釋自己的做法去徵得朝廷的支持和認可。並且,他還給李隆基遞了一份專折密奏,那話就說得更加的清楚了:“歷來北狄蠻夷,剁之不盡。中原往往勝而不滅,撫而不平。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他們融合。而融合說白了,就是民族大滅絕,往往意味着大屠殺和大遷徙。歷史上,每一次的民族大融合都是這樣。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謀求長治久安。眼下我大唐對奚族恩威並施,保護他們逃離了大屠殺和滅族,已是天大的恩賜。如果再不用強硬的手腕勒令他們徹底的迴歸華夏,那就是姑息和縱容。誰也不能保證多少年後,他們會再挑起爭端來叛亂。眼下奚族對大唐感恩戴德,遼東軍的實力也足以震劾奚族人。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都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徹底的融合到華夏民族當中來!臣建議,在奚族抽調丁壯補充遼東軍損失的兵力,和充當重建營州的民夫。這部分人,到時候可以隨府兵分散到各個軍府當中:就算是募兵,也可以派往別的地方,遠離東北。而那些普通的百姓,大唐大可以秉着仁愛照顧的心態,將他們南遷到中原需要人口的地方,給他們營生的本錢,從此在中原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