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

《昏君本紀》一書中明確指出,崇禎皇帝自從十七年開始受閹黨控制,寵信權閹,任用廠衛大肆迫害東林黨的清流士子,並且首次稱呼東廠提督王承恩爲“七千歲”。

除此之外,書中將王承恩以及西廠提督曹化淳、內廠提督方正化並列稱爲“三虎”,便是現如今人云亦云的大明朝“三虎執政”時期。

在東林黨徒的大力宣揚之下,大明朝堂變得昏暗無比,比起當年“九千歲”魏忠賢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時間,整個江南號稱“無一處不知此事者”,復社的影響力達到巔峰,甚至覆蓋過了三廠一衛在江南的設置的監察機構。

此時此刻,東林黨宣揚把大明朝堂搞得天昏地暗的“三虎”正站在崇禎皇帝面前瑟瑟發抖,可見東林猴子造謠生事的能力有多強。

這件事以後,崇禎皇帝不免懷疑,是不是那被宣揚成權傾朝野的“九千歲”魏忠賢在天啓面前也是這個慫樣兒?

讓崇禎更氣的是,那張採和一班復社才子們所作所爲還不僅僅如此。

他們到處遊走,聯絡了一大批民間印刷社,將《昏君本紀》一書刊行出版,借聲名鵲起的同時廣收門徒,結交包括現任南京魏國公徐文爵在內的各路權貴與江南士紳。

這新年剛過,所謂的大明朝才子們就給朝廷出了這麼一個大難題,可最讓崇禎無語的是,這班人所作所爲雖然過分,但卻並沒有觸碰到現有的法律。

包括洪武皇帝朱元璋所說的“生員不許議論國政”在內,大明朝雖然有某些人說過所謂“軍國政事,並不許生員建言”的話,但實際上卻並沒有任何明文規定。

說白了,這幫東林猴子學乖以後,知道崇禎皇帝殺起人來敢下狠手,所以不和你鬧什麼死諫,在眼前跳來跳去氣你,就是不犯法。

要是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還真就讓人趕到南京直接抓了殺了,反正那時候大明也快玩完了,崇禎這麼做完全是因爲知道自己要上吊,所以想拉着東林黨當墊背的。

現在大明朝好不容易稍有穩定,要是再這麼胡搞亂殺,強行殺他一個人頭滾滾,遍地成河,後果也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在士子們的宣揚之下,江南一帶人心惶惶,百姓對這個朝廷徹底失去希望。

而地主、豪商、士紳與士子們有錢、有人又有話語權,要是再加上水太涼那些文官,就連權利都有了,在南邊扯旗造反,直接搞出第二個朝廷也不是什麼難事兒,找個想當皇帝的藩王還不簡單?

你不想當?那好,我們去問下一個。

本來大明雙面受敵,崇禎皇帝強行活到十八年,要是南邊兒再出了什麼差錯,那可就剩下北直隸和山東、宣大這幾個地方了,到時候苟都沒得苟,可以直接穿回去繼續當苦逼的碼字工了。

到了那種時候,真就是嫌自己活的太長,真正是自己把大明玩死了。

就算是錦衣衛和番子察覺到東林黨的動作,但奈何這些慫貨這回做的滴水不漏,再加上南京一帶廠衛勢力本就不如京城,所以在短時間內也抓不到任何把柄。

沒有實證,崇禎皇帝總不至於像去年那樣直接給抓來吧?

就算一股腦全抓來了,殺他個血流成河,到時候怎麼和百姓交代?你治他的罪,可百姓並不覺得人家一班大才子爲國着想有什麼罪過可言。

你是皇帝,但人家著書立說,私底下發發牢騷還不行了?這是何道理啊!

百姓們沒有誰是傻子,士子也是吃一塹長一智,沒有誰再傻不拉譏的衝出來讓你砍。

想說直接砍的要醒醒了,這崇禎十八年還是大明的天下,不是韃清。

考慮到這些因素,崇禎皇帝倒也不能直接下令抓人殺人,但這口惡氣出不去,拿東林猴子們毫無辦法,就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更何況盯上他的人是當今皇帝,崇禎平復心緒以後,從皇帝的角度來看問題的時候,一下子就發現事情變得簡單多了。

老子是皇帝,要你死有一萬種方法,直接下令拿人倒是太小兒科了。

不幸之中也有萬幸,天無絕人之路,崇禎去年的時候把廠衛死命加強,起碼在京畿一帶,廠衛的權利已經非常大了。

東林黨的小算盤崇禎皇帝也很清楚,無非就是想用這勞什子的破書繼續“遙執朝政”,崇禎思來想去,決定把這事兒全權交給錦衣衛去辦。

自己是皇帝,最近還要準備閱兵大典,這裝逼可是人生大事,哪裡有什麼閒心關注你這破書,廠衛也不是吃乾飯的。

你想“遙執朝政”,但是朕壓根不鳥你,看你還怎麼遙?

......

李若鏈幹錦衣衛都指揮使也有一年了,起初還有些不適應,但南北鎮撫司調換過來之後,身邊的人手也都成了自己熟悉的,做起事來得心應手,心態早就轉變過來了。

來到暖閣和崇禎皇帝談了幾句,便是拍着胸脯把這差事接了下來。

復社要著書立說,那就對症下藥,李若鏈倒也直接,當天帶着錦衣衛直奔宣武門大街裡邊兒的永順書堂去了。

朝廷對印刷沒有什麼過分要求,所以有明一帶的印刷業十分發達,除了官方的印刷地點以外,地方上的民間印刷更是興旺,僅僅在北京一帶,有名有姓的印刷社就有幾十家。

這永順書堂,便是這幾十家裡面比較著名的一個,不過李若鏈選擇永順書堂的主要還不是這個。

這永順書堂是由東林黨把持,裡面都是東林士子,據說和當朝的某位大官還有些聯繫,要是抓掉了,就跟後世搗毀一個販毒窩點一樣刺激。

這天黃昏,抨擊一整天朝政的東林士子們手裡拿着書,正在門口走邊議論,看樣子還有些意猶未盡。

正在這時,遠處街角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卻是李若鏈帶着一隊足有三十幾人的錦衣衛氣勢洶洶的來了,其中還有幾個穿着飛魚服,配着繡春刀的錦衣衛百戶千戶。

“你們要幹什麼?”一個士子用手中書籍指着李若鏈,上前說道。

“幹什麼?”李若鏈冷哼一聲,直接把士子手裡的書奪過來,喝問道:“這是什麼,昏君本紀?簡直是大逆不道,都給我帶走!”

聞言,錦衣衛紛紛抽出腰間佩刀,先將外面的士子控制住,緊跟着衝進永順書堂內便是不由分說的開始打砸。

“官爺...官爺,小的這是小本生意,再說印印書,這是天下人都喜歡的好事兒啊,也沒犯什麼法不是...?”

“你就是這裡掌櫃的吧?”李若鏈將繡春刀一立,大馬金刀的坐在書堂正中間,看着這人說道:

“沒有犯法?污衊當今天子,那是誅九族的大罪,而你身爲書堂掌櫃,居然敢幫這些賊子印書,看來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給老子一併帶走!”

李若鏈將手中書舉起,大聲喊道:“把這裡砸了,今後在京城地界發現刊行此邪書的,一律照此辦理!”

錦衣衛們互相看了幾眼,紛紛抱拳吼道:

“吾等謹遵指揮使之令!”

看見有人給朕灌毒雞湯,朕想說,雞湯就不用了,朕是樂天派。這裡說一下,本書首訂1200,目前已經到1400了,至於狀態不好,那都是爆發惹的禍,最近腦袋疼經常跑醫院,不過今天已經沒事了,會盡量調整好狀態恢復正常更新。感謝大家的關心與支持!

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章沒了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
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章沒了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