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

其實吧,這方正化的心思崇禎皇帝也能明白。

畢竟原來這貨也就是個司禮秉筆太監,雖然在宮內有些地位和資歷,可一下子被崇禎皇帝提拔到御馬監掌印兼內廠提督的高位上來了,時間一久,自然是有些飄飄然忘乎所以。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崇禎皇帝都是頭一次當皇帝,實際上自己個兒也有點飄,怨不得別人也飄。

這次主要還是崇禎熟知歷史,知道這狗奴才對皇家忠心耿耿,能背鍋也有能力,革職和殺頭是不可能的,那樣只能讓東林黨們歡呼。

崇禎稍微提點一下,打算讓這廝收斂着點兒,現在看來效果還是極好的,也就不在這件事上頭疼了。

方正化聯想到皇帝此前對付東林黨那個說殺就殺說誅族就誅族的勁,起先覺得自己多半也是要涼涼。

此時聽到這個話,他自然是如蒙大赦,抱着崇禎皇帝哭的心都有了。

方正化忙不迭的點頭,拍着胸脯打包票,看那意思好像是連年都不過了,就專門給你看着媳婦和兒子。

在這新春的佳節,崇禎皇帝神清氣爽的站在皇極殿前面,老是覺得這麼幹呆着太沒意思,忽然間突發奇想,要不搞個大閱兵試試?

想到哪做到哪,崇禎皇帝在一幫太監和宮女震驚的神情中,拍拍屁股就擺駕奔着英國公府去了。

張世澤本來在和全家人和樂融融的過年,忽然一個太監氣喘吁吁的跑來,說皇上要到了,好像是有大事,當下一府的人都是面色大變。

英國公府的歡聲笑語不見了,那可是當今的皇帝,聽說昨天小年還把一個御史給砍了,誰敢怠慢?

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是緊張不已,一通忙活,總算是在崇禎皇帝還沒到的時候安排好了一切事務。

等了大約半盞茶的功夫,崇禎皇帝總算是帶着一大羣廠衛番子和太監宮女浩浩蕩蕩的從街角轉了出來。

這府裡許多人還是第一次看見崇禎,可看來看去,這傢伙根本不像皇帝,看那得意洋洋的小表情,倒像是某個作威作福的紈絝子弟。

無論心中如何去想,大夥在面上不敢露出任何不恭不敬,跟着張世澤趕緊把崇禎迎到府內,一頓寒暄過後,崇禎皇帝開門見山的把話說出來,所有人都懵了。

“閱兵,怎麼想起搞這玩意兒了?”

“是啊,勞民傷財啊!”

其實這個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既陌生又不陌生,怎麼說,大明其實對閱兵這東西還真是挺重視的。

永樂年間就曾搞過一次規模浩大的大閱兵,每當想起這回事,崇禎皇帝就羨慕不已。

據說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我國無此風俗”。

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帖木兒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生前南征北戰專用的“御用坐騎”,贈送給大明皇帝,也是爲了表達“最崇高敬意”。

其實崇禎一直都懷疑這廝之前那副不怕死的模樣是裝出來的,就爲了給之後的拍馬屁增強效果,事後的結果很顯然,這頓馬屁很成功。

那次“觀閱”的各國使節來自二十七個國家,大明軍威之盛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除此之外,中亞、西亞國家與大明的友好關係一直綿延到現在,沒錯,就是現在。

朱棣這廝託老爹和朱允炆的福,裝逼裝到全世界去了,那可真是最高境界,羨慕不來。

朱重八也曾經規定,每年年終各地衛所軍士都要考閱一次,每隔三年,又要大閱一次。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執行起來就不一樣了,洪武和永樂朝的時候,各地衛所軍士尚且還能整個歪歪斜斜的“閱兵”應付應付。

到現在崇禎十八年,是壓根連應付都懶得應付,京軍這邊兒不知道多久沒閱過兵了也沒人管,地方上誰還鳥這麼個沒事找抽的政策。

作爲一名穿越者,崇禎皇帝在後世就知道那些鍵盤俠的厲害,現在這種時候,東林大佬們卻又不知比前世那些高了多少個檔次。

春節過去的很輕鬆,崇禎皇帝沒想搞什麼事兒,東林黨們也樂得清淨,算是雙方休戰了幾天。

崇禎十七年三月一日的時候,傳來那個消息可是讓滿朝文武議論紛紛,掀起了驚濤駭浪,崇禎要閱兵,而且是要大閱!

一時間,什麼“與民爭利”、“勞民傷財”這種屁話又是鬧得滿城風雨。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朝堂上的大佬們深諳進退之道,這種大事自己壓根就不會出聲,都是叫底下那些好忽悠的門生去喊。

京城這個地界早就叫廠衛控制住,抓進去幾個就消停了,京畿一帶也差不多,沒什麼大變化,可江南傳來的消息卻實實在在的讓崇禎皇帝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當然,和朝廷不對付的還是那個復社。

前段時間,南京吏部尚書馬士英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來就把復社重要成員,號稱雲間大才子的宋徵輿給抓進去搞死了。

加之候方域這個慫蛋背叛復社,江南才子們憋着一口氣處理好自家之事的時候,也是在等待着能說話的機會。

所幸,崇禎這個昏君把機會送上門來了,要搞閱兵?還得問問天下的士子們答不答應!

朝廷一直都在走抑武重文的路線,崇禎十七年那一整年卻徹底翻了過來。

崇禎皇帝對士子和朝廷重臣的態度與之前截然相反,就好像殺豬一般,聽說廠衛在京師甚至又毀了幾個東林書院,那可是天下文人士子的搖籃,委實讓復社才子們氣的不輕。

這還不止,那昏君又搞了什麼忠烈祠把武夫地位擡高,開始將那些崇禎初年革職的閹黨召回重新任用。

士子們養尊處優慣了,狗眼看人低的伎倆也用熟悉了,看着那些粗鄙武夫在戰場上隨便殺幾個人就能輕而易舉的爬到自己頭上,又哪裡受得了這個啞巴虧。

這一次閱兵的消息傳出來,復社裡面就坐不住了。

根據崇禎皇帝得到的消息來看,這次復社也學聰明瞭,輕易不再搞什麼死諫遊行的把戲,一個叫張採的人在錢謙益的授意下,寫了一本所謂的《昏君本紀》。

在《昏君本紀》一書的扉頁,張採也別指明,崇禎皇帝在前十六年其實是在佯裝聖明,不過那個時候,崇禎心中尚有一絲光明。

但是從崇禎十七年開始,眼見大明將亡,崇禎皇帝便是精神失常,徹底暴露了自己昏君本性。

接下來的內容更是字字誅心,張採在《昏君本紀》一書中詳細列述了崇禎十七年以來,崇禎皇帝的種種昏聵之舉,還有上天與之對應的亡國之兆。

感謝蟹子一枚 100幣、對他太好 1000幣、永恆殞鴆 500幣、雪VV梅 500幣的打賞,以及衆卿的月票推薦票支持!

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隨便說說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隨便說說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
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隨便說說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隨便說說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