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

崇禎十八年的時候,明廷曾在北京舉行過一次規模盛大的閱兵,也就是在那次閱兵上,崇禎皇帝正式確定了以金色玄鳥爲底的大明國旗,由此穩固了自己作爲周邊許多國家宗主國的地位。

冊封大典之後,會盟實際上還沒有完全結束,在這天早晨又舉行了一場閱兵。

諸多蒙古各部的王公們早早帶着自己部衆列隊到一旁,他們對此指指點點,因爲今日這事完全和他們沒關係,那是明朝在草原閱兵。

上次閱兵是在京城,來的也是一些安南、葡萄牙等臨邊國家和西洋使節,不讓這些首領們親眼看一看,崇禎總有種懷揣重寶卻無人知曉的感覺。

說白了,不當着他們的面裝波逼,總還是會被人小瞧,這波整的漂亮點,萬一日後他們遇到什麼抉擇的時候,想想今日朕在他們眼前來的這波逼,也就能知道該怎麼選了。

“皇上萬歲!”“皇上萬萬歲!”

頭一個出來的不是什麼將軍,卻是身披金色衣甲的崇禎皇帝,他手中穩穩握着寶刀,騎馬繞場一週,每經過一處軍陣,都會引得那些明軍將士舉起刀槍歡呼。

崇禎皇帝來到臨時搭建的大臺子上,將雙手端平舉起,待全場寂靜時,又做出擁抱全場的勢態來,放聲大喝道:

“就讓這些蒙古的兄弟們,看看我大明將士的英姿!”

言罷,崇禎皇帝右手沖天空中舉起,猛然緊握成拳,聽着周圍爆發出的猛烈呼喊聲,繼續喊道:“朕是你們的皇帝,草原的天可汗,閱兵大典現在開始!”

由於這次帶來的兵馬太多,所以不能全部都參與閱兵,只選出了隨從出關的部分宣大軍將家丁以及禁軍精銳,總計大約一萬五千餘人。

“嗚嗚嗚——”

響亮而又綿長的號角聲響起,一直靜靜列成長陣的宣大明軍步兵陣列中隨即響起連綿不斷的喝令聲,開始整隊前進。

雖說各地明軍質量參差不齊,但這些選出來的全都是各將家丁,拳腳功夫不錯,而且常上戰場用命,軍餉和軍械早都發放齊全,如今也是叫人耳目一新。

受檢閱的部隊,按先宣大明軍而後禁軍的序列經過崇禎皇帝站着的臺子,一直圍繞成一個大圈。

宣大明軍步騎結合,旌旗遮天蔽日,腳步聲震天動地,雖說步伐不是十分整齊,但這並不影響後頭那些“觀衆”的看法。

這一幕,已經看得袞布和碩磊等人膽戰心驚,更有一些小部落的首領們已經趴在地上瑟瑟發抖,口中用蒙語顫聲喊着什麼。

這還沒完,大約三千人左右的宣大明軍經過之後,張世澤頂盔披甲,騎着馬親自統領禁軍上前,吳啓華、胡海龍、常世隆三大總兵也策馬跟在他身後,個個都是一副兇狠之象。

千總李世遙等基層將官統帶着各自的部下,分成一個個小型方陣,開始有順序的經過臺前,這時候角鳴聲有所變動,開始時停時續。

角鳴聲停,禁軍隊列行進隨之驟停,角鳴聲起,禁軍隊列也跟着復進,如此反覆,三進三停,都是行進有序,沒有絲毫亂象。

就在蒙古人驚爲天人時,全場突然角聲大作,所有步兵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猛然大呼前進,萬軍奔騰,嘩啦啦從蒙古諸部眼前經過。

“皇上萬萬歲!”

待禁軍步兵全數通過臺前,角聲沒有絲毫遲緩的意思,變得更是緊而急促,後方大地顫抖,卻是萬馬奔騰而來。

無數火槍騎兵,左手握着鋼刀,右手則靈活的抽出腰間轉輪手銃,邊跑邊向前不斷射擊,前方擺着的草人頓時出現無數大洞,場內乍現刺鼻白眼,轟鳴聲顫動山谷。

急促了許久的號角聲逐漸變緩,袞布總算是鬆了口氣,他正在說出什麼,但後面的話碩磊已經聽不清,因爲最後過來的禁軍火器營已經百炮齊射。

更大白煙,轉眼便瀰漫在場中,但各部明軍閱兵的進程沒有絲毫被打斷,他們彷彿對此司空見慣,這突如其來巨大的聲響卻讓整個草原爲之戰慄。

不少蒙古人座下的馬匹害怕的打着響鼻,有些人的坐騎甚至已經有些尥蹶子的衝動,好在他們都是嫺熟的騎手,很快就將其極力安撫下來。

演習部隊繞着崇禎皇帝所在臺子周圍剛好一圈,在第二圈的時候戛然而止,宣大明軍和禁軍各自整好隊形,就連站位和最開始靜待演戲時都看不出有任何變化。

演習完畢,這些剛剛冊封的蒙古各部王公們,對於明軍的印象完全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觀。

若說許多人在這之前打着看形勢保存實力的念頭,現在則是完全被大明的軍威所震驚,轉而死心塌地的效忠。

這些明軍不過一萬餘人,還是各部臨時拼湊起來的,但是軍容之強大,人數之衆多,軍威之鼎盛、軍紀之嚴明,完全讓各部蒙古首領又驚又怕。

他們的新式軍械數不勝數,在六局的共同努力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一次更新換代,就連進退都是井然有序。

閱兵全程如水到渠成般,令人看得過癮,又心中敬畏。

說起來有些可笑,禁軍步兵忽然發起衝鋒時,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火槍騎兵展示衝鋒齊射時,不少在觀摩的蒙古騎兵已經趨於崩潰。

當火器營開炮向遠方齊射時,土謝圖汗袞布和察哈爾的汗布爾尼等人更是悚懼失態,有些中小型部落的首領,幾乎已經要開始下馬逃跑和躲避。

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空前的大閱,讓這些蒙古諸部的王公首領們爲之驚顫,爲之懾服,自此便是再沒有人敢心存什麼小算盤了。

整場閱兵持續了不過一個時辰,相比上次持續了數日的京師大閱兵,這次的閱兵雖然短但很有力。

崇禎皇帝借用這次會盟和閱兵,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整個蒙古的各個部落,誰纔是他們真正的天可汗。

......

第四天,崇禎皇帝帶着法王札那巴札爾來到歸化城舊址,昔日規模宏偉的繁華塞外巨城,如今只剩下一片的殘垣斷壁。

看到此情此景,札那巴札爾也是默然不語。

崇禎皇帝擡頭環視一眼,問道:“馮愛卿,這歸化城若是想要重建起來,需得花費多少銀兩?”

隨軍的內閣輔臣、工部尚書馮銓一臉爲難和想不通,最後也還是小聲說道:“這...,皇上,此城都毀壞得差不多了,況且孤懸塞外,就算修起來怕也是......”

聽見這話,崇禎皇帝擰了擰眉頭,不動聲色的道:“馮卿家,知道朕爲什麼就帶你和朱愛卿出來嗎?”

見他不敢吭聲,崇禎冷笑幾聲道:“因爲其他人老是想教朕怎麼做這個皇帝,話說的都挺有道理,可朕無論怎麼做朕還是皇帝,而他們終究只能是個臣子。”

“馮卿家,這個道理你聽懂了嗎?”

馮銓滿頭直冒冷汗,他自然聽出崇禎皇帝“愛卿”和“卿家”稱呼之間的悄然變化,一字之差,在朝廷上卻代表了很多。

更嚴重的,這一字只差可能就要了自己全家上下的性命。

“臣聽懂了,欲建此城,臣身爲工部尚書,自當親自督建,責無旁貸!興修水利,添磚配瓦,招募工匠與民工,茲事體大,還望陛下能給臣全權!”

聞言,崇禎皇帝斜倪了他一眼,見馮銓再度肯定的朝自己點點頭,於是點頭淡淡說道:

“既然如此,重建歸化城的事,朕就全權交給愛卿了,銀子的事兒,去和戶部提,戶部若是不批,就給朕上疏。”

“銀佛寺這名字不好聽,換成歸源寺!”

馮銓連聲謝恩,又是趕緊喊諂媚笑着道:“歸源寺,有如山脈江河犬牙交錯,卻終能匯入山川大海,陛下真是聖明!”

崇禎皇帝笑了笑沒說什麼,心中卻是道:算你小子反應的快。

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
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