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

用“風起雲涌”四字來形容此時大明發生的鉅變,似乎還略有不及。

自從仁宗洪熙年間開始,文官們的地位就已經開始逐漸上升,直到崇禎初年所謂”衆正盈朝“時,朝中甚至達到非“東林”不能獨行的地步。

除此之外,眼尖的商戶以結交爲名登門拜訪者更加與日俱增,支持文官們的開銷和一切雜用,送到府上的銀子更是幾輩子都花不完。

這些商人或送鉅額大禮,或出資金與文官日夜笙歌,有的則盯上了一些初出茅廬心智不堅的文人士子,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緊密聯合的利益團體。

這個團體,一個在朝堂上官官相護,爲士紳提供官方的便利和好處,另一個則在地方上爲非作歹爲,就連一般的官府衙門都管束不及,甚至有土皇帝之稱,此爲官紳、財閥集團之始。

有些人看不懂,嘉靖和萬曆等許多皇帝都不是傻子,他們在位時都能看得出來這個利益團體的危害,但至今無人敢碰。

究其原因,正是歷朝皇帝害怕動搖國本,在眼下這個南賊北虜、四處漏風的時候,更應該以穩定國內爲上,怎麼這昏君卻反其道而行之?

不論這次突如其來的改革如何使人不滿,士子們發現,自己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能用在紙面上駁斥,因爲能說出來的,都是不能拿到檯面上來的。

魏藻德致仕,新上任的內閣首輔蔣德璟與內閣立即提出整改商稅、增設皇家銀行、鹽務司與稅務司等一系列的政令。

這樣一來,魏藻德肩上背了兩年的大鍋總算卸下來,甚至蔣德璟後背上的已經不是“鍋”,而是一座“山”。

依照慣例,崇禎皇帝將其下發給羣臣討論,在朝堂羣臣中“無一人言此策不可行”之後,纔是勉勉強強蓋章戳印,正式提出大明崇禎十九年的稅收改革制度。

京畿一帶爲首先實行之地,各衙門駐軍積極調動,光抓捕投入監牢的犯人就是以往數倍,等消息傳到外省和江南,更是讓衆多財閥、官紳心驚膽顫,如坐鍼氈。

被慣出“公子病”的文官和士紳們,終於再一次見到朱家皇帝在對付貪腐與官紳結合等事上的不近人情,見識到大明朝廷強勢起來的力量。

就算曆朝都有增加商稅徵收力度,但自從太祖成祖兩位強勢的皇帝之後,還沒有哪個皇帝有如此魄力,敢於改變祖宗成法,一副磨刀霍霍要將天下捋清的架勢。

然而讓一些心懷不滿之人難受的是,除了一些見不得光之事以外,他們壓根沒有任何方法能公然與皇帝的這套改革相制約。

祖宗成法?別鬧了,崇禎皇帝壓根不管甚麼“祖宗之法”,他能用上的纔是“祖宗之法”,用不上的,那就和士子寫在紙面上的話一樣,根本起不到任何效用。

甚至於,這位皇帝堂而皇之把“祖宗之法”給改了刪了這種荒唐事,在近兩年也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了。

以前最常用的法子就是讓下面的門生故吏書寫文章宣揚朝政的昏暗之初,這種事就算把皇帝說成史上最強昏君也不爲過,畢竟看起來的確像瘋子纔會幹出來的事。

崇禎皇帝是用內閣提出,而且正兒八經的經過朝議通過施行,這種方法顯然已經行不通,畢竟收私鹽爲官辦乃是天下公認的利民利國之舉,商稅更是歷朝皆有,噴無可噴。

就算有那些不怕死的真敢把某種事情搬到檯面上喊,可對崇禎皇帝的影響其實也不大。

但凡敢這麼做的,無論官職有多高,無論背後站着誰,崇禎皇帝是捏住一個就弄死一個,無論自己下旨還是讓底下的狗腿子廠衛神不知鬼不覺的去辦,反正總歸是不會留下一個活口。

前面被打掉的復社,被公然關閉的東林書院,還有去年那株連滿朝數百官員的瓜蔓抄,都是讓人後脊背發涼的鮮活例子。

自那之後,朝上還活着的官員每日都是慶幸,自己總算又在這昏君手下“苟”了一天,至於甚麼非分之想,那更是連想的心思都不剩下。

更何況,崇禎皇帝自打甲申年以來,那是根本任何麪皮都不要了,根本不在乎被多少人唾罵,更不會管甚麼後世流傳下去的名聲。

正所謂“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眼下不要臉的還是當今皇帝,這就更讓文官和士紳、商戶們覺得無處下手,難受的一批。

其實崇禎皇帝在施行改革這件事上,還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

在民間,一年多以來,皇家報社和三廠一衛的大力宣揚之下,起碼北邊幾個省已經對自己這位皇帝的印象有所改觀。

更何況自己在甲申年還“免賦三年”,取消了多年的遼左“三響”,在民間更是市井之徒口口相傳,稱爲壯舉的大事。

在朝堂上,劉正宗死後,最後一個東林大佬被徹底打翻,曾爲東林黨徒的前首輔魏藻德又已經致仕,所謂的內閣,其實就完全成了崇禎的私人蓋章班子。

連續兩年對東林黨的清算之後,現如今朝堂上還剩下的東林黨也就只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根本不能成勢,更不會對崇禎的決斷有任何影響。

軍事方面,良鄉等數次大捷,個個都是問鼎千秋,足以載入史冊的戰績,再加上建立忠烈祠、軍校、罪己詔等事,崇禎皇帝兩次御駕親征皆傳大捷,個人威望已經極高。

西北大營和禁軍如今已經全面建成,雖然戰鬥力還有所不足,但如高傑、白廣恩、唐通、黃得功、楊御藩、黃蜚、張名振等地方將帥紛紛歸順、效忠於朝廷,九邊將士亦皆歸心。

由於崇禎皇帝有意任用一批如張世澤、董琦、王先通、王永恩等少壯派勳戚以實職,勳戚勢力也在以微弱的進度重新壯大。

這些武將、勳戚、士子們稱之爲的“閹黨”,還有地方上對自己改變看法的百姓,其實都是忠誠的保皇黨。

正是他們,讓崇禎皇帝下定決心發動這場史稱“丙戍革新”的政改。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沒有歷史上那些人牛鼻的金手指,可以呼風喚雨,可以用倉庫往來,更沒有那種極其牛掰的系統,可以召喚出甚麼趙雲、呂布、程咬金,忠誠度爲九十九,戰鬥力爲一百八,可以一騎當千,割草戰鬥。

那麼就只有一個選擇,利用皇帝能利用的一切手段,讓那些想讓自己死的人死在自己前面,先保證自己活下去,纔能有力量保證華夏不被韃虜傾覆。

感謝大家的月票和推薦票支持!

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
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一些相關通知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